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心理学论文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抗压能力、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作用(4)

来源: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作者:张梅
发布于:2017-02-11 共9445字
  由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在不同运动量条件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压力承受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通过检验发现:高体育锻炼量与中等体育锻炼量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低体育锻炼量的青少 年 ( P< 0. 05);高 体 育 锻 炼 量 的 青 少 年 压 力承受能力明显高于中等体育锻炼量、低体育锻炼量的青少年(P< 0. 05);在不同体育锻炼量的强度下,人际关系并不存在显着的差异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青少年压力承受情况呈 正 相 关 (P < 0. 05);与 心 理 健 康 情 况 呈 正 相关(P < 0. 05);与人际关系相关不明显(P > 0. 05)。这一结果显示,当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节心理健康和压力承受,进而不断发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达到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让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提高生活抗压能力。
  
  4 建议
  
  青少年阶段是人们生长过程中的必要过程,在青少年阶段不仅仅是身心健康飞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身体机能与全面发展,同时还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发展,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表现出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特点,身体锻炼能强化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概念[11].通过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改善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同时,还能够缓解一定的压力,增强心理健康水平,为青少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结合现阶段的相关政策,进行相关策略的提出,主要内容如下。
  
  4. 1 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相关部门要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质量的提高,不断加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建议高中学校要不断加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针对青少年的需求,进行体育设备的配备,制定相应体育教师的培养制度与考核标准,进一步确保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完善化。同时,还积极鼓励教师重视体育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实施,培养学生对于多种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各个地方的体育部门应该重视青少年体育发展,积极配合学校的体育工作,积极建立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加强对留守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组织,督促农村留守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社会生活过程中,让青少年从学科学习中抽取有效的时间缓解自身疲惫,提高抗压能力,了解自身的不足,并积极进行自我改善。
  
  4. 2 加强各种措施落实
  
  各级学校要重视相应国际课程标准,确保体育课质量,保障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时间。其中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至少要安排每周三个课时的体育课;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每周至少安排两个课时的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课余时间,学校可以在下课后进行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体育锻炼时间的长短以及频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将这些体育锻炼教学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去。同时,积极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每天上午额课间,统一进行 20min 左右的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广播体操、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寄宿学校而言,要重视早操的进行。除此之外,学校要重视体育课程管理并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将相应的课外活动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去,让青少年每个星期至少有三次体育锻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并抓好落实,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残疾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并对体育教师进行技能的再培训。
  
  4. 3 齐抓共管
  
  在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应该针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工作做到齐抓共管。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工作的开展,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将其工作提上重要日 程。将 体 育 工 作 纳 入 到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过 程中,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应该重视社区青少年的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设备的保障,丰富家庭体育活动类型,形成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共同进行体育活动的格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家庭对于青少年体育锻炼参与度的高低影响关键。因此,各级政府、社区应该积极进行倡导并不断宣传健康第一的体育锻炼理念,从青少年时期进行正确教育观、成才观的培养,注重青少年终身锻炼意识的形成。除此之外,还要重视青少年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文明健康的生活模式的形成,积极鼓励家长以及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参与。
  
  4. 4 科学锻炼 ,加强指导
  
  对于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而言,开展健康指导课程具有其必要性。通过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及系统课程,青少年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体育锻炼,选择正确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促进个体获得身心的满足和愉悦,提高自我效能感,体验积极客观的情感,还能改善和促进与他人的友谊。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合理体育运动方法的发布,一旦让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或是产生不良情绪的时候,能够通过体育锻炼寻找出自己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号召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缓解生活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压力,正确面对人际管理,积极进行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强信心,进而提高心理健康。
  
  5 结论
  
  体育锻炼对于提高青少年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以及人际关系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不仅仅可以改善整体机体功能,提高脑力活动能力,为个体的抗压能力提高打下基础;其次,通过体育锻炼,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人际交往机会,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让青少年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形成独立的人格;最后,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让青少年具有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探索以及研究。
  
  参考文献:
  
  [1]薛二庆,江宇。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的分析[J]. 南 京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2005,19( 6) : 149-151.
  [2]陈玩辉,杨远平,林友彪,孙丹。 运动处方干预对青少年生活抗压能力影响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2( 2) : 105-109.
  [3]梁德清。 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 1) : 5-6.
  [4]陈章源,於鹏。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同伴 关 系 的 中 介 效 应[J].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2015,27( 2) : 165-171.
  [5]杭斌。 青年学生人际交往不适与引导[J]. 中国青年研究,2004 ,( 4 ) : 138 -142 .
  [6]刘建平,曾晓青,陈美荣。 中学生人际关系特征[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10) : 60-62.
  [7]李恒。 大学生、研究生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 10) : 91-92.
  [8]王次农,邱达明。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适应性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J]. 江 西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2012 ,21 ( 1 ) : 123 -128 .
  [9]吴锡改,石倩倩。 论青少年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J].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14( 3) : 165-168.
  [10]郑春梅,伊向仁,李元。 健身锻炼对不同职业国民多维压力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研究---以 山 东 省 不 同 职 业人员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8( 1) : 73-78.
  [11]马行风,江宇。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19( 6) : 146-148.
原文出处:张梅. 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88-94.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