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音乐教育的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1 共47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音乐教育对人全面成长的价值探究
  【第一章】音乐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作用探析绪论
  【第二章】音乐教育的本质及特征
  【第三章】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精神本质
  【第四章】音乐教育的作用
  【结语/参考文献】人的全面发展中音乐教育的功能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4 章 音乐教育的作用

  4.1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是培养受教育者健全人格和良好修养的有效手段。在这方面,一些教育家和音乐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作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就曾这样说过:"学习音乐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发展身心、开发头脑,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科学的研究证明,人的生命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各项肌能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而由此带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更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因此,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的各种能力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而音乐教育则为这种协调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世界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虽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和民族,在具体运用中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形式,突出了传承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但他们对音乐教育的本质的认识确是一致的,他们都把音乐教育的目的明确为推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这种积极进步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成就了音乐教育史上辉煌的一页。其先进的教育观念和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才是目的。

  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音乐天赋,音乐是可以超越语言界限进行欣赏的,因为它是人类最自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音乐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音乐人才,而是要面向所有教育对象,诸多因素决定了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职业音乐工作者,更不可能成为音乐家,而这些人恰恰需要音乐教育给予足够的注,通过音乐教育鼓励、帮助、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使他们喜欢了解音乐、懂得欣赏音乐、学会享受音乐。音乐教育不是少数人的事,不是追求仙术技巧的活动,更不仅仅是音乐的表演,而是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好。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佐尔坦认为,人的生命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把音乐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不能被任何东西所代替的精神食粮。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音乐的精神生活是不健全的精神生活,没有音乐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文化。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这个在作曲、民族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等方面都很有建树的大师,把"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他对音乐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使其提出了这样一个教育目标。他还认为,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进步发展。所以,一个在音乐熏陶下成长,伴随着音乐欣赏成熟的人,其修养会更丰富,生活会更充实,心态会更阳光。特别是在面对困境、遇到挫折、陷入孤独的情况下,会更具有信心和勇气,更善于创造机会,更勇于接受挑战。

  奥尔夫体系认为,中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情感艺术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否收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及早的开发听觉能力,对孩子的今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柯达伊和奥尔夫都密切关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问题,痛斥那种只重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忽略人的感性直觉培养的学校教育是短视行为。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性认识的最好途径,并认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必然是感觉灵敏的人,爱观察动脑发现问题的人。柯达伊认为,培养好的鉴赏能力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人的鉴赏能力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而在后天的培养教育中,音乐潜能能否得到早期开发又至关重要,只有在小学阶段就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听好的音乐,吸收好的艺术营养,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并不断积累和沉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增强自身抵御丑恶的免疫能力。

  柯达伊和奥尔夫都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音乐素质和修养,更是体现了这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文化道德修养,好的音乐艺术是人们美好心灵、高尚品德形成不可缺少的催化剂,柯达伊曾说过,灵魂是需要知识和美塑造的,美好的音乐艺术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并通过音乐感受音乐背后的动人故事,激励他们的成长进步。

  音乐教育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使他们的人生更加优雅、亮丽,柯达伊认为,早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不仅是个人的精神财富,同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民众的素质修养。《美国艺术教育的国家标准》中明确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全体学生无论其家庭背景、有无残疾或是天赋,都应该得到平等的艺术教育。这种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反应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折射出艺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促进作用。
  
  4.2 音乐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1 音乐教育促进人的类特性的发展

  马克思把人的类特性规定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马克思明确说到:"正是由于这一点(由于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他又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直接区分开来。"所谓的"类特性",是指人的超现实的精神本性。体现这种类特性的要求, 音乐教育就应表达人们对美好情感和崇高信仰的期待,反应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理想未来的向往。无论音乐种类和个性如何,作用就在于使每种情境下的人们,都能从音乐中获取力量和解脱 ,走向希望。反应不同人群的需要,音乐的多元化作用,应当是是音乐教育追求的方向。音乐也会将身陷迷惘绝望的人,将沉沦于现实的人唤醒。这都是类本性的形上追求。

