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修辞现象,也是人类认知的手段;其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它首先是建筑于译者对源域篇所表达的各种意义理解的基础之上,再通过对目的语所要表达的各种意义进行梳理并将原语篇的意与境忠实地表达出来,因此理解和翻译都受制于译者的体验和认知的.
隐喻在经济语篇中较常见,不仅因为经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因为经济领域中的运行机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隐喻能帮助人们通过运用相对具体、熟习的概念去认知和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隐喻的翻译不仅涉及到概念的理解,也涉及到原文和译文文化意向转换的.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来探析经济语篇中隐喻的翻译.
一、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认知语言学坚持体验哲学观,认为人们必须从体验的角度来解释语言,从人类的一般认知能力来研究语言;人类对于世界的经验以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系统是语言形成的根本理据之所在;人类的体验感知和一般认知能力对于语言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过程也是认知过程,翻译是对源域概念系统及其结构系统的内在联系和目的语概念系统及其结构系统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分析的过程.在认知语言学看来,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包括作者、译者、读者)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将翻译模式概括为六个观点,即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以及翻译的“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583-590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提出要发挥体验和认知对主体性因素的制约作用,重视作者、读者和译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认知语言学以“客观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范畴-语言符号”模式作为翻译的模式,[4]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基于现实的体验和认知的表现,即译者以原作为客观世界中的客观实在,以读者的身份通过自身的认知加工理解源域的涵义并形成概念范畴,再以译者的身份将概念范畴通过目的语的语言表达出来,将符合源域语言规则的语言转化成为符合目的语言规则的语言,以实现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隐喻的翻译.
莱可夫和约翰逊(1980)在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的概念隐喻,使隐喻研究从以往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正式进入了认知科学的新领域,为隐喻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莱可夫认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它是深层的认知机制,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有巨大的语言生成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已知的、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去认识未知的、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总是试图找出两事物或概念的共同点或者联系点,建立起两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同质或者相似性,通过从源域到目的域的“跨域映射”,实现新事物或概念的认知过程.
隐喻的翻译过程也是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
隐喻的译者在掌握源域语言和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其与目的语言喻体所表达的两个事物或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源域语言与目的语言表现隐喻时的某种同质或者相似与相近的寓意关系,使源域与目的语的喻体不但形式吻合,比喻意义也聚合,达到译文与原文都是用一个已知的概念来阐释一个未知的概念这一修辞效果.[6]19奈达对翻译文本的要求从“动态对等”到后来的“功能对等”,强调两种语言的信息接受者对原文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由于隐喻是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手段,产生于各民族的生活体验,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的文化关系密切;隐喻的翻译是两种文化认知或者概念交流和磨合的过程,将原文的文化认知或者概念通过译文的文化认知或者概念表达出来使读者能够较轻松地接受信息的输入,因此,隐喻翻译的核心是恰当处理原文和译文的文化意向转换问题.隐喻的译文需要译者通过源域文化认知的体验过程,在实现信息的忠实与文字的通顺的基础之上,保持隐喻的特征,接通两种语言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根据语境弥补文化喻体的缺失,[6]200调动读者的认识、思考等心理活动.
三、经济语篇中隐喻的翻译.
关于隐喻的翻译方法,国内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柯平(1993)认为喻义都是应当保证传译的东西,译者应设法传递原语的形象,或者代之以译语读者较能接受的另一个形象作为补偿,进而提出了五种具体的关于隐喻翻泽的方法:直译法;归化法;明喻法;直译加注法;概略或释义法.
隐喻的翻译不仅是认知的过程,也涉及文化差异的处理.在处理翻译中文化差异问题上,翻译理论家文努蒂(1995)提出了“归化法”和“异化法”.隐喻翻译实践中,译者适当选择归化和异化策略,在保持隐喻特征的基础上,传递源语文本信息的同时使目的语读者接受和理解信息.
(一)归化翻译.
归化翻译是以目的语言或读者为归宿,主张采用地道、顺畅的目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奈达是主张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归化翻译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语言规范和文化价值,便于读者的理解.隐喻的归化翻译策略主要包括以直译和转换喻体.
1.直译.
由于一定相似的认知能力、实践经验和类似的社会发展过程的经历,即便不同民族也会共享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认知经历,语言中也存在众多相同的隐喻概念及隐喻表达.对于这类隐喻的翻译采用直译的方法,通过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就能实现跨文化翻译的目的.例如:
a. Chinese exports hit new highs. 中国出口创新记录.
b. There is now certainly evidence that thedollar has now bottomed out. 现在确实有迹象表明美元已跌到低谷.
在财经新闻的简短精悍的报道中,“GOOD ISUP”和“BAD IS DOWN” 等含有空间方位的隐喻概念经常出现,以“上”和“高”来表示“发展”、以“下”和“低”来表示“不景气”、“跌落”.
