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微时代高职教学管理体系优化探究
【第一章】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导论
【第二章】微工具在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第四章】微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现状与成效
【第五章】微工具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应用中的困难
【第六章】微工具等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对策
【参考文献】高校教学管理中微工具的应用参考文献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微时代的内容和特点
2.1.1 微时代的内容
微时代指的是以微博、微信等为传播媒介,其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长度约为百字左右,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半径几乎可达可通讯的任何地区,传播的内容及时且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以期在短时间内提供给受众最重要、最核心、最具吸引力的信息。
在微时代内,信息的扩散是以几何倍数的速度进行的,从而实现信息的获取和共享。微博、微信涉及到的内容几乎囊括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的时事政治,群众的生活冷暖等等。使用者更是可以通过手机、QQ、网络、MSN 等多种传播介质实现文件、图片、视频的上传、观看、评论和转发,以此来表达情绪观点从而达到沟通和交流思想、获取和传播信息等的目的。
高职院校是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则是接受和探索新事物的主要力量,微博、微信已经明显地成为他们交流思想、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高职院校作为承担教育公民的组织和机构,作为思想活跃的主阵地,需要顺应微时代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通过微时代中的各种形式的媒介载体,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2010 年 12 月 15 日,北京日报报道了题为全国 50 多所重点高校开通官方微博的新闻。报道指出素以思想活跃着称的高校,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围脖”大军。现在,虽已很难考证哪所高校是“吃螃蟹”的第一家,但当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出现时,越早开发它、利用它,就越能获得主动权。在高校微博中,华中科技大学开通的应该是比较早的了。
2009 年 11 月 24 日,该校微博正式推出,至今已有“粉丝”6300 多个。据介绍,之所以开通微博,一是因为宣传工作需要新的平台与出口,二是有热心校友积极建议。“推出后效果很好,成为学校形象的一张新名片”,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此外还具有专门的中国高校官方微博网,汇集最权威的高校微博,发布最及时的高校信息。
而“南方周末高校官方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则是由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统计发布,以全国多所高校官方微信为样本,综合考察了阅读总数、平均阅读数、篇数、天数,最终得出校园媒体微信阅读总量排行。微信作为获取信息和服务的平台,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2014 年南方周末推出了新的媒体项目:《中国高校微信排行榜》。
该榜单由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统计发布,统计出全国 208 所省属重点以上的高校对其官方微信运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①此外,《南方周末》每周还收集全国各大高校微信推送的后台反馈数据,试图以真实的数据反映各大高校微信平台推送文章的质量和受欢迎程度。
随着人们对微博等微工具的认知加深,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微工具地应用,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将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良性循环。
2.1.2 微时代的特点
首先,微时代信息传播灵活且便捷。随着 3G 和 4G 技术的发展,信息接收终端移动的难题迎刃而解。伴随着相关技术应用到手机等人人皆有的通讯设备上,很多信息便可以实现遍地开花。在微时代中,很多信息传播的设备和途径具有了多种基础性和广泛性的功能,例如微时代中的典型代表微博、微信等就具有发布、关注、转发、评论、收藏、私信、微群、话题讨论等基本功能。他们通过使用多种传播介质实现各种形式信息的传播和信息多形式的传播,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即时、便捷、高效且低成本化。而微时代中的各种手段的注册登记和使用操作等更是简单迅速,不需要多高的技术支撑。
其次,微时代信息内容精炼且及时。微时代中,各类移动便携终端将大行其道,其体积和面积更是小之又小。与此相伴,迷你的传播内容将更受青睐。而值得指出的是在微时代中因为移动终端的流动性也使传播时间具有琐碎性特征,进而信息传播和接收活动就具有了零碎性和碎片化的特征,人们也普遍形成了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理念和习惯。例如微信等就是以“碎片化”形式进行“碎片化”信息传播的。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讲究的是系统化和组织性,存在着时效性差、及时性不强、耗时耗力的弊端。而微时代中微博、微信等皆可以时刻传播国际国内新闻,对人、对事的评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诠释自己的立场和讲解并及时地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传播。微时代中信息长度为百字左右,精炼的信息量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加快了内容的更新速度,通过多元化的传播介质从而进行迅猛的传播。
