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拓展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5 共325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模式研析
  【绪论】拓展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研究绪论
  【第一章】拓展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第二章】拓展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当前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的误区
  【第四章】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拓展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是文学学科与教育学学科交叉的产物,其理论的发展融合了文学和教育学的相关成果。作为相关度极高的学科,三者中任何一者的发展都对另外两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拓展式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理念,同样与很多教育理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众多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产物。

  总体而言,拓展式教学理念与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以下,笔者将从这三种理论与拓展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他们在拓展式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与拓展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是目前教育界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尽管提出时间不长,但是其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当前教育界近乎形成了提教育必提建构主义理论的风潮,可见一斑。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皮亚杰也是公认的认知发展领域内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从儿童时代开始,人类的认知经过了一系列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从开始时的依靠直觉产生的概念,到凭借初始概念加工综合而成的新概念,在这个过程的不断反复中,人类尤其是儿童便经历和产生了认知的发展。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主动意义的建构,不是被动的领受,学习者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以此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学习者对自己掌握知识的调控和把握,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等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体系。当代的建构主义学者正是吸收了他们思想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富有创建性的教学观点和主张,从而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学习者并非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有意识地主动根据自身的背景、需要等选择、加工和处理信息,并通过自身对信息的不断整合,建构自身的意义。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知识、技能等同外界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它所强调的是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并在学习中拓展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等,这与拓展式教学理念的精髓是一脉相承的。拓展式教学理念也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当与以往发生转变,即变成课堂的组织者以及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利用各种手段和要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可以说,拓展式教学正是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付诸实践而产生的教学方式。

  第二节 学习共同体理论与拓展式教学。

  "学习共同体"理论又被称为"学习社区"理论,它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理论中,团体中的个人分享共同目标,分享共同的学习资源,并经常在共同的环境中学习。与此同时,他们的思想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经常进行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行经验与观念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他们产生和加强了对整个"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便是提倡在语文课堂上,要改变原有的"灌装式"学习方法,将师生之间变为一种融洽的合作伙伴式关系,而学习共同体理论正好契合了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因此它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理论。

  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当前课程改革理念最重要的一致点便是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充当了学生学习中的辅助角色。教师应当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围绕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展开与学习者的交互活动,同时要鼓励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提出问题,提出所要完成的作业,提供有关的个案研究及实际例子,从而激发他们信息搜索、分析和综合等高水平思维活动的能力。

  另外,在整个交互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根据学习者交流、提交的内容来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评价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将过程性评价与最终的学业成绩联系起来。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及个人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种评价和监控对于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拥护者对于网络技术在当前教育领域的运用也有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他们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繁荣和发展,网络信息那种丰富全面且不受时限的优势具有巨大的意义,学生能够通过检索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信息库。与此同时,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也因为互联网的便捷而更加方便。例如,随着网络写作的不断繁荣,人们发现,利用网络进行写作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正面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日常的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互联网写作内容的应用,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写作空间,拓展其思维宽度,同时对于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是促进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有效方式。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共同体理论所倡导的互助型学习方式,与拓展式教学理念有极大的相通之处。二者都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者地位,倡导以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手段或者工具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知识的丰富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三节 多元智能理论与拓展式教学。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 1983 年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对世界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它主要向人们描述了人类学习和处理问题的八种方式,其中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等,对原有的单一性智能做出了细致的分类。

  传统的智力测验认为,数理逻辑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集中体现。

  因此,他们往往采用笔试的测试方式。由于对以上两种能力的过分强调,客观上造成了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的恶果,在测试中无法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时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多元智能理论的拥护者认为,人的智力并非单一个体,而是多种能力的混合体。他们强调对于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必须体现多元化,并注重对学生各方面不同能力的测试与培养。所以,多元智能理论的横空出世,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智力数值作为标准测试而对学习者进行分类的方式。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各教育阶段的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要同时兼顾八种领域的学习内容,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全语言、批判思考、操作、合作学习、独立学习等),同时提供有利于八种智慧发展的学习情境,让每个人的八种潜能都有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这便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独立看待,以全新的观点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独有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础配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其实现特长的展示和人生的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后,多元智能理论在在中国得到迅猛的传播和发展,并同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给我们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引导我们形成了新的教学观和发展观。它强调教师应当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并创设生活化的课堂,促进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融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并对他们进行多元评价,找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最终达到提高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都是近现代以来西方的舶来品,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理论本身与语文教学实践的相结合。而在结合过程中,便产生了很多次生理论,这符合中国当代教育的实际,对理论本身而言,这也是一种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的拓展式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与以上三者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又具备自身鲜明的特点,是指导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