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高校教代会教师民主参与问题探究
【第一章】
程序正义下教师参与教代会制度研究绪论
【第二章】
程序正义的基本内涵
【第三章】
大学教代会教师参与的内容
【第四章】
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师参与问题分析
【第五章】
基于程序正义的教代会教师参与体制优化
【结论/参考文献】教代会教师参与的程序正义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 论
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大学教代会制度在不断地发展中,且在这期间所取得的成绩是可喜可贺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也逐渐趋于成熟,给我们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状态。但是,在看到所取得的成绩之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由于存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的大学教代会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议权大部分流于形式、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通过权落实不力、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决定权作用甚小、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权难以保障,因此,这就使得教师的民主参与性很难被发挥出来,大学教代会制度建设也就任重而道远。大学要得到不断地改革和发展,只有民主形式不断地被丰富,民主建设不断地被加强,教师主力军作用才能有效地被发挥出来,这样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也就能够不断增强。在大学民主管理中,教职工的作用能够不断地被发挥出来,也是当前国家推进依法治校的价值体现。
大学教代会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要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实现其有效的保证是程序完善。“正义是无限制的好事”,表现了大学人对民主的理想追求。在此基础上保障教师高质量参与是核心,因此,要规范大学教代会制度内容,实现教师参与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完善大学教代会制度形式,保障教师参与机会与条件,培育教师对教代会制度信仰、管理者对教代会制度敬畏的教师参与的民主文化,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够使得大学教代会制度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总之,我们要抓住良好的时机,通过各种手段不断解决大学教师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优化大学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从而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Beck & Murphy. The four imperatives of a successful school. California:Corwin Press, Inc. 2-3.
[2]Alma Harris.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Schools Facing ChallengingContexts.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Vol.22, NO.l, 2002.
[3]Niklas Luhmann.A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A〕·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1985 .
[4]波。达林着。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 范国睿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5][美] 艾德勒。六大观念[M].陈德中译,重庆出版社,2005.89-91.
[6][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 何怀宏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5.
[7][英]戴维。米勒。社会正义原则[M]. 应奇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08-111.
[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吴寿彭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5.234-235.
[9]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 蒋兆康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35-37.
[10]麦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M]. 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21-23.
[11]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 时殷弘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7-19.
[12][日].猪口孝。日本文化变迁与民主发展:经验与反思[M]. 朱哲堂译。复旦政治学评论第八辑。
[13]姚大志。何为正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16-419.
[14]江国华。宪法哲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7-19.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 年第二版,第 1186 页
[16]杨东平。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特质[J].中国高等教育,2003,(23): 15-16.
[17]陈德敏,林勇。初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J].中国高教研究,2001,(3):5-6.
[18]沈意文。关于高校民主管理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28-30.
[19]傅洁。高校民主管理及其问题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09,(12):23-24.
[20]谢涤宇。论公办高校内部治理缺陷及体制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42-45.
[21]樊美勤。论高等教育民主化建设--兼论如何推进高校民主管理与教育教学民主化进程[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1):25-29.
[22]何晓芳,周秀华。现代大学制度框架下高等学校民主管理的理念与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9):15-17.
[23]于海棠。治理:高校管理新理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1): 38-40.
[24]孙世一。 基于高校内部治理的教代会制度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5):40-42.
[25]于文明。深化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性选择[J].教育研究,2010,(6):67-72.
[26]周玲。高校合并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J].高教探索, 2000 ,(4):40-44.
[27]王冀生。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J].高教探索,2002,(1): 13-18.
[28]邬大光。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J].现代大学教育,2001,(1): 29-40.
[29]祁占勇。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与权利边界[J].高教探索,2012,(5):34-36.
[30]李昭玲、李士贵、赵福厚。当议高校体制改革与民主管理的关系[J].北京高等教育,2000,(9):32-33.
[31]张建祥。高校教师主体地位彰显的体制与机制创新[J].教育研究,2011,(11):79-81.
[32]于兆波。现代大学制度下教代会的地位与作用[J].高校工会研究, 2011,(3):41-43.
[33]年子宏。我国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78-79.
[34]张斌,蒋渊。现代大学制度架构下的高校民主管理[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报,2007,(5):87-89.
[35]杜可平。教代会运作中处理好几个关系[J].安徽教育, 2004,(7):132-134.
[36]幸红霞。对高校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5):100-101.
[37]陈小鸿、姚继斋。论高校民主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其实现途径[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26-29.
[38]胡子样。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5-19.
[39]李永生。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35-37.
[40]林成堂。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现状的调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187-189.
[41]李祖军。 论程序公正[J]. 现代法学,2001,(3):93-94.
[42]于法昌。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证[J].理论创新,2010,(1):16-17.
[43]姚大志。论程序正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0,(4):19-21.
[44]于海棠。高校教代会中教师代表参与的张力及其限度--以某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1):28-31.
