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3 共504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北京地域特色街区景观改造探究
  【第一章】地域性特色街景改造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2.1 - 2.3】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概述、构成及空间营造
  【2.4  2.5】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3.1】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
  【3.2  3.3】国内外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实例分析
  【第四章】北京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规划理念及其表现
  【5.1】以居住为主的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
  【5.2  5.3】以商业为主的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特色街区景观优化设计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及实例

  3.1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

  3.1.1 视觉秩序的保持

  3.1.1.1 视觉遮蔽

  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中,街巷通常会提供视觉景观,如人们的生活场景、不同形式的建筑、店铺等。如果这类景观延伸很远又不断集中重复,那么街区就会变的杂乱无章、地域性特色模糊不清。问题在于:一方面街区功能的强化和集中;另一方面不断重复的景观很难形成真正的整体。街区的地域性特征越突出,街区景观越有活力,这两方面问题冲突就越大。因此必须整合街区视觉景观,使其保持一定的秩序。对街区中过长的街巷进行视觉遮蔽,中断无止境重复的景观,减少功能的强化和集中。视觉遮蔽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街区中心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将街道隔断,这些广场就成为了遮蔽性景观。或者利用绿化来进行遮蔽,如种植树木,形成树阵等。除此之外可以利用雕塑来形式视觉遮蔽。

  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改造设计中,利用视觉遮蔽的手法时要注意在遮蔽景观的周围设置一条"路",可以引人入胜。人们穿过这条道路,会看到另一个街巷中的景观,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基本的造园手法。已故建筑学家伊莱尔·萨里嫩曾经用非常精致的语言总结了这种设计特征,并在解释他自己的设计时所说:"在人们视野中一定要有一个尽头的地方,但这个尽头不是结束"[1].因此视觉遮蔽不仅可以增加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活力,还可以保持视觉延续性。但是视觉遮蔽手法需要行之有效,不可过分,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3.1.1.2 视觉中心的突出

  通常在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中会有一两个视觉中心,这个视觉中心能够带动天际线的韵律。如果街区中缺少这种视觉中心,那么就需要通过一些手段将一个或者两个建筑物成为突出建筑。这个建筑可以是新建的,也可以是旧瓶新酒的功能置换,使之成为地标式的视觉中心。因此我们在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时,需要有意识的突出视觉中心,从而带动街区的整体景观风貌。如北京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两个建筑物,它带动着什刹海街区以及北京内城北侧的天际线,并成为街区的视觉中心,改变着附近居民的生活方式。

  3.1.1.3 视觉整体性的保持

  在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时需要保持一定的视觉整体性,这样可以使聚集在一起的建筑景观有序一致。地域性特色越突出,改造设计的痕迹更为自然。保持视觉整体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用树木。树木在一定宽度的街巷中均可种植,它需要一定节奏和紧密的间隔。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可以起到柔化街区环境的作用,使其景观能够自然而统一,视觉的整体性更为突出。此外,统一景观色彩、采用简洁形式的人行道等方式同样可以做到视觉整体性的保持。

  所有这些视觉整体性的保持方式,不仅可以运用到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上,在城市建设上也依然适用。正因为如此,才保持了街区的整体性并强化了其地域性特色。

  3.1.2 场所精神的延续

  场所精神是地域性特色的街区中最突出的美学价值,我们需要保持并延续其场所精神。其方法包括建筑立面的保护、屋顶景观的保留以及天际线的利用等方面。它的延续不仅可以保护空间环境不被破坏,还可能够保持视觉景观特征以及街区肌理的完整性。

  3.1.2.1 建筑立面的保护

  建筑立面为地域性特色的街区人们带来了场所记忆,并营造出街区的景观风貌。建筑立面的保护是延续街区场所精神一个可持久的层面,它还可以保持街区景观的连续性。但是在保护建筑立面之外还应该保护街区的肌理、街巷以及地籍单元等,这样街区才可以和谐统一。除此之外,建筑立面的形式和虚实对比的保持,要比建筑的建设精细程度更为重要。

