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延安新城北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探究
【绪论】延安新城生态公园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
【第三章】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第四章】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可行性研究
【5.1 5.2】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理念与设计分析
【5.3】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城市生态型公园创建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被经济优先发展占主体的城市发展格局,弊端暴露无遗,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严重、城市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频频出现,城市绿地日趋减少,生物种类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城市景观雷同、缺少地域特色等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恶性循环发展和混乱开发,最终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存环境质量。2013 年,中国经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状况,全国中东部地区都出现了重度和严重污染,雾霾作为中国高污染 GDP的代价,使得城市环境问题被迫切的提上章程,严重的城市问题显现使得城市居民对于蔚蓝天空、明媚阳光以及户外活动的渴望更加迫切,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持续发展,促使人们更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生态问题关注的缺失和破坏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十八大报告将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的部分呈现,并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等内容,预示着将土壤修复、大气污染防治、水域治理等生态建设内容的空前重视[1].
随着中西部城市的快速建设,西北部城市建设处于急剧拉动 GDP 增长与建设生态城市、保持生态平衡两议题融合之际。在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发展经济与创造财富能力与热情的同时,也在努力担当自己追求美好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现今为止,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也已将生态环境构建纳入其重要的研究范围,成为首要考虑的根本问题。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但矿产资源丰富,文化历史深厚,属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城市建设发展区,作为中国革命圣地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对革命旧址的保护过程中,城市的生态发展将是延安可持续建设发展的坚实保障,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确保延安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延安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活充分融合的最优环境,促进生态景观自循环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成为延安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议题。
延安受地形限制形成老城区线形拮据的城市布局空间,极大制约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加之延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更是难度加大。延安寻求发展和保护的需求使得新城的规划建设顺应而生,新城建设对于延安老城区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延安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是一次新的蜕变,其湿陷性黄土性质经过巨大规模的岩土工程研究分析,最终得到多方面专家重视和肯定[2].在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问题碰撞的时代背景之下,延安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成为当下热门的发展方向,并逐步实践运用到具体项目当中。基于当下建设发展背景,我选择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研究与设计作为硕士论文研究方向,以期对现代生态景观建设及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1.2 延安生态公园设计背景
1.2.1 历史背景
