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大学生管理问题探究
【导论】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研究导论
【第一章】新自由主义与高校学生管理概述
【2.1 2.2】新自由主义影响下高校学生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2.3 2.4】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新自由主义下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4.1 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全过程
【4.3 4.4】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加快职业化与专业化进程
【4.5】建立服务型高校,积极搭建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
【结语/参考文献】新自由主义作用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
新自由主义思潮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我国进行渗透,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这对思想意识、价值判断、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突出的消极影响。
一、部分大学生动摇马克思主义,出现理想信念危机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和阶级性质决定了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是马克思主义。而新自由主义就是为了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论证社会主义的不科学性与不可能性,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统治。随着苏东剧变,新自由主义者抓住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重大挫折大做文章,鼓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失败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等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同时,通过在中国扶植其代理人,鼓吹只有“自由、民主”才能救中国,继而达到分化中国的目的。部分大学生受这些错误言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所动摇,出现了信仰危机。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18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是否有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问题上,多数人的目的是明确的,其中有 65%的学生表示有入党动机,有 6%的学生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还是积极、明确的,体现和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高校的教育成果。但也不容小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缺失等现象。
一是,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现象。
当前有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敷衍漠视,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存在思想误区。问卷调查中,在问到“你的理想是什么”时,仅 15.3%的大学生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16.1%的大学生表示“还在寻找,目前很迷茫”.在是否有入党意愿的问题上,有 29%的大学生没有入党动机。在不想入党的原因方面,有 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共产主义信仰。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社会处于转型过程阶段,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多样性的价值观念冲击与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既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又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既希望贡献社会,又过于在意利益与得失。
二是,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理想。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呈现出多元化与多样性,这样的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使得部分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了矛盾。问卷调查显示,在理想信念问题上,38%的大学生选择“平凡充实的人生”,28.5%的大学生“充满挑战与新奇的人生”. 有 18.7%的大学生选择“商业巨子,做个有钱人”.见图 2-22:
从横向来看,大学生大都希望自身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但在现实中却又更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物质的追求,这就导致了一种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与之间的不统一,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从纵向上看,大学生的理想状况还表现为重近期理想轻长远理想。在当前新自由主义等各种思潮、理论体系并存的年代,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不现实的。因此对自身缺乏长远的人生规划,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部分大学生在人生理想信念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迷茫与疑虑,甚至对未来感到恐惧。
二、部分大学生否定集体主义,滋生极端个人主义观念
新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新自由主义剔除了人的社会性,全盘否定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集体主义的悲剧在于:它起初把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以毁灭理性而告终,因为它误解了理性成长所依据的那个过程。”19受这一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滋生了个人主义观念,而对集体主义价值观进行否定。在对待与国家、社会、集体的关系中,部分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价值至上,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只求索取,不求奉献。
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认为自己“集体观念”很强和较强的比例分别是 8.1%和 27%,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一般”.在关于选择职业时,会更重视哪个因素上,有 18.7%选择“社会地位”,51%选择“经济收入”;45%选择“发展机会”;40%选择“兴趣爱好”;28%选择“稳定轻松”;仅 13.2%的大学生选择“奉献社会”.见图 2-23:
从以上调查统计结果不难看出,部分大学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价值。具体表现有,一方面认为社会、学校、班级的事情与己无关,不愿参与班集体建设,在寝室、教室卫生方面存在推脱和踢皮球现象,导致高校不在少数的教室、寝室卫生“脏、乱、差”.在到课率方面,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缺勤现象,或者人在教室,却干着“私事”,毫无班级纪律性,认为到不到课,听不听课,都是自己的事,严重影响甚至破坏班风、学风。