  一部分人喜欢欢快、愉悦的歌曲、也许他们需要这样音乐使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个年轻、上进的心;而有一部分人却喜欢悲伤、抒情的歌曲,因为他们想通过音乐诉说自己心情或是遭遇。劳累的人们期待用音乐来缓解一天的工作生活压力。但也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人,他们并不喜欢,他们则是在午休、晚饭后选择在公园里跳上一阵子的广场舞。他们因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感受音乐的能力不同、目的不同,从而选择了不同的音乐形式,组成了多个不同的群体,目的都是寻找意义。他们的共同点便是都是在享受音乐所带来的自己需要的音乐感受。实现共同的音乐听觉。共同的听觉喜好。营造文化氛围。

  来达到人的交流与配合。 实现自我的认同以及对他人的认同。

  4.2.2 音乐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人的个性的发展就是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发展的第三阶段看作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人的需要、直觉、心理、潜力、道德、观念等等指的都是人的个性,只有不断的满足人的需要,使其由低向高发展,人的潜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人们心理日趋成熟、健康、稳重,使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升华等等,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在人类理解世界上,它有着的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类心灵上的一把钥匙,是沟通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纽带,更是个人与其他人沟通的桥梁,在人的个性发展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是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认同感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通过激发、引导而形成的力量陶冶着这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在音乐的世界里可以找到真正"个性"的自由,因为音乐赋予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想象和创造的思维是自由的。音乐教育是用一种文化形式满足了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

  4.2.3 音乐教育促进人的社会特性的实现

  个人特性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内容:(1)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

  (2)个人与他人交往中,他们把对方看作是发展自身所需要的对象。(3)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4)个人在参与多种领域、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摆脱掉个人的国家、种族、行业、个体等的局限性。

  人的"社会特性"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音乐教育的成果是以受众的认同为原则的。"主流音乐"的思维便有了其存在的价值,虽然它在某个方面上也许会阻碍到"个性音乐"的发展。但音乐教育终将促使人的"社会特性"的形成。因为社会分工在当今社会中并没有完全被消除,那么这种社会特性就是不可能回避的,也是社会和谐所不能欠缺的。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它是沟通人类情感的桥梁,通过音乐教育的实践活动,音乐作为沟通的纽带,架起了人类心灵的桥梁,使人们不受国家、民族、肤色,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建立起共同的认同感与责任心。

  4.3 对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4.3.1 音乐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音乐教材内容的欠缺。

  现在很多教材内容还都停留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歌曲,面对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不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较少,学生对音乐课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影响了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探索欲望。

  (2)音乐课程的不重视。

  许多学校对音乐课程开设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对音乐课不闻不问,认为其可有可无,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忽略了音乐教学,甚至用文化课挤占了仅有的音乐课程时间,音乐课也就成了过场。

  (3)对音乐功能的认识不全面。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通过音乐教育的教育实践,培养的人们的音乐审美素质。音乐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手段对人发展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它有辅助智育、德育的作用。在音乐教育中,教育者往往忽视了音乐教育本身的价值,漠视了音乐教育能培养人的潜能开发、创造意识、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只注重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这种认识误差,必然导致了音乐课程艺术性和审美性的丧失。因此,教育者在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时,应该避免这种专业化的倾向,使音乐功能得到全面的拓展和发挥。

  4.3.2 对音乐教育的几点的建议
  
  (1)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同时还应该具有丰富的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史等一系列音乐类知识,具有准确和高水平的视唱、视奏能力,具备分析音乐作品和表现作品的能力等等,同时还应该有因材施教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及舞蹈表演能力。长久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把教育的重点都放在了音乐技能的掌握上了,而对于其他方面能力的的学习大都不重视,这种理论的缺乏和人文知识的欠缺,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变得粗浅、片面。

  (2)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真理的能力,使学生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增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音乐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相结合,音乐教育应该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他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在运用中加以创造,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的飞跃。

  (3)积极拓展音乐教育功能。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教育者过度的强调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授,造成学生对音乐课的排斥,各种现代教育的媒体现在也被教育者过分的倚重,让学生们的音乐课慢慢脱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教育者应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文化、消除学生学习音乐只是为了从事音乐工作的不端正态度,树立学生学习音乐的正确思想观念,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4)更新音乐教学内容。

  教育者在提高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积极的探索音乐教学内容,使其丰富多元化。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本民族和地方特点相结合,突出歌曲的民族地域性,让学生能够多接触一些当地音乐,因为他们对本地音乐的旋律、节奏、方言都比较熟悉、更容易被接受理解、学习掌握。这样也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

相关标签:音乐教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