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总结和展望
5.1 研究结果及讨论
房地产营销理论一直在发展,它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和革新的同时,房地产营销实践就会面临着挑战。房地产市场不再“高烧不退”,行业发展日趋理性,就要求房地产营销基于理论的实践也应同步回到理性发展轨道上来。
当前房地产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要形成对应理性消费的房地产营销理论,必须要使房地产营销策略最优,成本降到最低。房地产企业只有勇于面对当前困境,着眼于长远发展,摒弃一些不适宜的营销策略,建立正确积极的营销策划观,探寻并实践与其项目匹配的营销手段,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稳住脚跟,以期可持续发展。世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了很多次的创新改革,每一次创新都给行业、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势必会引领着我国房地产企业实践房地产营销新的模式,也因此必定会有着不一样的发展结果。
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逐步发展,使得武汉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房地产企业能否长久生存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对营销系统的认识层度和应用能力。通过对武汉健宏房地产公司有关营销策略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不同的营销理论侧重不同,如何将各种营销理论与自身相结合成为未来房地产企业运营模式的一个竞争热点。
第二,武汉健宏房地产公司的快速发展,这是在近年来经济发展大好的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相关需求不断释放的结果。与此同时,各房地产企业的营销能力较之过去也普遍有了较大层度的提高。健宏房地产公司与同类型公司相比在营销整合运用能力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第三,本文将四种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提出武汉健宏公司定位成中产阶级的地产开发商的营销创新策略。在“分类”营销中需要关注中端客户群体的共性,对其充分发掘、识别和有效放大,从相关的概念塑造和媒介选择以及渠道的构建和客户感知四个维度进行整合,形成可操作性强的运作体系,从而形成分类层的自我完善及发展,获得晋阶性升级的能力,以此吸引并赢得越来越多的忠实客户。
5.2 本文的创新点
针对不同的企业发展状况和市场,营销理论的侧重分析点是不一样的。本文结合 STP 理论,4P 理论和 4C、4R 理论的优势,根据武汉健宏房地产公司的实际情况的组合运用,营销战略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及产品定位紧密联系,层次清晰,能适应市场需求。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本文是通过对武汉健宏房地产公司的现状深入分析,结合 STP 理论,4P 理论和 4C、4R 理论,在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探索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健宏公司营销策略的构想,使其在今后房地产项目营销中,与实际情况能更紧密结合,用相应的营销理论去实践,用升级改善过的房地产营销策略实施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
实际上,就某种意义而言,市场经济就等同于竞争经济。房地产宏观调控等政策、法律法规的发布,市场多元化需求,建安成本的不断上升等,使得开发商处于更加不利的严峻局面。现如今,房地产市场不再是卖方市场,而是逐步向买方市场过渡,这就标志着消费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选择权。行业间竞争白热化必将加剧,企业也会因此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行业洗牌”.为了在“行业洗牌”中处于不败之地,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更多地关注市场变化,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这将是房地产企业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石。
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不再只是一个新兴产业,众矢之的行业,从其企业发展数量、结构组成、开发规模体量等,不难看出,房地产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该行业慢慢发生着进化,已再不是单纯传统的营销能使企业获得生存空间,系统性的营销策略指导应对更加细分、多元的市场,适应性更强的营销策略组合运用将是这一行业今后竞争的重点之一。
无数案例真实地表明,虽然不同房地产商的在市场定位、价格策略、媒体运用、客户资源发掘维护等方面的营销策略有所不同,但他们的目标却是一样的:
向目标客户充分展现项目,顺利地更快更有效地将项目推向市场。但哪种策略或组合能够实现效率最优,投入产出比最优,这势必就需要一个新的评测体系去进行有效的检验、评估。这或许是未来营销理论发展的一个分支。
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特殊国情及宏观调控等大环境下,房地产营销策略的有效利用,应该具有全程、具体、可操作性、形式不拘、连续性、继承性等诸多特点。适宜的营销策略事关项目运作的成败与得失,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点必须在项目可行性分析阶段就需要谨慎对待。营销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在项目开发全过程以及过程以外,清晰地识别出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市场需求、风控要点、内部资源属性等,企业高效的创立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体系,并有力执行,便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规避风险,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供同类地产公司制定或优化其营销策略做参考,以期能够满足对营销策略前瞻引导、战略性思维以及实际可操作性的要求,能够使地产项目的运作更加合理、规范、高效。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 14 版·全球版。王永贵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Gronroos,C.,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marketing in service contexts:the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terface[J].Journal of BusinessResearch,2008,75(3)。
[3]Myron Heidingsfield. Market and Marketing Allalysis[M].MCGraw-Hill,1998.
[4]柳思维。营销战略管理[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McKenzie.D.J.Betts R.M.Essentials of Real Estate Ecnomics[M].NEW YORK:Thomson,2006:91-117.
[6]Philip Kotler.H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control[M].NewJersey:Prentice 一 Hall,Inc,2006:44-46.
