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肉鸡的生物学特征信号与科学饲养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05 共4976字


 

  长期以来来,由于人们的不断培育和改善肉鸡环境条件,尤其是近几十年,随着现代遗传育种、营养化学、电子物理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之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了解鸡的生物学特征信号,可以更好的帮助养殖场户为鸡提供更好的饲养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的生产潜力,提高饲养效益。

  1 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周期短 ,要求肉鸡的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少发生失误

  成年鸡的体温是 41.5℃, 脉搏可达 200~350次/min,因此鸡的基础代谢高于其它动物,生长发育迅速、成熟早、生产周期短。

  肉用仔鸡公母混合饲养,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早期生长十分迅速。 从出壳体重在 40g 左右,一般 2 周龄体重可达 0.5kg,4 周龄 1.65kg,6 周龄2.88kg,7~8 周龄达到 3.2~3.60kg, 大约是出壳重的 70~85 倍,而此时的料肉比仅为 2.1∶1 左右。 世界最高记录是 6 周龄为 3000g, 大群测试世界记录 6 周龄为 2960g. 也有些品种可以公母鸡分开饲养, 这主要用于大型一条龙集团公司内部,公鸡一般 2 周龄体重可达 0.65kg,4 周龄 1.85kg,6周龄 3.450kg,世界最高记录是 42d 为 3.650kg,大群测试世界记录 42d 为 3.650kg. 生长速度之快,饲料报酬之高,是其他畜禽无法比拟的,因此,肉鸡生产周期短,从准备工作开始算起,一般 2 个月左右就可完成一批生产,具有资金周转快的优点。 但是这种短时间内决定赢亏的情况,要求整个生产过程尽量少发生失误。

  2 肉鸡性情温驯,适于多种方式饲养

  2.1 肉鸡活动缓慢,适于大规模平养

  2.1.1 厚垫料平养 在经过严格消毒的鸡舍地面上,铺设 5~10cm 厚的垫料,出栏后一次清除垫草和粪便,鸡只整个生长期全在垫料上活动的饲养方式。

  肉鸡因为饲养期比较短,较多利用厚垫料平养的方式。 这种饲养方式要求垫料柔软、干燥、吸水力强、不易板结、不发霉、无污染。

  垫料板结,是提醒养殖者改善垫料质量的信号。 在饲养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随时松动板结1厚垫料平养方式的技术优点:①厚垫料平养技术简便易行, 设备投资少,利于农作物废弃物再利用和粪污资源化利用。 ②垫料吸潮、消纳粪便等污染物,有利于改善鸡舍环境质量。 ③垫料松软,保持垫料处于良好状态可减少腿病和胸囊肿的发生,提高鸡肉品质。

  厚垫料平养方式的技术缺点:①优质垫料如稻壳、锯末等需求量大,成本较高,而且不同地区的供应状况不同,很难在全国普遍推广。 ②虽然垫料对废弃物有一定的消纳能力,但鸡群与垫料、粪便等直接接触,如果操作管理不当,容易发生球虫病等疾病。

  2.1.2 离地网上平养 网床由网底、网架、网围组成,网子高 80~100cm,网底用塑料制成。 总的要求是平整光滑,有弹性,耐腐蚀。 网眼孔隙大小适当,网架要求坚固,耐腐蚀,网围要求与网床垂直,高 50~60cm.

  离地网上平养方式的技术优点:①网床饲养为自动清粪提供了条件,减少了鸡粪在舍内发酵所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从根本上改善了鸡舍环境条件。 ②网上平养使鸡离开地面,减少了与粪便的接触,降低了球虫等疫病的发生几率,有助于减少药物投放,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离地网上平养方式的技术缺点:相比地面厚垫料饲养模式,尽管节省了平时购置垫料的费用,但需要购置网床设备,一次性设备投资较大。

  2.2 肉鸡的群居性强,适合笼养,特别是规模化 、标准化饲养

  鸡的群居性强,在高密度的笼养条件下仍能表现出很高的生产性能。 另外鸡的粪便、尿液比较浓稠,饮水少而又不乱甩,这给机械化饲养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尤其是鸡的体积小,每只鸡占笼底的面积仅 400cm2,即每平米笼底面积可以容纳 25 只鸡。 所以在畜禽养殖业中,工厂化饲养程度最高的是鸡的饲养。

  2.2.1 笼养 肉鸡从育雏到出栏一直在笼内饲养。 肉鸡笼养本身有增加饲养密度,减少球虫病发生,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公母分群饲养等优点。