  3.1.2.2 屋顶景观的保留

  虽然在场所精神的延续中建筑立面保护是最重要的,但是对原有屋顶景观的保留也是必要的。它与建筑立面的保护相辅相成,尤其是人们视线中最容易看到的部分。如南池子街区中很好的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高度、坡屋顶、高窗等形制,延续了街区的场所精神。而部分开发商利用屋顶的扩建来扩大空间,或者将坡屋顶改为屋顶平台,并增加栏杆或者遮阳物。扩建虽然增加了额外的空间,但是对建筑立面和比例造成了破坏,损坏了建筑的视觉特征,破坏了街区的场所精神。最典型的例子是北京什刹海乱象的改造,以及北京部分胡同中对四合院加建造成建筑整体形态的挤压破坏(图 10)。因此对街区景观进行改造设计需要保留屋顶景观,否则将不可避免的破坏其视觉特征,造成街区场所精神无法延续。

  3.1.2.3 天际线连续性的保持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中的天际线通常由屋顶的造型、墙头的方向、建筑的高度所形成,再以天空为背景。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能突出街区的地域风貌被人们所认识。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城市天际线由教堂、建筑的屋顶景观等元素构成(图 11)。除此之外,街区中建筑材料、形制和景观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天际线。因此保持天际线连续性最佳方式之一是保持街区建筑景观的连续性。

  对老建筑不恰当的改造设计,以及街区中新建的建筑都会影响街区天际线的连续性。在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时要注意对老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以及新建建筑要与街区风格统一等问题。

  3.1.3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完善与保留

  3.1.3.1 街区景观改造中的保留

  从地域性特色街区的角度而言,其地理位置通常会在城市中心地带,这也是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因此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改造。但是如果改造不当,地域风貌就会缺失,完整性被破坏无法进行保留。因此需要对街区景观进行小心改造,尽可能做到保留,使地域风貌延续下来。街区景观改造中的保留需要注意街区的演变印记、文物建筑景观和街区空间的肌理等问题。

  街区演变印记的保留,能更真实和直观的表达街区的地域性特色。但它在改造设计时应严格禁止不合理的建筑材料以及不科学工艺的使用,否则会造成街区整体环境的破坏。保留街区文物建筑景观时,需要对老建筑或者破旧的建筑进行修缮,尽可能不改建和不拆除。街区空间肌理的保留能够恢复街区的场所精神,对街区地域文化也是一种传承和延续。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出地域文化和特色,从细节上需要对街区中具有典型特色的建筑、老字号店铺、门窗等进行必要的保留。除此之外,还需要保护最能够代表当地地域性特色的自然生态环境。

  3.1.3.2 街区景观保留中的完善

  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入的过程。重新改造设计之后的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继续完善,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所以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内不可大拆大建,应有意识的保留,对保留中有问题的进行完善,恢复其地域性风貌并完整的传承下去。因此需要我们从街区环境设施、景观功能、连续性等方面来进行。

  街区的环境设施是街区内重要组成的部分,它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街区景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状态。环境设施是地域性特色街区中必然需求,也是保留其主要景观之后必须完善的一部分。由于街区的环境设施并不只是独立的空间构成要素,它也是表达街区地域文化和景观延续的要素之一。因此除了一部分的基础性原则需要遵循之外,还应注意设施的形式与材料、色彩的运用是否与街区环境相一致。

  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地域性特色的街区中必然会出现某些功能的落后,使得人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留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之外,我们还必须在改造设计之初了解人们的生活及行为方式所需的功能要素,并对其进行完善。这个过程中还应鼓励公众的参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街区景观的连续性进行完善,它主要针对建筑及其景观方面的统一,使新旧建筑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包容、博大、完整的街区格局形象。

