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工程论文

自制灌肠装置行结肠灌洗在先天性巨结肠术中的运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5 共2414字
论文摘要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肠神经缺乏症,是以肠道末端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为特征的常见消化道发育畸形,发病率为 1/5000,绝大多数此类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结肠灌洗是先天性巨结肠的首要治疗措施,也是术前准备的重要护理操作,常规采用注射器回流灌肠法,但这一操作方法费时费力,容易污染床单元及病室内环境,且达不到尽快清除肠腔内粪便的目的,有时注液用力不均匀,冲击力较大,使患者不适,合作不好,肛管易滑脱,需重新插管。为提高灌肠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减少患儿的痛苦,笔者与同科室的护理同道们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尝试着用自制的灌肠装置行结肠灌洗,达到术前肠道灌洗干净,术中反馈灌洗效果好,肠道水肿减轻的理想效果,进而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实现了一次性根治的目的。既减少了手术费用,又可缩短住院时间,且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7 年 11 月至 2011 年 9 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需行根治术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 56 例。男 36 例,女 20 例,年龄 9个月至 21 岁。其中常规型 32 例,中长段型 15 例,短段型 9 例。

  按就诊的时序分为观察组 28 例,术前采用自制的灌肠装置行结肠灌洗;对照组 28 例,采用注射器回流灌洗(传统)的方法。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P > 0. 05) 。两组患儿灌肠期间均给予全流质饮食,术前 1d 给予禁食。

  2 灌洗装置简介
  
  将一次性冲洗器(灌肠袋)的肛管末端用玻璃接管连接于三腔气囊导尿管(22F)的侧腔管外接口,然后将该尿管的主腔管外接口连接于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见图 1。【图略】
  
  3 操作方法

  3. 1 观察组: 如图 1 所示组装灌肠装置,将配制好的结肠灌洗液置于该灌肠装置的灌肠袋内并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离肛门高度 40 -60cm,灌肠液温度 39 -41℃,排尽管腔内的空气后关闭控制阀。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灌洗过程及配合要点,以取得合作。操作者戴上手套,用石蜡油棉球润滑三腔气囊导尿管前端,同时也涂抹肛门周围皮肤(起保护作用),按常规左手分开患者肛门,另一手缓慢轻柔将三腔气囊导尿管前端插入肛门,当三腔气囊导尿管前端通过病变肠段狭窄处时,有突破感并有大量气体或粪便排出。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的肠管长短掌握插入的深度,确定三腔气囊导尿管的气囊部分全部通过直肠的狭窄段后,于充气孔向气囊内注入 5 -10mL 含有红汞的无菌生理盐水(便于观察气囊有无破裂),将尿管用气囊固定于肠管狭窄段近端后进行灌洗:关闭该装置的引流端,开放注水端,开始注入灌洗液,操作者用手顺着结肠的走向按摩腹部,必要时改变体位。滴注速度 10 -25mL / min,10min 后关闭注水端,将负压引流器调整为负压状态,开放引流端,吸引出肠腔内容物,待流速减慢或停止后(保持引出量≥注入量)关闭引流端,再开放注水端重新滴注灌洗液。如此反复循环(视患者主诉和腹部体征酌情调节滴速),以达到结肠灌洗目的。每日一次,每次灌洗液总量根据患者的全般情况评估而定:300 -3000mL,但要注意出入量的控制。

  3. 2 对照组: 采用回流灌肠法:①根据患儿年龄和病变肠段选择合适的肛管;②按常规插入导管;③两人操作,一人用 50mL注射器吸生理盐水接导管注入肠腔,然后再吸出,一人按摩腹部。如此反复灌洗至回流液清亮为止,每日 1 - 2 次,每次 200- 500mL。

  4 结 果

  两种不同灌肠效果比较,两组患儿均无肠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灌肠所需时间(45. 58 ±5.39min)、灌肠天数(9. 89 ± 1. 00d),均比对照组的 67. 85 ± 9.62min、14. 03 ± 1. 29d 明显缩短,t 分别为 10. 69,13. 42,P 均 <0. 01;肠道清洁度中观察组 25 例达优,对照组只有 18 例达优,差异有显着性(X2= 4. 91,P < 0. 05) 。

  5 讨 论

  5. 1 传统灌肠方法的不足:本组结果显示,传统灌肠方法,每次清肠所需时间 67. 86 ± 8. 65min,灌洗时间长,达不到迅速清除肠内粪便的目的,护士操作费时费力。而且每次注液用力不均匀,冲击力过大时,患儿不合作,肛管容易脱落,且肛管粗硬易损伤直肠粘膜,甚至引起直肠穿孔。对照组病例中每灌洗500mL 液体平均残留量为 30 - 50mL,灌入液体不能全部吸净,加上肛管插入的长度有限,如不通过狭窄段,存在出入液量不平衡,则易引起液体只进不出,达不到清洁灌肠的目的甚至导致水中毒的发生。另外,传统灌肠法必须由两人操作,浪费护士人力。

  5. 2 自制灌肠装置的优点:①灌肠液挂于输液架上,高度固定,液体流入均匀,没有冲击力,不会引起患者不适,可根据需要一次性达到要求量,负压瓶最大吸出量≥350mL/min,最小吸出量150mL/min,灌肠时吸出液体速度快而均匀,可明显缩短灌肠时间,灌肠液入出量基本平衡,灌肠效果好。②采用气囊导尿管代替肛管的可取之处在于:固定牢固不易滑脱;减少重复插管次数;对肠粘膜几乎没有损伤。③灌肠时只需一人就可以完成操作,省时省力,操作过程没有使用患儿害怕的大注射器,患儿合作好,护士一边与患儿沟通,同时用手轻轻按摩下腹部,使患儿在轻松愉快中配合灌肠,有效提高了灌肠质量,护士工作量明显减轻。④通过此装置能够准确有效地控制出入量,同时可使粪便直接进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既易于观察又可去除粪便异味,不易造成污染,易于推广。

  总之,采用改进灌肠法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灌肠,能减轻护理工作量、省时省力 、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及其家庭经济负担,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同时也提示医疗用具的改革及护理方法的不断创新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与水平,使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段降龙. 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4:360 -362.
  [2] 贺亚娟,余婉芬,陈薇. 回流灌肠的方法与技巧[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6 (5):33.
  [3] 郭俊霞. 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清洁灌肠[]. 中华护理杂志,2001,(6):455.
  [4] 崔炎,主编. 护理学基础[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