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心理唤醒是运动员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与行动绩效紧密相关,只有适宜的唤醒水平,运动员的行动才能够顺利进行。竞技体育临赛前唤醒水平的高低强度是影响竞赛活动效果的直接因素,尤其是游泳这类个人项目,赛前心理活动和状态对比赛结果影响较大。另外,不是任何心理状态都适宜参赛、都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一次成功的比赛取决于较好的心理唤醒状态。因此,掌握运动员赛前心理唤醒状态及其变化情况,对于如何调节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中监测优秀游泳运动员心理唤醒状态的工具为漆昌柱(2004) 编制、(2007) 修订的《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 》,并通过数据分析比赛中较好发挥、一般发挥和较差发挥运动员赛前唤醒水平的差异,总结归纳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比赛的唤醒状态,为游泳运动员日常心理训练及赛时心理状态调节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以参加某次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的 31 名(男14,女 17) 优秀游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8. 68 ± 2. 23 岁; 平均训练年限 10. 39 ± 2. 38 年; 6名国际健将,14 名健将,11 名一级运动员。
2. 2 研究方法
2. 2. 1 对比法
比赛发挥情况评定采用优化版“游泳项目运动成绩发挥水平评价标准”,以运动员六个月内该项目最好成绩为基准值,对比当次比赛成绩,进行分组。方法如下:
2. 2. 2 测量法
运动员心理唤醒状态测量采用漆昌柱编制、修订的《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 》。该量表共有 18 题,心理唤醒方向 12 题(包括正性、负性心理唤醒各 6 题) ,心理唤醒强度 6 题。正性、负性唤醒为五级量表法(从“一点也不”到“非常强烈”) ,计分 1 ~ 5 分。唤醒强度分为正向题(按 1 ~ 7 计分) 和负向题(按 7 ~ 1 计分) 。该量表的 3 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信度系数为 0. 85、0. 78 和 0. 72,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 0. 86、0. 74 和 0. 79,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指数均在 0. 90 以上,表明各分量表重测信度较高,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模型拟合良好,结构效度较高。
游泳运动员通常通过临赛前的水上准备活动来了解比赛当天的生理状态,所以在游泳临赛准备活动前、后,运动员会因为已经了解了生理状态而使心理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本研究两次唤醒状态测试,分别选在水上临赛准备活动前,大约距离比赛 2小时; 水上临赛准备活动后,大约距离比赛 30 分钟进行测试。
2. 2. 3 数理统计法
采用 SPSS 12 统计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3. 1 比赛发挥情况结果与分析
对比运动员本次比赛成绩与六个月内该项目最好成绩进行分组,结果显示,较好发挥组 12 人(男6、女 6 ) ,国际健将 1 名,健将 5 名,一级运动员 6名。一般发挥组 10 人(男 5、女 5) ,国际健将 3 名,健将 5 名,一级运动员 2 名。较差发挥组 9 人(男3、女 6 ) ,国际健将 2 名,健将 4 名,一级运动员 3名。
3. 2 临赛水上准备前,赛前 2 小时心理唤醒结果分析与讨论
3. 2. 1 正性心理唤醒状态
赛前 2 小时正性心理唤醒状态得分: 一般组 >较好组 > 较差组,总体无显著性差异(P = 0. 218 >0. 05) ,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从得分可以看出,较好发挥组处于中等水平的正性心理唤醒,表明一般发挥组过高、较差发挥组过低,不利于创造优异成绩,印证了操作成绩与唤醒水平之间的呈倒 U 曲线型关系,过高或过低的正性唤醒均有碍于操作,中等偏上的正性心理唤醒水平有助于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同时逆转理论指出,在高唤醒状态下,激动可变为焦虑; 在低唤醒状态下,放松可变为厌倦。而厌倦和焦虑均属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存在减力性,是有害于即将开始的比赛的。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倒 U 型假说,证明中等正性唤醒为适宜比赛的唤醒水平。
3. 2. 2 负性心理唤醒状态
赛前 2 小时负性心理唤醒得分: 较差组 > 较好组 > 一般组。总体差异(P = 0. 035 < 0. 05) 具有显著性,一般组与较差组(P = 0. 011 < 0. 05) 差异显著,较好组与一般组(P = 0. 093 > 0. 05) 、较差组与较好组(P =0 . 259 >0. 05) 无显著性差异。
结果证明,较低或中等水平的负性心理唤醒利于比赛发挥,相对主动、积极、轻松的心理状态是游泳运动员赛前应具备的主要情绪。而水上准备活动前过高的负性唤醒水平是导致比赛失常的因素之一。负性唤醒水平高,运动员表现出更多的担忧,害怕面对比赛,急噪、心烦的情绪使其不安,甚至有运动员感觉到不明原因的悲伤和内疚,严重影响比赛发挥; 同时,负性心理唤醒过低使运动员表现出临赛淡漠的状态,过低的兴奋性,感觉比赛仿佛与自己无关,具有此类负性心理情绪,无疑会让运动员精力分散,无法专注于比赛过程。
3. 2. 3 心理唤醒强度
水上准备活动前,赛前 2 小时心理唤醒强度得分: 一般组 > 较好组 > 较差组。该维度亦呈现出“倒 U 型”,即完成比赛最好的较好发挥组运动员的心理唤醒强度处于中等水平。差异性方面,总体差异非常显著(P =0. 001 <0. 01) ,其中较好组与一般组(P =0. 042 <0. 05) 、较差与较好组(P =0. 036 <0. 05) 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一般与较差组(P = 0. 001< 0. 01) 差异非常显著。