延安自古以来就因其山川险峻的地理优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战乱之地,有极为深厚的城市发展历史。延安城址的发展可追溯于公元前 304 年,秦在延安筑城成为延安发展之始,随后东晋在延安建丰林城,延安成为军事要塞,西魏设置延州,隋朝设置安郡,便造就了今天的东关古城。宋代作家范仲淹的词《渔家傲。塞下秋来》真切地描写了宋代延安边塞,为反抗辽、西夏侵略所经历的苦难和慌乱的战争生活,荒乱景象映射了历史上延安“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重要战略地位。1935 年 10 月至 1947 年 3 月,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历史大事件,成为陕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1982 年,延安市成为国务院第一批提名的 24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城区在历史沿革下建设发展,历史悠久,但也因此带来诸多发展局限,城区环境混乱。延安城区坐落于三山(清凉山、凤凰山、宝塔山)围合的沟壑之区,沿延河和南川河而发展建设,形成三叉形带状城市布局,山城地形使延安城市地形高低不平整,格局极其混乱。狭长的河谷地形使不断扩张的城市空间建设受到挤压难以扩张,延安东川东西长度超过了 20 公里,最宽处不足一公里;南川更为狭长,宽处仅为 200 米。从 2002 年到目前为止,延安市区建成面积从 21 平方公里,发展到 36 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却从 34104万,发展到近 50 万人口。人口密度接近北京上海,人民生活质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随着市区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原有城市市区难以得到有效建设和发展。在拥挤的山坳城区中,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系列问题,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安全等,延安市城区的地理位置又处于自然灾害多发地段,居民生活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延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存在居多限制因素,如在 2013 年 7 月延安经历的“百年一遇”连续性强降雨,而后引发大范围的泥石流灾害,致使百余处文物旧址严重受损,近 36 万人口受灾,部分文物旧址如不保护便即将毁灭不复存在,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保护文物和打造旅游城市成为延安老城城市建设和发展需重点考虑的课题。
1.2.2 生态环境现状
延安山水文化结合,历史悠久。城市公园设计集合延安地区自然风景景观,同时还融合了地区历史文化,延安现有公园的环境是反应延安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根据其公园建造的主题风格,现将延安市内公园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宣扬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如杜甫文化主题园、枣园、杨家岭革命遗址公园等;第二类是以延安特殊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如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劳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翠屏山公园;第三类是以城区休闲、教育为主题的休闲公园,如西北川公园、儿童公园、清凉山公园。介于延安市特殊的城市发展布局,其生态公园的研究难以用统一标准进行生态衡量和城市公园性质定位,因此宏观的对延安市内现有公园做初步背景分析考察,以期对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大量问卷访查,以公园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主,进行比较分析,如下表 1.对延安生态公园的调查总结如下:延安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设计在增加引用当地树种的同时,可借鉴引用延安森林公园中具有高观赏性和强适应性的植物,可选蔷薇科、杨柳科、柏科、豆科和松科等植物,骨干树种多为圆柏、侧柏、云杉、银杏、枣树、梨树、垂柳、国槐等。城市公园的乔木郁闭度均较小,难以构成树林形式,灌木较少,且观赏性植物所占比重较小,群落结构和层次单一,因而公园设计中应丰富植物群落的层次,利用生态位[3]原理,形成层次丰富、结构复杂的群落类型,从而增加绿量和生态效益,根据群落生态学的观点,群落的复杂性越高将直接导致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1.2.3 设计现状
对比分析延安主要城市生态公园,对其设计风格和现状设施进行归纳总结。位于自然条件良好片区的公园,以体现自然环境为主题,局部景点设计分散,缺少对自然环境的关怀,造成对环境的轻度破坏,设计中需注重对环境的维护和保护,杜绝大面积开采和施工。
以历史人物和文化为主题的公园,突出历史主题彰显文化内涵,设计风格庄严肃穆,依地形和环境建造,以民众的观赏教育为目的,注重公园的纪念意义,如志丹公园以志丹人物雕像和碑刻为主,配以简洁的植物设计。总结延安生态公园,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绿地设计的面积较小,乔木种植疏散难以成林,不足以满足城市环境自循环,构成具有针对性需求的生态环境;第二,设计手法较粗放,出现大手笔高强度的开发情形,硬地、建筑规划所占比例较大,对公园脆弱的环境状况关注较少;第三,设计风格混乱,没有落实到黄土高原地貌的风土民情,将自然地貌与公园设计相结合,如西北川公园,公园门口安放的仿真椰树装饰和人工湖内连续点缀荷花,没有考虑到其生态价值,造景的美观性也无从谈起。
1.2.4 开发现状