再次,微时代信息互动扁平且交互。微时代中信息互动具有扁平化的特征。数字技术时代传播者和受众的位置可以互换,可以重叠,界限日渐模糊,传播活动出现了无限中心化的趋势。信息传播呈现网状结构,每一个信息节点上都可能是一个信息中心,实现信息的无限拓展,使得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所以信息传播更具有便捷、高效和平民化的特点。例如微博就可以实现背对脸交互信息传播,反馈信息即时、直接。微博用户釆用背对脸的跟随方式进行交流。值得指出的是信息既可以进行无限制的扩散,也可以进行信息的限定范围传播和特定人群的共享。例如微信中的组群讨论,它是基于共同的兴趣和需求,基于隐私保密的目的而创建的,加入该群需要身份验证,需要群主或管理员的同意,群组中的成员在群组中可以畅所欲言并得到信息的保护性交流。
2.2 微时代背景下微工具在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2.2.1 六度分割理论
六度分割理论,又名小世界理论。提出者是美国着名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米尔格兰姆通过人际网络实验发现:任何两个人陌生人之间发生联系,所需要的间隔人数不会超过六个。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会通过不超过六个人的中间人认识一个陌生人。这个理论强调的重点不在于中间人的数量,而突出的是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很显然,此理论关注的是社会关系。而在微时代中,“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的发展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博就是一种社会性软件。
微博(Weibo),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因为 Blog 写作所需要的个性和延续性,已使 Blogger 圈这种典型的物以类聚的生态形式,越来越像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圈,将人聚合在一起。而 WWW 成功地将文本、图形聚合在一起,如果通过实名的验证,将会弥补信用和信誉与现实的鸿沟。通过“六度分割”产生的聚合作用,产生一个强大的可信任的方便的、无处不聚、无人不含的关系网。这种理论验证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的关系网不是有联便联,需要我们在相信联系时,进行筛选和提炼,提纲挈领把握重点,分清强弱。
2.2.2 复杂网络理论
复杂网络研究走进了生命学科、工程学科、数理学科等领域,是网络时代研究中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复杂网络即复杂系统,它是对复杂系统的抽象和描述方式,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角度和方法,它关注系统中个体相互关联作用的拓扑结构,是理解复杂系统性质和功能的基础。它包含着大量的组成部分或者子系统,当把构成单元抽象成节点、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抽象为边时,都可以当作复杂网络来研究。而在实证分析中发现,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网络,从向度、路径统计指标来分析的话,他们具有集群性、小世界、高度中心化等特征。高职院校微博网络中也不例外,而且其传播效率比其他在线社会网络更高,网络中介数、中心点对信息传播效率的贡献显着但网络并不脆弱。节点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差异很大,易于形成意见领袖。
2.2.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该理论的提出者为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哈贝马斯认为社会分为“生活世界”和“制度”两部分。“生活世界”是指积淀在人们语言中的各种“背景知识”,即人们的语言体系和语言交往中彰显的文化,除此之外还包括人们的行为规范。简言之,即语言和行为规范。需要指出的是这两部分不仅仅指个体还包括社会的整体的普遍的语言和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社会共同体的集体行为期待。“制度”部分是指从生活世界的结构中分化并独立出来的行为调节体制,如政治体制、行政和经济管理体制、法律体制等。“真实、自由和正义的思想,作为相互关联的先验的基本规范……建设性地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合理结构之中”.①在语言中敞开的社会交往行为,则为揭示生活世界的规范性基础提供了现实途径。交往行为理论正是通过对生活世界和以语言为媒介的人际交往活动的语用学分析,发现了交往行为的三大有效性要求,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语言交往的三种有效要求集中到一点便是符合理性的要求。而在工业化进程中,理性逐渐蜕变为目的一手段理性,生活世界合理结构中产生的“制度”日益脱离生活世界而独立出来,制约并且破坏生活世界的合理结构,从而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倾向”日益严重,资本主义制度的“合法性”越来越丧失。这种“殖民化”导致观念的对抗,个人、社会和文化的异化,破坏合理、平等、自由的交往交流和对话,破坏了最具人性的生活,不能满足社会整合与群体团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