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共享经济的论文(推荐范文6篇)

来源:未知 作者:万老师
发布于:2021-05-22 共809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 关于共享经济的论文(推荐范文6篇)
【第3篇】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途径
【第4篇】共享经济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商业形式
【第5篇】基于互联网当前共享经济模式发展问题与路径
【第6篇】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的阻碍及解决策略

  共享经济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模式。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6篇关于共享经济的论文范文,供给大家探讨研读,希望对大家了解此类论文的写作时有所帮助。

关于共享经济的论文范文第一篇: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历程及意义

  作者:孙一 蒋学杰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摘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握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有助于重新审视当下经济发展,帮助解决我国发展结构的不均衡问题。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出发点,解读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厘清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时间节点和理论渊源,以共享经济发展的优势转化为其他领域的发展优势,从而促使共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共享经济; 发展;

  共享经济是物质资源丰富、互联网技术大应用后的产物。2011年,共享经济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将改变世界的最好的想法之一".放眼国际视野而言,共享经济似乎脱胎于资本主义,逐步走入共产主义发展的视野,这与马克思的社会更替理论相吻合。但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的独特性,关于共享经济理论的思想准备要早于经济的发展水平。20世纪80年代初期,"分享经济"便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分享经济的理论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到了飞速的丰富。而后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不断前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形式从分享演变成为共享。就这一实践结果而言,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经济要优于国际水平。十七大后明确"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下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共享"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指明了价值取向。因此,站在新的时间节点上,厘清共享经济背后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对指导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共享经济

  一、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共享经济孕育于马克思的共享主义之中,是对共享主义的细化。共享经济将商品经济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资源重新配置,以实现闲置资源共享的新型模式,使得商品经济中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双方乃至多方达到共赢、互利的状态。这种模式更为复杂化的同时,也精准地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整合了有效资源,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匹配。科学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共享经济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盘活了闲置资源的同时创造了许多新的价值。

  于我国而言,共享经济既来自于内部的理论发展,又来自于国际舞台的变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社会主义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出现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承担发展成本和享受发展成果的不平等现象。早期的"共享"常用"分享"一词,原因是共享交易的成本过高,物流媒介和信息媒介的科技水平过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十九大后又将"共享"等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在信息化的全域赋能作用下,共享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是共享理念的具体表现形式,代表着科技化、平民化、资源联网化,作为一种革命的、先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生活方式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二)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技术特征---互联网。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共享经济的现实条件。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使有效资源可视化,降低了获得资源信息和商家信息的成本,节省搜索成本和时间成本。互联网平台提供给商家和客户更多的选择空间,精准匹配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并通过在线付款的方式和物流服务达成快速交易的实现。互联网平台给商品经济中的使用权、所有权双方提供了交互机会,如果脱离了互联网的存在,共享经济发展便失去了技术的支撑。

  2、主体特征---广泛参与。

  依靠着开放的互联网平台,将广泛的人民群众拉入交易网络之中。产品的生产商、供应商和消费者在网络之中有着多重身份,生产者依托于网络获取生产资源,供应者依托于网络整合有利资源,这种身份是可以频繁地相互转换的,生产商和供应者同时也是其他产品的消费者。从这一点上而言,共享经济发展也是人的经济的更广泛的发展。消费者在广泛参与的同时也会激发其输出商品的可能性,即参与意愿越高,实际参与的可能性越高。

  3、客体特征---加快资源流动。

  脱离网络平台而言,每个人在生活中对资源的需求是有限的。稀缺资源始终保持稀缺状态,闲置资源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而网络平台将多种多样的资源呈现在眼前,丰富了人们在资源配置面前的选择,这就使分散化的社会资源快速地流动起来。分散的各类资源通过网络快速整合流动,使其使用价值达到了最大化。共享经济将资源的无序状态变成了主动的、积极的参与状态,实现了资源的合理优化。

