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戏剧论文

象征艺术在契诃夫戏剧中的应用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6-23 共654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手法探析
  【引言】象征艺术在契诃夫戏剧中的应用研究引言
  【1.1  1.2】契诃夫戏剧中的意象象征与情节象征
  【1.3】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象征
  【第二章】契诃夫戏剧作品中象征的特色
  【第三章】契诃夫象征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契诃夫戏剧文学中象征性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言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29--1904.7.15)作为小说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同时契诃夫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也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对当时的戏剧进行了革新,为现代派戏剧奠定了基础。但就在十九世纪契诃夫的戏剧还是不被人重视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戏剧的意义和独特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契诃夫的后期创作以戏剧为主,主要剧作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写出了俄国大革命前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大部分知识分子精神的空虚、苦闷。契诃夫早在童年时代就非常喜爱戏剧,中学时代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戏剧《普拉东诺夫》。契诃夫的戏剧描写的是平常生活,并没有传统戏剧中跌宕的情节,即使偶尔能够发现一些波澜也是深藏在人物内心或是隐藏在生活琐碎中,而就是在如此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体察出戏剧人物的苦闷和作者本人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契诃夫在现实主义作品中融入内涵丰富、引人深思的象征意象,往往一些看似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情节、事物、场景,甚至是剧中的一个小人物,契诃夫都可以使其具有象征意义,细细品味读者就可以从中体会出无穷的深意。

  契诃夫当之无愧为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剧作像陈年的酒,越放越香醇,经历了时间的磨砺和考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喜爱,无论何时读他的剧作都会有新的体会和与之前不同的感受,这就是一位大师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一、契诃夫戏剧研究动态

  契诃夫的戏剧让后世的人们有不断挖掘、不停深入欣赏的空间,就好像一个物资丰富的矿藏,让我们有取之不竭的新鲜宝藏,每一个学者去研究、每一次去品读其作品,都会有新的收获。也就是这样的力量,让国内外学者在契诃夫的剧作中孜孜不倦地探求。

  (一)国外研究状况。

  契诃夫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之巨大、影响之深远,使得他的戏剧一直在世界各国不断上演。俄罗斯人对契诃夫是极为敬爱的,因此俄罗斯的学术界也极重视对于契诃夫戏剧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

  二十世纪初期苏联的契诃夫戏剧研究并不受人重视。有些人用他们庸俗的品位来品评契诃夫的文学作品,认为他的作品只是表达平民小知识分子的观点和思想;而有些人则受一些政治观念的影响,认为契诃夫的作品脱离社会政治环境,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社会,指责他"不问政治".

  五十年代,随着以往的某些批评不断受到怀疑,人们开始以新的眼光重新注视以及研究契诃夫的戏剧。在当时出现的诸多研究论著中,最突出、也最受人关注的是叶尔米洛夫的《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契诃夫传》两部作品,突破了原先的陈词滥调,肯定了契诃夫的历史地位。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在于对诸多剧作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出版。1960 年,前苏联科学院出版了《文学遗产》第 68 卷(契诃夫卷),这本专集是研究契诃夫生平与创作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文献,收录了 1944 年-1951 年出版的契诃夫 20 卷本的一些作品和书信等。

  其中还收有一些契诃夫的手稿,像《三姊妹》和《樱桃园》两部剧就都有手稿存留,也包括契诃夫与友人的信件,在梅耶荷德给他的信中还提到他的表演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契诃夫影响的。在这部专集中,还有一些托尔斯泰对契诃夫的评价论述和柯罗连科在其日记中对于契诃夫的记载。书中还记述了契诃夫戏剧在欧美研究和翻译成果。这些专著为我们整理、研究契诃夫戏剧及其创作思想、手法提供了很大帮助,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契诃夫及其时代,进而更准确的理解其作品。

  1973 年,前苏联列宁图书馆召开了关于契诃夫戏剧的学术研讨会,会上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著名导演О·列夫莫列夫谈到了在戏剧舞台上的契诃夫剧作并发表了《契诃夫戏剧》,Э·帕佩尔内也详尽地分析了他的戏剧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联系及其艺术风格。20 世纪 80 年代俄罗斯的契诃夫戏剧研究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基本建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专著是《契诃夫作品和书信三十卷集》,这是由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主编的。里面不仅几乎包含了契诃夫全部作品的手稿,而且还包含对其文集、戏剧集等作品集版本的注释,这些详尽的记载对之后的研究者有很大益处。近十多年来,俄罗斯几个著名出版社,也补充出版了契诃夫作品选集的多种版本。不仅为契诃夫文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俄罗斯的研究者就是在"基本建设"之上,逐渐深入研究契诃夫文学并形成了"契诃夫学".

