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两宋时期巴蜀医学的先进性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18 共3875字
摘要

  两宋时期巴蜀医学繁荣,为当时中国医学发展中心之一。唐慎微、史堪、石藏用、史崧、单骧等皆为名重一时的医家,《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下简称《证类本草》)、《史载之方》、《苏沈良方》、《十产论》等皆为医学名着。两宋时期巴蜀医学在本草学、脉学、产科学、内科及养生学等方面达到了当时国内的先进水平。

  1本草学和方书成就

  1.1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宋代,私人本草学巨着当推蜀人唐慎微编着的《证类本草》,此书为本草学上一部承前启后的巨着。唐慎微为士人看病,不收诊费,士人请看病就以名方秘录告之。此书成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8年),采择经史、仙经道书及百家学说,第一次把经史子集中有关医药逸事类证的条文附录于相关本草药物条下,将《嘉佑补注神农本草经》、《图经本草》二书合并,增加新的内容,一药一图,图文并茂。此书引用文史和医家文献一共247家,收录单验方3000余首。

  在本草学方面,该书补充了前代本草不详处,如:"玄参"一药,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和唐《新修本草》记载不详,《证类本草》进行了补充。《证类本草》言:"玄参,今注:详此药,茎方大,高四五尺,紫赤色而有细毛。叶如掌大而尖长。根生青白,干即紫黑,新者润腻,合香用之。……陶云似人参茎,唐本注言根苗并臭,盖未深识尔。"[1]

  "酸枣"一药,《证类本草》指出酸枣肉服用后不思睡,酸枣仁可治失眠。《证类本草》云:"陶(弘景)云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盖其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

  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也。"[1]《证类本草》对前代本草的错误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如:"丹砂"一药,陶弘景认为此药出于西川,唐慎微纠正了"丹砂"产地的错误。《证类本草》言:"丹砂:今出辰州、锦州者,药用最良,余皆次焉。陶云出西川,非也。"[1]"兰草"一药,陶弘景认为是"煎泽草",唐注说是"兰泽香草",《证类本草》认为都是错误的。

  《证类本草》辨明了前代本草的是与非。如:"旋花"一药,《证类本草》认为陶弘景的注释是错误的,而唐《新修本草》的注释是正确的。《证类本草》言:"《陈藏器本草》云:旋花,本功外,取根食之不饥。又取根、苗捣绞汁服之,主丹毒,小儿毒热。根,主续筋骨,合金疮。陶注误而唐注是也。"[1]李时珍《本草纲目》评价《证类本草》:"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2]

  1.2《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为整理北宋沈括(钱塘人)与蜀人苏轼的医说编撰而成,所论包括本草、内科杂病及其治疗方药、养生等。苏轼《记流水止水》一文区别了流水与止水的不同,肯定了流水的价值。苏轼《论圣散子》一文,记载了"圣散子"方的出处和神奇功效,"其方不知所从出,而故人巢君谷世宝之,以治此疾,百不失一。余既得之,谪居黄州,连岁大疫,所全活者不可胜数。巢甚秘此方,指松江水为盟誓,不得传人。余窃隘之,乃以传蕲水庞君安时。庞以医闻于世。"[3]宋代名医庞安时《伤寒总病论》附有此方。

  1.3《彰明附子记》

  北宋蜀人杨天惠着《彰明附子记》一文,记载了附子的栽培、取种、植物形态、采摘的最佳时节、品种、药物鉴别特征等,详细而准确。《本草纲目》评价说:"宋人杨天惠着附子记甚悉,今撮其要,读之可不辩而明也。"[2]

  2脉学成就

  北宋眉州人史堪着《史载之方》,有七篇专论脉,包括《四时正脉》、《真脉》、《脉要精微解》、《明熹脉》、《诊汗脉》、《诊室女妇人诸脉》、《诊胃脉》等篇。史堪论病时多脉证合参,何证当何脉,皆有详细论述。如:《治疫毒痢并论》一篇,论述了通过脉候来判断疫毒痢的轻重。有五种痢疾,脾脉一指外鼓而沉,是肠澼,久当自效;肝脉一指小而缓,病轻;肾脉一指小而沉,所下之痢皆是血痢,此为难治;肝心脉、脾脉皆微细,不涩不绝,所下为血痢,药到便安;脉微小,再三寻之,又沉而涩,见此脉象,病人下白痢,病情虽然重,还可以救治,若是下血、通身发热者,是死证[4].

  《苏沈良方》有《脉说》一篇,指出脉理难明,诊脉又极其重要,差之毫厘,则有死生祸福之异。

  3产科学成就

  宋代蜀医杨子建痛惜当今之世未有接生之精良妙手,多致子母倾命,着《十产论》。《十产论》除论正产症候外,亦论伤产,指出因为产母未到正产之时,用力太早,或因妄服药饵,致使伤产,并指明产母正确的用力方法和催产时机。《十产论》讲解了冬天天冷之冻产,盛夏天热之热产应如何处理。

  《十产论》记载的难产包括:横产、倒产、偏产、碍产、坐产、盘肠产等6种常见难产,对难产的症状、病因、处理方法做了详细描述。对手法助产论之甚详,如:横产,即儿先露手或先露臂。处理方法:令产母安卧,接生之人先推其手,令入直上,头顺产门,渐渐逼身,以中指摩其肩,不令脐带羁扳推上而正之,或以指攀其耳而正之,须是产母仰卧,推儿直上,徐徐正之,候其身正,煎催生药一盏,吃了方可力令儿下生[5].明代医学家楼英《医学纲目》一书对杨子建所论伤产法高度重视,指出:"杨子建《十产论》中,有伤产一法,最为切要,慎勿轻忽。"[6]

  楼英在《十产论》的基础上对伤产之因、伤产的处理方法做了更详细阐释。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