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时空背景的现代化与都市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19 共761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亦舒小说的独特思想意识与创新精神
  【绪论】亦舒都市言情小说特征探究绪论
  【1.1】亦舒与“故事新编”创作
  【1.2】亦舒小说内容的显性沿用与拓展
  【1.3】亦舒故事内容的隐性承接与呼应
  【2.1  2.2】建立女性主体意识
  【2.3  2.4】时空背景的现代化与都市化
  【第三章】文体形式的挪用与创新
  【4.1  4.2】“故事新编”书写史中的亦舒小说
  【4.3】亦舒“故事新编”型小说的影响和启示
  【结语/参考文献】亦舒故事新编小说的价值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节 时空背景的现代化与都市化

  亦舒的"故事新编"型小说,不论前文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怎样的地点,对应的"新编"故事全部发生在现代的都会中,即是前文本中原来的故事历史背景退场,新文本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迁移到现代社会中,在作者设置的现代时空发掘新的可能性。亦舒的"故事新编"型小说具有明显的现代都市特征,这一特征来自时代环境对作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作家的自觉追求。

  首先,现代都市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充分多样的生存发展机会。都市具有强大的凝聚、贮存、传递并进一步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功能。都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城市高度发展,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成为周围城市与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引领性的中心,城市才可称为都市。都市是世界上一个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经济中心,行业发展繁荣多样,能容纳数量庞大的各种各样的人群。都市节奏快,流动性大,带来巨大竞争压力的同时,又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机遇。比较男性而言,现代都市对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帮助似乎更重要一些一些。"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男性的刚强与力量使他们有更强的谋生本领。农业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城市,由机器生产代替体力劳动。"[83]

  机器生产的工商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到越来越大程度的解放,而原本在体力劳动方面处于弱势的女性,凭借其他方面的能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为提高生存能力,摆脱经济附庸地位,实现经济独立奠定现实基础。

  在《伤逝》中,子君走出家门追求自由时,她本是勇敢的、勤劳的,但当时的社会为女性提供的就业机会很少,没有工作的她只好做一只依附的金丝雀。《我的前半生》中,子君遭遇婚变,被要求搬离家宅时,她凄惶无助,"我一切倚靠涓生,如今靠山已经离开我,我发觉自己已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人。我还能做什么?"[84]

  朋友帮她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虽然劳累、薪水低,但这份工作帮助子君安定一时,渐渐寻回价值感。而后来,子君偶然发现自己的陶艺制作的天分,便逐渐依靠陶艺为生,这份工作收到丰厚的金钱回报,更重要的是,它让子君觉得快乐而有尊严。在亦舒其它的"故事新编"型小说中,《痴情司》的女主人公任乃意以写作为生,《玉梨魂》中的卢玉梨是公司的管理层,《画皮》中的文昌自己开办美术工作室,后又开办化妆工作室,经营特别的"画皮"业务,《红鞋儿》中的"红鞋儿"姑娘不爱读书,不肯吃苦,却可以在都市中唱歌、表演、做模特、在繁华的商业街上开店铺,不断有新的谋生的机会。这些女子没有一人从事传统的体力劳动,正是开放的现代社会引导和发挥了她们的智慧才情。

  反观前文本中的梨娘、紫鹃、林黛玉等女子们,她们只能幽居深闺,很难见识到围墙外的世界,更遑论独立自主,在社会上闯出一番作为来,而现代都会的繁荣和机遇,为她们的经济独立创造了可能性,帮助她们同男性一起,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竞争,在亦舒笔下,她们往往比男性更优秀。

  其次,现代都市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交流、革新提供深厚的文化理论资源。都市是科技创造、精神生产的高层次的汇集点,对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思想意识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所谓都市,不仅指一个地理和经济的实体,还指向其具有决定性的文化力量和辐射作用,都市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取向借助现代传媒,向中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扩散。"[85]

  都市的科技与文化生产、传播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而都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强大的权威性、辐射性,以及容纳不同阶层的思想观念的包容性,引领着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方向。"城市里有文学所必需的条件:出版商、赞助者、图书馆、博物馆、书店、剧院和刊物。这里也有激烈的文化冲突以及新的经验领域--压力,新奇事物,辩论,闲暇,金钱,人事的迅速变化,来访者的人流,多种语言的喧哗,思想和风格上活跃的交流,艺术专门化的机会。"[86]