这些隐喻在中文表达和英文表达中的含义都是一样的,因而这一类隐喻可以采用直译法.
c. Low wages are the country's trump card atthis stage of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低工资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一张王牌.(谭震华,2002)“Trump card”是指扑克牌游戏中最强的牌,在原文中隐喻为“行而有效的措施,更胜过其他的措施”,中文中的“王牌”比喻为最有力的人物、手段等,这两个词的含义正好相符.在翻译过程中,对于那些隐喻形象或喻义已为读者所熟悉的信息,如“head”(首脑),“property bubble”(房地产泡沫),“the float of change”(兑换汇率浮动),“bear market”(熊市)等耳熟能详的隐喻表达,完全可以采用忠实于原文的直译法.
2.转换喻体.
长期受到生存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因而对同一概念的隐喻会形成不同的隐喻表达形式.当两种语言中的不同隐喻所内涵的意思相对应时,采用转换喻体的翻译方法既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又能使译文符合读者的习惯.如:
d. … the number of video-game projects onKickstarter is mushrooming. Kickstarter 的视频游戏项目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迅速增长.
竹和笋是在中国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汉语中用“雨后春笋”来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的现象;而英国不产竹,很少使用有关竹的隐喻表达,对于同一现象则采用了“likemushroom”.
此外,在翻译如“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adrowned rat”(落汤鸡)等等隐喻表达时使用不同喻体的隐喻表达时采用译文读者比较熟习的喻体,能有利于译文语言的表达和读者的理解.
(二)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主张保留原文的异域文化韵味.“异化”的提出者文努蒂认为译文应保留原文的语言和突出文化差异,从而丰富目的语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隐喻的异化翻译策略主要包括意译和保留隐喻增添喻义.
1.意译.
意译是指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由于受到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背景的制约,两种语言和文字对于同一个概念会有不同的认知.意译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将本体的形象直接表达出来,方便读者理解.如:
e. The auditing methods, once the lame ducksof American accounting agencies, have beentransformed thanks to the company's cooperationwith Pricewater house. 审计方法曾一度是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软肋,如今它有了明显的改变,这得归功于该公司与普华永道的合作.
若将“lame duck”直译成“瘸腿的鸭子”或“行动不便的鸭子”,这个句子的翻译明显不通顺.根据上下文的理解,这家美国会计事务所可以推断为是一家“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外部援助的企业”,而“遇到困难的、需要外部援助的”与“瘸腿的,行动不便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英文中“lame duck”本意指“任期将满而又未能重新当选的落选官员或议员”,隐喻为“无用的人或者废物”,将其意译成“软肋”,即保留了它的本意又便于读者理解.
f. The events of the past year have skewedthose incentives even more, by putting taxpayers aswell as investors on the hook if things go wrong. 过去一年,当情况变坏时,将纳税人像投资者一样放入圈套中的事件进一步扭曲了这些刺激因素.“On the hook”原是“挂在挂钩上”的意思.挂在吊钩上的物品摇摇晃晃,很有可能掉下来,因而英文中“on the hook”隐喻为“陷入困境或危险的处境,陷入圈套”.此处 “on the hook” 的翻译应放弃其本身的含义,而参照其英文的隐喻含义意译出所面临的情境即“陷入圈套”,有利于读者理解.
2.保留隐喻增添喻义.
有时译文中保留了原文中的喻体形象,但由于受不同文化认知的影响,读者难以理解带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或隐含历史事件、人物等喻体的译文.翻译这类隐喻时,不妨采用在喻体翻译之后加上喻义,这样既能保留原语言的隐喻形式,又能很好地传达其喻义.
g. This system became known as the snakesince these currencies move up and down togetheragainst currencies outside the snake. 由于这些货币对成员国以外的货币实行汇率联合浮动,就被称为蛇形货币体系,即把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浮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就像蛇在管道内蜿蜒蠕动一样.
“蛇形货币体系”是将货币汇率浮动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曲线图比喻成蜿蜒蠕动的蛇的形状,这一比喻形象而生动,能使理解这个概念的读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货币汇率浮动的画面.虽然“蛇形货币体系”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隐喻含义,但是不熟悉相关专业术语的读者却很难理解这一概念,因为经济领域中的运行机制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译文在“蛇形浮动”这一概念后进行补充、增添喻义、说明概念含义,是考虑到了读者的接受程度,更是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认知过程,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中有丰富的隐喻表达,在经济语篇中更是如此.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不仅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涉及到两种文化意向的转换;它不仅是表层语码形式的解码过程,还是深层喻义与语义的转换过程,是译者把隐喻所隐含的信息通过形象思维和灵感进行的一种综合处理,它涉及到本体、喻体、相似性、词类、语义关系等,是以译文语言对原隐喻进行再创造的思维活动.
在对英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进行翻译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运用不同翻译策略,使隐喻的翻译更加准确、到位,不仅保留原文隐喻的特征,而且便于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寅.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J]. 中国翻译, 2005(5): 15-20.
[2] 李宏, 王寅. 语义理论与翻译研究-认知语言学对翻译的解释力[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 35-39.
[3] 王寅. 认知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583-590.
[4] 蔡晖. 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 外语学刊, 2006(6):41-45.
[5]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1.
[6] 刘法公. 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19.
[7] 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39-144.
[8] 程同春, 英语隐喻的思考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2):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