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论文精心挑选范文10篇之第四篇:中职高考语文作文训练中的几个思路和技法
摘要:近年来,中职高考语文作文中看图作文题出现的频率较高,从看图作文的出题形式和考查的侧重点来分析,这类考试作文不仅仅考的是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更多体现了对考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考查。那么,什么是看图作文?怎样写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应该掌握哪几种写作技法?看图作文频频出现的现实意义何在?要弄清
这些问题,应该找到中职语文作文训练中的几个思路和技法。
关键词:看图作文; 中职高考语文; 思路; 技法;
近年来,中职高考语文看图作文题频频出现。2016年,四川省中职高考语文是“建筑的起源”漫画材料看图作文;2018年,四川省中职高考语文是“小牛学耕”漫画材料看图作文。漫画材料类型的看图作文,成了中职高考语文作文的“热点”,同时也给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那么,什么是看图作文?怎样进行看图作文?针对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职语文教师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看图作文的有效训练呢?
一、厘清看图作文的基本思路
对近几年四川省中职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进行综合分析,看图作文的出现频率较高,出题形式及要求大同小异,考查侧重于考生的思维及价值观。
(一)看图作文的出题形式
看图作文以一幅或多幅漫画为基本材料,漫画材料或有标题,或配有人物语言,或配有说明性文字,或标题、人物语言、说明性文字兼而有之;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但不要脱离漫画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1. 看图作文的出现成为可能
著名漫画理论家方成说:“漫画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1]漫画其实就是一种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思想就是考生作文的立意所在。
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信息时代,图片也逐渐成为快速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漫画成为高考作文的材料也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变革。
2. 看图作文中漫画材料的类型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往往从现实中取材,通过夸张、象征和比喻等手法来讽刺、批判假恶丑或歌颂、赞扬真善美的人或事,一般漫画材料分为讽刺型、歌颂型、哲理性和幽默型等类型。[2]
(二)看图作文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
看图作文的思维方式往往体现在作文的写作角度的选择上。文化诊断学指出: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决定着思维方式的完善性。[3]由此可见,看图作文的思维方式必须建立在科学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利弊的辩证分析,并且尽可能符合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高考语文作文思想性的科学体现。比如,2018年四川省中职高考语文是“小牛学耕”漫画材料看图作文,图中两人争论的焦点在于“小牛该不该学耕”;2016年四川省中职高考语文是“建筑的起源”漫画材料看图作文,其辨析的焦点在于“兴趣爱好是不是未来成功的必要条件”。看图审题立意可以是多角度的,言之成理即可。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掌握看图作文的基本技法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先看图再作文,只不过多了一个环节———看图。怎样看图是关键,要达到会看图、看懂图,把“看图作文”转化为“材料作文”,从而按照材料作文的方法完成作文。看图作文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基本技法。
(一)全面观察,看清图文内容
1. 看清漫画的标题。
标题其实就是对漫画主题或内容的高度概括。标题有着提示考生快速把握漫画主题和内容的作用,其实,漫画标题作为考生的作文题目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 看清图中的人和物。
按照每个人的习惯,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把图中的人和物进行大致的分类,认清和把握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观察人物的神态、姿势、衣着、行为等,同时注意抓住景物所处的环境、天气、时间等。[4]
3. 看清图中的文字。
图中文字包括人物的对话和说明性文字。人物的对话可以看出人物的关系和人物的看法。比如,2018年四川省中职高考语文作文“小牛学耕”图中两个人物的对话:“不会耕田怎能下田?”和“不让下田怎会耕田?”该对话内容反映了两个人对“小牛学耕”的不同态度,这两种态度就是考生审题的关键。在看图审题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人物不同的说法,进行辩证的分析,得出综合的立意,切忌把两句话分裂开来分析。
(二)深入分析,看出图中情感
图中的情感其实就是作者的情感,画家要表达什么情感,可以从画面上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来,这需要考生结合画面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有限的图文中探求出人物的情感。在看图审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看图的习惯,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按照步骤,依据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对画面进行辩证的、深入的认识。
