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道歉(apology)是一种“解决受害者面子需要、修补冒犯者不当行为并藉此维持双方交际平衡的言语行为”[1],属于表达性的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2].它旨在引出受害者的原谅及为其提供支持[3].道歉行为在挽回受害者的面子同时威胁了冒犯者的面子,因为道歉时冒犯者往往主动降低自己的社会权力或地位以向对方道歉[4].
刘思和刘润清[5]调查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常常混淆英语道歉语I am sorry 和 Excuse me的使用,并指出这是因为汉语的语用迁移在受试的中介语系统中发生了影响。他们同时提出,英汉两种道歉语间的对等翻译(I am sorry 对应“对不起”,Excuse me对应“请原谅”)不但引起了汉语道歉语的语用负迁移,还反映了中英文化观念和行为准则上的差异。
然而该调查并未通过访谈受试以验证其假设。此外,在汉语表达中,Excuse me 不一定都被翻译成“请原谅”,且“请原谅”在汉语口语中很少被使用,其出现频率远不及“对不起”那么高。而在该项调查中,受试只有两种汉语道歉语的选项,分别是“请原谅”和“对不起”.根据汉语口语的使用习惯,可以推测大部分的受试会倾向于选择“对不起”而非“请原谅”.而这种选择偏向极可能是由母语的口语使用习惯引起的。因此,本文试图探究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英道歉策略及其道歉语(如I'm sorry/ Excuse me)的使用情况。
二、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重点在于对比分析不同文化中多种多样的语言活动。Goffman[6]指出,I'm sorry 和Excuse me在英语会话中都发挥修补功能,是说话者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道歉所使用的话语。根据Saussure的言语行为理论,I'm sorry 和Excuse me都实现了道歉行为,但它们在不同语境中却有着不同的语用影响[7].其中涉及“礼貌”这一相对概念。“礼貌”与否取决于一系列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其中包括“面子威胁程度”.
Brown 和Levinson[8]指出,“面子威胁程度”由三种独立变量的累计效果计算得出: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D)、他们之间的相对权力大小(P)和在该特定文化环境中他们各自的绝对地位。“面子威胁论”由此能够为比较不同文化间的礼貌差异提供理论框架。因此,礼貌策略的选择包含以下变量:交际双方的相对地位(RS)、社会地位(D)以及权力等级(R)。
如,在与社会距离较远或权力高于自己的另一方谈话时,英语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Excuse me作为句子开头;若是社会距离较近或权力平衡时,则更倾向于使用I'm sorry.
Kasper和Schmidt[9]指出,学界关于中介语语用能力习得顺序的研究不足,且已有研究大部分聚焦于高水平的成年学习者、只关注一语或二语的其中一个方面。因此,中介语语用能力习得顺序的研究仍有待开展[10].Chang[11]调查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试的英语道歉策略资源库,Jebahi[4]利用 DCT(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方法调查了突尼斯大学生道歉策略的使用情况,与之相似的还有Al-Zumor[12]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确为实证性地量化研究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多元的方法,但所涉及的道歉情景数量较少(8-10个),而且只研究一语或二语中的一个方面或只涉及大学生群体,也没有融入被试性别、社会权力高低、“面子威胁”程度等因素。因而本文尝试以道歉策略为例,综合有关因素对比调查不同水平的跨文化双语者其双语语用能力发展异同。
三、调查方法
(一)研究问题
1.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英汉道歉策略的发展过程是否一致?
2. 母语对英语学习者道歉策略的习得是否有迁移影响?
3. 社会/权力距离和对错误程度感知的差异对学习者道歉策略的使用是否有影响?
(二)方法及理论框架
本研究采用DCT式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英汉问卷皆包含13种需要道歉的情境及其微背景,被试按照自己的语用习惯在所给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答语。调查对象是广州市初一、高一和大一的学生,年龄在13岁到20岁之间,母语皆为粤语,学习英语的年限为4到11年,每个年级随机选取30人作为被试。所得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比较。在进行正式试验前,笔者选取了30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进行预实验,并结合集得数据和意见修改问卷。
笔者随后对集得数据进行编码,辨识并分类被试答语中的道歉策略。Fraser[13](1981)、Olshtain and Cohen[14](1983)、Trosborg[15](1987-1995)等学者已总结出不同道歉策略的编码程式。本研究采用 Chang[11](2010)基于Cohen和Olshtain[14](1989,1983)的修改版本(详见表1)。
(三)结果
根据Rose[15](2000)和Chang[11](2010)年的研究,本文将道歉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道歉语(IFID)和解释语。以下是对被试答语编码分类后的统计结果示例。
由表3-表5可知,被试在英语情景中所使用的IFID绝大多数是sorry类的道歉语(82%,67%,66%),如sorry,I'm sorry(to);Excuse me类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