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概述、构成及空间营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23 共43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北京地域特色街区景观改造探究
  【第一章】地域性特色街景改造设计问题研究绪论
  【2.1 - 2.3】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概述、构成及空间营造
  【2.4  2.5】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3.1】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
  【3.2  3.3】国内外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的实例分析
  【第四章】北京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规划理念及其表现
  【5.1】以居住为主的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
  【5.2  5.3】以商业为主的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
  【结论/参考文献】特色街区景观优化设计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综述

  2.1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概述

  2.1.1 地域和地域性的涵义

  地域(region):按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卷的解释:地域是指具有内聚力的地区(area)。根据一定的标准,地域本身是具有同质性的,并以同样的标准与相邻诸地区相区别。费尔南·布罗代尔[1]认为,地域是个变量,测量距离的真正单位是人迁移的速度。以前,人的迁移速度十分缓慢,地域成了阻隔和牢笼[2].总的来说,地域是一种学术概念,是通过选择与某一特定问题相关的诸特征并排除不相关的特征而划定的[3].因此,地域是区别于其它有着具体地理位置的地区,并受这个地区差异所能涉及范围的限制。

  地域性(regional):《中文大辞典》(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文化研究所印行)中表达:"地域,土地之界域也。"由此可以看出,地域性是一个有关本性或者特性的一种区别于地区,并与地区相互联系的概念。它指因土地界域不同而具有的,包括地质、地理、气候、社会、历史、宗教(按照英国建筑历史学家佛雷治的划分,地质、地理、气候为自然因素,社会、历史、宗教为人文因素)等内容的特性,它是地域文化的综合体现[4].

  2.1.2 街区景观的概念

  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到街区是指:一是作为整体的城市,二是街道为主的街区,三是大城市中的地区[5].本课题的论述是基于街道组成的街区(这里的街道主要是两边有建筑物的道路),而街区中的景观是能够反映街区的地域性特色,并影响街区人们生活行为和情感的表达。

  街区中的景观主要是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流动景观。自然景观多指树木和水体等,是街区景观中的主体部分;人文景观包含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物质景观主要是指街区中的建构筑物、道路交通景观,非物质景观指的是人类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流动景观是指人的活动、交通工具等在街区中能够运动的物理表现,可以活跃街区跃的气氛。街区景观是指街区中物理要素(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环境)的综合体,它是街区和景观相互融合所构成的。人们在自然条件的制约下,利用某种手段将不同街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流动的景观恰当的表达出来,并彰显不同的地域性特色,是地域性特色街区改造设计的关键。

  2.2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2.1 建筑景观

  建筑是地域性特色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中的主体,它的形态与外表面能够对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人们对于地域性特色街区的最初认识也大多来源于街区景观中的建筑形态与外表面。如在地域性特色的商业街区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中的店铺为主体要素,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街区经济的发展。建筑形态构成街区街巷尺度及结构,而外表面决定了街区的风格、样式和氛围。每个街区地域性特色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形态和外表面。如对北京街区中的四合院而言,它们构成了街区胡同的尺度和结构,从而形成街区的风格,使街区具有典型的北京地域文化,反映着老北京的生活状态。

  2.2.2 道路景观

  街区中的道路景观主要是指划定区域范围的路障以及道路表面的铺装及其材质、色彩的表现。道路是流动景观的承载体,它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划分区域的范围,通过不同材质及色彩形式的铺装,对不同功能和属性的街区空间进行界定;二是在街区中起引导的作用,利用道路表面的铺装形式和路障的放置对道路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视觉形式的引导,使得交通系统更为全面;三是增加道路的视觉效果和地域性特色,选择不同材质、色彩的铺装及路障,能够增加街区景观的审美感和层次性。地域性特色的街区道路景观是丰富多彩的,它能够真实的反映街区的地域文化。

  2.2.3 景观色彩

  色彩是区别于其他街区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街区景观的品质,给人们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空间,并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反之,它也会跟空气和水污染一样,可以污染环境。

  街区中清晰的景观色彩是延续地域文脉的重要载体,如前门街区中对传统色彩的表达,不仅反映出居民对色彩的喜好,同时也体现出北京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色彩是人们对于一个环境进行形象和艺术性的概括,它可以通过地域性特色街区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空间结构和肌理来表现。如建筑色彩、道路铺装色彩、照明色彩、流动的色彩等,它们都有着符合城市美学规律的色彩秩序,并反映着街区的地域性特色。