  但因底网硬、鸡活动受限、胸囊肿出现的概率大、商品合格率低,一次性投资大。

  笼养模式便于实现喂料、饮水、清粪等自动化操作,效率显着提高。 层叠式笼养还能够实现肉鸡出栏的自动化操作,利用传送带把肉鸡送出鸡舍。 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解决肉鸡生产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还可降低工作人员进出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对提高养殖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肉鸡笼养方式的技术优点:①节约土地资源。 ②饲养密度的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鸡群自身产热维持鸡舍温度, 同时,环境控制所需的能源等利用效率显着提高。 ③便于提升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实现“人管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饲养管理人员只需管理设备的正常运行,挑选病死鸡等,劳动效率显着提高。

  肉鸡笼养方式的技术缺点:①设备投资大。 ②人员素质要求高。

  2.2.2 现代化饲养 现代化养鸡(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是以现代工业装备养鸡业,以现代科技武装养鸡业, 以现代管理论和方法经营养鸡业,这个过程就是现代化养鸡。 其基本特征是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市场化;基本特点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基本要求是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

  我国养鸡业正向着这方面努力,有许多养殖企业创出了经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2.3 优质肉鸡喜挖刨觅食,适合生态放养肉鸡生态放养的基本模式有:

  2.3.1 散放饲养 果园下养殖和丰产林下养殖是鸡群放养模式中比较粗放的一种模式,是把鸡群放养到放牧场地内, 在场地内鸡群可以自由走动,自主觅食。 这种放养模式一般适用于饲养规模较小、放牧场地内野生饲料不丰盛且分布不均匀的条件下。 适用于果园、丰产林下养殖。

  2.3.2 分区轮流放牧 这是鸡群放牧饲养中管理比较规范的一种模式。 它是在放牧养鸡的区域内将放牧场地划分为 4~7 个小区,每个小区之间用尼龙网隔开, 先在第一个小区放牧鸡群,2d 后转入第二个小区放养,依此类推。 这种模式可以让每个放养小区的植被有一定的恢复期,能够保证鸡群经常有一定数量的野生饲料资源提供。

  2.3.3 流动放牧 这种放养鸡群的方式相对较少,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个较大的场地中或不连续的多个场地中放牧鸡群。 在某个区域内放牧若干天, 将该区域内的野生饲料采食完后,把鸡群驱赶到相邻的另一个区域内,依次进行放牧。 这种放养方式没有固定的鸡舍,而是使用帐篷作为鸡群休息的场所。 每次更换放牧区域都需要把帐篷移动到新的场地并进行固定。

  2.3.4 带室外运动场的圈养 在没有放养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养鸡可以采用带室外运动场的圈养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规划原则建造鸡舍, 在鸡舍的一侧, 划出面积为鸡舍 5倍的场地作为该栋鸡舍的室外运动场。 运动场内可以栽植各种乔木。 在一些农村,有闲置的场院和废弃的土砖窑、破产的小企业等,这些地方都可以加以修整用于养鸡。

  3 肉鸡对环境变化敏感,要 求科 学选址 ,精心管理

  鸡的视觉很灵敏,一切进入视野的不正常因素如光照、 异常的颜色等均可引起警觉信号,严重时会发生“惊群”;鸡的听觉不如哺乳动物,但突如其来的噪声会引起鸡群惊恐不安;此外鸡体1现,因此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所以养鸡业必须控制环境变化,尽量减少鸡群应激。

  当走过鸡群时,观察鸡群是否有足够的好奇心,是平静还是躁动,是否全部站立起来,并发出叫声,眼睛看着你。 那些不能站立的鸡,可能就是弱鸡,要拣出来单独饲养。

  3.1 选址要科学

  3.1.1 鸡场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开阔、干燥的没有养过牲畜和家禽的地方。 周围应筑有围墙,并且要求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源充足,砂质土壤,离公路、河流、村镇(居民区)、工厂、学校和其它畜禽场 500m 以外,特别是与畜禽屠宰场、肉类和畜产品加工厂距离应在 1500m以上。

  3.1.2 原种鸡场、种鸡场、孵化场和商品(肉、蛋)鸡场以及育雏、育成车间(场)必须严格分开,相距 500m 以上,并要有隔离林带。 各类鸡场的鸡舍间距离应在 50m 以上。

  3.1.3 鸡场应远离铁路、交通要道、车辆来往频繁的地方,距离在 500m 以上,与主要交通干线要有一定的距离,最好在 5km 以上,与次级公路也应有 100~200m 的距离。

  3.1.4 鸡场应远离重工业工厂和化工厂。 因为这些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中,经常含有重金属、有害气体及烟尘,污染空气和水源。 它不但危害鸡群健康, 而且这些有害物质在蛋和肉中积留,对人体有害。

