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小学男子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第一章】小学男子篮融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可行性研究前言
【第二章】小学男子篮球运动员训练研究方法
【3.1 3.2】传统体能训练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区别
【3.3】小学男子篮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内容的选择与流程
【3.4 3.5】小学男子篮球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计划的制定
【结论/参考文献】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男子篮球训练结论及参考文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传统体能训练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区别
3.1.1 传统体能训练的定义,分类与作用
《运动训练学》2012 版将体能定义为: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的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20].篮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上,一般将篮球体能训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健康体能训练,即基础体能训练是指任何人群都必需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是竞技体能的基础。另一类是与篮球专选技术密切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篮球比赛所需的身体机能能力。传统训练一般都是在身体相对稳定下进行的,并且动作维度比较单一,动作轨迹相对固定。虽然能够改善身体机能能力,但与篮球比赛的运动环境结合甚少。
3.1.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定义,分类与作用
"功能训练"最早起源于康复领域,美国国家运动医学院将其定义为:所有功能训练形式都包含有运动链和运动三维平面中的加速、稳定和减速的动作。功能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的训练方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开始前先对运动员进行 FMS 测试,通过 FMS 测试结果制定训练内容,其中以动作模式训练为主,核心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全身动力链的有效传递,使运动员在比赛对抗中更加有效的发挥技术动作,提高比赛成绩。
它包括柔韧训练、平衡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的本体感觉训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多关节,整体性的,多维度的动作参与,能够更好的动员各个深层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参与,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和竞技动作的效率,更好的为比赛服务,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动作。
3.1.3 传统体能训练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比较研究
3.1.3.1 理念的比较
前苏联和德国体系是我国体能训练的主要来源,前苏联专家和德国体能训练的研究成果是我国传统体能训练理论产生的基础,传统体能训练的一系列训练原则、训练原理和训练方法都是从专项训练的角度出发和总结的。传统体能训练一般都是以增加肌肉的体积和形状为目的,更关注于孤立的身体部分训练,这样会增加运动员潜在的伤病危险,不利于运动员最优的运动表现及其对运动损伤的防护。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专项能力,强调运动项目特有动作和动作模式的专项化。其次,重视训练中的平衡--重心控制,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控制自身的重心来保持身体平衡,所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所进行的阻力训练大都是在不稳定的状态下,通过克服自身的体重来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这样可以使运动员在对抗时更好的控制身体重心,提高动作稳定能力。最后,重视运动过程中多关节的联动作用,重视人体各个关节之间协调配合,改变传统训练中只重视单关节单块肌肉的训练模式,从而调高力量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就是要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专家资源、训练器材、训练方法,创造一个高效促进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的个性化、智能的最佳训练支持系统,使运动员通过 80%的努力达到 100%的训练效果,并最大限度地延长运动寿命,实现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预期目标。
3.1.3.2 作用的比较
传统体能训练重视运动员素质训练,忽视系统训练,认为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关键是提高肌肉力量,特别重视大肌肉群和局部力量的训练,在神经对人体控制能力训练方面比较忽视,也没有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这样会使运动员在体型上变的非常强壮,但在比赛中却出现跑的并不快,跳的也不高,专项动作也做不出来;小肌肉群的力量和神经对肌肉控制的功能对维持动作平衡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传统体能训练很少涉及到这些肌肉和功能的训练;在传统体能训练时经常会出现运动员某个身体部位或局部的负荷量和强度过大,从而导致在完成动作时出现代偿性动作,并且技术的效益较低,训练完以后也没有进行主动系统的再生恢复,这样就导致运动员的更容易的受伤。概括起来:
