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企业投资碳汇林的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19 共854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碳汇林业的成本效益研析
【第一章】企业投资碳汇林业的成本与回报研究引言 
【第二章】企业投资碳汇林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碳汇林业发展现状与投资问题 
【4.1  4.2】碳汇林项目成本与收益分析 
【4.3  4.4】速丰林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企业投资碳汇林业的效果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企业投资碳汇林的研究综述

  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形成的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变暖。而森林碳汇功能具有比其他减排方式更经济和高效的优点,在《京都议定书》明确说明森林碳汇是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替代方式(何英等,2007)。利用森林的碳汇作用缓解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陈根长,2005)。因此,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碳汇林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缺乏等问题,尤其是碳市场的缺失,不能实现林业碳汇服务的市场化,制约了林业碳汇的发展(黄宰胜,2012)。林业投融资的主体是政府,其它主体投资少且不稳定,投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方式不灵活,需要建设财政性融资、政策性融资和商业性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沈义力,2012;秦涛等,2010)。而企业作为政府之外投资碳汇林业重要的主体,研究其投资碳汇林业的行为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碳汇林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围绕企业投资碳汇林业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相对薄弱,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投资研究主要涉及到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在资金筹集过程中,若以林业为主体,则属于林业融资范畴;若以林业为对象,则属于投资范畴,这两者都是林业资金筹集的方式。目前研究林业投资问题的较多,但对碳汇林业投资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是对碳汇林业融资的研究。

  故本文借鉴碳汇林业融资研究成果来分析碳汇林业资金的筹集方式。下面将从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林业投资、碳汇林业融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回顾。

  2.1 企业投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企业投资行为是指企业为了追求未来价值以及预期收益,投放以资金为主要形式的资源用以增加或维持资本存量的经济行为,是公司财务的核心问题之一(王海明,2012)。企业投资行为影响因素是研究热点,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1.1 内部影响因素

  企业投资行为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管理者情绪、税收、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内部现金流、融资约束、公司治理结构及负债等方面。

  (1)管理者情绪。王海明(2012)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中介效应视角,实证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过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即投资者情绪在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直接促进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塑造管理者过度自信最终导致企业投资水平的提升。刘志远等(2009)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也会产生影响。

  (2)税收。刘磊(1997)认为企业的投资行为由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决定,税收通过影响投资的边际收益率和投资成本发挥作用。认为税收对企业投资有影响的还有陈平路等(2010)认为我国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两大税种与投资关系密切,综合税负比较低的政策环境对于企业投资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3)委托代理关系、信息不对称及内部现金流。Jensen et al.(1976)首先提出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即企业内部各种代理冲突的客观存在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选择。Myers(1977)et al.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引入企业投资理论,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Bernanke(1990)、Gertler(1992)在研究时把不对称信息引入了资本市场,指出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在使用外部资金时,需要支付额外成本,为此企业投资极大地依赖于企业内部资金。

  (4)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及公司治理结构。Fazzari(1958)和 Owen(1997)等从企业的融资约束角度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分析,通过经验数据验证了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重要因素。姚勇等(2003)通过对凯恩斯主义的研究,认为企业投资行为是一个在内生货币体系下的金融市场传导机制。企业投资行为与企业技术偏好以及实物资产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投资是金融市场的内生变量,企业的资本资产定价与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对企业投可能产生影响而进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 FHP(1988),从不同企业外源性融资成本差异出发,说明企业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而这种依赖程度与企业外源性融资成本高低有关。魏锋等(2005)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临界估计方法,以股利支付率、Logistic 回归值以及公司规模度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程度,不确定性和公司投资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以股利支付率衡量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的程度,则会加大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以 Logistic 回归值组以及公司规模组而言,融资约束会减轻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Wen(2010)对台湾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台湾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受到融资限制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Cho(1998)把所有权结构视为内生变量,发现投资是通过其自身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作用于所有权结构。

  (5)负债。Cleary(1999)研究得出结论:企业当前的财务杠杆会限制未来的投资增长。许多学者还研究了负债对投资行为的约束效应。Hart 等(1995)和 Lang等(1996)发现负债能够对管理层的乱投资行为进行约束,他的研究结果是支持负债对过度投资的抑制功能假说。Childs 等(2005)研究发现短期的债务融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过度投资及投资不足的代理成本。

  (6)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潘明霞(2008)通过问卷调查,对市场不完善条件下四川 306 户工业企业的投资行为动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是市场化导向的投资动机已初见端倪,但是市场化程度并不纯粹;在有融资约束和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企业的投资不再主要取决于利率等成本因素,而主要由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和企业自身盈利水平决定。