综合老城各方面城市状况,延安城市发展规划将开发新城探寻新的出路。经过多方面专家的全面勘探和反复研究论证,对延安周边低缓坡进行平山填沟开发新区,延续延安三山拱卫老城的城市布局,加强延安老城城区的保护,促进老城发展,对延安城市规划建设是一次新的蜕变。延安新城开发地区属黄土土壤具有湿陷性,需进行大规模的挖方填方工程,在世界建城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添设延安为低级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延安新城建设囊括北区、东区、西区三大片区,规划控制面积 78.5 平方公里,预设新城人口约为 40 万(图 3)。新城北区规划为市级行政中心,配套商贸、金融、教育等功能设施,以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为目标。规划控制面积 38 平方公里,将容纳居民 15-20 万人,2012 年北区一期最先开始动工。规划按照“一心、二轴、五区、六廊”的指导结构,即一个市级行政办公区,南北景观轴和东西商业轴,行政区、商务区、三大教育区和东西两片居住区,六条生态绿廊先行实施[4].生态公园位于连接新城区与老城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上,是其中重要的生态绿廊,在北区上位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图 4)。
1.2.5 可行性
(1)依据延安城市规划相关政策掌握城市总体设计规划是进行地块设计的必要条件。生态公园设计按照延安城市规划相关政策执行,2012 年会议专家评审通过了《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5],对延安城市总体规划及北区发展定位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掌握区域规划发展定位和战略结构规划要点,将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古城、特色旅游城市的整体城市定位,和新区中北部城区中央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相融合,以拓展现代商业、零售企业、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内容作为现代生态新城建设的主要方向。生态公园设计准确掌握城市整体定位和区块定位,把握自身定位和设计方向。基于城市上位规划,和城市整体战略的发展要求,代表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致力解决城乡矛盾,其规划发展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生态公园位于城市中心位置,与周边文化区、娱乐区、居住区、商业区都有接壤,处于规划填方区,是挖方区的必要配备设施,具有规划可行性。生态公园建设是实现北区新城与老城区生态交通廊道贯通和公用生态活动空间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必要的行洪排洪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实现了北区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的战略目标,体现了生态公园建设的必要性。
(2)依据场地景观风貌延安新城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是依据新城开山填土状况,及场地于新城中的位置布局而规划。首先,场地原地势较低,可进行排洪泄洪,是生态公园设计选择的优良地块;其次,场地中的黄土土壤,遇水则改变其土壤组织结构,需要生态种植,减少水土流失,使土壤环境逐渐修复;再次,场地位于新城规划的填方区域,不适宜进行建筑建设,是规划的公园开发用地。延安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要保证其自身的良性发展,还需改善现时延安新城的生态状况,因此根植于城市及地区环境的设计,才能确保生态公园能够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依据场地的调研,能够准确掌握地块所处环境的山石风貌、水文条件、植物状况,掌握地块的环境信息,才能进行创新研究,得到最适合地块的生态设计。
(3)依据科学技术水平延安新城建设之初,针对黄土高原环境:湿陷性土壤类型和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诸多专家、教授屡次进行相关环境要素的探讨推断,得到的科学分析论证为安全落实土地平整、边坡加固维护、防洪等基础项目建设,及后续房屋建设、公园建设等项目奠定基础。基于场地不具备大多数沿海或温暖地带所具有的良好气候条件和植被生长环境因素,依据科学技术全面掌握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为胸有成竹的进行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延安生态公园建设是在新城建设的基础上进行,面临多重问题,设计开发史无前例,应而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最终可以得到完美设计成果。
1.3 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意义
1.3.1 重要意义
(1)改善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公园能够促进城市的生态发展,对建设自然式城市景观,实现公园的自维护和发展,进行自然生态教育都起到了良好效果。城市生态公园对于城市建设及未来合理有序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地区生态平衡和城市良性循环发展都具有引领作用,其对环境改善的效果逐年成比例上升。如纽约中央公园建设,成功处理了 19 世纪初隐藏于美国城市格局中的种种问题,诸如城市内传染病蔓延等,城市居民对清新空气、公共活动场所的渴望也得以实现。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将有效降解城市中可吸入颗粒物,城市绿地释放的氧气将提高城市空气的氧气含量,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大面积绿地,可为良好的水环境培育创造条件,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中的高温现象,降低城市中的电能、煤炭等消耗性资源,激发城市自我循环的良性机能,为城市综合环境改善作出贡献。本文生态公园研究位于延安新城北区一期工程之内,基于延安新城规划建设和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将与新城北区建设、陕北地区生态性建设、湿陷性黄土的生态公园建设等内容密切相关,延安生态公园设计不仅具备上述对城市环境的改良效果,同时针对延安,还具有防治沙尘、缓解城区干旱、改良土壤等效果,对延安城市生态设计研究和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2)反应城市经济与面貌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合理开发、有序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衡量现代生态城市经济建设与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延安生态公园因其位置的重要性,将成为延安城市发展的名片和现代延安新城城市开发与建设的重要标志,其所带来的价值和未来的重要性无可估量,如纽约中央公园的建设对提升周边不动产的价值,和对纽约市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其它城市无法比及的。
