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班级管理探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490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留守儿童班集体管理策略探析 
【绪论】小学六年级留守儿童班级管理探究绪论 
【第一章】农村留守儿童班的初始状况 
【第二章】留守儿童班的班级管理探索 
【第三章】班级管理的实践成效 
【第四章】农村留守儿童班的管理反思 
【题后/参考文献】基于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研究题后与参考文献


  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留守儿童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现在不仅仅是热点问题,更是焦点问题。06 年出品的影视作品《留守孩子》引起全国性的轰动,剧情以质朴感人的故事演绎了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影片的宣传足以让人们对留守儿童引起足够的重视。至 2013 年,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 万,占农村儿童的 37.7%,占全国儿童的 21.88%[1].一直以来,关于留守儿童让人撕心裂肺的新闻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挺身而出,为留守的孩子们创造另一片天,弥补孩子缺失的关爱,想方设法将留守的经历变得有意义而不是人生的噩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尽管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比较多,各位专家经过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笔者依然决定选择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但是笔者转变研究的角度,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的角度研究,让班集体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理由主要如下:

  留守儿童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他们接受教育的黄金时间,也是其各种生活、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班级是他们离开家庭的另一个大的生活环境,是留守儿童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依然不容小觑。因为班集体中有他们同龄的伙伴,在班级中他们可以与伙伴们找到共同的话题,毕竟年龄相仿,孩子们极容易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心灵产生温暖,减少寂寞孤独的感觉。在班级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各种关心与爱护可以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另一种温暖的存在,多多少少会弥补因为亲子关系的欠缺给他们心灵带来的伤害。班级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将孩子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进行转移。笔者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老师每年都会遇到留守儿童,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当看到留守的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的时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去为他们做点什么。

  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四年以来,今年接手的班级着实有些特殊:今年我所接任的是一个毕业班,该班级共有 23 名小学生,竟然有 22 名留守儿童(其中有 6 名学生父母均外出打工,16 名学生父母有一方外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如此之大是历年所未见的,所以笔者将这个班级称为“留守儿童班”.面对由留守孩子组成、主要监护人是爷爷奶奶、孩子们又都未成年这样特殊的班集体,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是笔者必须进行而又颇为棘手的一项工作。作为班主任如何更好地管理好这个特殊的班级,为这帮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好的环境成为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本论文以农村留守儿童班为研究对象,进行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个案研究,探索留守儿童班级管理活动,主要研究意义如下:

  1、理论意义

  目前从班级管理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相对较少。

  各位学者无法长时间与研究对象做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 从而缺乏对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了解。教师等直接接触孩子们的教育者写的较多的是一些生活的感悟或者是管理经验的解说,有针对性地面对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研究比较少。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往往是在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比较多。笔者认为对本课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管理好所在班级,而且能够丰富和发展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理论与经验。

  2、实践意义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一直是社会的共同话题,如何高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班级管理是我们作为一线班主任面临的也是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这个特殊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实践活动,最终得出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有效的建议或方法,让这帮留守儿童能在好的班级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为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层面提供一手资料和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便于今后对留守儿童进行班级管理。另外,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本课题有利于破解一些对留守儿童进行班级管理的难题,为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开阔思路;希望本研究对解决班级管理中留守儿童的管理存在的困惑与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家人照顾的年龄在 14 岁以下的孩子[2].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指的是笔者所在班级的留守儿童,年龄在 11-13 岁之间。

  2.留守儿童班

    留守儿童班是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班集体。本文所说的留守儿童班指的是笔者所在的班级。班级中 23 名学生有 22 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了 95%以上,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班。

  3.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提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

  学者劳凯声则提出了,“班级管理既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又包括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和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对班级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建立和发展班集体以全面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4]

  本文中的班级管理主要是作为班主任的笔者针对所在的农村留守儿童班的初始状况,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携手留守儿童共同努力,最终达到让留守儿童在所在的班级中能够全方位发展自己,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环境下健康、快乐、积极地成长的目标。

  4.积极心理理念

  积极心理学最主要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观念等。[5]