  2.1.2 外部影响因素

  企业投资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大致包括经济周期、货币政策、银企关系、政府干预等。

  (1)经济周期。对于经济周期,Koajrczyk 等(2003)研究指出,经济周期对企业资本结构具有影响作用,但这个影响只针对没有融资约束的企业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来调整它的资本结构。应惟伟(2008)通过比较样本企业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的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初步分析了不同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2)货币政策。Kashyap(1993)等研究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贷款供给,从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Beaudry(2001)等基于对英国上市公司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刘金叶等(2009)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中国企业投资对财政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认为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的货币政策作用效果比较明显;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的投资机会也比较少,此时货币政策作用效果不明显。靳庆鲁等(2012)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中国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但能否影响和改善公司投资效率需要看公司面临的投资机会。

  (3)银企关系。Fohlin(1998)从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他认为,企业资金的可获得性与企业同银行的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同银行关系好可以降低借贷的成本。因此,企业投资行为受其与金融中介关系的影响。

  (4)政府干预。张洪辉等(2010)通过数据验证了国有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是由政府将其公共目标,如就业税收等国家经济政策内部化到其控制企业的结果,过度投资并非是有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引发。张荣刚(1992)对国有企业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发现由于政府政策的优惠促使了企业投资行为都具有一定导向但投资率低。钟海燕等(2010)的研究表明,如果市场机制尚未成熟,政府行政干预可以作为其替代来发挥引导投资的作用,它比企业受到内部人控制下的投资行为更优。杜兴强(2011)等人指出,高管的政治联系会增加国有上市企业过度投资的概率,并且地方政治联系比中央政治联系增加的过度投资概率更大。吕峻(2012)的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越大,公司发生过度投资的可能性就越高;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与政府干预公司投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程仲鸣等(2008)金字塔结构可以保护企业免受地方政府干预的作用,减少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赵卿(2013)认为,地方法治与当地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政府对企业投资的干预行为,因此,政府干预的程度与企业过度投资有关。李传宪等人(2013)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其投资规模大,并且政治关联度与投资规模成正比。

  2.2 林业投融资相关研究

  资金投入是林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的第一启动力(魏远竹,2000)。我国林业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专项贷款、林业自筹资金以及外资投入等方式,其中国家财政投入占据主导地位(张学勇,2007)。

  林业投资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2.2.1 林业投资困境

  受当前林业制度制约,多元化的投资保障机制难以形成,林业投资的动力相对不足,从而社会各投资主体在林业方面的投资较少。蒋海等(2001)认为还未形成市场化的林业投资体制,仍需要国家在投资上引导和扶持。秦涛等(2004)认为林业投资周期一般较长,资金转换慢,林业主管部门却一直没有培育起规范的林业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中幼林及承包林地的经营权有偿转让市场,使林业投资的流动性受到极大限制,降低了林业投资的吸引力,将许多短期投资排斥在林业投资之外。简盖元(2007)通过建立一个 AHP 风险分析模型,研究商品林业的投资风险,并通过商品林业与电子工业的 AHP 比较分析,认为现在林业已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高风险行业,当今,商品林业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自然风险较高。李周(1987)将现阶段筹集和利用林业资金的状况的困难总结为三点①是融资难;②资金周转过程中收敛于新的生产始点难;③形成有效投资难。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大幅度增加了对林业的投入,但林业投入总量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显着差距,远不能满足林业生态建设的客观需要。刘艳(2001)认为市林业投入具有投资主体单一、投资周期较长、投资效益偏低、投资风险大等方面的弱质性。

  2.2.2 林业投资机制

  陈晓倩(2002)认为生态林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货币资本,投资生态林业,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其生产资金补偿的机制。但生态林业建设全部依赖于财政的思想不可取。张桦(2004)指出,非公有制商品林的投资者局限于单纯的资金注入,在解决其资金需求的同时,要求一种投资运行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实践的发展和要求是领先于理论的研究和制度的安排的,因此应对林业投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研究。柏晓东(2007)等认为,林业的多元化投资机制的有效发挥必须有政府的积极的推动,需政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优惠的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使林业投资者确实得到实惠,形成积极主动发展的激励,从而形成国家(宏观) 目标与林业投资者(微观)目标的激励相容,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上,蒋海(2001)等指出中国林业的发展受到资源、资金和技术的严重制约,主要是因为林业产权安排的不合理、林业投资渠道不畅。钟国昌(2004)主张建立和完善市场为主渠道的商品林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公益林资金投入和运行机制。

