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养生论文

佛教吉祥卧的睡眠养生方式

时间:2014-09-02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3484字
论文摘要

  人一生 1/3 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因此睡眠之于养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失眠。一项由中华医学会与某国际调查公司合作的调查研究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和杭州 6 大城市调查了 2657 位成年人。结果发现,有 57% 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内遭遇过失眠,“其中北京的比例为 60%、上海为62%,广州的数据位列6 个城市之首,达68% ”。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无副作用、并适合大范围推广的睡眠养生方式将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两千年来,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的佛教理论在世间广为传扬、递代继承,业已具有十分深厚而悠远的民众渊源。佛教的养生文化与中医传统养生文化巧妙结合,闻声以入道,舍念而达梵。其中佛教吉祥卧的睡眠养生方式,更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

  1 中医睡眠养生强调良好睡姿

  一旦睡眠有了障碍,身体的各种平衡就会被打破,精神上的压力更加严重,因此,可引发各种疾病: 1) 损伤记忆力: 失眠所引起的危害常见的可能就是健忘了,这是由于失眠使脑功能活动受到影响所致; 2) 加速衰老: 人的皮肤健美与其睡眠状态密切相关,失眠患者神情黯然,眼圈黑晕,脸色晦暗,面颊有色斑,皮肤松弛皱褶; 3) 引起各种疾病: 睡不好觉,不仅仅带来第二天的精神萎靡、眼胞浮肿、头昏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还能导致各种心身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以及抑郁、焦虑障碍等等。

  《老老恒言·安寝》认为: “少寐乃老年大患。《内经》谓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虚,故目不瞑。载有方药,罕有奏效……”这提示我们运用药物并不是提高睡眠质量最好的手段。1982 年一项针对 110 万美国人使用处方安眠药情况的调查显示,全死因死亡率和单死因死亡率都与经常使用安眠药有关。在 70 岁以上的研究对象中,这种死亡风险主要由每晚使用安眠药造成,而在相对年轻的人群中,主要由每晚使用造成。以上结果至少提醒我们在治疗失眠时要考虑非药物治疗的方法。而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睡眠与养生的关系,古籍中记载了非常丰富的睡眠养生主张,对于指导的防治失眠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学对于睡姿的强调,主要是为了促进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古代养生家提出了多种见解。葛洪 《抱朴子》载有睡功法,葛洪认为:气功导引之术,行、住、坐、卧皆可行之,为此总结出侧卧 ( 鹿眠) 、屈卧 ( 鹤眠) 、俯卧 ( 龟息) 和仰卧 ( 龙眠) 四种睡功,依其术而眠,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祛病的目的。然而,葛洪总结的这些睡眠养生功法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吐纳方式,若是吐纳方式失当,不仅不会补养身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因此并不适合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推广。

  人们的睡姿虽然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归纳起来不外 3 种: 仰卧、俯卧、侧卧。

  孔子在 《论语》中有 “寝不尸”之说,即睡时不要像尸体那样仰面平躺。仰面睡卧,脊柱四肢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舌后坠,腹绷紧,不利于人体在睡眠时呼吸,常使人出现鼾症,肥胖者容易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部分仰卧者,由于经常把手放在胸前和腹部,故时常在睡眠中产生噩梦,甚至被惊醒。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也说: “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

  古代众多中医养生家大多主张侧卧位。明·龚廷贤 《寿世保元》中论述了睡眠之法,书中载曰: “睡不厌蜷,觉不厌舒。蜷者曲膝蜷腹,以左右肋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眠是也。如此则气海深满,丹田常暖,肾水易生,益人多宏。舒体而卧,则气宣而寡蓄,神散而不潜,故卧惟觉时可舒体耳。西山蔡季通引 《千金方》睡诀云: 睡则必侧,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晦庵以为此古今未发之妙。”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云: “屈膝侧卧,盖人气力,胜正偃卧。”以上所述都说明侧卧比仰卧要好。更多的养生家则主张右侧卧位,如清代曹廷栋 《老老恒言·安寝》指出: “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左侧卧位容易使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血液循环,尤其是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饭后左卧会感到不舒服,影响消化功能。

  中医养生家大多不提倡俯卧位,因为它可使胸中阴气郁积,产生胸闷之证。现代医学认为俯卧会使胸部、心肺承受压力较大,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胸腹部有压迫感,并且容易产生噩梦。

  2 佛教吉祥卧与其在中医睡眠养生中的意义

  “吉祥卧”是佛教的一种修行姿势,意即朝右侧卧躺。《杂阿含经》记载: “世尊往就绳床,右胁着地,北首而卧,足足相累,系念明相。”