  城市的现代化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的同时,也为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增添开放、多样、现代化的品质。

  前文本的历史时空退场,被置换成新文本中的现代都市背景,是亦舒自觉的写作方式,也是亦舒在实现"故事新编"时主体介入的独特痕迹。亦舒是一位典型的都市女性。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了城市发展计划,自由经济带动社会各方面迅速发展,使香港成为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高生活水平的国际大都市。亦舒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随家人迁居香港,成长历程正好伴随着香港的经济腾飞过程,她的性格中融入了深刻的香港都市特征。后来的工作、留学、移民等人生经历始终处于现代的都市中,她一直在接受都市文化的熏陶。她主张努力拼搏、人格独立自尊,崇尚精英,追求高效率;喜欢名利,性格既直爽泼辣又精明圆滑,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倾向;渴望火热的真情,又时时质疑真情的坚固程度和时效性。写作是作家反映世界、想象世界的一种途径,亦舒对世界的反映和想象必然具有都市性,借助她的文字向外辐射都市文化信息。在开始写作时,亦舒从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香港都市入手,把她见过的、想象的人物几乎都放置在香港的街道、写字间、咖啡馆或者某一处宅院中。倪匡曾说:"亦舒自小在香港长大,她的小说,和香港人的脉搏频率相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学。她的小说不矫揉造作,有着香港人的性格。"[87]

  后来的作品延续了前期的都市特性,无论是直接反映现实的、"故事新编"式的还是科幻类型的小说,现代都市一直是最主要的故事背景。

  把前文本的历史时空置换成新文本的现代都市背景,有种直观的"今笔判古"的意味。"古"在这里是与"新"相对而言的,指前文本的故事背景。"新编"必定建立在对前文本的阅读和判断之上,并且是从新编者现时的思想文化角度对前文本做出的评判。亦舒把故事迁移到现代都市背景中,依据她的现代都市话语,直接赠送了前文本的人物许多言语行为求之不得的合法性,构成对"古"的评判或颠覆,"新编"是对前文本的评判式的补充、拓展或交锋。比如徐枕亚的《玉梨魂》,寡居的梨娘与书生何梦霞心意相通,彼此怜爱,却在封建道德面前苦苦墨守成规,丝毫不敢做非分越矩之事,梨娘甚至对自己涌现的情意自恨自责,写书劝诫何梦霞停止对她的爱恋,"此日之心,已如古井,何必再生波浪,自取覆沉?薄命之身,诚不欲以重累君子也。"[88]

  她甚至去撮合小姑子筠倩与何梦霞结婚,自虐式地让自己从不符合封建教条的恋情中退出。满腔真情终化苦涩的泡影,梨娘梦霞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两个善良的人把牺牲真挚的爱情当做封建道德的献祭,被无形的屏障害得阴阳相隔。在亦舒的《玉梨魂》中,人物迁徙到道德要求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几千年来压抑的男女大防阴影在现代的都市中极为薄弱,单身的母亲卢玉梨根本不用小心翼翼担心寻找新伴侣的合法性,相反,她的女儿为她的感情问题担心,失望地说"而你还没有男朋友",她的朋友会惊喜地打来电话,讨论卢玉梨的新恋情。卢玉梨直接被时代列车向科学文明运送远远一程,她要担心的是新伴侣的品味,以及两人相处的感觉。前后文本对比之下,更觉得前一位梨娘的爱情悲剧辛酸无奈,封建道德和自我规约对天然人性的束缚到荒唐的地步;而卢玉梨每天辛苦奔波,工作和家庭的各种事务占据她的大部分精力,爱情经历在她生活中的分量分配得不多,对比之下,也令人感叹,现实的磨砺让她缺失了怜花惜月的诗情和爱情的喜悦。