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要求集体能多做点什么,以满足自己多变的需求。在择业上,学生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发展、福利待遇与舒适度等,仅有少部分同学考虑兼顾社会需要与奉献。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经常会出现有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又草率毁约,或频繁跳槽的现象。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团队意识。这些都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进步发展。
三、部分大学生存在认知偏差,过分追求自由与公平
绝对的自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基本理念。在对公平的理解上,也仅仅强调“程序公正”和“机会均等”,而忽略了结果的不公正。当前,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自由、公平、正义上的认知存在偏差。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自由,无视校纪校规,逃课、翘课现象非常普遍。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您认为大学生逃课主要出于什么原因?”时,有 3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有更多自由空间与时间”, 25%的学生认为“逃课是为了做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而有 21%的学生是因为“晚上玩游戏或聊天太晚,白天没精神上课,补觉”.见图 2-24:
二是部分大学生盲目追求公正、平等,不顾及个人实际和现实情况。如在对待学校奖助贷方面,没有获得的同学中有相当部分同学认为主要原因是辅导员老师评选过程中偏心,不公平所致。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对学校奖助贷工作的评价”问题时,35.5%、19.3%的同学分别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而 27%、13.7%、4.5%的同学则分别认为“不确定”、“不满意”、“很不满意”.见图 2-25:
这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学生奖助贷工作方面仍需完善评选的制度,规范评选程序,另一方面也说明,有部分学生认为奖助贷的评比欠公平公正,较为注重个人感受。笔者从事多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奖助贷的评选上,有部分落选的学生通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为什么他们有,而我没有?为什么他们评了,而我没评上等等。总是急于从主观方面找原因,而不从个人客观条件与客观情况上去分析问题。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分享,对师生情谊、同学情谊越来越淡漠。
四、部分大学生否定传统美德,崇尚功利主义
新自由主义把以理性和自利的“经济人”假设作为其理论前提和研究的主体。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才是最终目标。这种认识,否认了人的社会性,片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单纯的利益关系,忽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情感因素。这种将人的本性片面化、抽象化、静止化的人性自利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本质的观念是相对立的。受其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申请入党的动机主要有哪些?”时,有 26%的同学认为“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镀金”,谋求今后仕途发展。有 20%的同学认为“对毕业找工作有好处”,同时,还有 46%的同学认为“为了不辜负长辈希望,周围要求入党的人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此外,有 36%的学生表示“有共产主义信仰”,有 53%的同学“直觉上觉得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是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坚实一步。”但即便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在入党后,仍有相当部分不能在同学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重要事件和紧要关头不敢于坚持原则和正确的立场,不能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调查中,有 20%的同学认为“周围学生党员并不比自己优秀,还不如不入”. 见图 2-26:
其次在职业选择考虑的因素方面,调查问卷中显示:“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发展机会”、“稳定轻松”分别占到了 18.7%、51%、45%、28%.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还表现在:学习目的、专业选择、参加社会实践以及担任团学干部等方面的功利目的。正因为社会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得大学生对待中华传统美德的态度上不够坚定,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漠视、淡化甚至是否定。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带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整体来说,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很好的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表现出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气度。如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的关于“遇到老人或病残人士跌倒,扶还是不扶”
这一问题上,有 24.7%、49.3%的学生分别表示“一定扶”以及“会扶,但有担心”.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表现出淡化与漠视。这与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来说是不相匹配的。如上述关于扶还是不扶的问卷调查中,有 12.3%的学生表示“不扶,担心有麻烦”,3.9%的学生表示“不扶,跟我没关系”,还有 9.8%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见图 2-27:
又如,在诚信这一重要的道德标准方面,也有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诚信的缺失。集中表现为三个现象:一是考试缺乏诚信,二是助学贷款还贷缺乏诚信,三是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缺乏诚信。笔者通过走访部分企业单位,发现有相当部分大学生不管是在实习还是正式就业过程中,因不满意薪酬待遇或感觉个人发展空间受限等原因而单方面毁约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有的频繁跳槽。在人才济济的当今社会,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诚信度与忠诚度。
五、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行为方式涣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物质得以极大的丰富。然而伴随西方发达国家消费观念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观念在大学生中也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对于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比例的 90 后来说,安逸的成长环节、物质生活的满足,对权力与金钱的崇拜似乎显得自然而然。一些大学生攀比、摆阔,把物质看作是幸福、荣誉的象征,把当一个有钱人看作是个人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部分学生生活上讲究吃喝玩乐,行为上学习懒散、不求上进,缺乏自律意识,无视组织纪律,这种生活方式的偏差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生活在浅薄庸俗之中。当前,大学生在生活与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高消费与超前的消费观念。
