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当代英语教学法典型个例分析研究

来源:西部学刊 作者:张娜
发布于:2020-02-25 共5021字
  摘要:张思中的“十六字”英语教学法和张正东的“立体化外语教学法”是当代英语教学法的典型个例。两者均为原创的本土教学法,掌握了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依托,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从语言教学观、形成历程、教学的出发点来看,两种教学法均有自己的个性。其精髓在于采取不同的知识再现办法,让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和实践环境内反复再现和被应用。
 
  关键词:当代英语; 教学法; 典型个例; 特点;
 
  一、当代英语教学法范畴
 
  (一)时间维度
 
  从清末传教士来华传教至新中国成立,国人学习英语的历程跨越一个多世纪,前后长达120年之久。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论是洋人传教士老师的直接教学法、翻译教学法,还是留洋归来的学者、教授秉持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基于西方语言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的演进而衍生出来的西式教学法。时至今日,学界对英语教学法的讨论仍主要集中在上述基本范畴内,很少有基于本国国情、文化环境、教育情况而产生的本土英语教学法。
英语教学
 
  从时间上讲,“当代英语教学范畴”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国人在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法。从中撷取典型,通过个例的分析来窥视当代英语教学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学英语浪潮大热时期整个英语教育界的理念、认知以及实际教育效果,以此明晰本土英语教学法在时间上的发展轨迹。
 
  (二)范畴标准
 
  我国当代英语教学法范畴内涵的限定标准为:在中国本土独创,适用本国教学情况的原创性英语教学法。具体而言,要符合三个方面的标准:第一,该范畴内的英语教学法可能在某些理论观点和实操规则上和西方语言学理论衍生出的教学法存在某种程度的契合或异曲同工之处,但从属性上看,它一定是内源性的教学法。第二,该范畴内的英语教学法应该是依据我国的英语教育实际情况而创设的。它在本质上反映了我国英语教育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学龄等复杂情况下的教学实际,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第三,该范畴内的英语教学法的形成应具有原创性或独创性,并非简单地拼凑或改造后的英语教学法。
 
  二、当代英语教学法典型个例
 
  从哲学角度看,当代英语教学法典型个例中所阐述的教学法属于微观层面的教学法;而从微观教学法所反映的某种语言学背后的教学法属于中观教学法;如“词汇情境再现法”作为微观层面的教学法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将词汇的各种义项记忆之后,分别放在不同的对话情境里再现。那么其反映的中观层面的教学法应该是“交际法”,而“交际法”背后的宏观教学法理论最终指向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的一个面向)中的言语功能理论。从此可以发现,英语教学法在哲学层面上一般可以划分出中观或微观,二者都有上述语言学或语言哲学理论作为支撑,是上下位关系。下面论述的两类我国当代英语教学法的典型,即为微观层面的教学法。
 
  (一)“十六字”英语教学法
 
  1. 发展历程
 
  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大的张思中进入母校附中任教,他利用大学期间积累的记忆方法和技巧,组织60-65届初中班学生进行词汇教学实验,教学法为“集中识词,原意拓展”[1],因教改成绩显着而被《人民教育》刊文介绍。“文革”后,他又对78-84届初中采取兴趣小组、结对会话的方式,使学生高考成绩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引起教育部高度重视,震动了外语教育界。1986年,张思中将自己的教学法总结为“十六字”教学法,教育部在全国中学推广其教学方法。后经过不断完善成熟和专家帮助,张思中开设教学法培训班和研究所,连年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1996年出版其教学成果专着《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系统论述“十六字”教学法,并于同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2]。
 
  2. 概念简介
 
  “十六字”英语教学法是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创造出的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英语教学法。“十六字”英语教学法包括:“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着、因材施教”[3]。从字面上看,“十六字”法不仅仅反映着深刻的语言学认知规律,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适当集中”,即对某类型的知识点,要集中讲授和学习,这样才能在密集的教学中总结出规律。如集中讲授有对比性的语音知识、有类似规律的语法知识等。“反复循环”并非机械地一次次记忆,而是利用记忆规律,在学习后的不同时间段有针对性地再现知识,使知识点的记忆得到不断加深和巩固。“阅读原着”,意在创设纯正的外语氛围,知悉地道英文用法,巩固已学知识点,了解西方文化。“因材施教”很好地反应了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典型中国传统教育方法,很好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教学法提倡的观念不谋而合。具体实操时,张思中老师采用课堂分组教学的办法来对待个体差异,课后设立水平不同的兴趣小组、辅导小组,成为了该教学法中的一个突出亮点[4]。对应地,张老师在教学实操时采取了一系列“小而美”技巧,如循环法、形象法、观察法等来辅助“十六字”教学法的实现,以求达到最好效果。
 
  (二)立体外语教学法
 
  1. 发展历程
 
  西南大学英语教授张正东在长期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提出主体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假说。1985年张教授出版专着《外语教育学》,从而成为国内第一个将英语教学纳入教育学学科范畴进行考察的学者。同年,其论文代表作《外语教学法理论研究的三个问题》发表,明确提出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立体化,务必重视教学环境的作用[5]。这一观点受到业界专家许国璋、邓炎昌的赞许。1986年,他在四川一所中学应用立体外语教学法展开教学改革,横跨初一到高三学段,时长近一年,最后结果是:实验中的学生在高三时大学英语三级通过率达73%,远超其他的在校大学生成绩。其实验成果先后在业内多家权威期刊发表,正式专着《外语立体化教学法原理与模式》也于1995年出版。
 
