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非言语行为在心理咨询中的研究”的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
摘要:非言语行为一般指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心理咨询作为人际沟通的一门艺术,非常强调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在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互动中对咨询有促进作用,同时咨询师不当的非言语行为也会阻碍心理咨询。总结前人研究发现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存在实证研究不足、孤立于咨询进程进行研究等问题,并且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如果要突破目前的研究瓶颈,需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心理咨询;非言语行为;咨询关系
1前言
人是社会性动物,从诞生起就开始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沟通交流、传达思想与感情,人际沟通对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际沟通不仅包括我们的言语活动,还包括非言语的反馈(Navarretta,2014)。在人际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获取言语信息,也会注意到对方的非言语行为,这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轻易地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识别其情绪; Archer和Akert (1977)的研究表明,参与者在判断人际交流的自然场景时,加入非言语行为条件下的判断比仅有言语信息条件下的判断更准确,即非言语信息的确增加了人际沟通中的信息,降低了人际沟通的成本。由此可见非言语行为对人际交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心理咨询本身是咨询师和当事人的人际互动,和其他的人际互动一样,非言语行为在心理咨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国外关于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一度非常热门,之后热度骤降,这一点可以直观地从论文发表数量的变化中得出:作者以nonverbal、counseling、therapy为关键词在Psyc INFO、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Collection、Psyc ARTICLES、Academic SearchPremier、SAGE JOURNALS Online、Wiley Inter Science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筛选出与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相关的文章共84篇(1961~2015),其中55篇发表于1970~1989年, 17篇发表于1990~2009年,这意味着从1970年研究者关注这一主题开始,之后的第一个20年研究者以平均每年2.75篇的速度发表论文,而随后的20年平均每年发表论文不足一篇。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研究者难以解决所面临的研究困境:(1)研究方法的单一与局限性(Hall, Harrigan, & Rosenthal, 1995); (2)这些研究始终没能将非言语行为与真实的咨询进程结合,只是研究单一的非言语行为的意义,这样的研究不可重复,丧失了生态效度(Davis & Hadiks,1990)。不过近些年有研究者开始重新关注这一重要的研究主题,搜索结果显示, 2010~2015年期间共有7篇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发表。
国内对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实证研究尚未开始,因此关于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很多跨文化差异或者是一致性都没法从现有的文献中看到,以致于“现有的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技术到底能不能直接移植到中国文化这个土壤中来”这样的问题也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本文尝试对心理咨询中非言语行为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梳理,并在深入探讨此领域研究陷入瓶颈的原因之后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及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2非言语行为简介
2.1非言语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Gladstein(1974)认为非言语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非言语行为是指除语言以外的人类的交流方式,狭义的非言语行为指的是在人类交流中传达交流者的意图并被觉察到的那些线索。非言语行为本身没有意义,其意义存在于特定的沟通背景中,因此研究者一般将非言语行为定义为不包含语言内容的人际交流行为(Marcinowicz,Konstantynowicz, & Godlewski, 2010; Mast, 2007;Mc Grath, Arar, & Pugh, 2007)。非言语行为有多种分类的方式。根据能否帮助理解言语信息可以分为对理解言语信息有帮助的非言语行为(如目光接触、点头)和对理解言语信息没有帮助的非言语行为(如语调、谈话时间)(Mast, 2007)。大多数的研究者根据传递非言语线索的部位或环境特征对非言语行为进行分类。比如Wilbur和Wilbur (1980)将非言语行为分为:(1)人体动作(kinesics) (眼、头、手、腿、脚的移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或移动); (2)副语言(paralanguage)(谈话长度、音调、声音强度、口误频率、停顿或迟疑等); (3)空间距离(proxemics) (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倾斜的位置等); (4)碰触(touch)。比较全面的分类是将非言语行为分为目光接触(eyecontact)、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碰触(touch)、人际距离(interpersonal distance)、手势(gesture)、姿势(posture)、语调(tone of voice)、穿着(dress)以及检查室的装饰(examination room characteristics) 9个部分(Marcinowicz et al., 2010)。由此可见非言语的分类方式是多样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自行定义非言语行为的分类(Gladstein, 1974)。