  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因为俄罗斯研究界视野的开拓和研究新方法的出现,在契诃夫的研究上有了新的拓展。较突出的成果是 1990 年出版的"契诃夫学"系列论文集。论文集共有四本,第二、三、四册还有副标题,分别是"20 世纪文化背景上的契诃夫"、"契诃夫与法兰西"、"梅里霍沃时期的著作和生涯".契诃夫在梅里霍沃时期的创作和生活主要以戏剧为主,像《海鸥》和《万尼亚舅舅》就是这一时期的剧作,论文集中还记载了他在此时的感情状况。这些论文集很全面的反映了当时俄罗斯对契诃夫文学研究的方向和水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92 年,在梅里霍沃举办了一次纪念契诃夫迁居梅里霍沃 100 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有相应的专集出版和一些文集、回忆录出现,例如《梅里霍沃年鉴--巴·叶·契诃夫的日记》、《在梅里霍沃度过的日子》等。随后又有《契诃夫与德国》、《契诃夫与法兰西》的陆续出版,这种跨文化的研究又为"契诃夫学"开辟了一条新路。综上所述,九十年代契诃夫戏剧的研究着重在于结合历史背景及其生平的解析,跨文化研究也开始崭露头角。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M·捷普林斯基的《契诃夫在萨哈林》、A·康基多夫的 《契诃夫在波里莫沃》(1991)、A·丘达科夫的《契诃夫在塔干罗格(文学年谱)》(1987)等等。

  虽然俄罗斯对于契诃夫的研究视野开阔又深入,但在众多研究专著当中对其戏剧进行专门论述的却相对较少,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叶尔米洛夫的专著、格·别尔德尼科夫的 《戏剧家契诃夫》、安·屠尔科夫的 《安·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尼·伊·法捷耶娃的论文集《契诃夫的戏剧革新》等。

  与此同时,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学者也都非常关注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出现了一批优秀研究学者,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亨利·特略亚等等。这些学者主要认为契诃夫是欧美现代主义戏剧的奠基者,甚至把他当做自然主义的一份子。契诃夫的戏剧被二十世纪的学者们认为富有现代意识,并且对现代戏剧和剧作家有非常大的影响,他的影响波及到了美国现实主义戏剧,甚至现代派的重要组成部分--荒诞派还把契诃夫当做他们的鼻祖,一些曾是美国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也改革了传统现实主义模式,成为现代戏剧的先锋,如奥尼尔、莉莲·海尔曼、田纳西·威廉斯等。而且契诃夫主张的要绝对客观地描写日常现实生活,使戏剧的外部冲突降到最小,同时身为医生的契诃夫,创作时会不自觉的把科学的、自然的描写手法带入作品。这些就又与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的文学主张不谋而合。

  西方研究者对其戏剧作品也有独到的解读:伍尔芙在剧作中感到契诃夫对人类未来的深沉担忧和对灵魂的内省;金格曼在他的《契诃夫剧本中的时间》中提到了契诃夫运用的各种数字实际也是揭示时间在无声地逝去;米尔斯基认为契诃夫剧中人物各说各话的对话正是反映出现代人之间的距离、陌生化;凯·鲁德尼茨基主要指出契诃夫在沉闷的生活和困惑的人们当中不时穿插进希望和美好事物则体现出他对美好的向往。

