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国内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建议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4-10 共37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城市户籍制度的弊端探究
【第一章】 国内城市户籍制度的改革建议研究引言
【第二章】我国户籍制度的变迁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模式
【第四章】发达国家人口管理办法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
【结语/参考文献】如何解决城市户籍制度问题结语与参考文献
  1 引言
  
  1.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着令人惊讶的发展与成就。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人口作为发展的基石,在管理上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虽然在建国后制定的户籍政策大大不同于封建时期和民国时期的户籍政策,也符合当时的国情,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户籍政策的改革却不能紧跟其步伐,显现出一系列的弊端。例如,限制人口流动导致经济发展受限,“二元化”化的模式导致福利分配不均衡等等。在建国以来的六十多年间,我国不断地对户籍政策进行符合时代发展的改革,从严格控制人口的迁移,到逐渐放松政策,再到现在逐步取消“二元化”的格局。这些变革虽然一路上磕磕绊绊,出现过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情况,.但是总体来说对于我国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因此户籍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政治性敏感,持续时间长的繁重任务,其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深远影响,意义重大。每一次对于户籍政策的改革都要经历繁琐的步骤,既要兼顾社会稳定,也要考虑社会发展,关系到每个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城乡两大区域。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强调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但难以在城镇落户,不能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同时也将促进劳动力加速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城镇高效率的二、三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促进经济发展,这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帮助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城市文明。
  
  研究并制定正确的户籍政策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户籍制度改革无疑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是,无论什么领域内的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需要与社会各界进行协调来完成。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减少公民办事程序,服务于大众,这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户籍制度的改革便是如此。
  
  在早期,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就被工业水平与城市化水平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所提出,而且在探索公共管理的道路上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并且根据我国的国情做出修改才逐步发展起来。
  
  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逐渐成熟,人口增长也逐渐加快,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愈加严重,在此形势下,西方很多学者开始对人口流动及人口管理进行研究,还设置了相对应的学科,同样,政府部门也成立了人口管理的职能部门。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呈现为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整体,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例如欧盟,在人口方面国家的概念就变得模糊,这些事实都给国家的户籍管理带来新的课题。比如,W.A.lewis 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
  
  在一个由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组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人口过剩,人均产出边际效益为零,即与农业部门最低生活水平相等。因此,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上述“最低生活水平”以上的实际工资,农业部门就能够向工业部门“无限供给”劳动力。工业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发展。
  
  1M.Syequin 提出“多国模型”理论,他通过研究多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提出了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的一般对应关系。这些理论从宏观层面上能够比较有效地解释移民外出的原因,但它们的缺陷在于忽视了移民作为主体存在的主观能动性。
  
  2Erol Ricketts、Saskia Sassen 等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人口的跨境迁移与全球化趋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商品、资本、品牌、网络、科技和信息的国际流动推动了人口的迁移。由此引发的人口迁移给不同国家的户籍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3Karl Polany 提出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包括三层涵义:首先是系统层面的整合,即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制度等四者相互衔接,农村流动人口在各方面被城市所接受。其次是社会层面的整合,即农村流动人口在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上与城市居民不存在明显差别。最后,农村流动人口在心理上对城市拥有归属感。
  
  我国研究者普遍认为,依法自由迁徙是必由之路。迁徙自由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左鹏指出,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在人口管理上都遵循着自由迁徙的原则,公民在某一城市定居的决定条件只有两个,一是视其有无自己的住房,二是有无正常稳定的收入。而目前我国实行的仍是在行政控制之下的户口迁徙,这一政策必将在就业、教育、经济、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改革进程中逐步淡化,最终被彻底取消。
  
  王太元认为,如果站在发展的立场上全面观察分析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改革与建设,迁徙自由在中国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方面,已经基本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改革,如物价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无一不趋向国家依法规范,社会经济调节,个人自主选择的迁徙自由局面;另一方面,城市、乡村各方面建设为迁徙自由奠定了基础。
  
  徐苏林、左鹏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行与迁移自由理念相适应的、开放性的、城乡统一的、以居民身份证为准的一卡通管理模式,使户籍制度恢复其只承担单纯社会管理职能和人口信息统计功能的真面目。
  
  也有研究者指出,把户口限制在统计人口的作用上,从实质上淡化户口的作用,最终实现不迁户口,来去自由。户籍就不会成为制约人才流动、分割人才市场的人为障碍,这是一种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的改变。
  
  总体上来说,和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以及社会学家一样,大量的西方学者关注移民问题,并且做了非常全面的研究。都市人类学家更关注的是那些从农村迁移到工业城市的移民。他们深入移民群体参与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去了解他们移民的动机、行为,以及来到城市面对巨大的城乡差异所采取的行动,如何能在城市中获得工作、住房、食物等经济资源,通过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展开他们的社会资源和调整心态接受城乡差异。 而对于中国这个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第三世界大国来说,虽然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但是通过大批专家学者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总结出一些研究成果:一、关于城镇化发展研究的建议与对策方面的,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中的主要观点:一个城市需要基于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对城市的功能分区、市政建设、公共设施和道路布局等进行合理规划。城市规划需要反复论证,充分透明,广泛征求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和经济合理性。
  
  二、从政府职能出发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研究的方向也是专家学者的重点方向之一。如从户籍制度看城乡差距,对我国户籍制度的新思考,新世纪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等。三、从社会保障角度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的建议,户籍制度改革与合法权益保障,改革户籍制度,构建和谐社会,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新设想。
  
  1.3 论文结构
  
  本文主要从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出发,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局部性探索,以及近期国家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导向进行阐析,进而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是简要概述研究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户籍制度演变及改革的研究文献展开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具体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是户籍制度的内涵及我国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户籍及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理论进行概述,进而结合我国国情对户籍制度改革做出简要分析;二是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传统户籍制度的缺陷与近年来的改革探索。主要是在前文对户籍制度演变历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缺陷,以及我国户籍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提出了户籍制度一元化以及居住证制度这两个可行性较强的户籍制度改革模式。
  
  第四章主要是针对上文分析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并进一步分析新政策在实施中仍然面临的在城镇规模确定落户条件、政策自身协调性、财政改革困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旨在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第五章是对成都、郑州、上海等较为典型地区对户籍制度改革的局部性探索展开细致阐述,探讨地区改革实践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整体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形成总体思路。
  
  第六章是分析国外发达国家人口管理办法对我国的启示,分析其方法是否有利于我国对人口的管理。
  
  最后一章是总结。
  
  1.4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案例分析法:户籍制度改革是公共管理改革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在个别城市实施试行办法后,根据实行的效果来改进或推行,才有助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
  
  比较分析法:结合外国先进的人口管理办法,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户籍管理方案,并且与我国不同时期的户籍政策相比较,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户籍制度。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比较已经发生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探究户籍制度在之后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