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深州市乡村干部激励机制构建分析
【第一章】乡村干部激励体制优化研究导论
【第二章】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理论
【第三章】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及其激励机制现状
【第四章】深州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五章】完善深州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深州村干部激励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心愿,与我国发展、稳定的大局息息相关。村干部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是党和政府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紧紧联系的一根纽带,与群众有着最直接也最密切的接触。在一定范围内,村干部代替政府行使国家监管机构的一部分权力,手中握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资源,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政府代表。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变化更为显着。在我国,除了农业发展正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之外,传统的农村社会与传统农民也在经历着向现代社会与现代农民转变的历史变迁。党和国家对这一重大转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连续几年的“中央 1 号文件”中,始终贯穿着同一个理念:“三农”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所在。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需要大量的项目与资金支持,也需要有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的现代人才。
村干部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带领农民致富,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性,其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实践证明,村干部是值得广大群众信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与水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深州市农村人才的现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则集中体现在村干部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和学习工作要加强实际能力,有个别村干部贪污贿赂,在进行“两委”换届村干部选举过程中,拉票贿选的现象也时有存在。而且与城市的生活状况和收入水平等条件相比,若单靠市场机制的配置和调节,显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优秀人才的需求。
基于上述情况,对深州市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农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是重要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深州市农村干部的分析,通过建立规范的农村干部队伍激励机制,从而实现提高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水平的目标。
1.1.2 研究意义
⑴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深州市农村社会经济的迅猛提升。农民要想富裕,农村要想得到发展和建设,除了需要好的政策和大量的财力物力之外,还要靠稳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默默无闻的农村干部。农村要想达到小康水平,农村社会要想实现长治久安,就要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及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党的方针和基本政策在广大农村有力实行打下良好基础。
②有利于促使好青年加入农村干部后备队伍。激励机制在村干部管理中的建立与运行,有利于筛选优秀的村干部。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村干部在认真负责得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吸取利用广大村民的集体聪明才智,有效使用当地资源,开创性地做好基层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吸取各种经验教训、进一步变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此外,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促进良性竞争的实现,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放弃外出打工,加入到村干部队伍当中来。
③有利于在整体上增强深州市农村干部的活力。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激励机制对进一步完善村干部管理作用显着,其意义在于敦促广大村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持续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激励,并增强和提高自身工作上的积极性和对待工作的那份热情。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消除以往农村工作中无论干得多少、好坏,结果一样的不公平现象,使农村干部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效率。
④有利于提高深州市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不断对村干部激励机制进行改进,充分说明了各级党组织对于农村各项基层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村干部的关心程度。
在激励机制的推动下,村干部不怕苦累,主动深入民户体察民情与民意,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排解困难。这将强有力地促进农村干部与上级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升温。随着这种深厚感情的建立,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待遇的提高,村干部队伍将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⑵理论意义
村干部与国家公务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相比有很多不同,是我国行政管理范围内一类特别的人力资源。关于农村干部管理与激励机制的研究对于完善当前的激励理论有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可以为其它激励机制实施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我国村干部激励机制还没有开展一系列的系统研究,本论文期望通过对深州市农村干部的研究,创建一套相对科学的村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增强与完善村干部队伍管理这一目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激励与约束公务员及其他人员提供参考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狭义地来讲,激励就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就是管理学者与经济学家共同重视的焦点。从国外对激励理论的研究来看,主要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学科方向进行分析,因此,研究的激励以及激励措施也有显着差异。与公共管理研究的方向相联系,激励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方面。
管理激励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以实践经验的组织和管理展开研究,着重以组织行为和心理学作为视角展开研究,经过了由单纯物质需求到满足多方面需求、由激励条件模糊到激励要素明晰、由对激励的基础性研究到整个激励过程多角度分析的历史性发展过程。目前,有两种类型的管理激励理论比较流行。
一种类型是以组织中人的多方面心理需求和工作驱动力作为研究内容开展深入的研究,经过对激励的全部过程进行多角度的仔细研究,确定对激励造成影响的相关要素,进一步发现科学先进的激励方式,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激励结果的有效性,有效提高组织成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另一种类型研究侧重于把组织中人的心理发展历程和组织成员之间行为互为影响作为研究内容,经过对组织中人的动机产生和行为互动性开展深入的分析,以此为基础的前提下,确定成员的需求要素,再以他们的变化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2].这种理论不是从静止和片面的方向对其开展研究,而是从动态和系统的角度来看待激励的全过程。
当激励需求因素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变化的时候,所有激励因素都有转变成保健因素的可能性。因此,就会产生管理组织激励资源在供求上与激励要素的硬性需求之间产生矛盾,一旦供应长久跟不上需要的话,这样就会造成管理激励难以维持持久性,管理者不得不以变化的眼光不断地调整完善激励要素,以此来适应组织成员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3].在对深州市村干部的激励机制研究时,我们要以西方经典管理激励理论为基础,必须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构建村干部激励机制时务必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有文化背景,以此对激励机制进行相应的变化或完善。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管理激励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的研究,产生了很多极富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王征兵、宁泽逵、蒋百平、伍志锐、张朝峰、韦国善等就是其中的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王征兵(2004)认为,长时间以来,很多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村干部工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制约激励不足,缺乏一套成效显着的激励与制约机制。所以,在村干部管理中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与村干部个人经济利益相联系的业绩评估体系,这将给村干部带来很重要的激励影响[4].