  目前不少学者已经将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使用。任俊先生说过:”积极教育强调教育不能仅仅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体的各种压力源或潜在的一些消极结果分析上,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各心理阶段的积极资源上“本文所说的积极心理理念是指带领这些留守的孩子用积极的视角发现”留守“隐藏的快乐,将留守的经历变得有意义而不是成为班级孩子童年的噩梦,帮助班级中留守的孩子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自信、积极的人格。

  (四)文献综述

  在国外,也存在父母不在子女身边的情况,对留守儿童也有不少的研究,主要包括对这类儿童的行为、心理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以及管理监护等方面问题研究。Jenny Morris 调查发现,”父母因工作地的变动或是出国学习等原因,造成了子女没有随家庭搬迁而由亲属抚养“[7];Martin L.提到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程度、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重大等。

  在国内,笔者用”留守儿童“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到期刊类文章 2462 条,博硕士论文 393 条,文献类 3626 条;以”班级管理“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到期刊类文章 3172 条,硕士论文 177 条,文献类 5988 条,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和”班级管理“的研究已然比较成熟。以”留守儿童班级管理“为主题进行搜索博硕士共 107 条,期刊类43 条,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班级管理“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目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1、对留守儿童情感方面的研究

  叶敬忠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因思念在外务工的父母,缺乏安全感,另外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沟通较少,疏远了与父母之间的感情[8];潘 璐 、叶敬忠提出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弱化以及不合理,提出了政策、制度、社区、家庭方面应该对留守儿童给予援助、指导与关爱等[9];

    2、对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

  教育方面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方面。王艳波、吴新林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因为督促与鼓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情趣不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偏差[10]李根寿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监护中缺乏家庭教育氛围,亲属等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局限于满足孩子吃穿用之类的浅层物资需要,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关怀,造成他们处于无人管束状态[11];蒋平、阳德华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有尤其重要的影响, 监护人意识的淡漠、亲子教育的缺失影响了青春期性知识的传授[12];学校教育方面于慎鸿指出受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师资层次等现况制约,学校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针对性的教育,缺少有效的应对措施[13].

  3、对留守儿童特点的研究

  曹建平在这一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归纳出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特征特点,主要有:亲子关系具有残缺性,教育管理具有松散性;李宝峰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应重视这一问题[15].周宗奎、孙晓军等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遭受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发生行为越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16].

  从以往留守儿童的研究专着以及成果可以看出:很多研究者﹑研究机构及相关部门已经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起因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比较成熟的建议。在以往的研究当中大家大都认为”留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共同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大的关注,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解决三方问题的一些方法。国内外的各种研究已经取得的各种成果令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当然目前的这些研究在取得很大进展和成果的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连续性研究较少。以往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往往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时间段或者某个研究课题,很少有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持续性的研究,也就使整个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了动态过程。笔者认为,既然关注留守儿童就应该对该群体进行持续性的关注,在笔者所做的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研究过程中会提出相应的建议。

  (2)针对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关班级管理的各种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各种研究都开始注重班级管理过程当中的人性化,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专门提出班级管理的人性化,提出了学生座位自愿组合、播下关心的种子等活动[17];针对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对比较多,韩静老师在硕士论文中提出目前班级管理存在管理目标片面、管理内容缺乏系统性、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等问题[18];关于班级管理的个性化研究,林群老师提出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因材施教[19]……虽然针对班级管理的研究比较多,但是针对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研究却很少。目前从中国知网中能够查到的专家关于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相关文章并不多,而一些一线教师往往发表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教育感悟类文章较多。虽然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学校管理、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关注等方面的文章较多,由于大多文献研究者自身无法对研究对象做近距离的观察和接触, 从而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了解。现有的有关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文章也主要是针对穿插在班级中的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像笔者这样直接面对一个班集体中的孩子全部是留守儿童的情况并不多见。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决定选择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 ,对农村留守儿童班的全体留守儿童进行班级管理探索,让这些留守的孩子能够在班集体中享受更多的温暖。笔者将通过自己所在的农村留守儿童班的管理活动探索来寻找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本人在论文写作初期,对大量的有关留守儿童以及班级管理的资料进行检索、阅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有关问题的研究现状,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希望从更多的角度提出管理策略。

  2、行动研究法。本文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收集相关的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个研究本身就是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班的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通过不断反思、修改,使所得的实践活动探索经验能够为留守儿童班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3、案例分析法。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笔者会把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对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进行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班的班级管理方法。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