  2.2.3 林业投资渠道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投入。张学勇(2007)认为我国林业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专项贷款、林业自筹资金以及外资投入等方式,其中国家财政投入占据主导地位。沈义力(2012)和秦涛(2010)等也发现林业投融资的主体是政府,其它主体投资少且不稳定。陈玲芳等(2005)从林业生产特点、林权制度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解释林业获取信贷资金难的因素。林农小额贷款不仅存在一般的小额贷款的单位成本高、现金流难以跟踪问题,还存在营林活动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俞小平、聂影,2007)。刘国成等(2007)认为林业资产证券化为商品林的投融资渠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陈玲芳等(2005)还指出,应按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资为辅的投资原则,确立公共财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大对重点林区和贫困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刘艳(2001)认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林业,国家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启动可以刺激企业和农户对林业增加投入。

  促使民营资本投资林业,一要充分尊重经营者的自主权;二要深化林地产权制度改革,为私有林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三要切实减轻林业税费,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2.3 碳汇林业投融资相关研究

  2.3.1 碳汇林业投融资机制

  碳汇融资产生于碳汇交易中,实现碳汇交易是碳汇林业融资最有效,也是最具融资潜力的方式之一,通过对温州市志愿市场的碳汇林业投融资的 SWOT 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黄宰胜,2012)。王遥等(2013)借鉴国外低碳融资的创新方法,对我国城市低碳融资的金融工具和财政工具的改革提出了创新性建议。GAO 等(2011)回顾了碳汇林业市场融资机制的建立历程并指出机制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碳汇林业融资机制可以从建立国内碳汇林融资二级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和担保制度、提升相关技术、加强碳汇知识的宣传四个方面进行完善。黄宰胜(2012)针对碳汇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借鉴传统林业融资方式,提出了构建碳汇林业融资机制,包括碳交易平台融资、商业贷款融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资本市场融资以及 BOT 系列项目融资等途径和方式。对于碳汇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市场的实质、作用、碳汇市场的融资机制以及交易成本的研究上。林德荣(2005)认为碳汇市场是一种服务性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碳汇市场的经济属性与碳汇市场基本规律。向建红等(2006)对生态公益林碳贸易的内涵进行解释,CDM 下造林再造林碳汇交易是森林碳汇服务市场的重要部分,然而,诸多学者认为 CDM 机制下的林业碳汇的交易成本很高,影响了碳汇市场的交易规模。认为林业碳汇市场的融资机制,中国碳汇市场的融资机制,利用碳汇市场可以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机制补偿。(林德荣,2005、曹开东,2005、陈晓倩等,2002、周洪等,2003)2.3.2 碳汇林业融资风险

  田祥宇(2010)认为,林业碳汇融资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成本过高、碳逆转、林业碳汇信用价格波动、林业碳汇计量与认证技术不完善和中介市场发育的不完全等。

  郭淑芬(2012)等对碳汇林业融资的劣势进行了剖析,认为碳汇林业存在森林保护难、林业碳信用可逆、碳减排额和市场交易价格相对较低及相关利益者众多等弊端,导致投资人的碳收益被延迟且不稳定,从而缺乏投资的热情、动力和持续性。

  黄宰胜(2012)还对碳汇林业项目融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从财政补贴、政策性保险、林权配套改革和林产品市场等 4 个方面构建碳汇林业融资保障体系,以解决碳汇林业融资过程中的问题,以及为保障融资机制的有效运行做好准备。但由于碳汇林业建设的长期性和碳汇交易的不确定性,可能存在政策风险、决策风险、项目实施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从而抑制了社会资本向碳汇林业的投资。

  2.4 人工林经营成本效益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人工林经营成本效益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4.1 人工林的经营成本构成

  在成本效益分析方面,王小玲(2012)根据专家访谈结果,将马尾松一个经营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整地、造林、幼龄林抚育、中龄林抚育及间伐、主伐,其中,整地主要为劈山、炼山,造林及幼龄林抚育主要为灌溉、除草、施肥、割灌、补植等。

