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克山县危害养鹅生产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3-04 共2944字

  近年来,鹅经济在黑龙江省克山县得到了长足、快速的发展,鹅的饲养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目前全县所属14个乡镇的鹅饲养量共计30万余只, 其中超过2 000只以上的养鹅户达到25户, 规模比重占16.7%.随着养鹅规模的扩大,鹅的病害不断产生。文章就克山县危害养鹅生产的主要疾病及病性、 防治措施加以探讨,供养鹅户和科技推广者参考。

  1 鹅的主要疾病及其危害

  主要疫病:小鹅瘟、副黏病毒病、维生素A缺乏症、营养不良综合征、鹅球虫、鹅绦虫、禽霍乱等。

  1.1 小鹅瘟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 小鹅瘟一旦发生,如不采取紧急措施,就可能造成全群死亡。 成母鹅可以携带本病毒,产出带毒种蛋,通过孵化过程将病毒传给后代。 这种垂直传染的方式,不但使孵化设备遭到污染, 而且使雏鹅在出壳一周内发病,并引起同群鹅雏的水平传染,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1].

  1.2 鹅副黏病毒病

  鹅副黏病毒病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染,且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 2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雏鹅死亡率可达90%以上,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维生素A缺乏症

  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鹅,而且往往是先天性的。 最先表现就是雏鹅消瘦、羽毛不光泽松乱、发育不良;眼结膜发干,继而结膜囊内有干酪物,最终造成眼睛失明;喙部、腿部褪色、变白;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消瘦、趾爪卷缩、步态不稳,严重时可呈呼吸困难。 该营养代谢病是属于群发性的,若不及时诊断、采取防治措施,其死亡率很高。

  1.4 营养不良综合征

  大群养鹅时易发生,鹅虽然是草食动物,但属于发育较快的大型禽类,其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饲料中除了草食外,要有精料、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全价营养。 一旦营养供应不足,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甚至发生营养代谢病,如硒-维生素E缺乏症、钙缺乏(代谢失调)症、维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观天星”背脖姿势等。

  1.5 鹅球虫病

  该病是由单细胞生物的原虫-球虫引起雏鹅肠道、肾脏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种疾病。即肠道球虫病、肾球虫病,三周至三月龄容易患此病,在鹅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肠道球虫病主要引起出血性肠炎,排稀薄血粪;肾球虫病引起肾脏肿胀,解剖时肾苍白或变红,积聚尿酸盐。实验室检验可从肠粘膜、肾刮取物中检出球虫的裂殖子、裂殖体以及囊合子(卵囊)。

  1.6 鹅绦虫病

  该病主要是由矛形剑带绦虫引起的,重点危害雏鹅和育成鹅,成鹅仅限于带虫。 该绦虫为扁平、带状、分节的蠕虫,寄生于鹅的小肠内,体长3~13cm,最宽节片可达5~18mm, 感染强度为十余条。 其病害首先表现为肠管的不全阻塞,由慢性消瘦到最终死亡,而且雏龄越小所造成的死亡损失就越大。

  1.7 禽霍乱

  该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等家禽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也称禽出败,主要发生在3~4月的体重>2kg育成鹅和成鹅。 常常不表现明显症状便突然死亡, 最急性型成鹅进窝产蛋时没产完即出现死亡。 对该病除流行病学和症状外,肝脏肿胀及灰白坏死点的病理变化是典型的特征。

  2 防治对策

  实践证明,对于以上鹅病要根据疫病的病性特征、危害程度及发病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免疫、驱虫、补硒、补充营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作为主要对策。

  2.1 小鹅瘟的防治措施

  对种鹅在提供种蛋前一个月接种小鹅瘟疫苗,尔后再对雏鹅免疫即可预防该病的发生[2],但是目前规模化的种鹅群场每到孵化的季节, 就会出现种蛋不足,种蛋与雏鹅来源复杂,各地成鹅免疫尚不清楚等问题,加之病害垂直感染、水平感染的传染方式都增加了防病的难度。 为此,宜对大群雏鹅(出壳二日内)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每只0.5~1.0mL[1];间隔三周后再接种小鹅瘟弱毒苗。

