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微课的发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31 共3332字
  第一章 微课的发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微课由美国发展而来,并蔓延到世界各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热议与研究。近几年来,有关微课的研究越来越热,诸多学者把目光都投向了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随着学者们的不断探索,微课也在不断得到推广。在本章中,笔者将论述到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将界定与微课相关的概念。
  
  第一节 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
  
  一、国外的发展历程
  
  微课是由 Micro-lecture 翻译而来的,最早见于美国。1993 年,美国北艾奥瓦大学 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的“60 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便是“微课”最初的由来。McGrew 提出的“60 秒课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推广有机化学知识,主张在舞会、搭乘电梯等一些非正式场合通过概念引入、解释、结合生活举例子等三部分快速讲解化学知识,并认为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1995 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 T.P.Kee 教授提出了“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Lecture),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概念是为了应对学科知识与交叉融合的学科的快速增长,因而提出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并要求演讲须做到精炼,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且包含一定数量的例子①。60 秒课程以及一分钟演讲的提出,为微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1 世纪初,微课才以视频的形式出现。2004 年 7 月,英国教育部开始建设专门的微课课程,开设了教师电视频道,其涵盖了幼儿园到中小学的所有课程,每个节目仅时长 15 分钟,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最终因服务器承载不了过大的访问量,于 2011 年 4 月被迫关闭。2007 年,非营利性质的可汗学院在教育领域风靡全球,它的视频大多在十分钟左右,短小精悍且覆盖各个科目,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TEDEd 以短于 18 分钟的精彩演讲出名。可汗学院与 TEDEd 的出现与流行,开启了教育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中的探索之路。
  
  2008 年,Micro-lecture 的概念才被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教授正式提出来。他首创的“一分钟微视频”的核心理念是要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并概括了五个步骤来完成“一分钟微视频”的开发,这就革新了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国内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广东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老师于 2010 正式提出“微课”的概念,成为微课的创始人,而后在佛山市举办了微课比赛。在佛山市的引领示范下,全国各地开始了对微课的热议与关注,推动了微课的快速发展。
  
  2012 年 9 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了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这让广大教育者开始了对微课的探索。2013 年,“凤凰微课”正式推出,开发方是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集团,它是非营利性网站,且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的顺利举行,标志着一种新的学习教育资源--微课,正在逐渐受到国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目前有关微课的文章、比赛、网站越来越多。其中,文章涉及到微课的理论及实践层面,且涉及到了各个领域,侧重论述微课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全国各地都开展了有关微课的项目建设,旨在将微课推广到实际教学中;中国微课网、微课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凤凰微课等网站的建设与应用也都标明微课正在迅速发展。
  
  纵观微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微课”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但是,“微课”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免费的微课类网站的微课质量普遍不高,有些微课网站的知名度较高,但都是营利性网站,比如学而思网。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依旧很匮乏。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微课由 Micro-lecture 翻译而来,国内还有“微课程”、“微型课程”等不同的译法。在我国现阶段,对微课的概念等问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阐释。明确“微课”及与之相关的概念是教学实践的前提和理论基础,是小学语文微课教学的导向。
  
  一、微课的概念
  
  下面,笔者将列出具有权威的国内学者对“微课”的概念所持的不同观点。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最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
  
  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②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或称”微课程“,是指时间在 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同时,笔者通过在百度百科中搜索”微课“,百度百科对”微课“的定义是:
  
  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们对”微课“的概念尚未统一。通过归纳比较,笔者认为,微课是教师针对某一明确教学目标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以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资源。
  
  二、微课与微课程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焦建利教授、黎加厚教授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在其文章中,对”微课“与”微课程“的概念交替使用,可见在他们看来,两者并无区别。唐军、李金钊在《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2013第 9 期)中持相同观点。
  
  但也有的微课研究学者对”微课“及”微课程“的概念做了细致地区分。李本友、吕维智在《微课的理论与制作技巧》一书中提到,微课程是在微课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的,除微课包含的教学内容外,还有实际的教学活动,属课程的范畴。金陵的《从联系中看 MOOC、微课和微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年第 6 期)及张静然的《微课程之综述》(《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 12 期)中持相同观点。
  
  笔者认为,微课隶属微课程的范畴,微课程比微课更具有系统性,是由若干个微课组成的。笔者较赞同张静然的观点,认为微课程是微课的高级阶段,也是微课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有关微课的研究理论尚未成熟,在本论文中将不再对两者做刻意区分。
  
  三、微课程与微型课程
  
  微型课程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是校本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相对于长期课程来说的。微型课程的周期短,是原有学科知识的精选和浓缩版,不局限于在线教学,又称”短期课程“或”组件课程“.而微课程的载体是在线教学视频,在内容上更偏向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重新建构。
  
  第三节 微课的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挑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这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节课往往有若干个教学目标,冗长的课时往往让学生在精神游离中错过了重难点,导致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往往聚焦一个知识点,比如某个重难点或某个专题,教学目标就是掌握这一”个“知识点即可。学生选择微课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查漏补缺,是为了巩固自身没掌握好的知识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有意集中注意力。加上微课的教学时间短,学习者更不容易走神。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内容主题设计,更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量身定制个人的学习计划,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短时高效。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时长 3-8 分钟,最长不得超过 10 分钟,这是它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最明显之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最凝练的语言讲解与总结出本知识点的精华,甚至教师的一字一句都需要经过反复斟酌。按微课的使用阶段划分,我们分为课前预习类、课堂讲解类及课后复习类微课。课前预习类微课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背景知识,节省了课堂时间,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打下基础;课堂讲解类微课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课后复习类微课有利于学生检测自身的学习成果,巩固课堂知识。
  
  开放性的资源共享。微课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学生可与教师实现在线交流,也可分享优质的微课资源给其他学习者,共同学习与交流。在互相交流中,共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把自己的微课传到网站上,供其他教师参考学习,也可借鉴其他教师的作品,为自己所用。这就打破了地域限制,给教师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切磋与进步的平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