[45] 陈 蔚 华 . 参 与 式 民 主 在 高 校 教 代 会 运 行 体 制 中 的 实 践 [J]. 经 济师,2013,(7):127-129.
[46]苏雪菁。论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45-47.
[47]张达青。程序监督:参政党民主监督着力点[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14-16.
[48]刘京平,刘霞斐。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1):14-16.
[49]吕大权。新时期高校教代会建设路径的再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9):136-137.
[50]张智青。对搞好教代会提案工作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7,(2):22-23.
[51]葛长敏。 高校二级教代会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64-67.
[52]吕大权。新时期高校教代会建设路径的再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9):136-137.
[53]吴承春,邹庭荣,张涛。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51-153.
[54] 肖 福 赟 . 论 大 学 制 度 文 化 的 基 本 内 涵 及 特 征 [J]. 天 水 师 范 学 院 学报,2011,(3):56-59.
[55]胡先富。充分发挥教代会职能着力推进高校民主管理[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39-41.
[56]陈梅芳。高校教代会运行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67-69 .
[57]王立洲。民主建构: 制度与文化的契合与互动[J]. 探讨与争鸣, 2014,(8):41-42.
[58]付亮华。对制度应有所敬畏[N].解放军报,2008-10-07(版面次序)
[59]陈瑞华。程序正义论[J].中外法学。1997 年,(2)。陈瑞华。程序正义论纲[J].诉讼法论丛,1998,(1):123-125.
[60]孙笑侠。论法律程序与程序法制[J].当代法学,1990(4):45-47.
[61]张令杰。程序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研究,1994(5):76-79.
[62]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1988,(1):18-21 .
[63]马奇柯。培育大学精神应发扬五四传统[J].中国教育报,2008-04-30.
[64]王姣姣。论大学民主精神的培育[J] . 教育探究,2013,(11):1-3.
[65]刘泓颉,唐海龙。浅议当代大学制度下的民主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
[66]王楷楠。论加强高校民主管理[J]. 科技创业月刊,2006,(9):23-25.
[67]张翼星。卢卡奇晚年论马克思主义的革新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2):2-5.
[68]曹小清。浅析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教代会制度建设[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39-41 .
[69]顾南宁,李赟赟,杨大方。现代大学制度构架下的教代会制度建设[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7-39.
[70]潘艺林,林惠莲。大学章程:构建和谐高校的制度保障[J].大学教育科学,2010,(1):39-41.
[71]徐亚娟,周永学。大学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Z1)。
[72]毕宪顺,赵凤娟。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教代会民主监督[J]. 中国高等教育,2008(Z1)。
[73] 李 孔 珍 , 张 兴 . 我 国 大 学 民 主 管 理 的 地 位 审 视 [J]. 江 苏 高教,2006,(1):95-97.
[74]张 利。大学民主治理途径探析[J]. 人民论坛,2012,(8):86-88.
[75]张 斌,韩立新。和谐校园视域下的高校民主政治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5):91-93 .
[76]毕宪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112-115.
[77]徐月红。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高校民主管理-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103-105.
[78]赵旭东。程序正义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
[79] 王 永 友 , 刘 美 娜 . 大 学 制 度 文 化 的 形 成 机 理 与 作 用 分 析 [J]. 教 育 探索,2009,(1):59-61.
[80]陈梅芳。高校教代会运行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1):79-81 .
[81]江海宁,刘圣汉。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教代会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3):47-49.
[82]张翼星。卢卡奇晚年论马克思主义的革新和社会主义的民主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2):2-5.
[83]刘泓颉,唐海龙。浅议当代大学制度下的民主管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
[84]李良勇。现代程序正义的政治哲学思考[D]:[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 湘潭大学,2010.
[85]张达青。参政党民主监督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86]李娜。论高等法学教育中法律信仰的培养[D]:[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87]董黎。哲学视域中的信仰教育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88]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89]苏镜萍。我国高校教师团队参与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90]赵敏,我国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伦理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91]张安迎。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92]朱丹。程序正义与人的存在[D]:[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EB/OL].1995-03-18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1993-10-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2010-07-29
中华人名共和国工会法[EB/OL].1992-04-03
致 谢
时光荏苒,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就这样一晃而过。在这研究生生涯阶段,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并促使我不断得到成长。
在此,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恩师王云兰教授。感谢她在我的研究生求学期间对我的学业、生活等方面的不断帮助和关心。并且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从确定选题, 构建大纲, 安排结构到内容写作,直到最后的成文 ,恩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感谢她对我孜孜不倦的教导。且在日常的学习期间,恩师以其严谨的学风不断地催我奋力前行,教导我如何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在此,我要向恩师表达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高教中心的全体老师对我的培养与帮助。同时要感谢与我同窗三年的各位同学们,特别是在一起生活了三年的寝室姐妹们,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幕幕情景将是我今后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及亲戚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及默默的支持,是你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使得我能够顺顺利利地完成学业,让我心怀梦想,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力量,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