  2.2 鹅副粘病毒病防治措施

  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给雏鹅接种鹅副粘病毒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科学饲养,培养体质健壮的鹅群, 增强鹅的抗病能力。 搞好圈舍卫生和消毒工作,一旦发病迅速隔离,妥善处理被污染的环境。 免疫注射过程中应注意针头的消毒和更换。 对病雏鹅每只皮下注射1.0~1.5mL鹅副黏病毒抗血清或卵黄抗体;较大的鹅每500g体重皮下或肌内注射2~3mL,隔1天再注射1次。 适当采用病毒类药物和氧氟沙星,配合维生素E、维生素C,可控制并发症或继发感染。

  2.3 维生素A缺乏症的防治措施

  该病宜在雏鹅的饲料中加入鱼肝油或维生素A添加剂,亦可肌肉注射鱼肝油1mL/250kg,病鹅症状会很快消失。 平时日粮中应有足够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多喂青绿饲料、胡萝卜和块根类及黄玉米,必要时应给予鱼肝油或维生素A添加剂。 一旦发现,应尽快在饲料中添加含维生素A含量高的饲料。

  2.4 营养不良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重点防止饲料单一。 夏季采食大量的青饲料之后,应注意补给钙、磷、维生素B族,饲料中除了保证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外,还要适当添加鱼粉、糠麸、骨粉等营养饲料。

  2.5 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雏(幼)鹅的饲养管理,保持鹅舍地面、饲料、饲槽、饮水器的清洁,严防沾染粪便,勤换垫草,防止潮湿[2]. 二是发现病群中有死鹅,要立即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条件的做实验室检验。 三是在确诊后,应给全群投喂抗球虫药物:氨丙啉剂量为10mg/kg体重,混饲,进喂3天[3];球虫宁剂量为30mg/kg体重,混饲,进喂3天;磺胺-6-甲氧嘧啶(制菌磺、SMM)和三甲氧苄氨嘧啶增效剂(TMP)合剂,二者的混合比例为5∶1,合剂的用量为0.04%混合在粉料中,连喂7天,停药3天,再喂3天,有良好的疗效。 甲硝唑,按0.12%的剂量混饲4天,对小肠中球虫症较为有效。 灭虫丁按体重0.1~0.2mg/kg在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对常发地区的雏鹅,应定期饲喂预防药。 四是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卫生制度,对污染的鹅舍环境、器具、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如果场地已被严重污染,应将鹅移至未污染的场地饲养。 粪便要及时清除,并作发酵处理。 雏、幼鹅和成鹅应分开饲养。 在球虫病流行季节即将开始前或流行季节期间,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如杀球灵、盐霉素等)混饲,但屠宰前1周应停药。 饲料中应适当添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A.

  2.6 鹅绦虫的防治措施

  应在春秋开展定期驱虫,其次是各个年龄段的鹅要单独饲养,发现死鹅立即处置,进行综合诊断和病理解剖。 如果确诊为绦虫病,鉴于该病有较高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宜大群投给丙硫咪唑、硫双二氯酚等驱虫药物[4].

  2.7 禽霍乱的防治措施

  一是育成鹅单独饲养,不宜与其它鹅接触,为提高群体的抵抗力,在全价饲养的同时,应全群驱虫。

  二是鉴于育成鹅的抗病力较强,如有急性死亡的应立即采取诊治措施。 三是全群发病的立即投药,病鹅可以注射抗菌药。 病愈后鹅场及周围环境要进行彻底消毒。 四是在禽霍乱常发地生产鹅,春末秋初接种禽霍乱菌苗。

  3 结论

  鹅病是养鹅业的一个大敌,它不但引起鹅的死亡,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威胁食品安全,造成环境污染等。 通过对生产中防病、灭病措施的研究,养鹅业能够有计划地控制鹅病的发生,保证鹅健康成活率,从而提高养鹅业的健康发展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全国栋。家禽常见病防治[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7-59.
  [2] 张德祥,杨山,李辉,等。养鹅及鹅病防治[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1996.76-84.
  [3] 徐培春,郭艳清,韩峰。幼鹅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球虫病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2011,(10):148.
  [4] 徐守魁。家畜寄生虫病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8-2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