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核心力量训练对跆拳道品势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大学跆拳道品势队 16 名高水平男子运动员为实验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库、苏州大学图书馆等查阅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跆拳道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并阅读了有关力量训练、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着作多部,相关研究论文 30 余篇,有关跆拳道品势运动发展和训练研究的相关论文 20 余篇,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专家访谈法
就跆拳道品势运动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相关问题对我国部分从事运动竞技理论和竞技运动训练专家、教授及部分省级以上跆拳道品势队主教练、重点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跆拳道专职教师进行了访谈,从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受试者身体素质的测试指标等相关问题进行咨询、探讨,听取他们的建议。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值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对数据采用配对 T 检验和独立 T 检验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注: P<0.05 表示有显着性差异,当 P<0.01 表示有极显着性差异。
2.2.4 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之一,运用逻辑学原理和方法,对本论文中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证、演绎和归纳,进而提出跆拳道品势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2.2.5 实验法
2013 年 9 月-2013 年 12 月,将实验对象 16 人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分组实验。
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一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力量训练,16 周之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对象
苏州大学跆拳道高水平品势运动员 16 人,平均年龄 22 岁,平均训练年限 2 年,均为二级运动员。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无显着差异。
(2)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3 年 9 月-2013 年 12 月
地点:苏州大学跆拳道训练馆
(3)实验控制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的指标测试上无显着性差异,在 16 周实验期内,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同一个训练场地进行训练,均由同一个教练员进行训练,每次安排的练习时间、练习条件都相同。实验期内,实验组运动员采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对照组的运动员则采用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其他练习内容相同。实验过程中所有的指标都要求专业人员进行测试,并且每一项测试指标都由同一人完成。
(4)实验器材
瑞士球、实心球、排球、哑铃、秒表、米尺等。
(5)测试指标(增加测试方法与标准,实验前后考核成员、方法、评分标准)
一分钟两头起、一分钟上踢腿、一分钟里合腿、一分钟外摆腿、10 次仰卧起坐所完成杠铃重量、1 次仰卧起坐所完成最大杠铃重量、10 次马步旋转成功次数、10次侧踢成功次数。
(6)实验中传统力量训练内容的安排
本实验中传统力量的安排和核心力量训练安排的时间相同都是 16 周。传统训练安排是杠铃深蹲(120kg),组数为 6 组,每组做 10 次;杠铃推举(20kg),组数为 6 组,每组 20 个;负重仰卧起坐(10kg),组数为 6 组,每组 25 个;负重背起(20kg),组数为 6 组,每组 30 个;单足跳(左右轮换),组数为 6 组,每组 40 个。
(6)实验中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的安排
本实验将核心力量训练分两个阶段,1-8 周为第一个阶段,在稳定条件下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9-16 周为第二阶段,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核心力量训练,每个阶段将分为静立性练习和动力性练习,分别用时四周。第一阶段是在平地上做一些地面上的无辅助器械练习,主要是为了让测试者在稳定的条件下熟悉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结构,体会到核心区域肌肉发力的感觉,此阶段需要对测试者进行语言的引导,帮助测试者感觉核心区域的发力和掌握动作。第二阶段的训练难度提高,是借助瑞士球、实心球等辅助器械进行的练习,主要是为了让测试者在不稳定的条件下加大对核心区域肌肉的刺激,使身体的的控制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