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外茶文化产业典型案例分析
文化产业作为 21 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正做着日益突出的贡献,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值已达平均 10%的水平,美国已达到了 25%。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宏伟蓝图,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前景一片看好。茶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领域的一枝新秀,势必能乘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逐渐发展壮大,为国民提供丰富多样的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从而壮大文化产业的实力,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信阳市人民政府在信阳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明确了繁荣发展茶文化,努力把信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茶产业示范区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着力构建发展信阳的茶文化产业,准确定位信阳茶文化,把信阳毛尖茶的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信阳特色的茶文化产业。那么,怎样对信阳毛尖茶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如何构建发展信阳毛尖茶文化产业?对于这些问题,既没有现成的方法措施可以照搬,也没有成熟的规划设计可以依据。原因在于:目前茶文化产业只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一支新秀,其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茶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关于茶文化产业的研究还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虽然基础理论研究尚显不足,但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成功案例,它们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体现了茶文化产业运作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期望通过对国内外茶文化产业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从而对信阳茶文化产业化建设提供一些指导借鉴。
(一)案例分析
1、云南普洱茶文化产业分析
1.发展情况概述。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茶叶品种,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尤其是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刮起的“普洱茶热旋风”,更是让曾经一度默默无闻的普洱茶声名大噪。随着市场上普洱茶的持续热卖,加之当今文化产业化大背景的影响,普洱茶逐渐由单纯的品饮行业发展成为涉及文化、旅游、节庆会展等诸多领域的综合产业,走上了一条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和宣传营销的综合推动下,普洱茶产值逐年走高,普洱茶文化产业规模初现。2013 年普洱茶全年产量达 9.69 万吨,产值达 69.95 亿元,2013年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普洱茶”位居第三,品牌评估价值达49.4 亿元,品牌市场竞争力第一。1伴随普洱茶的“养生文化宣传”和市场的持续走热,普洱茶的衍生产品得以开发,集中体现在普洱茶文化节庆会展和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普洱茶文化节庆会展的举办,不仅大大提高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茶叶经济以外的更大价值。在“第八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2的举办过程中,“普洱茶”实现签定交易协议金额达 6.75 亿元。同年举办的中国(济南)茶叶博览会上 ,专门设置的“云南展区”,实现交易金额 1800 余万元,意向性协议金额 4300 多万元。3普洱茶的养生文化宣传,使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较高,推动了普洱市旅游业的整体发展。2013年,普洱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 71.09 亿元,比去年增长 39.8%,占全市 GDP 的16.7%。
在普洱茶的持续走俏进程中,孕育崛起了一批知名茶文化企业品牌,主要有大益集团、中茶集团、下关沱茶、梅村福记等,其中以大益茶业集团最具代表性。大益集团集茶叶生产加工、茶叶科技研究、茶文化会所、茶餐饮以及茶具陶瓷工艺为一体,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大益”品牌享誉海内外,位居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的首位5。总体看来,云南普洱茶的销售热度依然,围绕普洱茶营销拓展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普洱茶文化产业正处于持续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在推动地域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成功经验分析。普洱茶的持续热卖以及普洱茶文化产业的逐渐发展,离不开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梳理,认为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条:(1)鲜明突出的养生保健文化理念。对文化产业而言,文化内涵伴随着产业活动的始终,任何一种广受欢迎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必然传递着某种为消费者普遍接受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普洱茶的市场热销以及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其养生保健文化的宣传。在倡导文化消费、健康消费的今天,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口感满足,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健康”、“保健”的心理满足。普洱茶自从市场复苏以来,便紧紧抓住消费者心理,提倡普洱茶的“养生”、“健康”文化理念,大力宣传推广普洱茶养生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稳固了普洱茶的消费市场。