宁泽逵(2005)在《中国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这一着作中,从村干部的工资多少、精神鼓励和发展提升机制等角度,对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刘宇翔(2005)认为,村干部绩效差与考核体系不科学有关,工作中激励不足主要有工作积极性不强、工作没目标、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等表现。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村干部从来不在公务员考核制度范围之内,在农村,没有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村干部考核程序。因此,要想解决村干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必须首先构建科学的村干部考核相关体系,对村干部开展多方面的绩效评价[5].于斌(2007)在《村干部激励机制初探》这本书当中,经过多方面比较分析以后,以村干部的服务角色为内容,从村干部的工资、名誉、发展、养老和约束五个方面对激励机制进行设计。张朝峰(2008)在《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激励问题研究》一书中,对村干部报酬和声誉激励、职务晋升以及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增加工资水平、完备任用选拔制度、构建民主测评制度等这些措施。韦国善(2009)调查与分析了广西一些地区村干部现有的激励机制进行情况,认为良好的制度是解决在职村干部的待遇和离职干部保障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蒋百平与伍志锐(2012)以双因素激励理论为研究角度出发,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村干部的激励机制。
到目前为止,在管理激励理论与方法这一问题研究上,国内许多学者都取得了极为优秀的成果,但总体来看,对于实际问题缺少有针对性的研究,大部分研究相对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实际工作人员来说,研究成果很难在实际当中进行应用,与管理实践需要之间还具有很大差距。同时,很多研究成果比较侧重于对于某一问题进行激励理论与机制方面的设计研究,而缺少管理激励基本理论的系统性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以深州市农村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找出其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激励机制问题方面产生的原因,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以及国内其他地区村干部管理的先进经验,运用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深州市在村干部的激励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对村干部管理机制如何改进,为深州市的村干部工作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章导论,说明研究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过程。
第二章理论基础,对与村干部激励机制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
第三章深州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深州市村干部管理过程中激励机制实行的相关情况。
第四章找出了深州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对深州市村干部管理的对策建议,针对深州市村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村干部的选用、培训管理、考核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进而提高深州市村干部管理方面的水平。
1.3.2 研究方法
⑴文献分析方法
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农村干部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梳理和总结,搜集的文献主要包括政府关于农村干部的各项政策,关于农村干部的专着、博硕士论文以及文章、新闻报道等。
⑵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通过与对方以口头谈话的方式采集第一手资料研究方法。本次访谈的对象包括政策的目标群体--农村干部和政策的执行群体即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
从不同的视角对农村干部政策执行效果开展考查和分析。
⑶问卷调查分析法
利用在组织部门工作的便利条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深州市农村干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发现深州市农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⑷对比分析法
基于对农村干部管理文本的提炼,总结管理具体内容,并根据政策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与管理目标要求逐项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现实与目标的差距,最终分析问题,找到对策。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本论文以河北省深州市的农村干部为研究对象,深入的分析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完善激励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其特色和创新点如下:
⑴明确定位,顺应需求。深州市农村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目前还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村干部激励机制。选择农村干部作为研究对象,满足了深州市农村发展的需要。
⑵深入实际,定点研究。以河北省深州市农村干部为研究对象,深入实际搜集了第一手资料,将理论分析和实证论证相结合,分析更接地气,提出的方案能契合农村实际,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由于笔者在深州市委组织部工作,从事了多年农村干部管理工作,同时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走访工作,因此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可靠。
但是因为笔者才疏学浅,受个人能力水平的限制,对农村干部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计可能不够全面与科学,得到的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可能会有些许出入,在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挖掘的深度可能不够,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