  4、行为特征---权属让渡。

  传统的经济交易活动,产品的所有权在交易者的双方之间变化,而共享经济的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与之产生了区别。商品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再单一地排他,共享经济的参与者开始用租赁的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或全部的使用权。虚拟类的商品如文字、音乐的无限复制,也使商品的使用权变得多元化。诸如股权众筹等新的融资形式出现,共享经济打破了经济发展的固有边界。

  5、效果特征---高效匹配。

  共享经济的发展,使用户的体验感极大地提高。既体现在了商品更为多样的选择上,也体现在了价格的透明和压低上。而商品的供应商为获得利益,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以网络购物平台:淘宝、京东为例,都有完备健全的用户评价体系,失去口碑的商家将在广泛参与的商家中逐步失去竞争力。同时,共享经济中的客户也通过网络平台媒介提供给其他用户及时、有效的体验参考。

  二、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过程,并投身于工人运动实践之中。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科学地论证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社会形式更替理论有着科学理论分析和实践支持,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判断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经济的水平,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参与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又推动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影响着全域经济体系,不断推动着社会向上运动。共享经济的产生需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一定的水平,是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自然的历史产物。

  (二)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

  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看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客观肯定了私有制在解放生产力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总和的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乃至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私有制必然被公有制所取代。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又会分为初级共产主义社会和高级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高级阶段是劳动者以联合成员的身份占有生产资料。单从资源使用上看来,高级阶段所设想的社会成员共同使用资源形式已经在共享经济中有了初步体现,但其体现的仅为资源的部分使用权。

  (三)马克思主义合作社思想。

  最早具有合作社模式的是欧文的"劳动公社"思想,劳动公社理论中工人自行管理运营,没有了资本家的管制,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和发展。马克思评价了劳动公社活动:"我们说的是合作运动,特别是由少数勇敢的'手'独立创办起来的合作工厂。对这些伟大的社会试验的意义不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算过分的。"合作社思想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最大区别是,少了垄断统治和剥削环节。变革了资产资料的所有制,在生产之中重新定义了生产关系,使之符合无产阶级的核心利益。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合作社运动是具有局限性的,但也为消除资本家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积极作用,为解放无产阶级绘制了蓝图。

  三、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历程

  (一)分享经济阶段。

  中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分享经济阶段和共享经济阶段,其中分享经济阶段是建国初期对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为共享经济的准备阶段。分享经济阶段之所以在共享经济阶段起到重要作用,是因为分享经济的发展目的、追求目标以及精神内核是与共享经济有着共性的。1980年,四川成都集体企业首先采取了"除本分成制",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和工资制度。将销售收入去掉生产资料的成本,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国家、企业、职工进行分配。即根据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下的商品的价值W由生产资料价值c、劳动力价值v和剩余价值m构成。商品价值公式:W=(c+v)+m.国家、企业、职工的利润用n1、n2、n3来表示,企业总利润n=n1+n2+n3.则企业所得利润n=W-c商品价值去除生产资料。职工所获得的工资,按照企业收益的高低和职工劳动成果而定。这种分成方式提高了职工的劳动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1984年,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推行了"净产值分成制",而后这种制度被大量企业借鉴采用,最终演变成为产权分享制度,建立了职工股份制的公司。这种分享制度方式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转移,在职工之中建立了利益的共同体。分享经济阶段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的基础。共享经济这一词汇正式提出前,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存在着一定的混淆期。

  (二)共享经济阶段。

  共享经济发展是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互联网商业化的初期,由于网络平台本身所具备的共享信息特性,出现了知识领域的共享。例如,百度网、搜狗网、人人网等平台的出现。这些网络平台大多是以免费的形式将信息共享给用户,从而积累用户群促进其他版块的消费。但这种知识领域的共享尚未与其他领域联动,此时的中国共享经济只是一个雏形。