[7]Don Peppers,MarthaRogers.The One to oneFuture[M].Califomia:CurrencyDoubleda,2008:13-18.
[8]Michelle Harter-Dreiman. Drawing Inferences about Housing Supply Elasticity fromHouse Price Responses to Income Shocks[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4,78(5): 316-337.
[9]谭继存。房地产营销策划[M]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4-5.
[10]叶剑平。房地产营销[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170-173.
[11]谭继存。房地产营销策划[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12]李清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3]Rubineau B, Yoon K. Bias in White: A Longitudinal Natural Experiment MeasuringChanges in Discrimin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12 58(4): 660-77.
[14]于颖,周宇。 房地产市场营销[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14-216.
[15]祝雷,黄文娟,付愉。传统与当代市场营销理论综述[J] .大众科技,2009(2):196-198.
[16]张海云。论房地产营销中的市场细分[J].价值工程。2011(8): 15-18.
[17]Sanjay J. Marketing of Vice Goods: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the Package SizeDecision[J].Marketing Science.2012, 31(1): 36-51.
[18]何兰,黄国辉。房地产营销的 4C 理论应用研究[J] .集团经济研究,2005(4):67-69.
[19]潘彤。房地产营销策划的 STP 模式[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9- 40.
[20]Kumar V, Petersen JA, Leone RP. Defin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usinessReference Value[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3; 77(1): 68-86.
[21]杜伟。从 4P 到 4C 房地产营销组合的创新[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10):22-23.
[22]焦利明,常永胜。营销理论的发展与顾客价值让渡模式[J].商业经济文萃,2005(4):27-30
[23]聂平莉。房地产营销中相关问题及措施探究[J].全国商情,2013(16):37-38.
[24]D. Hamilton,Real Estate Marketing & Sales Essentials: Steps for Success[J].South Western Educ Pub, 2005:436 Pages.
[25]杨辉。碧桂园房地产营销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6]范陈琦。新时期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China's ForeignTrade,2011(18) :128.
[27]王艳梅。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创新[J].商业时代,2010(22):121-122.
[28]A.Rassmann,Real Estate Marketing.Munich[J].GRIN Publishing GmbH,2000:17Pages.
[29]卓红。浅谈房地产营销的发展及创新[J] .科技信息,2012(23):429-465.
[30]程君,何亚伯。城市房地产项目市场定位策略探讨[J].建筑经济,2007(Sl):35-37
[31]MikeRados.What You Need to Succeed: Making Car Sales Career Rather Than aJob[M].Adult Publishing Group,2007.
[32]张伟民。整合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 .理论探索,2007(6):207-208.
[33]张秀智。房地产经纪实务(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3-32.
[34]徐丽蓉。新形势下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03):129-131.
[35]袁珂。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1( 11):115-116.
[36]H. J. Munneke, A. Yavas. Incentives and Performance in Real Estate Brokerage[J].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1(1): 5-21.
[37]Stephen. E. Roulac. The Strategic Real Estate Framework. Process LinkagesDecisions[J].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1996(3):323-346.
[38]杨晓梅。浅议如何制定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06):100.
[39]李丽。房地产项目营销战略研究[J].广西大学,2012(5):11.
[40]Di Pasqusle D, Wheaton W C. Urban Economics and Real Estate Markets[J].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1996:82-89.
[41]刘杰。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3(12):27-30.
[42]李振利。房地产营销策略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3(21) :24.
[43]Michelle Harter-Dreiman. Drawing Inferences about Housing Supply Elasticityfrom House Price Responses to Income Shock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4(5): 316-337.
[44]左石华,苏小林。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J].价值工程,2013(07): 118-119.
[45]李华。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房地产营销策略[J].科技信息,2009(21):787.
[46]曹晓丽。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1)。
[47]晋淑惠。市场细分理论在房地产营销中的运用[J].现代商业,2008(2):164.
[48]Smith, L.B. and Ho, M.H.C. The Relative Price Differential between Higher andLower Priced Homes[J].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1996(5): 1-17.
[49]代雪蕾。新形势下的房地产营销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511-519.
[50]李庚。宏观凋控卜中小城市房地产的赀销策略[J].经济好导刊,2011(07):56-57.
[51]代韵竹。试论新时期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 [J].现代经济倍息,2010(04):32.
[52]黄卉。房地产营销策略探讨[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I0(05):62-63.
[53]倪维栋。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走向的初探[J].现代商业,2011(21):60.
致 谢
我要感谢授业恩师邵继红教授三年来的悉心指导与教诲。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前瞻性的研究思维,细致入微的指导,指引着我进入学术殿堂,鼓舞着我迎接一次次的挑战,推动着我成长与成熟。时间可以流逝,唯独无法流逝的是感怀一生的师生情谊,与受用一生的学术思想。
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的家人为我付出了很多,他们给了我关怀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因此在求学的道路上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此我向我的父母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多年以来的教诲和抚养。
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文中的错误及不妥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