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语文课本中所选录的文言文,多是古代文人留下来的精品佳作, 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 学习文言文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是继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并不高, 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 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机械被动的,教师多以串讲的形式进行,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样,文言文本身所承载的灿烂文化也在师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给语文教学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巨大的损害.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并且要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那么,作为教师, 我们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并积累文言知识,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基于以上问题,我常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及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先播放了一段《晏子使楚》的影片. 学生顿时就感受到了晏子的聪明和机智, 有些学生还产生了表演的欲望.于是,我告诉学生学习完课文大家要创造性地表演.学生热情高涨,对课文的学习也非常投入. 又如,我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先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学生感到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意味深长,就迫切想知道这首词讲了什么. 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情境,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
二、以读促学,加深理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说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旨意. 文言文的学习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理解文意,要从字、词到句、段,做到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的全面感知.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以下朗读方式, 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不可或缺.
(一)自读
本环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即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自读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出停顿不清楚的句子,然后查阅工具书,解决这些问题.
(二)范读
文言文教学,教师的范读不可缺.教师通过范读来帮助学生纠正字音和句子的停顿,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领读
对于生字较多, 停顿不明显的句子或文章, 教师可以通过领读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停顿.
(四)齐读
本环节是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之后,学生大声朗读的过程.通过齐读,学生能进一步熟悉课文并自我检查朗读的情况.
(五)接读
做完以上环节, 让学生每人一句开火车进行接读,旨在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这样让每一个学生进行朗读过关, 就不会存在课文上还有读不准字音和停顿的现象.
三、总结积累,夯实基础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仅只停留在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上,还要进一步对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进行总结积累, 以便为高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一词多义的积累
同一个词在同一篇文章或不同文章的不同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 只有整理积累才能分辨得清楚.
(二)古今异义词的积累
如"去""或""夫人"等等,他们的古义和今义发生了变化,如果积累下来,对今后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特殊句式的积累
文言文的句式共有四种: 省略句、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在每篇文言文中进行搜集和整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可辨别.
四、赏析语段,陶冶情操
学习文言文在朗读、理解、背诵、积累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品味文言文的语言美
文言文语言精练,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中含有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还要体会文辞的凝练典雅、含蓄蕴藉及音节的和谐美. 如《与朱元思书》全文就多是骈句,读来朗朗上口.还有好多文言文句式骈散相间,整齐而有变化,音调响亮和谐. 又如《醉翁亭记》文章用了二十一个"也"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读来铿锵有力、音韵和谐. 像这样的文章引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体悟文言文的意境美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文本所描绘的特定意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作家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入审美情境,提升人生境界. 如《与朱元思书》中:"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意境幽远,给人无拘无束、悠然闲适的感觉, 也不难体味出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豁达心情.
(三)体会文言文的情感美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同喜同悲、共乐共怒,把作者寄予的情感,形成自己高雅的情趣和丰富的情感,进而去追求人格的完善.
如《岳阳楼记》中,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作者把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融入到短短的两句中, 可谓字字掷地有声. 学生通过对这些精美语句的吟诵,不难体会出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使用的种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从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与策略改进,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