休闲时代的到来,加之普洱茶“养生保健形象”的持续宣传,带动了普洱茶养生文化旅游的开发,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内容得以不断丰富。(2)“多媒体”互动的事件营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任何产品商家都不可能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教条,适时必要的宣传营销不可或缺。普洱茶自在市场炒热以来,对于其“储藏功能”(越陈越香、收藏价值)、“特殊功效”(保健、美容、瘦身)的争议讨论从未停止,继而引发了消费者的持续关注。在争议讨论的背后,各类媒体频频出招,针对普洱茶的相关报道更是铺天盖地,从报纸、网络、移动终端等无所不及,从而将普洱茶的相关事件越炒越热,导致普洱茶的市场热度持续升温。普洱茶的声名大振,各类媒体的互动宣传功不可没。(3)“政府主导”的节庆会展营销。区域性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持引导,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普洱茶主要产于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的云南普洱市及西双版纳州,发展普洱茶文化产业可资利用的现代综合性资源条件有限,此种情况下,由政府主导举办多种节庆会展活动意义重大。目前主要的普洱茶节庆会展有中国普洱茶叶节、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云南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中国普洱茶博览会等,这些节庆会展活动基本上都是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及普洱市人民政府主导举办。
各类普洱茶节庆会展活动的举办,在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升了普洱茶的知名度,同时也发展了自身的文化旅游业,推动了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4)企业自身的文化销售。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文化产业水平的高低。实力雄厚的普洱茶企业自觉审视自身的市场状况,敏锐观察文化营销的机遇,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将产品销售与普洱茶文化推广紧密结合,牵头举办一系列富有文化底蕴的大型商业活动,如由大益集团主办的“滇普大益天下 马帮西藏行”活动,红色大益爱心基金;下关沱茶集团赞助的“马帮茶道 瑞贡京城”活动等。普洱茶文化企业的龙头企业—大益集团更是率先出发,在北京设立茶文化会所,讲解普及普洱茶文化知识,并将产业链条延伸至科技、餐饮、陶瓷工艺等领域。普洱茶企业自觉主动进行的文化销售推广,不仅丰富了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容,也大大提高了自身品牌的知名度。
2、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业分析
1.发展情况概述。福建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不乏各种茶类精品,其中安溪县的铁观音茶更是声名显着,享誉国内外。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业将物质的茶叶与精神的茶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安溪有着 300 年的铁观音发现史,铁观音素来以精湛的制茶工艺,优异的茶叶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声名斐然,安溪县也一直稳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的首位。安溪在优异的茶叶品质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当地的社会环境资源,积极构建安溪铁观音的产业链条,发展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业,现已形成一条集茶叶连锁经营、大型茶企支撑、茶文化旅游、茶博物展览、茶文化影视动漫等内容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业链条的构建发展,不仅带动了传统茶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加丰富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内涵形式。2013 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 60 万亩,茶叶产量 6.8 万吨,涉茶总产值 11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125 元,其中来自茶叶收入 6790 元;品牌价值由 52.04 亿元提升至 56 亿元;茶叶传统市场占有率 17.28%、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 21.3%,均居全国第一。1安溪茶文化主体设施以及茶文化整理宣传工作也持续推进,已形成中国茶博汇、中国茶都、安溪茶学院、海峡茶博园等茶文化主体设施,出品了《婀娜公主》、《铁观音传奇》、《凤山茶歌》、以及《安溪铁观音王国》、《话说安溪铁观音》、《乌龙小子》等一系列茶文化产品。总体而言,安溪茶文化产业正在悄然形成,并呈现繁荣之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安溪茶文化得到了有效推广,“安溪铁观音”的知名度亦有大大提升。
2.成功经验分析。安溪铁观音之所以能稳居茶叶销售市场的龙头地位,安溪茶文化之所以能有如此吸引力,本文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现代传媒的全面对接。市场经济时代,成功的企业品牌营销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安溪铁观音在品牌经营过程中与现代传媒进行全面对接的营销模式值得肯定。现代传媒主要是指网络媒体,安溪铁观音茶企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广泛与各类媒体(电视、报纸、广告等)合作,并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进驻各大电商平台(天猫、买买茶、京东商城、1 号店等),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使铁观音的知名度与购买度持续提高。
