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患关系论文

医患信任危机形成和发展的群际关系机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0-09 共7461字
  2.群体认同错位。群体认同是指个体意识到其属于特定群体,并意识到作为该群体成员所带来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的过程(Tajfel,1978; 张莹瑞,佐斌,2006)。这一理论假设,人们都有对个体和他人进行社会分类的需要,人们根据群体认同确定其社会角色以及与其他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模式,而群体认同混乱或错位则导致个体无法确认其行为模式,影响其心理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群体认同的混乱能够对个体的心理产生系统性的消极影响,如引发个体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破坏个体自我概念的完整性、降低个体自尊水平和安全感水平等(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2005)。
  
  在社会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共同作用下,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群体属性发生了混乱,使得医患双方对各自的群体认同发生了冲突,进而导致医患双方群体认同之间的错位。对医务工作者来说,随着现代西方医疗技术和观念的传播,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作用,医务工作者的群体认同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冲突。其一,传统医者角色与现代医者角色的冲突。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形象和行为模式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传统社会中,医务工作者既承担着治疗患者躯体病痛的工作,还扮演着安抚患者心理,纾解患者心理压力的“心理治疗师”的角色,所谓“医者父母心”,就是医务工作者要全方位的照顾患者,从生理和心理层面“治疗”患者。而在当前社会中,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医务工作者对医疗器械的依赖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互动急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医疗器械的使用,医务工作者的“心理治疗师”角色削弱甚至失去功能。其二,医者角色与商人角色的冲突。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形象和行为模式面临着“医者”角色和“商人”角色的冲突。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医务工作者除了承担“医者”的角色外,以药养医、收入与病人挂钩、科室包干等医疗政策还迫使医务工作者为了维持生计扮演“商人”角色,依靠出卖医疗服务谋取利益,公益性质的“医者”认同和功利性质的“商人”认同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和对立。
  
  与医务工作者角色冲突类型相一致,患者的群体认同同样存在两个方面的冲突。其一,传统患者角色和现代患者角色的冲突。在传统社会中,患者接受医务工作者从身体到心理的悉心照顾,医患之间可以就医疗过程进行深入探讨,患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医疗过程中; 而在现代医学背景下,患者成为医务工作者操作医疗器械进行治疗的“对象”,医疗过程与汽修厂的工人修理汽车没有本质差别,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处于完全的被动角色,失去了参与医疗过程的主动性。其二,患者面临着“患者”角色和“消费者”角色的冲突。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患者既是“病人”,又承担着“消费者”的角色。医疗服务被作为一种商品出售,患者既是“接受治疗的病人”,又是“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作为“病人”,患者要服从医务工作者的安排,充分信任医务工作者,并接受治疗的效果; 而作为“消费者”,患者则有权利知道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和功效,并有权利质疑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治疗效果,这两种角色的角色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
  
  医患群体对各自群体认同的冲突状况引发了医患之间群体认同的错位。如图1所示,在医患互动过程中,如果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各自的群体认同是一一对应的,那么医患间就能够迅速地建立信任关系。例如,医生秉持传统医者角色认同,同时患者秉持传统患者角色认同,那么二者的角色行为模式是一致的,医务工作者可以与患者就医疗目的和医疗过程达成一致意见,医患信任得以迅速建立并顺利发展。即使医患间是“商人”和“消费者”的群体认同对应关系,因为双方都坦承医疗过程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商品交换活动,所以仍然能够建立基于经济理性选择的信任关系。
  
  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群体认同错位示意图
  
  然而,在更多情境下,医患群体之间的群体角色认同并不一致,而是存在群体认同的错位,医患1.例如,医务工作者秉持现代医生的群体认同,而患者却具有“消费者”的群体认同,那么由于角色模式理解的差异,医务工作者力求主导医疗过程,将患者视为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治疗目标,患者只能被动地接受医疗过程; 而患者则认为自己是消费者,有权利参与医疗过程,并对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活动提出建议和质疑。因此,医患群体间的互动过程必然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医患信任就无从建立。
  
  四、结语
  
  社会信任危机和医疗体制改革是医患信任危机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医患信任危机的社会心理根源,而这两个社会环境因素对医患信任危机的产生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作用表现在医患群体间的群际关系发展机制中。在社会信任危机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医患群体双易于方形成有关对方群体消极的刻板印象; 同时,医患群体双方所形成的群体认同可能存在错位,因而对对方群体产生了错误的角色行为期望。在消极的刻板印象和群体认同错位的群际关系过程机制影响下,医患群体双方在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产生了多重性矛盾,为医患信任危机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
  
  当前研究者已经对群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机制、影响因素和应对干预策略进行了充分研究,这些研究为医患信任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成果,可以弥补当前医患信任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范式的空白。
  
  因此,以群际关系视角下的医患信任研究为切入点,进行系统的医患信任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是弥补当前医患信任研究广域视角和中微观过程裂隙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艾娟,2014:《群际宽恕的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第3期。
  樊民胜、张琳,2004:《医疗保健政策与医患关系》,《医学与哲学》第9期。
  黄晓晔,2013:《“关系信任”和医患信任关系的重建》,《中国医学伦理学》第3期。
  李正关、冷明祥,2009:《医患关系研究进展综述》,《中国医院管理》第3期。
  林甜甜,2014:《“词语自由联想”视域下医护人员形象调查---公众与医护人员的认知态度比较》,《医学社会学》第10A期。
  庞小佳、张大均、王鑫强、王金良,2011:《刻板印象干预策略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第2期。
  朴金花、孙福川,2013:《医患双方视角下的医患信任关系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第6期。
  孙立平,2005:《社会转型: 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社会学研究》第1期。
  孙连荣、杨治良,2013:《社会偏见与群际威胁在群际冲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心理科学》第4期。
  王卫华,2012:《医患矛盾报道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医学与哲学》第8A期。
  张莹瑞、佐斌,2006:《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第3期。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2005:《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社会学研究》第5期。
  David,H. T.,A. H. Mark & P. L. Gregory,2004,“Measuring patients' trust in physicians when assessingquality of care”,Health Affairs,vol. 4,pp. 124-132.
  Mayer,R.,J. Davis & F. D. Schoorman,1995,“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 23,pp. 473-490.
  Parsons,T.,1951,The Social System,New York:The Free Press.
  Steven,D. P. & H. Reake L,2000,“Patients' trust in physicians:Many theories,few measures,and little data”,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vol. 7,pp. 509-513.
  Wheeler,S. C. & R. E. Petty,2001,“The effects of stereotype activation on behavior:A review of possiblemechanisms”,Psychological Bulletin,vol. 127,pp. 797-8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