  置换现代都市背景这种处理方式,还会有陌生化的阅读效果。看着亦舒为他们在现代社会重新编织的悲欢离合,读者既有见到熟悉的人物和情节、熟悉的现代生活的共鸣之感,又有看到人物走进当下时空的新鲜际遇而产生陌生、新奇的阅读体验。无意间救了王子的姑娘伶牙俐齿地嘲弄王子,颠覆小人鱼的沉默柔顺形象;黛玉参加舞会,乘飞机去国外与人争夺甄保育;红鞋儿姑娘放不下她的红鞋子,一路懵懂受挫,又顽强地重新开始在都市中张扬;卖火柴的小女孩流浪在钢筋水泥和贫民区之间,有时改卖口香糖,但她的火柴依然能划亮一个幻境……"那么作者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文学手法,不但将其吸引到所读的文本,而且也吸引到被模仿或者说被重写的文本。当读者阅读时,就会产生一种含混性(ambiguity),他会想:这是当前的文本、当代的文本,但另一方面,它又是早先文本的回声。这种含混性或许会引发一种美感经验。我们知道,美感经验通常是由含混性引发或刺激而产生的。或许也还有其他种类的含混性,但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或重写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很重要的一种。"[89]

  新编的故事打破了人们对旧故事的常规印象,迫使人们跳出已经稳定的认知,进而启发对人物命运新的可能性的思考,更新人们对于命运、婚姻爱情、世界观价值观等等问题的认知。古今交错的阅读体验正是"故事新编"小说的魅力之一。

  第四节 主题话语的复调式表达亦舒的"故事新编"型小说是在对前文本的符码意义继承与革新的基础上,贯注自己的强烈主体意志,组织起新的一组符码。这些主体意志与文本中的情节和形象结合,形成新的主题。新文本的主题既针对先在的符码意义而转化,又针对新的一组符码意义而生发。主题既贯穿着文本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又沟通着文本外部的作者意志、社会语境等各种要素。新文本的主题生成必然导致文本各要素之间的对话交流。而亦舒的"故事新编"型小说文本内部声音的矛盾交锋,实现与前文本及其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促使主题走向复调式叙述。

  巴赫金在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时,借用音乐学词语,提出经典的"复调"理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仍保持各自的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已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90]

  复调小说整个渗透着对话性,文本的内部包括人物心灵、文本的语言都存在着对话,文本的外部,涵盖各层面的架构、人物与作者、社会思想等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对话关系。复调小说的多声部之间矛盾的、开放的、未完成的对话,使得小说具有辩证色彩,又具有开放的可能性。

  亦舒的"故事新编"小说具有"复调"特征,文本中常出现两个甚至更多的"声音",借助不同的人物之口进行争论和交锋,传达出作者时而自相矛盾、时而辩证包容的文化价值观,小说显现出流动的思维痕迹,具有不断开放、生成的表达魅力。《蔷薇泡沫》在文本内部有两种以上的声音共同存在,互不相容,却又共存。

  女主人公马宝琳本人的观念一直处于矛盾中,她的行为也前后矛盾,不同的选择方向让她带出的相互交织的不同声音产生复调的张力。

  首先,马宝琳在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摇摆。香港的喧嚣和职场上的争斗让她对英国湖边的平静生活非常心动,可是她又觉得湖边过于安静平淡,她喜欢香港的繁荣、热闹以及在拥挤中搏杀的感觉:你让我离了这个地方,活得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人生乐趣。

  我已经习惯了香港,人踩我,我踩人,穿着漂亮名贵的衣服挽着鳄鱼皮包开着跑车挤着交通出去搏杀,下了班轧俱乐部夜总会,周末坐游艇学开飞机听音乐会与名男人约会。[91]

  此时的她充满斗志,心中比较倾向于香港的生活方式,以香港性格自得,但是她又对湖边的生活流连不已。繁华与喧嚣、安静与平淡总是相伴而生,香港与湖畔代表的是人的不同需求之间的冲撞和妥协。

  其次,马宝琳在结婚对象上的选择犹豫不定。大学教师老史善良老实,有一些文艺分子的小情趣,马宝琳对他的评价是"很好的男孩子,但不是可以结婚的那种"[92],却又特别喜欢与他之间亲切活泼没有负担的相处感觉。马宝琳在"要不要嫁给老史"和"为什么不!你在期待什么?"之间举棋不定,其实是留恋在温水般安稳的相处和期待火热的感情之间两种爱情模式的矛盾。