  共享经济的第二个时间标志是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加快了技术上的革新。移动互联网迅速风靡,带动物流、金融、自媒体等领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共享模式正式从点对点模式发展成为信息搜索,精准匹配,并通过网络平台和物流平台的支持快速达成交易。共享模式建立的同时拉动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到了共享经济阶段。

  共享经济进入到新时代后,所涵盖的领域快速扩张。置换所有权领域出现了如咸鱼、红布林等以物易物的网络交易形式,使闲置资源再次投入使用。共享使用权领域出现了如58租房、小猪短租等,将商品的使用权共享出去,从资源转移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将闲置资源再投资的过程。服务领域出现了丁香医生、跟谁学、好帮手等,其共享的是专业技能,也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共享自己所拥有的技能的过程之中。自媒体领域的发展让共享经济的模式日新月异,从而也产生了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

  四、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共享经济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一,共享领域由于广泛参与的特性和万物互联的共性,自身就具备着不断自我革新和创新的因素。这种创新既体现在贸易模式上,又体现在技术创新上。第二,共享经济需要协调各要素之间的联动,充分发挥各要素之间的作用,使其协调运作在一个发展方向上。第三,绿色符合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诸如共享单车、"顺风车"等形式,都体现出了共享经济在绿色环保上的贡献。第四,开放是共享的外在表现,开放的市场既体现在国内,也体现在国际上的需求匹配。互联网的共性让供需关系不再拘泥于地区的限制。第五,共享是人们广泛参与的共享,其共享而来的成果,是属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

  (二)推动供给侧改革。

  共享经济促进了资源流动,这种资源的流通是具有全域性的,劳动力、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资源有效地流动起来。共享经济的运行模式盘活了闲置资源,将生产要素重新合理分配,提高了各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生产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仍很突出。"共享经济的出现产生了农业体验、休闲农业、农业观光等形式,既提高了劳动力数量,又产生了二次价值。

  (三)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共享经济发展的广泛性,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随着共享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生业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升级。传统产业进行了创新性转型,将共享经济中的精神内核融入其中,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上抛弃了量上的扩大,重视质量上的提高。新兴产业通过大数据的推送和信息资源共享,精准分析出用户的实际需求,智能化地推送相关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共享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微丽。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思想及实践路径探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7.

  [2] 段玉欣。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刘凤义,李臻。共享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2)。

  [4]邓晰隆。共享经济"定价-使命"异化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0(06)。

  [5]陈烨卿。共享经济中隐私问题的哲学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6]田艳宾。共享经济的生态哲学解析[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9.

  [7] 张贤桢。关于共享经济发展问题的哲学思考[J].赤子,2018(28)。

  文献来源:孙一,蒋学杰。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历程及意义[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9):16-18.

关于共享经济的论文范文第二篇:关于共享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武佳佳 梁帅 汪田武 张彤

  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以高等院校为群体抽取研究对象,在共享经济范畴中,以智能共享雨伞为例,采用查阅资料的方式对其进行探究。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共享雨伞的模式值得推广,因此希望一些城市能够投放共享雨伞,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对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共享经济; 发展现状; 发展模式;

  基金: 2019-2020年度安徽三联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智能共享雨伞"(201910959028)的阶段性成果;

  一、 共享经济的概念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不同的群体之间达到共享使用权利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经济模式。其目的是优化并整合社会生活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最高利用。共享时代使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使人们的理念得以不断更新,共享经济发展潜力和前景巨大,是作为一种新的互利互通的共享平台来实现当代经济的新发展,符合当代经济的发展潮流。

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平台由第三方平台创建、以科学技术为操作基础,这种平台一般是商业性机构,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共享平台。个体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获取或分享知识和经验。共享经济一般存在三大主体,即共享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应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设计者根据供给方与需求方的互利需求,设定共享应用,从而建立共享机制,使得供给方与需求方两者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共享交易。

