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针对黔西南州无偿献血人群,分析梅毒检测结果。方法 本研究以2014年-2018年无偿献血人群共566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献血者作为研究目标,观察检测结果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献血者的年龄、性别、区域分布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合并其他血筛项目不合格的人数。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人数为566,人数在逐年增加,且31-40和41-50岁年龄段阳性率分别为29%和38%,男、女阳性比例分别接近50%;梅毒阳性献血人数与区域有关,且存在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合并其他血筛项目阳性的情况。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占较大比例,同时存在合并其他血筛项目不合格的情况,31-40岁及41-50岁螺旋体抗体所占比例较大,且与性别无关。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 无偿献血人群; 结果分析;
0、 引言
梅毒即梅毒螺旋体,其属于苍白螺旋体亚种,是一种传播广泛的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在我国也是重点进行防治的通过血液进行传播的疾病之一。人一旦感染梅毒,就很可能会产生其他多种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主要抗体包括IgM以及TgG两种。主要途径是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但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传播的[1]。比如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所以可通过血液接触进行传播。随着我国血液供需所存在的矛盾以及许多的成分输血项目的不断展开,对于新鲜血液成分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新鲜冰冻血浆以及血小板,其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因此对于血液安全来说,梅毒感染献血者所构成的威胁是不得忽视的。目前,在血站实验室广泛用于试验梅毒的方式包括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TRUST即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临床医学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的检测结果,本研究以2014年至2018年无偿献血人群共566例阳性献血者作为研究目标,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018年无偿献血人群共566例阳性献血者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无偿献血者身体健康状况均达献血标准,允许进行献血。
1.2 、仪器。
对无偿献血血液标本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取的仪器主要有全自动加样仪STAR-8(澳斯帮)、全自动梅免分析系统FAME24/20(澳斯帮)
1.3、 试剂。
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盒进行双试剂检测。
1.4 、方法。
首先,对无偿献血血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双试剂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则认定献血者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只有一个厂家试剂阳性时,则对同一标本再次使用原试剂实行双孔复试,当再次测试的结果有一孔以上显示为阳性者,该献血者判定为梅毒螺旋体抗体单试剂阳性,建议到其他医疗机构采用TPPA法进行确认。此时还需要再次进行最后的确认[2]。最后的确认选择用TPPA法进行,操作方法按照所选的仪器以及试剂检测流程进行,所得结果自动判读。
2 、结果
2.1、 献血者梅毒阳性结果及性别分布。
2014年至2018年所检测的无偿献血者中有566例为阳性,其中18-30岁的有120例,31-40岁的有166例,41-50岁有216例,51-60岁有64例。其中男性为282例,女性284例。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看出,梅毒阳性人数从2014年-2018年在逐年上增,且以31-40岁和41-50岁阳性人数最多,男、女比例相差很小,所以,阳性人数多少与性别无关。
2.2、 献血者梅毒阳性结果区域分布。
2014年-2018年献血者梅毒阳性结果区域分布如下:在566例阳性梅毒献血者中,黔西南州共抽取了9个地区作为研究的目标地区。兴义市共有235例,占比41.5%,兴仁市共有76例,占比13.4%,安龙县共有69例,占比12.2%,贞丰县共有36例,占比6.4%,册亨县共有21例,占比3.7%,望到县共有23例,占比4.1%,普安县共有23例,占比4.1%,晴龙县共有13例,占比2.3%,外地人员共有78例,占比13.8%。
2.3、 献血者梅毒阳性结果合并其他血筛项目不合格人数。
2014年至2018年献血者梅毒阳性合并ALI项目不合格有6人,占比1.06%,合并HBaAg项目不合格有7人,占比1.24%,合并抗-HCV项目不合格有2人,占比0.35%,合并抗-HIV项目不合格有6人,占比1.06%。说明梅毒阳性虽然合并其他项目不合格人数较少,但还是存在,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2014-2018年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结果合并其他血筛项目不合格人数
3 、讨论
对于我国的输血事业的发展来说,无偿献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元化,而且公共卫生状况也有所不同,在无偿献血人员的血液中检查出梅毒呈阳性的状况屡见不鲜,因此该问题逐渐引起了相关机构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梅毒以流行病学趋势来看,是一种对整体社会危害相当大的一种传播疾病,早期的梅毒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出现清晰的溃疡,分泌物增多;腹股沟肿大,肿胀程度不一。随着梅毒患者病情恶化,开始出现全身皮肤梅毒疹,疹型多样且反复无常,口腔以及咽喉等黏膜受到损害,骨关节炎开始疼痛[3]。梅毒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有可能遗传给胎儿,将会使婴儿先天染上梅毒。
目前,血站全部采用的是ELISA法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对其从标本加样至结果判断整个过程都实现了仪器自动化,可同时对大量的血液样本进行操作,避免了人为因素对筛查结果的错误判断。但是,血站应用ELISA法进行梅毒筛查时,筛查结果有可能会存在假阳性的情况,最好是用ELISA对大量的血液样本进行筛查后,再利用TPPA法进行判断确认,有效避免出现假阳性造成血源的淘汰、浪费情况,保障临床用血的充足、有效、安全。
本次选择若干无偿献血者进行筛查,结果显示有566例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为阳性,且从2014年的14人增加到2018年的157例,阳性人次在逐年增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人民对于性接触管控不良,导致梅毒传播过快,进而导致更多人患上梅毒。无偿献血梅毒阳性人群中年龄从18岁到60岁都有,且以41-50岁这个阶段的年龄最多;而566例阳性献血者中男性患者有282例,女性患者284例,说明了无偿献血者梅毒阳性多少与性别无关。从献血者梅毒阳性结果区域分布来看,在各个区县都存在梅毒阳性,且尤以兴义市的人数最多,有235人,占总梅毒阳性人数的41.5%。同时,献血者中梅毒阳性合并其他血筛项目不合格人数虽只占不到5%,但仍然存在。故血站在招募献血人群时,应针对献血人群做足宣传工作,避免发生过不安全性行为的人献血,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有危险性行为的人献血。
首先,献血者在献血后若发现是梅毒携带者,不仅要对其进行献血屏蔽、报废所献血液,还要嘱托献血者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对其伴侣进行追踪检查,确诊后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未治愈时,不能与其他人进行性接触。在做健康教育以及宣传时,要对一些有危险性行为的献血者按要求进行征询,有此行为的献血者拒绝献血[4,5]。“主要.....同时,”这一医护人员对于献血者进行献血前,要按正规的流程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初筛检查,同时,对于每位献血者献血后,对于选用的针管等要及时处理,不可重复使用。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测结果占较大比例,同时存在合并其他血筛项目不合格的情况,31-40岁及41-50岁患病所占比例较大,且与性别无关。
参考文献
[1]赵颖,何毅,张星剑,等.成都市2005-2011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8):771-772.
[2]杨先伍,唐秋萍.海南省2002-2008年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874-1874.
[3]张美萍.濮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3):459-461.
[4]方春梅,易双清,郑军.孝感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检测结果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1):1542-1543.
[5]林俊填,刘知华,何其通,等.佛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酶免联合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20(6):56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