2.2非言语行为的特征及其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相比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传达信息存在一些独特的性质:(1)不可控性。非言语行为会在无意识中泄露人真实的情感状态、意图和人格特征,并且因为个体在一般情况下看不到自身的非言语行为,所以个体的非言语行为也就不容易受到训练和改变(Pretsch, Flunger, Heckmann, & Schmitt,2013; Rosenthal, 2003)。(2)易表达。有时用言语不容易表达的内容,用非言语行为反而更容易表达(袁凯歌, 2014),例如皱眉比批评对方或者直接表达“不同意”要容易很多;并且通过非言语行为可以增加交谈的连贯性,比如在两个人谈话时,说话人常用眼神和语调表示下面该是谁讲话(语言学中称为话轮转换) (许名央, 2015); (3)跨文化的一致性。研究显示,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种族中的表达方式基本相同(Ekman, 1993; Sauter, Eisner,Ekman, & Scott, 2015),相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通 过 表 情 判 断 情 感 比 不 同 文 化 背 景 的 更 准 确(Elfenbein, 2013); (4)跨文化的差异性。文化会塑造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Caldara, 2010),这就导致情感的非言语行为表达也因文化的不同而存在细微差别;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非言语行为的数量有所不同, Kim, Liang和Li (2003)通过对5个亚裔美国女咨询师和5个欧裔美国女咨询师的咨询录像进行分析,发现欧裔美国咨询师的小动作(adaptors)、姿势转换、微笑的频率明显多于亚裔美国咨询师。
正因为非言语行为在传达信息上的独特性,其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重复、纠正、补充或规范调整一个人的言语行为(Highlen & Hill, 1984),咨询师可以以温情、开放的非言语行为结合言语行为更好地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 (2)控制会谈。通过人际距离、表情以及目光接触来发起会谈;通过运用手势、目光接触、音调来维持会谈;通过转移视线等来结束会谈,在咨询中咨询师不仅能通过目光接触表达其对当事人谈话的兴趣,更能通过当事人的目光了解当事人对谈话主题的感受; (3)影响会谈气氛。会谈中的深呼吸以及抑制呼吸等都会影响会谈气氛(It?vuori et al., 2015)。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可以通过非言语行为如手势等肢体动作调节会谈气氛,并且通过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觉察当事人对会谈的感受。(4)1语调等表达自身的情感; (5)维持人际关系。可以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表达友好、紧张或者放松的咨询关系,并且通过目光接触培养信任,促进发展亲密的咨询关系; (6)塑造咨询师的个体形象(Albu,2015)。
3心理咨询中的非言语行为
3.1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
对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当事人对咨询师非言语行为的感受以及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3.1.1当事人对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的感受
咨询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当事人的感受,进而影响咨询关系。对咨询师非言语行为考虑较多的是当事人对这些非言语行为的感受,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当事人对咨询师的目光接触(eyecontact)和碰触(touch)的感受。Gorawara-Bhat和Cook (2011)根据目光接触持续的时间将目光接触分为简短型(brief, < 10 s)和持续型(sustained, > 10s),并通过质性研究发现病人能从医生持续性的目光接触中感受到专注(注:医院中的心理咨询对咨询师和当事人的称呼是医生和病人,因此下文中提到的医生和病人指的是咨询师和当事人);Khan, Hanif, Tabassum, Qidwai和Nanji (2014)用问卷调查病人对医生的目光接触和碰触的感受,研究表明86.1%的病人能够接收到医生通过目光接触表达的关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咨询师目光关注的感受是积极的,如果在咨询中出现当事人躲避咨询师目光的现象,则需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比于目光接触,心理咨询师较少地使用碰触,主要原因是担心被当事人误解,但调查表明当事人对咨询师使用碰触的态度比咨询师的要积极很多。研究显示病人对碰触的接受度比医生要高,尤其是在病人悲伤的时候(Cocksedge, George,Renwick, & Chew-Graham, 2013; Osmun, Brown,Stewart, & Graham, 2000)。Cocksedge等人(2013)对医生和病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持续性的对比质性分析(constant comparativequalitative analysis)发现几乎所有的医生和病人都认为有感情地碰触能提升交流质量。Khan等人(2014)的研究表明74%的女性希望得到医生的支持性碰触并能从其中感受到尊重、安慰,进而促进治疗。此外,碰触可以安抚当事人的情绪,比如罗杰斯治疗布朗时一直握着布朗的手以安抚其情绪(Farber, Brink, & Raskin, 2006)。