  说明释迦牟尼卧着时采右侧卧姿势,世上许多卧佛佛像也都是右侧卧姿。 “卧须右胁,名吉祥卧”,睡觉的时候,右胁而卧,两个脚要弯一点把它合拢,合起来。右手大拇指压放在耳垂后边,手掌置耳前,这样会使督脉的气血沿着脊柱往上通达,即使你是在睡觉当中,还是处在一种用功修行的状态里面。舌顶上腭,右手做个枕头,摆在头下面,左手放在身上,这样的卧姿即是吉祥卧,又称为狮子吉祥卧 ( 图 1) 。正如许多静坐的佛教造像启示人们进行静坐、禅定、悟道的养生方法一样,右侧卧佛的造像也启示着人们在睡眠时应采用右侧卧姿 ( 图 2) ,这种卧姿有着修心、修德、养性、加快入睡、提高睡眠质量等的养生作用。【图略】
  
  佛教认为吉祥卧功德极大: 1) 身体不会产生不适当的念头和行为; 2) 就像百兽之王狮子一样,不会失去正知正念; 3) 不会入于深度昏沉,能时刻保持警觉; 4) 不起恶梦,经常做吉祥之梦。

  姑且不论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佛学基础; 仅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吉祥卧对身心健康也都是极为有益的。吉祥卧所采取的右侧卧位应为最佳卧姿,左侧卧、仰卧以及俯卧都被佛教养生文化认为极不可取; 佛教称左侧卧为 “畜生睡”,仰卧为 “修罗睡”,俯卧为 “饿鬼睡”,而唯独右侧卧为 “吉祥卧”,这都反映出佛教睡眠养生思想中强调人们应重视右侧卧。 《养生秘旨·泻命门大法篇》也说: “右胁着席,卧蜷两足,钩两腿,一手掩脐,一手掩外肾。古人云: 三焦须是卧嘻行。又云: 睡如猫,精不逃; 睡如狗,精不走,是为养元之大法也。”因此,吉祥卧有利于气血运行顺畅,便于气通督脉,可益气活络、养血生精、加快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佛教吉祥卧,与现代医学上的正确睡姿是相吻合的。现代医学认为: 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卧,微曲双腿。右侧卧时,脊柱多向前弯成 S 型,四肢容易放在舒适的位置上,使全身肌肉得以放松。选择右侧卧,是因为心脏在胸腔内偏左的位置,如果采取左侧卧的姿势,会使心脏受到压迫,右侧卧睡时心脏则受压较少。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右侧卧时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有利于胃肠道的正常运行,可促进消化吸收。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位时它处于较低位置,血液可以更多地供应肝脏,这样有利于消化食物及代谢体内营养物质。同时,右侧卧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匀和,心跳减慢,大脑、心、肺、胃肠、肌肉、骨骼将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气供给。因此,保持右侧卧位对身体健康好处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 在佛教吉祥卧中,右手大拇指压放在耳垂后边,刚好正当着经外奇穴安眠穴。安眠穴 ( 图 3) ,在翳风穴 ( SJ17) 与风池穴 ( GB20) 连线的中点。临床上,安眠穴主要治疗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等。因此,右手大拇指压放在安眠穴上能加速入睡、提高睡眠质量。【图略】
  
  3 结语

  中医睡眠养生中对于睡眠姿势的选择,主要是为了加快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人在睡眠过程中,睡眠的姿势并不是固定的,一般人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每夜的翻身次数大约有 10~50 次,这种不自觉地翻身与做梦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快入睡的同时减少睡梦,就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庄子·大宗师》说: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佛教也认为: “圣人无梦”。佛教吉祥卧的睡姿与现代医学、中医养生学提倡的正确睡姿是一致的,它不仅可以加快入睡、减少恶梦、提高睡眠质量,还有益气活络、补养精血等作用。对于佛教吉祥卧的具体作用,有待我们用科学的检测手段、从现代生物医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

  佛教吉祥卧防治失眠效果优良,而且它的方法极易宣讲,值得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功法一样在人民群众中大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SOLDATOS C R,ALLAERT F A,OHTA T,et al.How do individuals sleep around the world Resultsfrom a single-day survey in ten countries[J]. Sleepmedicine,2005,6( 1) : 5 - 13.
  [2] 陈友兰,杨晓剑,施翠凤. 厦门市城区居民睡眠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教育,2004,( 12) :44 -47.
  [3] 黄桃园. 近七成广州人睡不好[N]. 南方日报,2007 - 03 - 21( A05) .
  [4] 刘扬华,刘诗翔. 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概述[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 02) : 143 -146.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