  农户和林场马尾松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主要发生在前 5 年,即前 3 个阶段。白灵海(2011)在研究米老排时,将经营投资成本概括为以下 5 个方面:(1)炼山、清山、挖穴、整地、苗木基肥、定植等造林费用;(2)营林前期的幼林抚育费用;(3)营林前期病虫害防治费用;(4)护林防火道路维护、地租和管理等年固定费用;(5)采运成本,主要包括:伐区设计、采伐、造材集材运输、木材检尺、采伐(运输)证件办理和储木场销售管理等费用。相关税费木材的税费“两金一费”按各规格材售价的 10%计,装车费检疫费均为价外费用。李志辉和曾广正(2000)在研究不同密度的巨尾桉丰产示范林时,将生产成本概括为如下内容:营林投入成本(苗木费、整地费、造林费、抚育费及肥料费等)、木材生产成本(主伐材和间伐材)、薪炭材生产成本。黄和亮(2007)在分析桉树的成本效益时,将成本分为:营林成本(林地清理、整地、苗木、林地租金、肥料费用、栽植补植、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管理费用)、主伐间伐成本(伐区设计费、采伐工资、道路维护费、运输成本、检尺费、林道准备、木材生产管理费)、木材生产税费支出(农林特产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育林基金、更改基金、增值税、森林植物检疫费、林业保护建设费、防洪费、社会事业发展费、不可预见费)。

  2.4.2 人工林经营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

  曾云钦等(2011)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福建省集体林权改革改革后,林农经营人工林不同经营形式的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和比较。唐继新等(2010)以重置成本法,按项目投资的财务效益评估手段,对马尾松中、幼龄林,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收益进行对比分析。Thomas Nord-Larsen(2003)在研究山毛榉近自然经营经济效益时,通过对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经济弹性、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实际收益率、预期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考察,来对比分析山毛榉近自然经营模式与其他经营模式的不同。彭伟等(2010)创建并应用经济综合指数(项目营利指数和时间指数二者的加权平均数,权重的设置由项目营利指数和时间指数间的数学关系决定)对广西维都、玉芝树和三门江林场桉树项目进行择优,对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工业原料林项目的经营方案进行设计,以及对三门江林场桉树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Jeremy Williams(1995)总结了有利于森林经营评价的指标,包括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入产出比等,并运用这些评价指标对比了某案例点的三种森林经营模式(自然更新、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王永闽(2003)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对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按树工业原料林,进行经济效益的探索与研究,得到按树工业原料林随着营林生产时间的增长,经济效益越高的结论。Bcssembinder 等(1995)、李志辉和曾广正(2000)等分析了纯收入、纯利润、成本利润率(即单位面积纯利润除以木材(包括主伐材和间伐材)和薪炭材生产成本所得的商)、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静态)产投比(累计 1 个轮伐期的产值/累计投资总额)、(动态)产投比(累计 1 个轮伐期的折现产值/累计折现投资总额),净现值、内部收益率。

  2.4.3 人工林成本效益分析的贴现处理

  在处理贴现问题时,王小玲(2012)在研究马尾松的经济效益时,采用中国林业行业基准贴现 5%进行统一贴现。黄和亮(2007)在研究桉树的经济效益时,以国家开发银行给永安林业集团工业原料林项目提供的贷款利率 5.76%为基础,并考虑取得贷款的运作费用、宏观经济形势与当前的利率水平、工业原料林经营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将大致使实际利率各提高 0.25%,故选取 6.67%为投资贴现率(陈少雄等,2002)。

  大部分研究认为,由于林业行业的特殊性,具有生态社会效益,特别是投资的回报期较长,因此应选取 6%以内的低利率(陈平留等,2001;郑德祥等,2005)。但有学者认为,尽管桉树工业原料林建设也有生态社会效益,但企业的投资是一种商业行为,贴现率的选取要以市场化为原则(张建国等,1998)。白灵海(2011)在研究速生用材米老排的经济效益时,选取 8%为投资贴现率。

  2.5 综合述评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投资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主要分为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和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大致包括管理者背景及情绪、融资约束、税收、信息不对称,内部现金流等;而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投资环境、经济周期、货币政策、政府干预等方面。可见国内外现有企业投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相对较全面,但这些影响因素目前还没有一套针对性的系统的理论框架,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比较多停留在基于样本量的分析,而从具体案例企业角度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方面,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到关于林业投资研究包括林业投资困境、林业投资机制及林业投资渠道等。但投资碳汇林业的研究比较薄弱,主要是对碳汇林业融资方面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和调研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而对人工林经营的成本效益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分析碳汇林业经营成本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碳汇林业长远发展仅靠政府财政支持难以实现可持续,因此应积极挖掘政府以外的投资主体入资碳汇林业至关重要。企业作为投资碳汇林业的一个重要主体,分析其投资碳汇林业的成本及效益以促进更多企业积极参与投资碳汇林业实现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