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班集体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概念、角色定位、重要意义进行界定,分析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维度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构建“辅导员+班级骨干+团支部+专业教师”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班级骨干,制度文化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界定
(一)班级文化概念
班级是高职院校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交流、活动、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构建出班级成员认可的班级规章制度、价值理念、班级风貌、奖惩机制等班级特有的文化制度体系[1]。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同学的行为活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
班级文化可以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班级显性文化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物质文化,如教室里的手机袋、教室墙面上的格言。班级隐性文化主要由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这两部分构成。其中,制度文化是指班级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精神文化是指班级的价值理念、班风学风、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等。就班集体而言,在日常管理中主要依靠隐性文化管理、约束、影响着班级同学的行为活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1.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
班级文化以班级为研究对象,班级建设中学生是主导者、决策者,班级的发展、荣辱与每个班级成员密切相关,在班级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建立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班级主人翁的意识,将班级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相结合,将个人发展融入班集体的发展中,充分调动班级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互帮互助、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2]。
2. 班级骨干力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班级骨干是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开展的核心力量,在班级的发展中处于灵魂地位。班级骨干力量不仅包括班级班委、寝室长、入党积极分子,还包含在班级中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同学。在班级管理中,通过骨干先行、榜样引领形成示范力量,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班级骨干队伍。班级骨干团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调研等多种形式,完善本班级文化建设体系,形成班级特有的班集体文化[3]。
3. 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引导者
在班级建设中,辅导员是班级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辅导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处于领导者、引领者的地位,对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班集体氛围、精神风貌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引作用。在班级管理、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发挥榜样模范的作用,为人师表、求真务实,言必行、行必果。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1. 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高职院校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大学习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班级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人文内涵的提升。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趋势、新要求,要探索“思政教育+班级文化建设”两者发展的融合,探索有效的、可行的融合方法和发展路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践方面的优势。
2. 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影响力量,往往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是学校学生工作重心下移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切实需要。班级文化、班级风气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影响甚大。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班级凝聚力形成的关键,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有利于促进班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团总支与学生会的活动开展、社团发展上,举办了较多的个人才艺展示大赛,如唱歌、主持人、舞蹈比赛,但对班集体这一组织的关注较少,加上尚未形成完善的班集体考核评价方法,导致学生参加活动的推动力不足。此外,系统完善的班级文化管理制度体系没有形成,导致班级活动开展的针对性不强、实践意义不显着,因而从校级、院级两个层面加强班级文化制度体系的建设很有必要[4]。
(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班级整体凝聚力、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部分班级活动开展形式单一、重复,活动内容枯燥沉闷,缺少创新性和趣味性,导致活动的感染力、吸引力不强,很难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调研发现,大部分班级大一学年开展活动,学生积极性强、参与率也比较高。但是随着班级活动的逐步开展,参加的学生越来越少,对活动的不满和意见越来越多。其原因主要是班级文化建设创新不够,活动主题模糊、活动内容枯燥、活动方式单一。有一部分学生单纯是为了应付而参加班级活动,没有真正融入活动内容中,更没有从活动中有所收获。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抖音、微博、直播、游戏逐渐成了学生业余时间的主要娱乐方式,占据了学生大量的空闲时间。学生从这些渠道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乐趣,更不愿意加入班级活动中。班级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要增加多样性与娱乐性,要在班级营造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
(三)学生班集体意识弱化
据了解,班级少部分学生对班级概念模糊、班集体意识较弱,表示自己所在班级的班集体凝聚力程度不强;还有一部分同学,甚至觉得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制度建立是班委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学生班集体观念的弱化,是班级活动较难开展的主要因素。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追求个性发展,导致集体意识淡化、团队观念薄弱,因而加强大学生集体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实施路径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1. 学校学院层面,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班级文化的开展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然而,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在顶层设计上进行统筹规划,学院层面要通过多举措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参加班集体活动的局面,在学校内营造出“思想上积极、形式上多样、内容上丰富、理念上创新”的班级文化氛围,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增加活动的多样性[5]。
首先,思想上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于班级文化建设中。其次,奖惩机制结合督促学生,将班集体活动开展数量、活动形式、参与人数、取得效果等,纳入学校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的考核指标中。再次,学院层面制定每个年级、每个学期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目标或实施方案。如:大一学年关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大学生涯规划的班级文化建设方向;大二学年将专业知识获取、技能提升、综合素养提升等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大三学年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就业、转本升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难题等。