(2)衍生产品的创意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创意,文化要素的创意利用是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衍生产品的有效途径。安溪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的茶馆经营、茶企营销、茶文化旅游等方面,而是扩展产业视角,积极探索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延伸产业价值链。针对现有的安溪茶文化资源,将茶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运用于日常生活、诗书字画之中,开发了现代化数字化的茶文化博物馆、题材不同的茶文化影视动漫、内容丰富的茶文化广播传媒,使得安溪茶文化大众通俗,融于生活。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影响力,能够从福建辐射到全国,从全国影响到世界,与其成功的茶文化推广密不可分,而茶文化推广过程中,创意开发的衍生茶文化产品扮演了重要角色。(3)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安溪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不容忽视。安溪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注重新技术的引进更新,及时更换机械化产业设备,从而保证了铁观音的茶叶品质与生产效率,使消费者购买有了品质保障。安溪茶文化的宣传推广过程中,更是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高新科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创意开发安溪茶文化的宣传载体,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安溪茶文化产业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科学技术的及时应用,保证了安溪铁观音的品质基础,推广了安溪铁观音的底蕴文化,打牢了安溪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根基。(4)人才资源的培养利用。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茶文化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茶文化人才知识的全面性。开发茶文化产业,需要培养综合型人才,对人才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优秀的茶文化人才除需具备基本的茶叶知识,还要通晓茶文化的广泛含义,懂得营销、创意、产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在当今网络信息化和名人效益化的时代,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更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助力。安溪在发展茶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依托福建农林大学设立安溪铁观音研究院,广泛联系国内外茶界知名人士,与名校名人展开深入合作,全面培养安溪茶文化人才。(5)茶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伴随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业发展迎来蓬勃生机,能够慰藉心灵、特色明显的文化旅游则更胜一筹。安溪的茶文化资源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以西坪、大坪茶园等为主的乡镇产茶区、安溪县城的中国茶都等地;茶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独一无二,有铁观音发源地的两大传说,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安溪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品质也相对较高,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凭借安溪铁观音的声名,再加上优势突出的茶文化资源,使得安溪茶文化旅游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在安溪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利用安溪茶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大力促进安溪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开拓发展,推动安溪茶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沟通融合,宣传普及安溪独特的茶文化形象,拓展安溪茶文化产业链条。
3、天福茗茶文化产业分析
1.发展情况概述。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茶史,但中国的茶叶却一直面临有名无牌的困扰。天福茗茶率先出发,立志打造专属中国的茶叶品牌,推广中国茶文化,打造中国茶界的“星巴克”。天福茗茶系李瑞河先生创办的天福集团旗下企业,集茶业的产、制、销、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于一体。天福集团目前在中国大陆开设 1400 余家“天福茗茶”连锁店,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6868),募集资金 12 亿元,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茶业企业,现有 12 家茶叶及茶食品工厂,2 家茶博物院,5 个高速公路服务区、1 个“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全球第一所茶专业高校—天福茶学院。12013 年的整体营业额达到 16.6 亿元人民币,入选 2013 年度中国茶业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第一名,是全国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的第一家茶业企业。2天福茗茶企业以打造中国茶品牌为目的,以树立业界标杆为目标,着力打造中国茶业第一品牌,在中国的茶产品消费者中拥有最高知名度。
2.成功经验分析。天福茗茶在品牌经营过程中,其门店数量增长之迅速、品牌影响力扩散之广、涉及的行业门类之多都显而易见。天福茗茶能有如此成就,主要依赖于其品牌战略的运用,细分为如下几点:(1)明晰的品牌价值定位。所谓“品牌”,就是建立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基础上,传递给顾客的一种稳定的内心情感需要。任何受人追捧的品牌,必然体现其独特的产品属性特征,彰显其不同一般的核心价值。天福名茶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品牌战略的运用,进行明确的品牌定位,倡导“天然、健康、人情味”的理念,迎合现代化的茶文化消费心理,再通过周到体贴的服务将其品牌价值加以弘扬,塑造天福茗茶文化品牌。文化品牌,一旦形成,便象征着优质的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给予消费者独特的精神文化体验,能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同时提高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效率,增加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2)多元的品牌营销推广。品牌战略的实施利用,并不止步于品牌的定位塑造,品牌的营销推广同样重要。天福茗茶在自身品牌推广方面,可谓做足了文章,其将目光跳出了传统的广告层面,采取连锁加盟、文化宣传、旅游推广的多元营销模式。