比如,2016年四川省中职高考语文作文“建筑的起源”,图中小孩专心搭建积木一事和建筑的关系,从这层关系可以直接地看出人物的情感倾向就是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但是,考生也可反其道而行之———搭建积木不等于搞建筑。图中的情感,直接的是赞同,相反的是反对。在看图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质疑,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从图中“小孩子搭建积木”的行为结合标题文字“建筑的起源”设置问题:1.玩积木和搞建筑有什么关系?2.能力需不需要从小培养?3.凭借兴趣和爱好就能成功吗?4.漫画作者是褒扬还是贬斥这种行为?等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综合得出自己看图审题的情感,为确立观点奠定基础。
(三)辩证思考,看透图中的寓意
图画源于现实,作文写作时就必须联系现实,不能脱离实际。看图,不仅仅在于看懂了图,更重要的是能把画面内容和现实进行有机融合,需要找到图画背后所反映的现实寓意。
如《中职高考语文3+X(2019版》中有一个写作示范题,是以“奖罚之后”为主题的漫画材料看图作文,漫画中两个孩子考试的分数不同,得到了不同的待遇,这待遇就是“吻与耳光”,它不仅仅体现了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方式的背后,目的是向孩子要“高分”,它的寓意就是“以分数论成败”,这和现实中的“唯分数论”是相吻合的[5]。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看出“画外之意”,要看透图中的寓意,就应该自然而然有意识引导学生在现实中找到画中的“原型”,这样更加利于准确立意,同时也可以从现实的“原型”中找到作文的材料,丰富作文的内容。
(四)审题立意,谋篇成文
根据前面看图的三个步骤:看清图文内容、看出图中情感和看透图中寓意,这其实已经从总体上分析出了图的主旨思想,当我们顺利完成“图文转换”时,就把“看图作文”转换成了“材料作文”。这时候,就可以根据材料作文写作的程式顺利完成看图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成文。
三、探索看图作文的教学方法
图画,是生活的再现,是一种更为形象的表达,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所欢迎的一种新媒介。看图,是在看景物、看心情、看人生;看图,是一种能力,看图作文更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提升中职学生看图作文的写作水平,一方面,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增强意识,掌握读图方法,提升综合素养。
(一)明确意义,考查综合素养
看图作文,体现出国家对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视,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更多体现在学以致用[6];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加深认识,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看图作文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回归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辨和学会表达;学语文不再是“死记硬背”,写作文不再是“依葫芦画瓢”,更多在于方法与运用。
(二)案例分析,训练读图技巧
首先,收集整理近几年中职高考语文看图作文真题,研究出题形式和意图,弄清漫画材料的类型,把握看图作文的要求,熟悉看图作文题型。
其次,引导学生对近几年中职高考语文看图作文中的漫画材料进行看图审题、读图技巧的训练。读图技巧具体分为“图文转换”“形中之情”“画外之意”三个环节。
然后,收集现实案例,结合案例分析具体落实读图的基本步骤:1.“图文转换”,顾名思义,就是将图画画面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读图。比如,问题设置为“图中有哪些人、哪些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什么话”等,把这些问题回答完了,其实就完成了“图文转换”的步骤。2.“形中之情”,就是根据画面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读懂作画者作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直接问学生对图画中人物的言行持什么态度、如何评价。3.“画外之意”,就是在完成“形中之情”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找到和图画中所反映相似主题的现实案例,读懂了图里图外的寓意,也就把握了作文的中心主旨,从而精准完成看图作文的审题立意。
(三)指导转化,提升写作能力
在明确看图作文考查意义、掌握看图作文的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就是我们常规作文的审题立意、材料的组合、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锤炼等方面的训练了。俗话说,“巧媳难做无米之炊”,要想写出精美的文章,就得关注生活、走近生活、热爱生活,看图作文,就是看生活作文。
参考文献
[1] 邱秀灵.浅析高考看图作文的特点及应试技巧[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15):43.
[2]林艳.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4):107.
[3] 何怀宏.公共哲学的探索[J].中国哲学前沿,2007,(1):3-8.
[4]王国瑞.高中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培训,2017,(06):186.
[5] 张中明.中等职业学校高考与毕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语文[M].2019版.成都: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406-407.
[6]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普通高校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大纲[Z].2014-04-16.
点击查看>>高考语文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