传统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训练比较重视,并不重视在比赛及对抗时所需要的动作训练,而过于重视肌肉训练并不一定可以提高动作质量和动作表现能力。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通过加强核心区的力量训练来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效率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从人体解剖学上分析,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躯干部位和人体各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更加重视;在生理功能上,更强调对身体平衡和动作稳定的控制,强调辅助肌群的固定作用和拮抗肌的适宜对抗作用,更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在作用上,身体运动功能力量属于-"柔性力量",它是通过加强肢体的稳定性和主动肌与辅助肌、拮抗肌之间协作能力,以及改善神经-肌肉支配能力,提高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和配合,以及在完成整套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和流畅程度,最终达到提高多块肌肉参与完成的整体力量的目标,而不是直接提高单块肌肉的收缩速度或力值。
3.1.3.3 传统体能训练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关系
关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关系上,在国外也经历了十多年的认知和争论,即便是现在,也存在不同认识。笔者认为,传统体能训练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传统体能训练在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方面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过去由于我们的训练方式与专项训练出现了脱节,甚至在一味追求大训练量的过程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影响了整个训练日程,所以传统体能训练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瓶颈问题。现在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到我们的日常训练之中,就是要想方设法突破瓶颈,创造成绩。
3.1.4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方法研究
3.1.4.1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体系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包括 7 个板块,分别是支柱准备,动作准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动作技能训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能量系统发展,恢复再生。其中支柱准备分为髋部、躯干、臀部三部分,作用是解决个体关节灵活性或稳定性的限制因素,纠正代偿性动作模式,减少能量泄露,加强脊柱的髋部、躯干及肩部力量,并协调肌肉的发力顺序,为运动员姿态调整和承受运动负荷做准备;动作准备分为臀部激活、动态拉伸、动作整合、神经激活四部分,作用是提高人体核心温度,激活人体惰性较大的臀大肌,加强神经系统兴奋。
3.1.4.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创新了传统体能训练的方法传统体能训练的特点是运动员在稳定的平面上,身体重心相对平稳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并且动作维度比较单一,往往关注孤立的身体部分,虽然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使运动员外形看起来比较强壮,但是这种身体素质在1以篮球运动员的行进间单手肩上低手投篮为例进行分析,篮球运动员需要起跳腿的爆发力,核心躯干的稳定性和单手托球的上肢稳定性。通过分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动作模式,在选择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动作方法中,我们要重点解决单腿起跳的爆发力,在不稳定情况下核心躯干和上肢的稳定性,并力求在完成力量训练时,训练动作更接近运动员在竞技比赛时所使用的专项技术动作。
核心力量和躯干稳定性对篮球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时我们选择臀桥练习、腹桥练习、肘部支撑侧桥练习等等;弹力带负重向上跳、小栏架-单足跳、不稳定平面下的单腿力量训等练习对提高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有很好的效果;在提高上肢稳定性和力量时,我们多采用螺旋对角线练习、不稳定平面上手持重物上举练习等。笔者依据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现有的教学器材,训练环境和学生现阶段特点,按照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念,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力争能得到比传统体能训练更好的训练效果。
在以上所有的训练方法中,我们强调的是身体动力链传递流畅,更区别于传统力量训练的大负荷、高强度。例如,我们通过轻器械或者徒手的练习手段来提高核心区力量,根据调节每组的间歇时间和支撑时间变化负荷的强度;提高下肢爆发力,我们采用不稳定平面下的单腿力量训练,弹力带负重向上跳,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单腿蹲起练习,在完成动作时要充分保证动作的质量,负荷强度可以通过适当增加一些小的哑铃或者其他力量器械;提高上肢力量和稳定性时,悬吊训练,螺旋对角线练习是依靠克服自身体重和小负荷的弹力性力量更加接近专项技术动作模式下完成的。
在以上所提到的训练方法中,都是严格根据篮球项目特征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来设定的,这是训练手段的特点是负荷虽然较小,但是强度却比较大。所以在正式训练开始之前,运动员不仅已经大汗淋漓,而且兴奋程度也很高。这是由于运动员在克服自身或者器材的重力完成动作时是在不稳定的平面上,而且还要高标准地按照专项技术动作来完成练习。不仅有大肌肉群参与做功,还要获得稳定的小肌肉群参与,对肌肉和神经产生了双重的刺激,给予机体最大的训练效应冲击,取得更接近专项的身体力量素质,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多动作维度,无固定的运动轨迹,募集身体更多的控制稳定和平衡的肌肉参与运动,根据运动员的上肢和下肢,专项技术动作的方向,以及不同的难度组合成复杂的动作训练体系,这些动作训练不断奠定和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运动功能的控制和协调,促进专项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或保持在较高的应激水平,有效地保持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竞技体育状态。
