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
奉贤区城市化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第一章】
城市化背景下乡村邻里关系问题探究绪论
【第二章】
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理论视角
【第三章】
我国农村邻里关系现状、问题及其成因
【第四章】国外邻里互助基本经验
【第五章】
我国建立和谐邻里关系的意义及对策分析
【结语/参考文献】
和谐农村邻里关系构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国外邻里互助基本经验
第一节 德国的“代际互助”模式
德国政府为了缓解老年人养老人员短缺的状况,出台一项社会政策:年满18 周岁的公民,利用公休假日或年假日免费义务为老年公寓或老年病康复中心服务。其劳动服务时间进行累计,通过“义务网络管理系统”存人提供服务者的时间储蓄卡或劳务档案中。到公民年老或需要帮助护理时,再把这些储存的“时间”提取出来,享受免费照顾。45这种储蓄时间的“时间银行”模式,与我国农村互助中的“人情储蓄”有异曲同工之处。除此之外,德国住房互助养老模式也值得借鉴。“在德国,社区老年人共同购买一栋别墅,分户而居,由相对年轻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还有的地方安排大学生和独居老人,由大学生照顾老人,大学生可获得免交房租的优待。46我国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这种模式可以作为我国邻里互助模式的参考之一。
第二节 日本邻里互助网络
邻里互助网络,指的是在志愿者组织的帮助之下,对居住在城市社区内的65 岁及以上的老人,在政府的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下,所组成相对稳定的协会组织。这些协会通过援助或互助的方式协助照料他们的日间起居,并举办活动以此来达成会员间彼此交流信息、分享经验、排遣孤独与充实自我的互助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消解了转型为超高龄化的日本社会凸现出的养老问题,并且真正将老有所养付诸于实践,为现代城市社区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起到了实践作用。47日本邻里互助网络的建立缘起于其社会经济发展而导致的家庭结构的变化。
可以说日本已经全面不如老龄化时代。现如今,日本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占国民总人数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并有数字显示 2050 年,日本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将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可见日本老龄化的程度48.”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日本就在《国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和《老人保健法》的基础上,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设‘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部署。“日本的互助网络的典型有:”町内会和自治会“(相当于居民委员会)、”铃之会“等。
第一,”町内会和自治会“模式。这是一种自发邻里群体,居民相互扶持和帮助,对于独居和鲤寡老人上门服务,形成邻里社会服务网络。通过基金会和政府的扶持,加上志愿团体的服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互助网络的劳动压力。这种老年人自主发起的的保障模式,有些类似于我国农村村委会的自治模式。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定的领导核心,并能够开源,获得更多外来团体、组织的资金扶持。并且,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服务队伍。日本的这种邻里互助网络的服务模式,可以作为我国农村在政府倡导下,资源参与的邻里互助的模式参考。
第二,”铃之会“模式。这种模式中,其成员几乎都是某一居住的的长久居住人员,一般是二三十年以上。所以,该模式中的成员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有这相同的生活经历与生活环境,居民之间的共同话题比较多。因此,该模式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其中比较典型的活动有”迷你服务日“与”钻石俱乐部“.具体操作方式是:”由一个家庭进行主导,负责提供活动场地并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寻找并邀请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沟通。从而参与者们之间建立起了初步的了解。然后主办人会负责记录参与者的相关信息,从而发觉参与者的问题与需要,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重点给予关注和解决49.这种模式对我国农村建立邻里互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为,我国农村的居住特点与村民的传统相处方式跟多的是与“铃之会”的成员有相似性的。所以,对于我国农村邻里互助的建立具有参考价值。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主要通过“储蓄时间”的方法,来调动与运用邻里互助的发展。日本主要通过无偿的“志愿”性质来改善和提供邻里互助的服务方式,来调动和发展邻里互助。其实,在我国德国与日本的做法早已在城市中得到运用。例如,我国目前提出的关于城市老年人的“日间照料”服务方式,其实与德国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目前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与日本的志愿服务模式也有类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