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英语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学习金字塔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6 共294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分析
【第一章】高中英语导学案教学方式研究引言
【第二章】导学案文献综述
【第三章】 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学习金字塔理论
【第四章】高中英语导学案应用研究方法与设计
【第五章】导学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论/参考文献】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学模式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与哲学的渊源不浅,早在十八世纪初,意大利哲学家维柯(1987)就提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所建构的一切;德国康德(2004)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把认识论的中心从自然转到人上,确立了认识论的主体性原则,强调人是认识的主体,且只能通过利用内部建构认知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
  
  除了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外,建构主义理论又融合了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皮亚杰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杰出代表,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与 “顺应”(皮亚杰,1996)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指主体已有的图式中被纳入环境因素,使其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力量的变化。顺应则是主体的图式无法被客体同化,只能通过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正是在有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之间、二者在不平衡─ 平衡─不平衡(皮亚杰,1996)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儿童的智力才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提高。
  
  维果茨基(200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心理学发展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这一理论强调学习环境中重要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适宜的情境,鼓励学生合作,通过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他们认识新知的前提。教师不能简单地灌装知识,而是应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以原有的知识为新起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活跃因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共同探索问题,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美国着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1993)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人们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他主张学习者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利用原有的内部认知结构对新的现象重组,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因此学习者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们的学习往往经历几乎同时发生的三个过程:1)获得新信息;2)转换信息,使其适合新的任务;3)评价、检查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是不是适合该任务。
  
  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明显突出了以下几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原有的认知结构。有了理论方面的新认识,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也就诞生了。该理论提倡现代教育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换句话说,教学中两个活跃的因素都不容忽视,既不能忽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其次要对师生角色进行再认识,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该理论为本课题研究的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创新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的理论支撑。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1978)在研究教学和发展问题中提出的。他认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个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维果茨基将第一种水平称之为“现有发展水平”,即儿童在已经完成的发展周期,儿童自己能做什么。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区”,即指儿童“正在形成、正在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其实质表现为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做什么。这两种水平之间存在差异,维果茨基把这种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简言之,“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这个“区”的定义就是一个儿童的表现和同一个儿童与成人一起活动或在更有经验的同伴辅助下活动的表现之间的差异。正是由于这个差异的存在,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学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教学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最近发展区,为儿童的发展垫石铺路。如果不这样,要在教学过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就会很困难。
  
  儿童认知世界的过程存在最近发展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亦是如此。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语言教学是可行的,对语言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该理论提醒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首先要清楚学习者的两种水平,即现有的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和编制学案,使学生通过同伴协作以及教师必要的帮助及启发,能实现建构知识、提升能力的目标,从而进入下一个发展区域,不断实现学习者个体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组建“脚手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输入,消除畏惧心理,鼓励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水平。
  
  3.3 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于1946 年提出的,也有人说成是“经验之塔”.类似的研究在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过,他们提出了学习金字塔 (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和戴尔的理论相似。下图就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为“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听课。
  
  显然,学生在这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其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之后学生只记得 5%的学习内容。第二种阅读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保留 10%.第三种是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生可以保留 20%.第四种是“示范”,学生可以记住 30%.第五种小组讨论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学习,学生可以记住 50%的内容。第六种,学生通过“做中学”或“实际演练” 的方式学习后,信息储存量大有提高,他们可以记住 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底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这种方式最高效,学生可以记住 90%的学习内容。
  
  从第一种到第四种,学习的保持率都比较低,因为学生的参与度少,被戴尔称之为被动学习;而从第五项开始,学习效果明显上升,这就属于主动学习。(转引自陈飞燕,2013)金字塔数据告诉我们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的教学效果是最低下的;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好是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及时应用,把自己学到的来转教给其他学生;效果其次的是做中学,再次是小组合作学习。
  
  这个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该金字塔清楚地表明学生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做中学这些方式是产生高效课堂的途径,是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后带来的高回报。青少年正处于精力旺盛的好动时期,教师应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只有亲身参与,学生才能在其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思考产生的新问题,形成持久的记忆和创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一切能动器官--眼耳手口脑,以丰富的外显的活动帮助发展内隐的认知感和潜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