(3)增强城区居民的幸福感延安新城作为现代生态新城,北区建设将为修复延安老城,建设新城幸福家园奠定基础,以人为本的建设将成为其重要准则。延安城市生态公园本身就是人们对自然需要的一种诉求,同吃穿住行等生活内容同等重要,为提升城区居民幸福感,创造更加舒心、安心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城市生态公园作为传播自然生命的艺术将对提升延安人民的精神生活,创造更具想象力和创新性、动态可参与性的生活环境有重大帮助。环境社会学家伽林?克兰茨(Galen Cranz)在关于公园设计的着作中曾提到“对城市生活感兴趣的人应该将公园作为一个实现其特殊梦想的媒介,关于公园的争论也要围绕他们的梦想展开[6]”.可见,城市生态公园对于城市居民的精神层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3.2 特殊意义
历史上,延安曾经水草丰茂、土地肥沃,经过多次战乱、迁徙、人为破坏、变迁的漫长过程,延安地区的生态逐渐恶化,环境失去自然衍生修复的功能,逐渐变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之地,因此在延安新城规划建设之际,生态公园建设成为实现延安生态城市,恢复延安秀美山川长远目标的重要课题。
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并存的协调方式,它需要对人与环境共同依存不断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衡量,具有地方适应性和特殊性。老城与新城建设存在明显高差,作为维系老城与新城的重要交通通道,生态公园成为其柔性的绿色景观界面,成为实现城市生态性、景观丰富性、新老城融合性、自然和人文充分结合的重要纽带。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在国内外生态公园研究基础上,总结生态公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法,结合延安城市生态环境及新城规划建设环境,探索延安新城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并在新城城市规划预留城市公园绿地地块中得以应用,梳理适合延安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打造具有延安城市意义的新城生态公园绿地系统,推进延安新城生态建设进程。
本文延安新城北区生态公园设计,于新城建设背景条件下,针对陕北土壤环境、水文状况、植被状况等因素,结合一般生态公园设计方法,研究设计陕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以改善陕北城市环境、体现陕北城市经济发展面貌,增强陕北居民生活幸福感,为陕北生态绿化做出贡献为目的。如何克服延安现存在的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公园,如何将现有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应用于陕北生态公园设计,通过一般生态设计理论指导具有特殊性的湿陷性黄土生态公园设计,从中归纳陕北干旱地区所特有的植物类型和适宜的生态建设类型,总结经验,应用于更多的西北干旱地区生态设计中,形成一套能够为陕北生态建设服务的理论指导,成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通过文献阅览、探讨、剖析,掌握有关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学问,研习国内外城市生态公园的成果进展与方案案例,把握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和理论研究方向,为延安新城生态公园设计方法和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2)生态调查通过观察、问卷、摄影等形式,调查场地及周边生态分布的情况,搜集场地内环境与生物的基础资料,调查内容包括场地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水文情况、气候情况、土壤情况及自然灾害情况,也包括场地周边产业、文化及人文灾害情况,为后续场地分析和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3)场地分析在基础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结合场地自然环境、政府规划条件及人文作用对场地进行前期设计分析,发现场地现存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寻找设计重点和切入点。
(4)模型制作在平面图设计基础上进行鸟瞰效果图绘制,鸟瞰效果图通过模型制作最终成像,将对生态公园场地及周边环境有更加直观立体的呈现,不仅是将设计展现给观者最直接的形式,也是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的过程,设计师能从模型制作的过程中更加确切的掌握设计的比例和尺寸,对总平面图设计进行宏观把控,为接下来分区细化设计和局部深化设计奠定基础,因此在设计中具有十分必要性。(5)生态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具有决定性作用,生态规划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前期调研分析,基于场地规划目的、项目性质、场地限制性因素等,在确定场地生态设计目标和生态发展方向之后,不断修正和深化生态设计内容,完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