  3.1.5 鸡场周围要有风向口,不能形成死风。 不要把鸡场建设在村庄的上风向,以防氨气味、鸡毛等污物顺风飘到村庄。 排水要尽可能的排到活水渠或河里,不要沉积在鸡场周围。 污水的处理最好能结合农田灌溉和养殖业的综合利用,进行生物循环,以免造成公害。 场地要合理规划,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利用,如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

  3.2 提供稳定适宜的养鸡环境

  肉鸡生产的基础是能否维持稳定的生产环境。 肉鸡虽然体重很大,但日龄很小,很娇嫩,对环境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都较弱。 因此,肉鸡的管理工作, 必须以维持舍内适宜的环境为中心,在加强鸡舍的控制环境能力上下大功夫,采取容易实施的环境控制措施。

  3.2.1 湿度 肉鸡饲养的前 1~2 周应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特别是育雏的头 3d.

  雏鸡脱水表现身体干瘪,饮水量增加,1 周内死亡率较高,这是育雏环境干燥的重要信号。 育雏前期过于干燥,雏鸡饮水过多,也会影响鸡正常的消化吸收。 饲养后期应保持较低的湿度。

  一般在 10 日龄前因舍内温度高、干燥、雏鸡的饮水量及采食量非常小,要适当地往地面洒水或用加湿器补湿,将相对湿度控制在 60%~70%.随着雏鸡日龄增加,鸡的饮水量、采食量也相应增加,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50%~60%. 14~40 日龄是球虫病易发病期, 所以注意保持舍内干燥,防止球虫病发生。

  3.2.2 温度 肉雏鸡所需的适宜温度要比蛋雏鸡高 1~2℃, 肉雏鸡达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也比蛋雏鸡晚 1 周左右。 肉鸡稍大以后也不耐热,在夏季高温时节,容易因中暑而死亡。

  雏鸡扎堆,严重时大量雏鸡挤压窒息,这是育雏温度低的重要信号;而雏鸡远离热源,饮水增加,则是育雏温度过高的信号。

  3.3.3 通风换气 在保持鸡舍适宜温度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是极为重要的。 肉鸡的迅速生长,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 如饲养早期通风换气不足,就可能增加腹水征的发病率。

  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舍内水气、氨气、尘埃以及多余的热量, 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大时会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3.3.4 光照 对商品肉鸡而言, 光照的目的主要是方便采食、休息。

  3.3.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否合适, 主要是看能否始终维持鸡舍内适宜的生活环境。 应根据鸡舍的结构和鸡舍调节环境的能力,按照季节和肉鸡的最终体重来增减饲养密度。 如果饲养密度过大,肉鸡休息、饮食都不方便,秩序混乱,环境越来越恶化,则鸡群自然生长缓慢,疾病增多,生长不一致,死亡率增加。 冬季地面平养,因为通风受温度的限制,易发生呼吸道病,一般情况下不宜增加饲养密度。 经验不足的养殖户,开始应以较低的密度饲养肉鸡,才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4 肉鸡生长速度快,需要提供全价优质饲料

  由于鸡口腔无咀嚼作用且大肠较短,除了盲肠可以消化少量纤维素以外,其他部位的消化道不能消化纤维素。 所以,肉鸡生产必须使用高能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饲料。 没有充足的营养,肉鸡就不可能充分地发挥其生长潜力,就不可能长得那么快、那么好。 必须用优质原料来生产肉鸡饲料,在饲料上稍有疏漏,即可能严重影响生产。

  肉鸡长得快,很容易暴露出饲料中某些营养素的不足或缺乏。 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不仅影响生长,还影响鸡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严重时鸡群会出现营养缺乏症,表现出相应的疾病信号。

  饲料原料质量的不稳定,或掺杂使假,或某些毒素的混入,饲料存放不当、使用不当、霉变等都有可能影响饲养效果。

  5 抗病能力差,要有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

  由于鸡解剖学上的特点,决定了鸡只的抗病力差。 尤其是鸡的肺脏与很多的胸腹气囊相连,这些气囊充斥于鸡体内各个部位,甚至进入骨腔中。 所以肉鸡的传染病由呼吸道传播的多,张口伸颈呼吸是许多鸡病共同的信号。 而且,大部分肉鸡传染病传播速度快,发病重,治疗难度大,继发感染特别是继发大肠杆菌病的机会多,死亡率高,即便不死也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完善的疫病控制措施,是成功饲养肉鸡的基本保障。 疾病是造成饲养肉鸡失败的主要原因。 肉鸡抗病能力较弱,鸡群一旦发病就很难控制,即使控制住了,也会造成很大损失。 所以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一个完善的疫病防御措施。 对待肉鸡的疾病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事先认清发生疾病的可能原因,堵塞一切漏洞,在消毒、隔离、免疫、用药、环境控制、营养等诸多方面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方可奏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