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群众路线的主要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5 共4808字
论文摘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志在全会上的讲话,对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进一步作了论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要求,对于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众路线是中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运用,是中共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早在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在总结党领导人民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作为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内涵。这也是党的文献中最早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准确地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具体方法。从根本上说,坚持群众路线,是由中共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白色恐怖,中共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就是因为能够深入群众,制定了反映群众利益的政策,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也正因为如此,中共才能够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作为先锋队组织,中共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要保证和体现中共的政党性质,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在执政的条件下,中共领导人民和国家政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行动。作为中共根本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是中共制定政策和落实政策的重要方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群众路线。一方面,制定改革决策要走群众路线。全会决定的起草和修改,贯彻了“从群众中来”的要求。决定的起草历时6个多月,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等阶段后形成初稿,经征求意见后多次修改才通过。正因如此,决定反映了群众的关切,凝聚了改革的共识,赢得了党内外、海内外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贯彻改革部署也要走群众路线。***同志指出,“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真正把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是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需要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这需要基层的创新实践。如果只有中央的顶层设计,没有基层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改革的部署就会落空。

  二、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

  ***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会决定将35年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经验概括为“四个坚持”,其中第三个坚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实际上讲的是坚持群众路线。从改革本身实践来看,改革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就是要打破旧的、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创造新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以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更需要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发挥群众的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中共历史上是贯彻群众路线的较好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十年经验教训的科学认识。“文革”结束后,1977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闭幕式上,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强调“我们党要坚持革命和建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共更加自觉地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改革开放重大政策从出台到具体实施,都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而且许多政策就是在总结基层群众创新的基础上出台的。比如农村改革,1978 年安徽、四川省两省农村的基层干部群众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根据这一有益探索和经验,中共中央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主要任务并推向全国。还有城市经济、教育、社会保障、金融等各领域的改革,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办法,通过基层的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全局性的政策,然后再推广到全国。这样的改革路径,为制定更加科学的政策作了实践准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革成本,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群众路线的主要路径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把群众路线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正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主要路径如下:
  (一)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同志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特别是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问题非常多,牵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在处理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时,要有很强的战略定力,站稳群众立场,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实际情况、群众的期待和群众的利益。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要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具体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强化大众视野、百姓视角,健全民意收集机制,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改革工作进展的重要尺度,使各项改革举措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群众检验。
  (二)坚持“开门”搞改革。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现成模式可套。改革的办法,不是从书本中来,而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基层群众的探索和创造,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制定改革决策,不能自说自话、闭门造车,更不能异想天开、拍脑袋决策。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总结基层群众创造的新经验,上升为全局性的政策,然后再到群众中去推广并不断完善。要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加强重大改革的试点工作。对改革试点中的失误,要以包容的心态坦然面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挥协商民主这一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决策要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
  (三)正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阶层主要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等,各阶层之间内部差别不大,各个社会阶层关系很简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原有的社会阶层内部不平衡也在加大。虽然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是各阶层内部、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特别是新出现的弱势群体,在具体的利益诉求上差别很大。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正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好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寻求改革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共识。一方面,要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保障各界群众在改革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引导群众合法合理地表达利益诉求,引导群众积极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政策诉求,包括蚁族、北漂、海归、海待、散户等新人群,区别各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使改革的决策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关切,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面临作风领域的问题,主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解决作风领域的问题,既要通过思想教育,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微观经济事务的干预;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高群众文化素养;通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水平,在发挥党和政府治理国家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将从根本上克服脱离群众的体制因素,有利于减少作风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
  对于执政党而言,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党治党,实现坚持群众路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中共的历史证明,只有依靠制度,才能确保群众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得到贯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贯彻群众路线的主要通过党内开展的整风整党。虽然中共七大把群众路线的要求写进了党章,中共八大根据执政条件下的新要求对贯彻群众路线进一步作了补充,毛泽东在1956年也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但是,由于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并没有完全体现到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决策机制中,没有反映到党内法规、国家法律、政府规章等制度中,没有形成坚持群众路线的长效制度和机制。所以,还是发生了像“大跃进”乃至“文化大革命”这样违背群众路线的失误。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部署,提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是中共文件中首次提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概念,首次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布局。决定提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定”,具体要求从八个方面改革和健全相关制度,包括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实行官邸制,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等。这些制度的健全并得到严格执行,将直接地减少作风领域的问题,也是实现坚持群众路线常态化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01版.
  [2]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
  [3]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4]让改革旗帜高高飘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N].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19日01 版.
  [5]***: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J].求是2014年第1期.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