2. 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制度文化体系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制度文化是重要保障。制度文化是保证班级健康发展的基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班级制度文化是促进班级学生认同学校教育教学理念、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班级目标的重要方式。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是在学校规章制度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班级同学民主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与班集体发展、学生素质培养方向相一致的努力目标、价值理念[6]。
在这个过程中,班级文化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是核心,要建立起一套完整规范的班级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上课制度、奖惩制度、评优制度、班级目标等,构建出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价值理念,增强班集体发展动力,构建班级制度体系共同体。通过制度文化的规范和实施,促进班集体发展,促进班级同学个人能力的显着提升,形成班集体和学生个体促进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局面。
(二)形成“辅导员+班级骨干+团支部+专业教师”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1. 辅导员作为班级建设的领头羊,助力班级建设
辅导员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在班级建设中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班级专业、生源类型、学生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措施。首先,制定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确立清晰明确的班级目标,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构建团结、积极向上、学风优良的班集体。其次,注重班级骨干力量的培养,努力培养出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班级骨干力量。再次,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带动班级文化的建设。
此外,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要深入到班级活动、学生宿舍、同学生活中,做班级的领导者、班委的助力者、学生的好帮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入学教育、安全教育、职业规划、学风建设、就业创业、贫困助学等,夯实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事迹,树立优秀榜样的示范典型,关注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2. 抓好班委等班级骨干力量队伍建设
辅导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等加强学生骨干综合素养,提升班委、寝室长、入党积极分子等班级骨干的组织力、凝聚力,提升班级骨干的战斗力、服务意识,培养出一支政治意识高、组织力高、协调力强的班级学生骨干队伍;通过朋辈示范、榜样力量,引领班级形成优良的班集体文化;制定适用于班级的班干部考核激励制度,建立起奖惩分明的班干部机制,对班干部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考核,对班干部违反班级规章制度,加大惩戒力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班级内部事务进行头脑风暴,对班级骨干进行业务能力等综合培训,全方位提升班级骨干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宿舍是学校最小的集体,是学生在校期间休息生活、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的重要场地,应将宿舍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以宿舍文化推动班级文化建设。在宿舍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寝室长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努力形成一支乐于助人、爱学习、爱分享、爱生活的寝室长团队。通过寝室长、班委带动班级宿舍文化建设、学习氛围养成,通过开展文明宿舍建设、寝室装饰节等活动,强化宿舍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助推班级文化的深入发展。
3. 以团支部为抓手,促进班团活动和班级文化的融合
在高职院校中,团支部一般是以班级为对象组建的,班集体和团支部在人员构成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活动目的、活动意义等方面存在重叠和相似点。因而,在构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中,可以将班集体建设和团支部建设相结合,将班级活动和团支部活动相联系,两者互相促进、相互补充,构建出班团活动共建、共享、共促的发展模式。
4. 发挥专业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
专业教师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和学生接触较多,对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比较了解,能够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职业规划、思想引领、班级建设等。专业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帮助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辅导及规划,引导学生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技能,充分运用专业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为班级文化建设添加专业元素和专业色彩,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力量。
(三)多渠道创新班级活动
1. 融入专业元素,打造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
专业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核,将专业特点、就业方向等融入班级文化建设,能极大提升班级文化的独特性、吸引力和凝聚力。在班级活动内容上,可加入专业元素,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如营销类专业开展商品销售义卖活动、金融类专业开展金融知识安全防诈骗法制宣传、物流类专业开展快递站物流配送数据调研活动、会计类专业开展会计实操模拟大赛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形成学院特色的专业品牌内涵,努力打造“一专业一品牌”“一班级一特色”的班级文化,增强学生对专业、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7]。除了将专业优势融入班级文化建设,还可以将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知识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班级建设实践。
2. 班级文化建设与第二课堂建设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8]。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要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要将第二课堂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校园文化活动,借助于第二课堂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造有特色的“第二课堂思政”,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3. 构建网络虚拟班级,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班级文化建设带来新思路,借助于网络平台对班级进行管理,已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班级建设、学生管理的发展趋势。借助于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学生常用热门平台,构建学生、班级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增加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渠道,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构建积极、创新、和谐的班级文化提供了新平台。通过网络虚拟班级拓展班级文化的线上建设和推广,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平台,拓展知识领域,提高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让班级文化建设活起来、动起来,增强班级建设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结束语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学院层面进行统筹设计和规划,需要辅导员和教师们的参与、协调,需要班级骨干力量的通力协作,需要班级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在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吸收借鉴兄弟班级成功案例和经验,从而改进完善现有的方法、规章制度,拓宽班级文化建设的宽度和深度;同时将网络育人平台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推动班级文化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动网络育人的实效。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应在目标指引、制度牵引、示范引领、骨干队伍依靠、辅导员教师支撑下,多维度、多角度、全方面地不断加强,助推学生发展、助力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李成超.高职院校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4):82-85.
[2]匡艳丽.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班级文化的功能定位与建设策略[J].江苏高教,2018(4):85-88.
[3]杨博,葛笑如,李创.制度文化视角下的新型班级建设初探[J].高教学刊,2019(25):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