3.1.2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心理咨询的影响
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心理咨询有促进作用。咨询师能通过非言语行为向当事人传达倾听和同感,提升咨询师的角色功能,并且非言语行为能够帮助咨询师和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但是咨询师不适当的非言语行为则会阻碍咨询。
咨询师一般通过非言语行为来传递大部分的专注和倾听。比如在会谈中,罗杰斯的身体总是向来访者一侧倾斜,不时肯定地点头,通过平稳的注视始终与来访者保持目光接触,以此来明确表达关注(Farber et al., 2006)。
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能传达对当事人的同感。Haase和Tepper (1972)采用实验分析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当事人判断咨询师同感水平的影响,该研究要求评定者用改编过的杜亚士-可卡夫同感量表对26位有经验的咨询师(咨询的平均时长为1500个小时)的48段咨询录像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咨询师可以通过目光接触、躯体前倾传达对当事人的同感; Dowell和Berman (2013)的实验检验了目光接触以及躯干倾斜对当事人感知咨询师的同感、治疗同盟以及治疗的可信度的影响,实验要求评定者对咨询录像中的4个咨询师的目光接触和躯干倾斜的不同水平进行评定,结果表明:目光接触与躯干倾斜的组合能提升当事人感知到的咨询师的同感的程度。Smith-Hanen (1977)将40个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通过录像评定咨询师的肢体移动、4种手臂姿势和6种腿部姿势对当事人感受到的温暖以及同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咨询师手臂运动中的双臂交叉是最冷漠和同感水平最低的姿势,不同的腿部姿势明显能够影响对咨询师的温暖和同感的评定。
咨询师模仿当事人的非言语行为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咨询师的同感(Maurer & Tindall, 1983),进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Hall et al., 1995)。Maurer和Tindall (1983)采用模拟咨询,要求80名青少年(男女各半)分别与一位咨询师进行一次15分钟的职业规划咨询,在咨询中咨询师模仿当事人胳膊和腿的姿势。实验结果表明当咨询师模仿当事人时,当事人感知到咨询师的同感水平更高,并且咨询师肯定的非言语行为能减少当事人自我暴露的困难(Duggan & Parrott, 2001)。
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能提升当事人感受到的咨询师的专业性。Claiborn (1979)让80个本科生分别观看8个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录像,要求被试根据咨询师使用的非言语行为对咨询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事人认为使用回应性非言语行为的咨询师比使用非回应性非言语行为的咨询师的专业性更高,更值得信任。还有研究表明,当事人通过咨询师的资历证书以及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都能感知到咨询师的专业性;当没有证书时,咨询师恰当的非言语行为可以给咨询师加分,但反 之 不 行(Siegel & Sell, 1978)。 此 外, Roll,Crowley和Rappl (1985)关于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对当事人觉察咨询师的专业性、吸引力、信任以及帮助性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低频率的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会降低当事人对咨询师的评价。
咨询师的非言语行为能增强咨询关系。咨询师的身体姿势、身体中心(body orientation)以及面部表情,都能影响工作同盟(Pinto et al., 2012)。此外,特定的非言语行为可以作为评定咨询关系的指标(Duncan, Rice, & Butler, 1968)。非言语行为中与咨询关系最密切的是目光接触和手势(Darrow &Johnson, 2009);垂直的手部运动是评估当事人对咨询师的满意度的最有效的标志,咨询关系良好时,咨询师的微笑更多,伴随更丰富的手部动作(Fretz, 1966)。Harrigan, Oxman和Rosenthal (1985)分析了住院医生与新、老病人的会谈记录后发现,医生面对病人而坐,腿不交叉,胳膊对称放在身体两侧的姿势更能让当事人感到咨询师的亲近。
在医学领域,也有大量的研究证明非言语行为可以增强医患关系,最显着的是医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医生的非言语行为和病人的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相关(Hall et al.,1996; Henry, Fuhrel-Forbis, Rogers, & Eggly, 2012;Mast, 2007; Pawlikowska, Zhang, Griffiths, vanDalen, & van der Vleuten, 2012)。对医生和病人日常交流的88个录像进行编码分析发现,医生放松的手部姿势以及从容的记笔记的行为和病人积极的预后相关,开放的身体姿势能增强医患关系和提升病人的满意度(de Araújo & da Silva, 2012;Pawlikowska et al., 2012)。
不过,咨询师不适当的非言语行为会阻碍咨询。咨询师的小动作会降低当事人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助人的有效性(Hill, 2013)。Khan等人(2014)的研究表明,有36.7%的病人表示医生的长时间注视会让其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