广泛建立的天福茗茶专卖店,将天福茗茶的茶叶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陆羽茶艺中心和茶博物院的建设,普及推广了茶文化知识,石雕园和观光茶园的建设,通过茶文化旅游宣传了企业品牌,天福茶学院的设立更为天福品牌进行了人才宣传。天福茗茶的品牌内涵不局限于茶叶销售,而是涉及文化、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全方位提高了天福茗茶的品牌知名度。(3)严格的品牌形象管理。品牌的形成和塑造,最为关键的是品牌形象的维护。品牌美誉度是品牌生存的关键,品牌形象倘若遭到破坏,将直接导致品牌受众的大规模流失。天福茗茶在企业品牌形象维护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要求,执行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从产品质量到员工培训、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事无巨细,无不贯彻严格的品牌管理标准,时刻关注自身的品牌形象。在当今茶文化消费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谁能塑造良好的茶文化品牌,谁就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赚取消费者的注意力,拥有稳固的消费人群。
4、英国立顿茶文化产业分析
1.发展情况概述。中国茶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七万中国茶厂难敌一家英国立顿”。英国不产茶,但是立顿系列茶品却行销全球,这背后的原因发人深思。立顿品牌由汤姆斯?立顿创始于 1850 年,他在一次海外旅行过程中路过着名红茶产地锡兰(现斯里兰卡)时,萌生了把红茶这种流行于英国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引入大众生活的想法。 1890 年,立顿红茶正式面世,被誉为 “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eapot)”。1972 年,立顿品牌被联合利华集团全线收购,从此展开了全球扩张之路。 1992 年,立顿系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短短的时间里,立顿迅速占领了中国的茶包销售终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立顿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上,针对中国消费者需求,开发出不同种类的袋泡茶,并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直接面向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的产品开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立顿系列茶产品行销 120 多个国家与地区,袋泡红茶占据80%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接近 300 亿元人民币,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售量,均为全球第一大茶叶品牌,跻身于全球消费者选用最多的三大非酒精饮料行列,仅次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成功经验分析。立顿品牌茶类畅销全球,独领袋泡茶翘楚地位,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更是中国茶叶行业无法企及的,而这一切的背后必有一定缘由,本文通过分析归纳,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现代消费理念的倡导。任何产业发展的本质都是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受众和消费者着想,思考产品该怎样做才能有市场。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日常生活日益快速简捷,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体验。立顿将广大年轻人作为主要消费群体,售卖包装简单、饮用方便的袋泡茶,并定价低廉,使广大青年消费者能随时随地消费立顿茶,满足了年轻一代追求简单快速的消费心理。立顿茶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基础上,改变了茶叶的传统消费方式,使饮茶变得方便简单,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饮茶习惯需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用于饮茶的时间,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效率。所以,立顿茶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广泛追捧。(2)西方贵族文化的传导。心理认同、情感共鸣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任何消费者在实施消费行为时,都会将产品属性与自身价值进行比对关联,越是能够引起消费者心理情感共鸣的商品,就越有市场前景。立顿红茶源于英国上流社会的下午茶文化,在中国的广告宣传与影视媒体中也重点将其打造成小资、白领生活的组成部分,在文化氛围上凸显了优雅高贵的属性特征,契合了消费者追求高贵时尚的心理情感需要,故消费者的接受度较高。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消费立顿茶,既是一部分消费者自我身份的暗示,又是一部分消费者内心价值的追求。(3)消费者导向的市场细分。无论何种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不存在具有长久市场竞争力的商品,那么紧紧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的营销战略就极其重要。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立顿企业在原有的立顿红茶基础上,扩展产品生产链条,丰富产品种类,开发了绿茶、奶茶、茉莉花茶、养生茶、减肥茶等 20 多个系列;而且,在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生活质量,追求健康绿色生活方式的当今,立顿推出的花茶,养颜茶类更是满足了养生,美容,保健等方面的需求,紧紧的贴近生活。1现代的市场消费已进入了消费者主导的时代,市场营销理念也从无差别市场转向了目标市场、细分市场,立顿企业细分消费者市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感官心理需要,立顿茶成为众多消费者争相追逐的“杯中娇子”。
(二)案例总结
1、成功经验总结