  (二)国内研究状况。

  契诃夫是最早进入我国学者视野的俄国著名作家之一,对契诃夫的研究虽已有百年历史,但是最初只是局限于对其戏剧的简单介绍和翻译,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宋春舫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过契诃夫,是在中国介绍契诃夫的第一人。他还在 1918 年的《近世名戏百种》里介绍了契诃夫的主要剧作《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和《樱桃园》,还评价契诃夫是少见的俄国最优秀的戏剧作家。1919 年,在《近代戏剧家传》中沈雁冰则简单阐述了其戏剧的主要艺术特色:"乞戈夫(契诃夫)之戏曲……只是平平淡淡写去,将一己所见的道理写出来给人看,并没有曲折,也不故作惊人的章法。"进入二十年代的中国,处在对契诃夫的戏剧译介阶段的繁荣期。1921 年出版了《俄罗斯戏曲集》,其中包括耿济之和郑振铎翻译的契诃夫几部主要多幕剧。1925 年,《三姐妹》(曹靖华译)问世,之后又出版了焦菊隐等人翻译的一系列戏剧作品。到 1949 年,契诃夫几乎所有的剧作都经过了翻译出版。同时,契诃夫研究还吸引了一些国内作家的目光,如著名作家鲁迅、瞿秋白、巴金、茅盾等对契诃夫的戏剧都有过重要评论。但是这一时期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专著还是少数,没有形成具规模的研究队伍。

  1949 年后,受中苏结盟这一历史背景的影响,契诃夫在中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正逢契诃夫逝世 50 周年和诞辰 100 周年,1954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列契诃夫为当年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国内派出以巴金为首的代表团赴苏联参加纪念活动。

  所以,五十年代全国不仅出现了数量庞大的评论和纪念性文章,还排演了多部戏剧让人们感受到了契诃夫剧作的舞台魅力。葛一虹《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戈宝权的 《契诃夫的作品在中国》都是当时的代表性论文,分别对契诃夫文学及戏剧作品的译介情况进行回顾,这些论文为之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在此时却没有专门的著作是研究契诃夫戏剧的,只有 1957 年出版,张守慎翻译苏联的叶尔米洛夫的专著《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这本专著见解独到,对作品特别是四部主要多幕剧的分析非常细致,虽然其中带有比较浓厚的政治气息,但其对中国学者日后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有很大的启迪。1960年曹靖华的《契诃夫戏剧集》问世,可以说是当时最全的戏剧集,其中包含七部多幕剧和五部独幕剧,翻译精准,质量上乘。同时,由于几次戏剧的上演,一些期刊和报纸上也刊登了各种评论和观后感性质的文章。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复苏,契诃夫的研究再一次受到了重视。从体裁的分类研究到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等等,对契诃夫的研究出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这一阶段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视野更加宽广,深度也有所增加,之前备受冷落的一些剧作也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

  80 年代后,我国在对契诃夫戏剧的译介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和突破。主要的翻译作品有汝龙的《契诃夫文集》(共 16 卷),是根据苏联的《契诃夫文集》翻译出来的,包含契诃夫的所有作品,还有部分学者评论和他的书信等,包含内容非常丰富,是汝龙一生的研究和翻译的结晶。此外,焦菊隐译的《契诃夫戏剧集》和多人译的《淡淡的幽默:回忆契诃夫》分别在 1980 年和 1991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我国的学者们也注意到了欧美对契诃夫的研究。1992 年,法国作家亨利·特洛亚的《契诃夫传》经过翻译在我国问世,这本书资料丰富,见解深刻有力,有很大参考价值。

  此时我国对契诃夫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已经出现了比较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既有契诃夫与国内著名作家的比较,如契诃夫与鲁迅、老舍、巴金、曹禺、夏衍等的比较;也有与国外著名作家的比较,如契诃夫与莫泊桑、易卜生,还有与俄国本土作家高尔基、托尔斯泰等的比较。

  还有学者的研究是从戏剧史的角度进行切入的,如王远泽先生的《戏剧革新家契诃夫》一文就从契诃夫对过去的传统创作方法的借鉴与超越入手,分析契诃夫在整个戏剧史上的意义与贡献。此前,人们已经对契诃夫戏剧的一些现代性特点有了些了解,在这一时期他的这些特色,如象征、停顿,吸引研究者们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如童道明在《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一文中论述了契诃夫独创的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融合,并分析了"停顿"、"潜流"等特色;他的《从<海鸥>看契诃夫对现代派的双重态度》不仅论述了契诃夫戏剧特点与现代派的关联,及他对现代派的态度,也阐述了《海鸥》中风景与音响的象征性;李辰民在《<伊凡诺夫>和契诃夫的戏剧革新》中对一直不甚受关注的契诃夫第一部多幕剧从新型的戏剧人物、生活化的戏剧场景和抒情心理剧特点(其中包括剧中抒情独白、停顿、象征意义的音响)进行分析,评价其成败得失。还有学者注意到了中国现代话剧的产生也有契诃夫影响的因素,研究的比较深入和全面的是契诃夫与夏衍、曹禺等现代剧作家的比较,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胡星亮《契诃夫戏剧在中国的影响》等。

