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班的管理反思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31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留守儿童班集体管理策略探析 
【绪论】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班级管理探究绪论 
【第一章】农村留守儿童班的初始状况 
【第二章】留守儿童班的班级管理探索 
【第三章】班级管理的实践成效 
【第四章】农村留守儿童班的管理反思 
【题后/参考文献】基于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研究题后与参考文献


  四、农村留守儿童班的管理反思

  经过一年多与孩子们的接触与生活,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并不等同于问题儿童,虽然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上面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却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他们的内心也有自己的渴望。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不能仅从表面下功夫,要更加积极地深入了解他们:

  (一)只有尊重留守儿童,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沟通是一种技巧,作为一位长者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对自己敞开心扉。一位学者说过“尊重,是一种爱,一种信任。只有教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真诚的爱,只有教师对学生体现出一种高度的人格信任,教师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22]记得有一次我找一向不完成作业的小龙同学谈话。在气头上的我劈头盖脸地问:为什么不完成作业?语气中夹杂着十足的火药味。孩子耷拉着脑袋不说话,任凭我在那近乎歇斯底里地吼叫。静下心来的自己觉得做法欠妥,态度有待改善。于是过了几天我又把小龙叫到办公室。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话。首先我向孩子道歉:老师要和你说声对不起,上次我不该对你发脾气。“老师,没有关系,其实我也有错。”孩子抬起头,眼睛中闪烁着真诚而善良的目光。接下来我们的谈话进行得非常顺利。我们讨论了孩子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以及改正方法等等。最终我们还达成“彼此相互信任,保证完成作业”的口头协议。通过这件事,我觉得留守的孩子更加需要的是朋友的关怀而不是呼来喝去的长者。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有些事情只能是父母通过电话进行任务布置或者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强制孩子履行父母下达的指令。在这种特殊的时期,如果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再施加压力,那么孩子难免会产生抵触情绪。作为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长者,我们不仅仅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确,更应该自动降级成为与他们平起平坐的朋友。尝试一下,我们会发现平起平坐的朋友处理问题带来的效果胜于被动状态下产生的后果。因为如果你以命令的口气与他们说话,孩子们感到你高高在上,他们会产生一种警戒心理,往往为了保护好自己而不容易吐露真实的想法。

  当你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说笑,孩子们的警戒心理会不自觉消失,他们会把你当作朋友,要知道朋友与朋友之间的沟通是最容易的,也是最知心的。

  (二)只有与家长合作,才能建立更好的成长平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存在的问题了解的比较多。而孩子的性格、为人处事等也受到家长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是他们与老师的配合对于留守儿童教育来说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家长既包括孩子的生身父母,也包括孩子的临时监护人。有学者曾经说过: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视了家长这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关系对教育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发挥;(2)有利于家长的参与;(3)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4)有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23]

  可见家长的力量是多么重要,对于留守的孩子,他们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支持,所以在这样的班级中让父母参与进来是十分重要的。

  (三)心理问题应该成为关注的重心

  留守的孩子往往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与别的孩子的不同待遇、临时监护人的照顾不周等等都会让他们产生不安全的心理。如果这种不安全感不得到及时的疏导很有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有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孤独委屈、自卑、逆反攻击、焦虑不安、怨恨父母等心理,存在悲观主义倾向,不希望重复父母的生活,却又找不到将来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不应有的压力,当这种压力没有父母亲在身边帮助化解时,部分演化成心理焦虑、充满警惕、偏激、无安全感等心理问题[24].蒋平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有 27.4%,有焦虑心理,27.6%有抑郁心理,24.5%有恐惧感心理,22.7%有易怒心理,57.6%有过失行为,35.2%有说谎行为,71.4%有偷窃行为,30. 6%有攻击行为,4.13%有破坏行为。[25]

  可见对留守的孩子们进行正确而及时的心理疏导多么重要。但是心理专家不可能随时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而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却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所以教育等相关部门可以定期为一线教师补充心理方面的知识,以便让教师们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让一线教师切切实实走入孩子的心灵空间,滋润孩子的精神天地。

  (四)转移注意力,体会别样的快乐

  留守的孩子也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不应该沉浸在“留守”的痛苦当中。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淡忘“留守”的痛苦,体会别样的快乐:为留守的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图书是孩子们了解外界的一种捷径。各种各样的旅游画册、故事汇编、知识汇总等等成为孩子们的知识食粮。图书可以帮助孩子们弥补本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知识、开阔眼界的空白。增大农村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储存量,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整个社会都在关注他们的成长,让孩子们通过书籍进一步体验来自社会的关爱。当然孩子们可以通过相关书籍的阅读学习一些好的见识与本领。比如向表现优秀的留守孩子学习,学习他们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务与学习之间产生的冲突,学习如何更好地融入班集体。

  帮助孩子建立新的友谊。农村的孩子也向往外面的世界,虽然留守在家中但是他们在假期可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团聚,所以孩子们的眼界也在不断开阔。如果能够联系到城市的学校,为孩子们和城市孩子搭建友谊的桥梁,那么他们会从同伴那里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办法学到的东西。孩子们可以与城市孩子互通有无,了解一些不知道的事情以便增长见识,学习本领,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强孩子们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与城市孩子的交流不仅能够将孩子心声说出来而且能够缓解不良情绪,深受同伴鼓舞。

  (五)留守的孩子需要持续的关注

  留守的孩子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孩子需要来自社会的关爱。但是这种关爱最好是持续性的而不是暂时性或者是一时兴起。因为孩子们需要慢慢适应,如果您给予孩子关爱让孩子享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正当孩子想认真享受这来之不易的温暖的时候,您忽然不复出现,那样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会更大,心里会感觉到失落。这种打击远比孩子一直过着与祖父母相互依靠的生活带来的痛苦更大。所以,既然我们要关注这些孩子,那么就让我们对他们进行持续的关注 ,让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让孩子的心灵尽情享受社会的博爱。随着留守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应该一级一级传承下去,直至孩子成年。以往我们学校在班级交接的过程中,仅仅是名单的传递,学习成绩的拜读,所以新的班主任往往对一些特殊的孩子了解得不够透彻。通过对留守儿童班的管理,笔者觉得在学校给予孩子持续关注方面可以通过各个班级将这种持续的关爱传承下去,让孩子们在班级中享受来自不同教师的爱。

  首先,各个班级可以为留守的孩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流动档案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籍和自己的档案,但是作为留守的孩子我觉得单独为他们建立一套留守档案是对孩子负责的表现也是能够让孩子持续得到关爱的见证。建立成长表格更容易让各位老师对孩子的情况一目了然。笔者觉得可以将留守儿童的父母打工地址、家庭住址、父母电话、临时监护人电话、孩子在每个年级两个学期的表现(包括教师总结、同学评价、自我总结)、父母外出打工时间及每年回家逗留时间与次数等在表格中具体罗列出来,以备交接使用,让新接手的教师能够通过表格对留守的孩子的情况一目了然。

  其次应该不定期、不定时地对所关爱的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回访,了解他们某段时间的表现,让孩子们的生活片段在记录中连续不断章。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孩子们进行关心,才能让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解决。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