  再者,马宝琳与王子相恋,遭到各方势力的干扰,王子要求马宝琳不必在乎名分,做他的秘密情人,马宝琳在为爱情留下和为自尊离开之间痛苦徘徊。这是不罕见的爱情选择题,为爱隐忍牺牲还是保持尊严伤心离开。两种选择皆有实现的条件,也各得一些人员的支持。最后,马宝琳决定保护自己,退出这场情事。

  期待的心动爱情让她受了伤,信任的职场伙伴暗中捅她一刀,双重打击之下,她迅速决定嫁给温水似的老史。马宝琳在外界刺激下做出的选择与她本来的意愿相反,因为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她根据外界情况变化选择当时痛苦程度较低的一方,但是她心中的另一种声音不会消失,只是暂时被压制,它是否还会转为显性声音,小说中未知,却是有可能的。

  在文本外部,《蔷薇泡沫》对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在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细节方面有意进行反写,颠覆了前文本的凄美动人的爱情童话。

  在人物形象方面,小人鱼在王子面前沉默着温柔付出,忍受踩在刀尖上的痛苦也要笑着陪王子爬山;亦舒偏偏塑造马宝琳直言快语、生猛泼辣,支使王子做家务,导致从小被礼仪和镜头包围的王子爱上了这个鲜活的女子。童话中的王子风度翩翩,同时拥有地位和财富。新文本中的王子总是苦恼要遵照严格的言行规范做不喜欢的事情,抱怨将会等待很久才能接替父王掌握权力,却又享受身份带来的利益和荣光,羡慕平凡人却不肯像平凡人一样生活。童话里的公主几乎是同一个形象,美丽善良单纯就可以,等待被王子爱慕从此获得幸福。新文本中的女勋爵,身体有点高壮,容貌不足以动人,她单纯善良却被视为缺乏见识平淡无趣。

  而她被王室选中结婚,正因为她的单纯善良可被利用:"没有历史,没有过去,没有所谓污点,没有经验,整个人像一堆新鲜的胶泥,你爱把她塑成什么样子都可以。"[93]马宝琳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选媳妇的模式是"要年轻、天真、貌美,最好略略迟钝、无主见、没太大的知识,因为这类女孩子易受控制,是家庭中最佳道具。"[94]

  《蔷薇泡沫》最初出版于 1987 年,当时英国王子的婚姻受到世人瞩目,亦舒敢借用《海的女儿》故事框架,这样点评他们的成婚原因和感情状态,可以说准确、犀利而大胆。

  在故事情节方面,小人鱼的终极追求是获得不灭的灵魂,途径是获得王子真挚的爱。但是,这个来自深海的爱慕者不但没有得到爱情,反而为了成全王子牺牲了自己,变成独自消失的泡沫。童话的结尾是小人鱼的灵魂飞向天空的女儿,也许修行能帮助她达成愿望。而新文本则颠覆了前文本中的爱情关系。聪明泼辣的马宝琳,作为平民向往的是衣食富足和满意的爱人,她从不讨好王子,是王子生活环境外的"异质".王子偏爱"异质"在人海中磨练出来的生命力,不喜门当户对的"胶泥".童话里,女子遇到王子似乎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从此会得到幸福。可是在新文本中,马宝琳与王子相恋反而招致各方势力的干扰,遇到王子从此烦恼不断。女勋爵遇到王子,单纯善良的她走进的反而是一个王室婚姻的陷阱。新文本打破了童话里一贯的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模式,颠覆了童话空想的美丽色彩。女勋爵想要获得王子的爱情,只有单纯善良不够,加上美丽相貌也未必。

  现实中,所影射的那位王妃为了讨王子欢心,努力减肥塑身,穿戴美衣华服,变成了被西方媒体吹捧的黄金比例美人,却反而更加遭到王子的厌恶和疏远,甚至曾引发国际上一场关于美丽和魅力的大论争。马宝琳虽然悲伤地退出这场爱情事件,但她绝不是孤独消失的泡沫,务实的她很快就选择了一直喜欢她的老史结婚,她的婚姻即使不十分满意,也觉得很不错了。马宝琳赢得爱情,赚得自由,还收得婚姻,反转了小人鱼的命运。

