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三年级,无论是从年龄层次上来看,还是从所学知识的难度上来看,都与之前的一二年级大不一样。在一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偏重于模仿,偏重于记忆,偏重于感性认识,而三年级则思维训练会较多地参与其中,开始注重孩子理性认知能力的培养,原本在一二年级学得很出色的孩子,到了三年级可能考试成绩会有所下降。要想增强孩子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几个维度,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读”包括朗读、阅读。先谈朗读。三年级孩子应该达到的朗读要求就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怎样读才算正确?正确就是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朗读时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读。怎样才能做到流利?我们要提供给孩子朗读的机会,不妨给孩子定个朗读的时间,让他们长期坚持练习。当然,在孩子才开始练习读书的时候,先要让他们把语速读得慢一些,多读几遍,再循序渐进。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孩子今后能流利地朗读文章打好基础。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这就需要指导了,指导孩子把握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注意体悟,因为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我经常和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出示一个句子,请不同的人来读,看谁猜出他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就会知道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不要光看正确、流利、有感情只有短短的七个字,但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不经过一番训练是达成不了的。至于朗读的内容可以选择孩子所学的课本,也可以选择浅显的经典的诗词,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等。朗读训练需要从小抓起,如果不抓,可以试想,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甚至到了更高年级,也很难连贯而有感情地读好一段文字。
再谈阅读。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成了摆在我们教师和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要让孩子有书可读。这不是难题,只要把孩子带进书店,他总能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而家长老师要做的就是提供合理的建议,不至于让孩子虽置身书海,却像只无头的苍蝇。其次,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在学校,老师在班上要经常大力宣扬读书的好处;在家庭,要有亲子共读的良好情境。通过讲解与引导,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从而激发起学生发奋读书的欲望。
再次,还要能引导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只读书而不作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书读多了,思考多了,那孩子的思想就会变得更加灵动,更加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