  3.1.4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重现与创新

  3.1.4.1 街区景观挖掘下的重现

  街区景观挖掘下的重现主要包含原貌重现和意向重现两个方面。原貌重现,顾名思义即是对地域性特色街区的景观再现;意向重现则是对一些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进行提炼,再结合特殊环境而产生的意向表达方式。其意义在于当无法原貌重现时,可以用意向重现的方法来恢复地域性特色的景观意境。

  改造设计之后的地域性特色街区之所以能够重现往日辉煌,原因之一在于它成功恢复了景观原貌或者景观意向,特征上的表现到位足以让人们有心理认同感。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承载着不同阶段人们的生活,也是珍贵的历史遗产。笔者认为,对于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来说,最好的表现是将其最真实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老字号,地域特产和民间老工艺的再现来进行景观原貌重现。

  如果在街区中有必要新建一些建筑,那么就需要通过景观意向的方式,在特征上表现它的视觉形象。比如通过简化的手段使老建筑与新建筑相交融,并共同得到尊重,从而成为街区的视觉焦点。这种方式可以在提升街区地域性特色艺术形象的同时,做到地域文化的传承。

  3.1.4.2 街区景观重现中的创新

  地域性特色的街区若想要长久发展,在街区景观的重现之后还需要进行创新,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来营造地域性特色环境的美。其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保护地域性特色的同时,挖掘其街区景观的内在精神;另一个是要满足并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尊重地域文化,敢于采用现代技术营造空间环境。在创新方面有很多方式,其中符号的创新是最为突出的一点。它通过对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内在精神的挖掘,提炼其景观符号,并结合现代技术和理念进行新形式的组合。因此做到了在保护中传承,重现中创新。

  3.1.5 公共空间的扩大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重点还应放在街区的公共空间上,而不是单纯的建筑景观上。如果城市与街区中的景观环境相适应,那么在街区中则需要扩大与街区形式和内容上相呼应的公共空间,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深化街区的地域性特征,提高街区的文化内涵。方法如下:

  一是在街区中有必要扩大公共绿地空间、增加景观绿地、净化和提高环境质量。这是由于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普遍的问题是缺少植物景观和绿地空间。

  二是有意识的保留一些场所片段。因为这些场所片段属于人们交往中小规模的公共空间,代表街区的景观节点。如街区的古树下面或者街头巷尾都是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场所片段的保留,能够扩大公共空间,活跃街区气氛,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

  三是公共空间的扩大还应在街区的维护和管理上。如街区中被占用的道路不仅影响街区的整体风貌,而且公共空间被缩小,因此尽量避免道路的占用。

  以上三种方式充分说明,公共空间扩大的重要性。以北京为例,北京地域性特色街区都有一个普遍性问题,那就是缺少公共空间。由于过去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封建落后思想的存在,街区棋盘格式的街巷空间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加之基础设施的落后,公共空间的缺乏,这些都与社会发展相违背。因此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时,有必要扩大公共空间,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景观绿地,进一步改善街区的空间环境,这样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同样起着推动作用。

  3.1.6 景观节点的丰富

  街区景观节点是视觉中心点,也是地域性特色的街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中,植物是最能够突出地域性特色的景观元素,它在街区中却少之又少。我们在街区中看到只是以小型花坛或者盆景组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还应该对可以保留下的古树等进行特殊的管理和保护,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通过对古树等植物进行管理和保护,能够丰富街区景观的节点,也使人们感受到街区的四季变化(图 13)。除此之外,停车位也是景观节点的一部分,应该对它做出精心的设计。

  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中,应该丰富街区的景观节点,使其形成点、线、面为一体的,全面而又系统性的街区景观结构。景观节点是街区中地域文化与街区风貌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国友人,来到街区中的第一印象通常是街区中一些物质或者非物质的景观节点所带来的。因此丰富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节点,利用街区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对它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可以弥补街区景观的缺失与不足,使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唤醒街区人们的场所记忆。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