  2.2.4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共服务设施在街区景观中以点的形式存在着,如信息咨询台、活动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及环卫工程设施等。它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地域性特色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公共的艺术品。它将地域性特色与功能有效的结合,满足人们审美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实用价值。公共服务设施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包含:一是作为成品直接安装的;二是需要根据街区的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有着独特性。但是无论作为哪种形式出现,都一定要与街区地域性特征相统一,在共生的前提下做到和谐发展。

  2.2.5 植物和水体

  自然景观是人们心中对自然意识的追求所建构出的景观风貌,主要包括植被和水体。

  植被是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环境中的基础,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景观在这类街区中通常以多种形式出现,如草坪、花坛和行道树等。它们可以根据街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构思,增加街区的视觉美感。多种植物的种类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一样的景观风貌,还能够反映出街区的地域性特色。

  水景主要包括自然形成的水景和人工设计的水景。自然水景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中比较少见,大多为人工水景。水景的设计在街区环境中可以起到软化与调节的作用,与其它硬质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节奏变化。水体可以净化街区环境、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提高街区品质。人造水景通常与人的行为方式关联在一起,表现出水景观的魅力。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水景观大多存在于南方的街区中,形态也更为丰富,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性特色。

  2.2.6 公共艺术品

  公共艺术品在融合设计师思想的同时,根据当地特色所创造出来适合大众的艺术品。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种与社会大众交流的过程,为当地的公共艺术提供了舞台。

  如情景雕塑,人体雕塑,利用抽象文化符号所设计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图 1)。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中,艺术品体现着当地的地域文化。人们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进行交流互动,增加了街区的活力,提升了公共艺术品的价值以及丰富了街区的非物质形态景观。

  2.3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空间营造

  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会传达出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传统,不同地区中街区空间环境的营造手法亦不同。在改造设计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观察街区的空间环境特征,否则它会直接影响街区景观改造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而街区景观的空间营造首先要注意三个方面:空间界面、尺度和肌理。

  2.3.1 街区空间的界面

  街区的空间界面主要包含建筑界面和道路界面。建筑界面是形成街巷空间、街区景观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视觉焦点,也是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改造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道路界面是街区中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地方,属于街区空间底部的视觉中心。人们在街区中活动时,底界面可以传达出很多的意义,如道路铺装、建筑与道路路面的关系、街道的形态等都有助于划分街区的空间和强化街区地域性特色。在其景观改造设计时,道路界面还应与当地传统的建材和铺装形式相统一。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公园、广场和建筑作为街道景观的一部分,它们不应该各行其职,或与街区的整体界面不关联。我们需要将这些因素整体看待,通过整合并强化街区的界面,共同突出街区的地域性特色。

  2.3.2 街区空间的尺度

  尺度是表达街区空间最基本的因素,其中包含人、建筑以及空间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街区的空间尺度能够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因此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的空间形态是以"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建造的,在改造设计时需要注意建筑高度、街巷宽度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实体的高度(H)与距离(D)的比例不同,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应:当 D:H=1 时,即垂直视角为 45°时,一般可以看清实体的细部;当 D:H=2 时,即垂直视角为 27°时,观看者可以看清实体的整体;当 D:H=3 时,即垂直视角为 18°时,观看者可以看清实体的整体及其背景[1].因此,街区的空间尺度如若想改造设计出较好的视觉效果,需要通过一定的尺寸、比例关系以及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为前提。地域性特色街区空间尺度还应该受到当地的地域、气候、空间及其使用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时,应保持街区原有的街巷脉络,不必大规模的改造设计。此外,还需要严格限制建筑高度及其体量大小,保持街巷形式与空间格局的一致性。

  2.3.3 街区空间的肌理

  地域性特色街区的空间肌理是街区空间营造中的关键之处,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表达:一是由街巷或者水体的形态和走向;二是从建筑的聚居方式上所形成地面的肌理组织。如果我们把建筑物以实体的方式覆盖到开敞的街巷空间中并加以研究,就可以发现其肌理组织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图形与背景"(Figure and Ground)的关系。实体是"图形",空间是"背景",两者或平行或错落分布,建立了一种不同尺寸大小的、单独封闭而又彼此有序相关的空间等级层次,并澄清了其所在地域的空间结构特征[1].

  街区空间肌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与当地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还影响社会当前的状态。地域性特色街区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街区的空间肌理也会随之改变。地域性特色街区文脉的延续,则是街区空间肌理等物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如南池子街区中在原有的街区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新建的仿古建筑便可以看出(图 3)。

  除此之外,在研究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改造设计时,还应从街区地域文脉的延续以及内在的美学价值中加以保护,这些都是地域性特色街区的空间营造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