发挥一般组运动员赛前 2 小时的心理唤醒强度偏重于跃跃欲试、激动兴奋、浑身是劲、精神振奋、全神贯注和充沛精力等状态; 发挥较差组运动员则偏向感觉疲劳、疲惫无力、精疲力竭、无精打采、漫不经心和昏昏欲睡等状态; 而发挥较好的运动员处于两种心理感受之间,偏向发挥一般组。结果说明,赛前心理唤醒强度是游泳运动员能否以较好状态超常完成比赛的敏感且重要的心理因素,如何提高和维持临赛前中等心理唤醒强度是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准备活动的重点。
3. 3 赛前 30 分钟,临赛水上准备后心理唤醒结果分析与讨论
3. 3. 1 正性心理唤醒
赛前 30 分钟,水上准备活动后,正性心理唤醒得分: 一般组 > 较好组 > 较差组,与赛前 2 小时相比得分提高,仍然呈倒 U 型。总体仍无显著性差异(P= 0. 194 > 0. 05) ,各组间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正性心理唤醒水平随比赛时间临近和水上准备活动给运动员带来的感受而上升。但需注意,正性唤醒水平并非越高越好,中等偏高的水平更利于比赛发挥。分析水上准备活动前、后心理唤醒的变化以及差异性,表明正性心理唤醒不是影响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比赛发挥的主要因素。但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在临赛前将运动员正性心理唤醒调节到适宜比赛的中等偏上水平,依然需要研究。
3. 3. 2 负性心理唤醒
赛前 30 分钟,负性心理唤醒得分: 较差组 > 较好组 > 一般组,三组得分与赛前 2 小时相比均下降。结果说明科学、合理、有效的临赛前水上准备可以降低运动员负性心理唤醒水平,使心理状态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临赛水上准备是运动员了解比赛当天生理状态的最直接、有效手段,通过水上活动可使运动员心里更踏实,更有底。同时,水上准备活动是游泳运动员临赛准备最关键的部分,水上活动结束即标志着正式进入临战状态。该维度总体差异非常显著(P =0. 001 <0. 01) ,其中较好组与一般组(P =0. 001 <0. 01) 、一般组与较差组(P =0. 001 <0. 01) 差异非常显著,较差组与较好组(P =0. 053 >0. 05) 无显著性差异。
与赛前 2 小时相比三组之间呈现更大差异,且差异均非常显著。造成差异扩大的原因与运动员在水上准备中掌握到的生理状态信息有关,较好组与一般组运动员从水上活动中感受到较好的生理状态信息,使他们在准备活动前害怕、担忧、心烦、急噪等负性心理唤醒状态得到一定改善,而发挥较差运动员的水上活动并没有帮助其缓解负性心理唤醒状态。这也表明,影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比赛发挥的敏感指标为负性心理唤醒,如何使运动员负性心理唤醒状态控制在适宜比赛的中等水平,是游泳临赛心理准备活动的重要工作。
3. 3. 3 心理唤醒强度
赛前 30 分钟时,运动员心理唤醒强度得分: 一般组 > 较好组 > 较差组,较好组处于中等水平,与赛前 2 小时相同,各组得分依然呈倒 U 型,再次证明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的心理唤醒强度为中等水平。与赛前 2 小时相比,三组得分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比赛的临近和水上准备活动给运动员带来的感受及运动员从水上准备活动中所获取的状态信息,对心理唤醒强度影响较大。该维度总体差异非常显著(P =0. 001 <0. 01) ,其中较好组与一般组(P =0. 028 <0. 05) 、较差组与较差组(P =0. 037 <0. 05) 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一般组与较差组(P =0. 001 <0. 01) 差异非常显著,差异程度与赛前 2 小时相比有所扩大。
水上准备活动前、后差异程度的扩大,反映出两方面问题: 一是水上准备活动对大部分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具有好的影响作用,二是随着比赛临近大部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会发生趋向于好的变化。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心理唤醒强度与负性心理唤醒一致,是影响游泳运动员比赛发挥和决定赛前心理状态的敏感指标。表明科学、正确、合理、有效的赛前准备活动能够为游泳运动员带来正面的影响和改变,会为运动员比赛成功提供保障。
4、 结论
1. 赛前 2 小时正性心理唤醒无显著性差异,负性心理唤醒差异具有显著性,心理唤醒强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赛前 30 分钟正性心理唤醒仍无显著性差异,负性心理唤醒、心理唤醒强度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2. 影响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的敏感维度是心理唤醒强度,该维度与比赛发挥关系密切; 负性心理唤醒相对敏感,与比赛发挥水平有一定关联;正性唤醒不是影响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比赛发挥的敏感指标。
3. 赛前 2 小时内游泳运动员适宜比赛的心理状态,应具备中等偏高的正性心理唤醒水平和心理唤醒强度,中等偏低的负性心理唤醒水平。
4. 科学、合理、有效的水上准备活动可以降低负性心理唤醒,并可适当提高正性心理唤醒水平及心理唤醒强度。
5. 建议广大教练员、运动员重视心理训练,重视临赛准备活动,掌握临赛前心理唤醒水平调节的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1]漆昌柱. 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分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2) : 156 -167.
[2]漆昌柱. 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6) : 42 -48.
[3]马启伟,张力为. 体育运动心理学[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4]常芸,张忠秋,陈吉棣. 中国运动员生理心理常数和营养状况调查[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朱小宁. 浅谈游泳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J]. 体育科学研究,2001,5(4) :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