  2. 概念简介
 
  所谓立体外语教学法,即外语教学是由目的语、学生、环境三维,以及以经济发展状态为顶部和跨国文化为底部而构成的立体。其具体方法论也是由一系列模式的立体组织构建的。首先由总模式六点原则统领:全面考虑、国情出发、辩证论法、包容百家、着眼准备、用法之法[6]。然后由第二层次的四个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分别是:“拼读入门、阅读主导”“优先发展听说能力”“优化输入、分层输出”和“阶段教学模式”;在下一层次里,又从教学流程上规范“阶段教学模式”所涉及的五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这五个部分是开放性的,不设定具体操作规则,但是有基本的实现标准。教学目标方面:依据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和英语习得规律分为五个下位阶段,分别设定不同的目标。教学方法侧重整体记忆、分散巩固。教学内容和活动充分体现立体教学法倡导的教与学相交错、精与泛相结合、温故而知新、活化处理的原则。教学手段则多种多样,教师依教学环境而设定。总之,立体外语教学法是一套由上而下、在不同层级设定不同原则和执行标准的教学法[7]。
 
  三、当代英语教学法典型个例的特点评析
 
  (一)共性特点
 
  第一,均为原创的本土教学法。这两种英语教学法并非移植和改造了外国的教学法,即便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国外教学法的影响,但是痕迹甚微。两种教学法各具特色,且都反映了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反映我国英语教学的独特规律,适用了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的学习需求,掌握了他们的学习心理,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历史,开创出了中国本土特征浓郁的教学法。
 
  第二,均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依托。除了和英语学科本身相关的语言学、语言哲学作为理论出发点,二者在国内学界较早地提出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应用在英语教学中,为英语教学法理论创新做出了贡献。
 
  第三,均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被广泛模仿和推行。张思中的“十六字”英语教学法: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着、因材施教,操作起来彼此联系,且有很多下位的方法技巧作为操作指导,如“循环法”“筛选法”等。张正东教授的操作模式更是由上而下、逐层完备,每个层面都有具体操作方法相对应,组成一个立体的方法论结构。
 
  第四,均反映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掌握了我国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两种教学法都认为:西方教学法诞生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和文化环境,而汉藏语系里的中国人学习英语一定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英语教学法;要在我国自己的文化环境和教育传统里找到突破口,且肯定了我国传统的模仿和实践的精要,并将之归为内化的心理途径和外化的行为途径[8],这两种外语学习的途径需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二)个体特点
 
  第一,在语言教学观方面:张思中的理论认为外语既可以学得,又可以习得。学得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习得的作用力也是非常强大的,不容忽视。所以,张思中认为“听、说、读、写”这四种途径在教学中基本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倡导学习时应该遵从“输入大于输出”的基本原则。而张正东却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得为主要的渠道,习得最多只能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故而立体外语教学法秉持“听读先行,说写随后”的基本观点,非常重视听力练习和阅读练习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第二,从方法形成历程看: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主要基于30年的教学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再把总结出的方法投入到教学改革实践中去,以实践为原始的驱动力,其教学法诞生、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基本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理论基本成型后的课题和研究机构,仍然致力于对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再实践。后期的专着《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标志着其教学法体系的最终建立。相对而言,张正东教授的立体外语教学法,则更偏向于“理论—实践—理论”的学术型路径。张正东教授最初是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发轫,用教育学学科视野审视和构建英语教学法,再提出立体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假设。然后遵照其理论寻找实践中的中学和大批量学生作为教学改革实验,帮助其论证自己的理论假设,并在实验中完善和反思自己的理论,最后加以改进。这两种教学法的形成路径,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实践观,都可以作为学术理论探索的参考。
 
  第三,从教学的出发点看: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研究和创立,主要为了解决当时外语教学不得法,费时低效的情况,意欲通过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大面积提高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其教学目的极具实践意义。张正东的立体外语教学法主要发端于理论探索,意在通过理论成就去指导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生的英语教学,着重将这一教学法理论化,构建起属于我国特有的外语教学法理论。二者在理论和实践的取向偏好上是有较大差异的。
 
  四、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创立起来的有本土特点又影响力巨大的英语教学法,基本上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这有着特殊的历史缘由。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我国在外语教育上并无多少经验可谈,所以创设适合自身教育情况的英语教学法显得非常必有。不论是从理论出发,还是从实践出发,这两种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多么契合语言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而在于采取不同的知识再现办法,让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和实践环境内反复再现和被应用。这样的倾向正是我国传统教育的思想精髓所在。
 
  在国人学习外语多年,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应该反思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年代,在知识获取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如何去粗取精抓住英语教学的最核心和有效内容,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有效内容,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外语教育界最显着的特征就是教学效果良好的学校多是市场化程度高的私立学校,但就教学层面而言,这类学校的教学法明显不同于公立学校。教师在对课堂的组织,对学生的启发中采取了很多类似于张思中老师的“小而美”的技巧和办法,收到了突出教学效果。将这些小的技巧和办法要统筹在一个总领性的教学法之下,达到有效的配合和合理的使用,这才是我们需要在教学法上多下功夫的着眼点。此外,要尊重和顺应时代变化,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不囿于传统课堂一对多的面面讲授,采用网络化、虚拟化的教学方式使得英语教学高效迅捷,让英语教学的速率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 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 李岚清副总理在外语教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探索中国人学外语的有效方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N].文汇报,1996-09-25.
  [3]张思中.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胡春洞.论“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兼谈外语教改的方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5]俞约法.《外语教育学》与外语教学法通论——读张正东同志近着有感[J].外语学刊,1988(5).
  [6] 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张正东.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 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太原学院外语系
原文出处:张娜.当代英语教学法的典型个例及特点评析[J].西部学刊,2019(21):73-75.
相关标签:英语教学法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