  二、共享经济出现的背景

  共享经济最早于1978年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提出。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虚拟社区和各种交流论坛逐渐涌现,用户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交易、交友、聊天、购物等。直至2010年前后,随着Uber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设计出现,共享理念便从起初单纯的信息分享,变成可以获利的交换平台,这是最初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形式。

  三、 共享经济的现状

  当前,我国共享经济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在很多地区已经将资源配置共享到教育、媒体、医疗等服务领域,生产领域受到共享经济模式的带动,也在持续稳固地增长。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共享经济模式:第一种是能直接产生现金流的共享经济项目:如共享按摩椅(支付宝、微信完成支付后可享受服务)。第二种是吸粉为主的共享秤(扫码免费称一次体重)、共享纸巾(快快科技的共享平台,扫码免费领取一包纸巾)。第三种是行业解决方案的共享经济项目:如共享门禁系统(可给合作的小区的每栋楼宇免费安装)。

  以合肥共享雨伞为例,在合肥目前已经有了成本大约为30元的自由移动伞,投资者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并且表示他们可以实现每年的收支平衡。当前,国内的共享雨伞品牌大概有十多家,大多集中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城市,例如,深圳和上海各有3家共享雨伞品牌在开展相关服务。但笔者在合肥某高校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投放少许的共享雨伞,但是使用量极低。智能共享雨伞相比于传统雨伞,一是更加的轻便与时尚;二是仅仅需支付随时可退的押金和少量的租金即可在固定地点租伞,很方便;三是减少了市民应急购伞过多堆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由此来看,智能共享雨伞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四、共享经济下智能共享雨伞的发展

  (一)共享雨伞的发展前景

  我们的市场调研小组通过在一二线城市(主要是南方城市)开展智能共享雨伞的实体店线下宣传体验活动;同时,利用微博平台、微信平台、官方网站等线上宣传手段提高智能共享雨伞的知名度,让人们了解智能共享雨伞的用法以及它的便捷时尚、科技含量高的优点,达到了面向市场推广的宣传作用。通过对智能共享雨伞试用者的试用反馈调查表的整合统计,可以改进生产技术以及不足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优化智能共享雨伞的人性化设计。

  (二)生产质量控制

  在智能雨伞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委任专门的负责人不定期进行抽样调查,自觉履行国内国际各项生产标准,保证智能共享雨伞的质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提高社会评价,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尚未完善,缺乏市场监管

  共享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就像共享单车这种模式,在发展初期总会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在这一方面,各领域具体法律法规还尚未完善,缺乏市场监管,制定的新政策法规难以适应共享经济新业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共享经济的发展速度。

  (二)信用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共享经济的整体信用水平处于一种相对较低的状态。共享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完善信用体系,信用体系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共享经济的发展。

  六、发展共享经济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市场监管

  目前,我国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去规范共享经济的商业行为,多数还是仅由当地政府进行适当约束。为了适应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应考虑立法的规范性,通过立法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监管部门也应顺应时代发展,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为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加强诚信建设

  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信用体系作为支撑,良好的信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和谐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同时,政府应加强诚信建设,确立严格的信用监督制度,实现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通共享,对个人行为进行监督。政府还应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加失信行为的成本,减少诚信缺失、不讲信用等行为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时代下,我们应该意识到共享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深入分析当前共享经济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壮。共享雨伞先实现"藏伞于民"[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1):26-28.

  [2]朱建民。互联网商业模式下共享经济发展的探讨--以共享单车为例[J].管理观察,2017(22):17-18.

  [3]姚生。共享单车后共享雨伞充电宝都来了[J].计算机与网络,2017(12):12-13.

  [4]滕斌圣。Uber启蒙共享经济[J].商界(评论),2015(06):28.

  [5]李媛媛。基于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9(03):53-55.

  [6]于莹。共享经济法律规制的进路与策略[J].法律适用,2018(07):51-59.

  文献来源:武佳佳,梁帅,汪田武,张彤。关于共享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决策探索(下),2021(04):13-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