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国内外经验(2)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7-04-14 共3770字
通过对比较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认为现代服务业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现代服务业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具备知识经济特性。其次,现代服务业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后的传统服务业。再次,现代服务业应该具备如刘有章、肖腊珍所提到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的功能,即包括生活服务与生产服务,而不仅仅是面向厂商的生产性服务业。
基于以上三点,本文将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随着社会分工细化与消费结构升级所涌现的新兴服务业,或用现代化技术改造提升、满足社会各阶层多重需求的传统服务业。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一)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化
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体现为两种方式: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联动产生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联动。Tyson指出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对于产品创新有着重要意义。O'Farrel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造业对于商务服务业的需求在逐年增加。Lundvall & Borras认为“无形服务”对制造业生产流程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制造业效率的提高使得制造与服务不断融合发展,由此产生了服务型制造业。Laursen & Salter分析了英国制造业发展历程,发现与服务业接轨较好的企业生存几率更高。
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我国学者也对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展开了研究。李美云认为服务业的跨产业渗透融合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新范式,作者概括了三种不同的融合发展模式:互补型融合、替代型融合和结合型融合。张洁指出东京是制造业在现代服务业推动下二次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张楠分析了日本现代服务业发展历程,总结了日本成功经验:注重发挥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政府对技术研发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具有持续性。裴长洪提出了“义乌经验”,即商业资本的积聚引导和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产业支撑体系。同时不断吸引各类服务供应商加入市场的经营,包括会展博览、旅游购物、物流服务、酒店服务、金融服务等,使市场在产业延伸中不断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化
产业集群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国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在于解释服务业集聚的发生原因与集聚所带来的优势。Scott(1988)率先将“服务集群”概念化,文章指出产业集聚的区域主要集中设计行业、高科技行业与服务业。而根据本文定义,这三者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Keeble & Wilkinson认为,服务业集聚产生了“创新环境”(Innovative Milieu),使得企业彼此之间具备了“集体学习过程”(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Stein指出生产性服务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会使这些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此外,部分学者总结了世界知名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经验,如Nachum & Keeble以伦敦中心区的传媒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发现地方化集体学习过程是媒体集群创新和活力的主要源泉。Sassen对比了纽约、伦敦与东京的服务业集 聚 发 展 模 式 .此外Taylor et al.(2009)、Chamberlin etal.(2010)等也属于经验总结性研究。
(三)现代服务业的国家战略化
现代服务业中以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处在发展初期,政府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Bailly实证分析了影响欧洲各国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同的原因,发现政府政策最为显着。
各国政府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时都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如日本经济产业省2006年颁布了“新经济成长战略”(NewEconomic Growth Strategy),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引擎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Rogerson介绍了南非政府将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等9个现代服务业定义为优先发展产业。卢涛通过研究新加坡发展经验发现:新加坡政府对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相当重视,先后推出了1992年的“科技岛”计划和1997年的“新加坡综合网计划”计划,新加坡政府随后又于2006年公布了“2010年国家科技计划”,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从企业层面看,现代服务业中大多数产业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存在着信用记录少、无形资产比重高、无抵押资产等特点,因此多部分企业面临着贷款困难、融资渠道少、税负较重的资金压力。相较于国外学者更多从资本市场角度利用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等手段[Bygrave& Timmons(1992)、Block & Mac Mli an(1993)],国内学者从国家政策层面入手提出的解决方案更有利于解决现代服务企业融资困境,认为我国应围绕“改革资本市场、建立专项产业基金、完善现代服务业担保机制”建设现代服务业融资平台。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