  亦舒的《红鞋儿》,小说中两个对立的人生价值观从故事开始到结束,一直在辩驳。红鞋儿姑娘出身低微,依靠美丽的身体让有资本的人为她投资和包装,"我"持批判态度:没有真本事,不会大红大紫,钱肯定丢进水里。事实证明"我"说对了,她却没受什么伤害,转身开始另一个职业。红鞋儿姑娘不肯认真工作,任性贪玩,"我"劝告她"天赋本钱固然重要,也得用功去做,凡事要持之以恒,最终的损失是你自己"[95],她却更加疯狂玩乐。"我"认为大都会中最终要靠实力,而她连谋生的能力都没学会,却开起服装店,用一位勤谨用功、精明能干的女子为自己工作。"我"的价值观是不贪图虚妄的名利,通过勤奋上进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常规的、符合道德法规的,被主流话语宣扬的;而红鞋儿姑娘像一个逸出社会规范的小妖女,像执念红色鞋子一样,在灰色的生存途径上乐此不疲,即使经历波折,却每每顽强地再次光鲜地重新回到众人面前。双方的理念交锋持续整个故事,互相说服不了对方,而现实中各自凭借自己的方法都获得"成绩",似乎不分高下。"我"一直在批评她的言行方式:没有头脑,追名逐利,像一只美丽的牛,不该对她弹琴;但"我"承认她有过人之处,发自内心为她的青春美丽和生命力喝一声彩。小说中两个声音相反相斥,却又对立并行,不以道德和成败为标准直接否定另一种声音,更符合现实的真实情况,也更加具有理智的辩证色彩。

  除了文本中两种声音的交锋,亦舒的《红鞋儿》和前文本安徒生的童话《红鞋》也构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两个文本中,红鞋都是姑娘小时候渴望却得不到的东西,是被压抑的欲望的爆发点。两人得到机会穿上红鞋,虚荣心和多年的欲望会被过度地发泄,前文本中,小姑娘一直跳舞停不下来,鞋子长在了脚上,新文本中,姑娘上瘾似的只买红色鞋子,红鞋是她对自己童年缺失的补偿。两位作者对她们的处理大相径庭。安徒生以宗教道德的标准,判定小姑娘错误的虚荣心亵渎了神,让她先遭受只能不停跳舞的惩罚,接着让刽子手砍掉她的双脚,除去现实中的欲望,然后让她接受心灵的洗礼--做牧师家的佣人,勤恳工作,尽力做事;接近好人,用一颗虔诚的心读圣诗集,消除思想中的欲望;彻底敬畏神、崇拜神,最终,她的灵魂得到救赎,飞升天国。亦舒以现代世俗的文化意识看待红鞋儿姑娘,同情她的童年遭遇,盛赞她迷人的青春魅力,批判她的贪婪任性无知,多重情感加诸在她身上。更重要的是,亦舒把前文本中的忏悔行动分化出来,化成正直的主流的声音,不断审视、批评红鞋儿姑娘,另一方面赋予她幸运的机会和顽强的生命力,与正直的声音相抗衡。最后,红鞋儿姑娘尝试着规划未来,工作态度勤奋起来,或许脱轨的她会奋斗一番,做出自己的成就。"这个大城市的社会风气很开放,人们并不计较一个人的出身,或是他的过失,只要他也有优点,就能为人所欣赏。"[96]

  亦舒颠覆了神圣的或者道德的至高无上的意义,更赞赏现代都市的民主与包容的文化意识,支持现实中的人去实现欲望的世俗性。

  亦舒的《红鞋儿》在共时的空间中展开两种不同思想意识的交锋,同时在历时的空间达到对前文本意义的承接与翻转。现代的都会中容纳着多样的生存状态,复调的处理更符合复杂多样的现实状况,更具有真实性和开放性。前后文本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多种声音的表达与交锋,引起读者更多文化角度的思考,构成一幅充满张力的言语图景。

相关标签:现代文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