有部分大学生无视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崇尚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问卷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了调查,在“关于苹果手机的选择上”,有 23%的学生表示“已经买了”,8.9%的学生“有钱,打算买”,有 9%的学生表示“没钱,但会想办法凑钱买”.此外,39.3%的学生“没钱,不会买”,仅有 19.8%的学生表示“有钱,但仍然会买性价比更高更实惠的其他手机。见图 2-28:
二是,网络化的生存方式。
90 后大学生可以说是”离不开网络的一代“.而上网的目的和意义相当部分是为了打发时间或娱乐。在调查问卷中,关于”您上网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上,45%的学生是”聊天交友,即时通讯“,3.8%的学生”没有目的,消磨时间“,47.3%的学生”看影视剧或阅读小说“,31%的学生”看时事热点新闻“,仅有 22.1%的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文献“.见图 2-29: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可以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特别是在高校,网络已覆盖到了校园各个角落。在高校的课堂上,随处可见有的学生不带书本,但一定会带手机外加一副耳机来听课的现象,不得不引起社会特别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三是,多重社会压力下产生的极端心理问题。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您认为大学生压力的主要来源“这一问题,有 33.4%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38.2%的学生认为是”心理压力“,56.6%的学生认为是”就业压力“,9.2%的学生认为是”婚恋压力“,还有 2%的学生表示来自于”其他压力“.见图 2-30:
从问卷统计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可谓是”高压的一代“.他们既具备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富足的物质基础,又面临着高态势的就业压力,因速食爱情以及高房价等带来的婚恋压力,来自父母高期望的学习压力,以及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高负荷的心理压力。值得高校学生管理人员注意的是,因心理问题产生的自残甚至是轻身的事件每年都在高校上演。
第四节 大学生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原因探究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矛盾的凸显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官员腐败、贫富分化、高失业率、高房价、看病难、养老难等社会问题的凸显,使大学生对社会民主、公正的要求日益强烈。20面对这些负面问题,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产生误解,从而出现了信仰上的迷茫,而伴随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些问题又为新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研究者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也催生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以及物质需求不断被强化。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催生的一些社会问题,为新自由主义证明自身的合理性提供了口实。
二、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分化和瓦解,特别是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采取一切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而新自由主义就是他们借助我国改革开放渗透进来的重要内容。新自由主义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有预谋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21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根据,不仅西化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还设计私有化方案妄图达到摧毁社会主义的目的。
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当代青年学生最典型的特征便是”网络的一代“.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大学生通过网络聊天、交友、购物、学习以及掌握资讯等,逐步形成网络化生活常态。网络打破了身份、角色、时间、空间的界限,恰好迎合了大学生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特点。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利益集团也正利用了这点,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新自由主义的宣传、渗透。青年学生在使用网络平台的同时也就有意无意地接触到或接受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相关信息。由此可见,网络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传播作用不可估量。
四、马克思主义的边缘化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但在一些高校的教学中出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神话的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方式,导致马克思主义被曲解、被边缘化。有学者曾指出,未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新自由主义影响大学生的重要原因,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削弱了大学生对新自由主义的判断力、辨别力,由此极易受到新自由主义的不良影响。
五、大学生自身特点与内在需求
首先,大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充满激情,对新鲜事物反应敏捷。但同时遇事感性欠理性,情绪上缺乏自我控制,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新自由主义正好抓住了这一特点,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大做文章,以此来煽动、误导大学生。其次,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从众心理特点极易使其因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而对整个社会产生怀疑和批判。另外,新自由主义思潮通过各种手段的传播,抓住大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投其所好的给予排忧解难,满足大学生渴望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心理需求。
六、高校教育与管理的漏洞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成才“,更是使学生”成人“.因此,”两成“教育应该齐头并进。而在实际中,教育本身的倾斜导致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存在漏洞。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严重,同时,德育过分重视形式,教育内容不能贴近学生,方式方法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都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而这些在高校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恰恰又为新自由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