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策略

来源:农家参谋 作者:吴文青
发布于:2021-11-20 共2363字

幼儿攻击性行为论文范文第五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及策略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行为问题,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本研究选取一名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五岁幼儿,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得出,父性教育缺失,父母间的冲突,教师单一的惩罚方式是幼儿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从父母、教师等多方角度来转变该幼儿行为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吴文青,1987年生,女,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1 案例介绍

  航航(化名),男孩,5岁,中班,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体能较好,但是性格急躁,爱发脾气。在幼儿园中,经常以打、抓、推、咬等形式对其他幼儿进行身体攻击,有时伴有言语攻击。在参与集体活动时,不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常常为了争抢玩具而发生争吵打架的行为。每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教师就选用让幼儿进反思角的惩罚方式来制止该行为。同班的幼儿说他经常打人,都不愿意和他玩。

幼儿攻击性行为.png

  据调查得知,航航的爸爸经常外出工作,从出生后就跟着妈妈在姥姥姥爷家居住。航航的妈妈在临县上班,每周末回来才能见上航航。航航的妈妈因为沉迷于打牌与航航爸爸发生矛盾,经常吵架,最终在航航3周岁时与他的爸爸离婚并改嫁,再婚后育有一女,自此,航航的监护权交由他的爸爸。航航爸爸因外出工作原因,无法将其带在身边教育,以每月定期给抚养费的方式依然将抚养教育任务交给航航的姥姥姥爷负责。

  2 案例分析

  2.1 父性教育缺失的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消极影响

  案例中的航航生活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姥姥姥爷是航航接触最多的人,他的教育也主要由姥姥姥爷负责,在他的成长中尤其缺乏父性教育的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有关单亲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比如儿童情感障碍、人际关系紧张、攻击性行为较多等都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可见,正如心理学家格尔所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1]."

  2.2 父母间的冲突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社会化起始于家庭,家庭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最早接触点,它和幼儿园、社会共同承担着培养儿童社会交往的职责。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双方在家庭中的互动方式、言语行为等为儿童与同伴相处提供了模仿的榜样,父母之间的冲突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间的冲突往往会伴随于离婚前、离婚中以及离婚后。幼儿在观察父母争斗中学会了愤怒、攻击,同时,年幼儿童在这种争斗中深深地体会到了孤独、无助、失落等负面情绪。许多案例都显示,破坏的双亲冲突是儿童在父母离婚之后出现社会性、情感发展等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本身造成儿童发展上存在的问题[2].

  2.3 教师单一的惩罚方式不利于幼儿问题行为的解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也要成为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引导者。本案例中的航航每次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教师会及时制止幼儿间的冲突,教师为防止冲突给幼儿彼此带来更大的身体伤害,打人的航航就被老师带离集体活动,去反思角接受惩罚。隔离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惩罚方式,刚开始使用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就会失去效果。教师对于幼儿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冲突,航航攻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未深入观察和了解,这样航航从老师那里学不到解决冲突的技巧,攻击性行为也就得不到转变。可见,教师单一的惩罚方式,纵然天天惩罚也未起到好的矫治效果。

  3 启示与思考

  3.1 父亲尽可能亲自抚养和教育幼儿

  儿童具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心理需求,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交往,而积极的亲子关系使儿童行为有更低的攻击性和破坏性。随着日益增多的研究者关注到父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力,有更多的研究结果证实,父性教育有着母性教育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意义,父亲对男孩的性别角色发展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3.2 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案例中虽然父母离婚对幼儿有一定影响,但是长期冲突迭起的婚姻对幼儿的不利影响更大。为了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尽量减少离婚对幼儿的消极影响,一方面,避免离异后再在孩子的心灵上一次次撒盐,家长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挑拨孩子与一方父或母的关系;父母尽量避免对对方的不当评价及诋毁对方,多向幼儿讲述对方的优点;监护人在遭遇挫折时,避免把孩子当出气筒。另一方面,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不如身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积极正确的处理好与家庭其他成员、邻里、朋友和同事的关系,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做好示范,使自己的交往行为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这样,在好的家庭氛围中,幼儿获得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满足了其安全感、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有利于幼儿正确行为态度及方式的养成。

  3.3 教师将角色游戏作为矫治幼儿问题行为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游戏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和有特色的一种游戏,能为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提供良好的交往环境。有研究证明,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帮助儿童客服冲动与攻击性行为,还有助于利他行为的实践。教师要重视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如何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冲突,教给他们基本的社交规则和技巧,鼓励幼儿与同伴商量及谦让有礼,鼓励、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样幼儿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感受,从角色身上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使得社会交往能力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哲天父亲是孩子最好的玩伴[J]学前教育研究,2001 ( 6 ) :74.

  [2] [3]薛烨朱家雄。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166.

  [4]刘新学唐雪梅学前心理学(第2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04.

作者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吴文青.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研究[J].农家参谋,2020(11):25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