  21 世纪的契诃夫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又逢契诃夫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我国举行了"国际戏剧季--契诃夫戏剧节"这一活动,再一次将契诃夫的大量剧作搬上了我国话剧舞台。由林兆华导演的《三姊妹·等待戈多》把分别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两部戏剧进行解构、拼贴,造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引起了国内很大反响。童道明还为这次活动专门编了一本《戏剧三种》。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也不断增加,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幅上升。例如,陈世雄发表的《欧美现代戏剧史》把契诃夫的戏剧放在欧美现代戏剧的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他"在汲取欧洲'新戏剧'创作经验时,依托了俄罗斯小说创作的宝贵传统、他自己叙事作品的传统、屠格涅夫与后期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创作的传统,以及莎士比亚(首先是《哈姆雷特》)的传统。"欧蕙芳在《论契诃夫戏剧的现实主义象征》中论述了契诃夫戏剧与颓废派象征的区别和其象征的具体体现,其中主要以《海鸥》和《樱桃园》为例研究了主题、背景及一些细节的象征意义。论文中有针对人们忽视的细节的分析供读者思索,但也因篇幅有限没有详尽的研究两部戏剧。还有黄莹莹、黄幽燕的《契诃夫多幕剧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三姐妹》和《樱桃园》为例具体分析了两部剧中对象征的运用,并总结了其象征特点。论文涵盖了很多象征意象,解析较具体、深入,但只以契诃夫的两部剧分析其象征手法似乎还是有所缺失。

  二、契诃夫戏剧象征艺术的研究价值

  一百多年来对于契诃夫的研究从未间断过,甚至随着契诃夫的作品越来越大放光彩,在现代直至今天还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契诃夫及其作品将被更多的人认识,也将还会是诸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从国内外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对契诃夫的戏剧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憾。

  国内外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虽然很全面、深入,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研究者们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继而也会把对契诃夫的研究染上一定的文化、政治或个人色彩。而且,无论从研究数量、深度还是接受人群的广度来说,在我国契诃夫的戏剧始终还是没有其小说的影响大。而笔者是要站在现代新世纪的视野下,不掺杂任何政治、个人喜好的因素,尽量客观、全面地对契诃夫的戏剧进行研究和评价;再次,一般对契诃夫戏剧的研究,一方面是针对契诃夫某部作品做具体细致的研究,另一方面就是研究戏剧中的某个特点,其中也有对其戏剧中象征特色的研究,如对戏剧中声音的象征意义、人物的象征及戏剧中主要场景、道具的象征意义的研究,但往往是以一部剧或是两部剧为例进行探讨,并没有就一个象征特征把契诃夫最主要的多幕剧,即《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进行全面整体的分析和深入、细致的探究。这就使契诃夫的戏剧在象征艺术方面的研究有一些缺失,当人们谈起契诃夫的象征时更多地只会提及个别的有代表性的剧作,而其他作品当中的象征艺术就会被忽视;最后,对其戏剧的象征特征的研究一般是作为研究契诃夫戏剧的现代特征等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些研究结果中出现,就是单独出现也对这一特征没有详尽、全面的描述和研究。

  因此,笔者所作的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艺术研究就是试图补充关于契诃夫戏剧研究的这一不足之处,希望从以下几点研究契诃夫戏剧中的象征艺术:第一,全面地了解契诃夫戏剧中的特色之一--象征,并从象征的角度把五部多幕剧中的情节分类进行具体、深入的阐述和研究其象征意义;第二,由分析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总结出其象征的特色并加以分析论证,以更充分的理解其象征;第三, 把契诃夫的象征特点与其他作家的类似特点进行辨析与比较,以及其戏剧中这一特色对后世的影响,使我们可以在比较中更清晰、透彻的了解戏剧中的这一特色。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