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浅析供给侧结构改革与现代服务业发展(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4-14 共8823字
  第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产出总量逐步构成供给侧或者需求侧的主体内容,因此谈供给侧结构改革离不开研究服务业供给或需求。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多数达到“4个70% ”的水平,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就业人口的70%以上,经济增长的70%来自于服务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 .这说明,经济进入了服务化或后工业社会后,如果我们撇开服务业发展去谈供给侧管理,无疑是不完整的。
  
  第二,服务业也要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其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与制造业产出不同,服务产出具有无形性和高度差异性的特点,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还具有中间投入性、知识技术密集性、报酬递增性和高进入壁垒性等显着特征②。此类特性决定了,提高服务业供给质量问题,其及时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一点都不比制造业弱; 某些高档的、体验性的服务业产出,其质量要比一般制造品的要求更为苛刻。此外,服务业供给结构如果对需求的变化缺少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样也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引起企业倒闭、从业人员失业,并引起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所要求的“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目标。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要素配置扭曲,主要表现为: 一是一般制造业供给严重过剩,与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不足和产出瓶颈现象同时并存,表现为“总需求向服务业集中而总供给向制造业倾斜”的结构性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如今制造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是因为对服务业投入不足所导致的配置扭曲现象而已。二是传统服务业进入过度与现代服务业进入不足同时并存,表现为传统服务企业的低利润甚至大量亏损倒闭,与一些垄断性的现代服务企业获取暴利的现象同时并存。进入过度的是那些与城市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有关的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进入不足的是那些技术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业,这些行业普遍与政府管制和行政垄断密切联系③。
  
  第四,从现代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的作用看,它是创新要素密集度最高的产业,是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益的“聪明的脑袋”和“起飞的翅膀”,具有一个经济体的“心脏”功能。因此首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供给侧创新发展。其一是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价值链中增值最大、最具竞争优势、也是最具战略性的高级环节; 其二是在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密集地隐含着巨大的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因而其产出也是一种差异化极强的无形产品,这直接决定了使用这些产出的企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其三是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引入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飞轮,同时也是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重要通道。服务形式的投入占生产总投入的比例,反映了产业结构的软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水平的上升。
  
  第五,从产业升级的内容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会从供给侧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加快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产业链升级和产业集群升级。过去经济学家认为“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④,是由于制造部门的要素生产率相对快速增长,导致停滞的服务部门出现相对成本的不断上升,因此服务业容易得“成本病”.而事实上,现代服务业具有更高的要素生产率,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不断增加。我们所说的“功能升级”,就是“攀升微笑曲线”,发展非实体性的服务经济活动,如研发、设计、品牌、网络、营销、金融、物流等等。而产业集群升级,则往往是指提升集群中的现代服务水平,如研发设计、公共检测、技术维修、管理咨询和金融法律服务等。
  
  第六,从现代服务业的特性看,它不仅是制度供给的载体,也是对制度依赖性很强和对制度极为敏感的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动体制和机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无论是现代企业的产权体系和治理结构,还是现代市场体系的秩序和运作规则,或者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法制化和现代化,其实都是一个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如创新驱动型经济赖以有效运作的知识产权制度、各类人才、技术、知识和产权等中介市场、财富驱动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等等,无一不是属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要发展的基本内容,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则属于公共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制度供给的载体和制度密集的特征,决定了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经济转型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服务业对制度供给和供给质量的高度依赖的特性⑤,也决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释放我国的经济增长的潜能。
  
  二、服务经济为主: 产业空心化时代来临?
  
  应该指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坚决避免产业空心化,提出这一警示是完全正确的。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某些发达国家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因为过度侧重于金融产业和房地产业发展,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倾向和趋势,主要表现为服务业脱离了制造业发展的基础,离开了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民众生活的根本点,进入了自我扩张和自我循环的非良性发展轨道,从而导致了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和金融危机。我国如果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不是可能会重蹈其覆辙呢?
  
  我认为,断言中国经济增长中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和高速发展,就暗含着一定与产业空心化趋势相对应,就会出现金融和经济危机,这种看法不仅是不对的,也是相当危险的,会影响服务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指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资源分配和产出结构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的趋势。这一趋势在空间上也表现为制造业的转移和搬迁。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之为“产业空心化”倾向和趋势,更严重地称其为“去工业化”.其实,“产业空心化”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一般认为,它是指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过去的那种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严重失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