由此可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不仅是一种科学可行的训练理念,同时也对练习者提高专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3.2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小学男子篮球训练中应用的原则
3.2.1 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青少年运动员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因之一。在训练中对训练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其注意力会更加专注,并且对所学动作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动作的完成质量都要优于对训练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运动员在学习动作和技能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他们对新事物的求知欲也会提高,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接受,养成自觉的学习态度和刻苦训练的精神,真正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
因此,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青少年男子篮球训练中运用时,首先要重点培养运动员对训练内容的兴趣,并在训练中有意识的强化兴趣,充分开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使他们对训练保持长久的动力,促使训练顺利进行,圆满的完成训练任务。
3.2.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组织运动训练时要保证过程的持续性和循序渐进性。运动员要想攀登竞技运动的高峰,必须坚持长时间、持续地训练;同时在训练时必须循序渐进地增加动作难度和训练负荷,不能跳跃式的增加,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人体生物的适应规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首先应该发展他们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之后才能进行动作模式训练,进而实施功能性训练,否则极易引发运动员的损伤,甚至其运动生涯也会过早结束。在功能性训练阶段应遵循人体的适应规律,循序渐进的增加动作难度、强度、负荷量以及持续时间。
3.2.3 整体性原则
人体运动功能的基本功能系统是由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三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人体生物力学的动力链。在赛场上决定运动员能力的不是依靠单个关节和单块肌肉连续累积发力实现的,而是通过神经中枢系统调节人体各个关节肌肉协调作用的结果。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体内部的各个肌肉、关节、系统之间也是联系的,只有把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真正挖掘人体潜力,使得出现 1+1>2 的训练效果。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就强调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体现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人体的上下肢是一体、协调完成专项动作的,当人体处于站立姿势时,力量从下向上传递,当成坐姿时,力是由腰腹开始传递,在核心力量不稳定时,力传递就会衰减、能量也会泄露,出现运动性补偿,导致运动链输出功率降低,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只有整合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才能高效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2.4 动作与技能相结合原则
竞技就是动作,这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在设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动作中,需要根据篮球项目特点分析出各个专项技术动作的结构和方向,完成动作时参与的肌肉和关节,需要克服的阻力以及身体所处的平面和空间位置等。
(1)肌肉和关节
明确篮球专项技术中涉及的肌肉和关节是设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动作的第一步。所有项目的练习,既有单关节运动,又有多关节运动。在篮球专项技术中基本没有单关节运动,都是在多个关节参与下完成的。例如,在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技术中工作的原动力是胸大肌,协助肌肉是肩关节前方的三角肌和上臂背面的肱三头肌,传统的训练方法是在身体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这样会带走身体大部分的稳定能力,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中自由重量器械却可以更好的促进身体稳定能力的挖掘。
(2)动作结构与方向
牛顿运动定律不仅在物理学上有着重要意义,在训练学上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中,每个技术动作的结构与方向都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本准则。直线运动和角运动是体育运动中两种基本的运动结构,在篮球专项技术中,以运动员为中心轴所做的转身都属于角运动,每个运动专项都有独特的动作结构与方向。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结构,大致有身体姿势、腿部动作、髋部动作、手臂配合等。这每个动作都有其具体的先后顺序和运动方向。只有把握好每个专项技术动作的结构与方向,才能科学有效的进行训练。
(3)阻力来源
阻力伴随着所有运动,在篮球运动中,阻力的主要来源是自身重力和运动员之间的对抗力,所以阻力的方向决定着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显然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之间对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才是克服自身的重力,篮球运动员要有改变方向、急停急起、滞空及控制身体随意运动的力,因此,在进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时要选择肌肉的拉力方向与专项技术动作一致的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