茶文化产业,是茶文化的产业化,茶文化内涵丰富,涉及历史、文学、民俗、科技、美学、养生等学科,所以“以茶文化元素为产品原料”的茶文化产业也就涉及广泛,门类多样,是一个综合广泛型的产业门类,与茶文化产品和茶文化服务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相关的行业以及其它能够较多体现茶文化特征的行业都包括在内。从前文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不同国家或不同区域的茶文化产业都体现出其发展的侧重方面,取得成绩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若对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归类,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传递清晰明确的文化价值理念。随着文化经济化的趋势逐渐明显,茶叶经济的发展,也大打文化牌。将茶叶生产赋予某种令消费者认可或是满足消费者心理情感需求的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名茶已成为茶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清晰明确的文化价值理念,对茶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对茶文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营销至关重要,它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条,是产业发展的核心。
2.利用互动多元的市场营销手段。伴随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而来的是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单一传统的市场营销已无法吸引消费者,无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化追求。现在消费经济时代要求的是全面、多元的营销方式,加之网络环境的影响,电子商务市场也异常火爆,在如此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市场营销必须采取多元互动、多管齐下的方式。
3.塑造形象鲜明的茶文化企业品牌。品牌会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商品的无形价值,使消费者能够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市场上有效区分商品,形成对该品牌的消费忠诚,从而实现持续的购买力。任何产品或企业,一旦形成形象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自身品牌,品牌便会成为其优质产品和服务的符号象征,给该类产品和服务带来高昂的额外价值,创造源源不断的收益,在竞争激烈的消费者市场中独占鳌头。
4.附加文化元素提高茶叶的衍生价值。成熟完整的茶文化产业链绝不是阈限于茶叶销售、茶企经营的低端产业链条,而是涉及产品开发、宣传营销、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图书影像、影视动漫等内容丰富的产业系统。在茶叶生产销售及茶产品开发过程中,附加各种文化元素,不仅能使茶叶自身价值得到提高,还能推动茶叶企业不断涉猎文化领域,延伸企业的产业链条,提高茶叶的衍生价值。在茶叶的衍生价值开发方面,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业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5.综合利用文化资源环境。资源环境优势是区域茶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区域茶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文化资源、社会环境的支撑,尤其是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资源的依存度较高。发展区域茶文化产业要综合运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打造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产业,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业的开发和云南普洱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突出体现了当地特有的茶文化资源优势。
6.引进储备人才资源。茶文化产业的综合性、广泛性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优秀的茶文化人才除需具备基本的茶叶知识,还要通晓茶文化的广泛含义,懂得营销、创意、产业管理等相关知识,高级人才资源的培养与储备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创新源泉,在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容忽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天福茗茶文化产业的发展都重视了人才的培养利用。
7.技术和资本的支撑。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科技和资本有较高要求。技术和资本支持越雄厚,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就越强劲。天福茗茶和立顿茶叶的发展,突出体现了技术和资本的重要性。它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都有可以依赖的经济集团,可以获得雄厚的技术扶持和资本支撑。
2、存在的不足之处
上文分析列举的案例各有其成功之处,对于信阳茶文化产业的建设发展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但我个人认为还存在如下的不足之处:
1.区域性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政府政策导向不明确,政策扶持不平衡。如云南的普洱茶文化产业及安溪的铁观音茶文化产业,在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过成中,发现政府对茶文化产业的认识不明确,出台的扶持政策或优惠措施多集中在茶叶的生产加工环节,而在产业衍生环节的扶持不足。
2.系统专业的茶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欠缺。前文所述的各类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大都基于自身实践的摸索探究,缺乏专业水平的产业发展理论指导,容易导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3.产业发展过程中没有适当处理“快消费”与“慢消费”的关系。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压力下,人们期望方便快捷的消费方式,然而伴随社会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加,人们亦需要为苦闷烦躁的内心寻找一片恬静淡然的休憩场所,休闲经济便应运而生。所以,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全面发展,既要满足消费者的快捷消费需要,也不能忽视慢节奏的休闲消费需求,而前文叙述的案例似乎都未体现出对该问题的有效处理,大多都只抓住了其中一个方面。
4.大多茶叶企业仍停留在卖茶叶的初级阶段,对茶叶的衍生价值开发不足,企业价值链较短。大多茶企虽然已经认识到文化的经济价值,但对文化元素的使用停留在促销茶叶的水平上,没有对茶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开发,在茶叶衍生价值开发方面还很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