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人文关怀精神对中国医改的重要影响(2)

来源: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武迪;刘燕
发布于:2017-02-14 共6121字
  2.如今看改革,人文关怀为真。如今,回过头来看中国医改三十年变迁,就是从市场化回归公益性的历程,是从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到回归人文关怀的历程。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ugene Stiglitz) 所说,“每一种成功的经济,都是建立在市场和政府的合理平衡上的”.从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探索经验来看,历史已经证明了一点:没有市场经济是不行的,缺乏政府监管也是不行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样是在寻找这种平衡。而对于医疗卫生行业来说,市场化究竟能不能调节,在哪些领域调节,调节的效果好坏都是需要小心把握的。医改之初我们只注意到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干预 (资金投入),然而市场调节机制并没有跟上,导致大量医疗机构连年亏损,医疗技术手段得不到提升,从业人员也缺乏积极性。为了扭转这种趋势,政府开放了医疗行业,试图用市场手段调节价格,医院的收入上去了,但是患者的负担也水涨船高。医疗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同时也激化了医患矛盾。这时候政府意识到了市场手段只改变了价格关系却并没有改变甚至恶化了供需关系,医疗资源向大医院、大城市集中,医疗费用仍然居高不下。我们在不断调整平衡性的同时一直在疑问,到底要怎样才能找到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和市场的“黄金分割点”.笔者认为:重点在于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指“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4].而医疗卫生领域中这一点更加明显。每个人的健康权、生命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在现实社会中去医疗机构得到治疗和救助就是对这种权利的尊重与保障。同时,要保证每个人,不论贫富贵贱,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尊重和保障。医疗行业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治病救人也不是简单地加减乘除。这些年我们的医学院校都越来越注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那么涉及到医疗改革这样的顶层设计就更应该将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放在人文关怀上。
  
  改革是个巨大的宏观问题,医疗改革更是如此,但是我们这些年的医疗改革似乎过多地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经济问题上。制度设计者更多地是考虑在医疗领域分配多少资源,如何分配资源。制度承受者,医疗行业从业者则会抱怨自己的辛苦付出得不到“合理的报酬”,患者则在抱怨看病就医要“花很多钱”.诚然,所有的改革都是利益再分配的博弈,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关乎亿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领域,不应当出现经济利益占主导的局面。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必须认识到,医疗改革的终究目标应当是实现整个社会全体民众医疗权益的尊重与保障,这种人文关怀既是医改的目的,也是医改的手段。
  
  对于医疗改革的“公益性”争论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经被注意到了。1990 年的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上,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就认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应当是“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到了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指出了卫生事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之一,并指出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单位要逐步向经营性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应该承认,在当时的环境下,医疗行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是市场经济建设洪流中不可逃脱的。但是如今在我们总结改革经验,推进下一步改革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医疗卫生领域全面的由市场调控是不适合的,作为对国民基本人权的保障,作为国家基本人文关怀的体现,政府必须在医疗服务领域承担起必要的责任。进入新医改后,人们的情绪也从狂热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冷静下来,开始反思我们医疗卫生行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经历了“非典”,H7N9 等影响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始受到关注,特别是面对突发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程序和费用问题,同时我国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一方面是部分医疗机构确实存在技术水平和行为作风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医疗费用对本身不具备医疗知识背景的患者的压力,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范围的加大,医患关系甚至恶化到“公安局长兼任医院副院长”,“职业医闹出现”这样的新闻见诸报头。这样的压力之下,无论是民间还是学界,都充分意识到了公益性之于医改的重要性所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这也说明了近些年来我国医改的大方向已经从对市场的盲目崇拜中扭转过来,真正向公益性回归。
  
  二、医改前路探讨:以人为本
  
  医改行至今日,已步入深水区,其复杂性和难度都空前大增。“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越应当提高对一些方向性问题上的科学辨别和务实警惕。”[5]方向上的偏差必将使改革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在当代中国关乎十几亿人身体健康的医改问题上,这种偏差是不可接受的。坚持人文关怀精神,以人为本,让医疗回归公益性是我国新医改明确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所谓医疗改革中的人文关怀,主要就体现在对每一个参与在医疗卫生中的个体的人的权利的尊重。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者和享受者两方面,即医患双方。引申开来也可以理解为医改问题的两大方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
  
原文出处:武迪,刘燕. 管窥中国医改人文关怀精神——医改政策梳理[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11-14.
相关标签:新医改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