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史论文

艺术第四命题的证明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1-18 共634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海德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知探究
【第二章】海德格尔与艺术第四命题
【第三章】海德格尔谈艺术是什么
【第四章】 艺术第四命题的证明
【结论/参考文献】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概念的论述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四章 艺术第四命题的证明

  4.1 xuwuzhuyi为何

  "xuwuzhuyi(Nihilismu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

  约亨·古德斯布洛姆在其着作《xuwuzhuyi与文化》中,详述了xuwuzhuyi(Nihilismus)一词的使用历史。据他的考证,xuwuzhuyi者的使用记录最早可以向前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该词的出场是一个辱骂性的字眼。后来,xuwuzhuyi者是指能在政治上公正地对待毫无价值之物的人,xuwuzhuyi者逐渐成了不迷信权威、不承认传统和不信任任何事物的人。

  海德格尔非常重视词源的考证,在其着作《尼采》一书中,他认为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H.雅可比可能是在哲学意义上最早使用"xuwuzhuyi"(Nihilismus)一词的。"虚无"(Nichts)一词频繁出现在他写给费希特的信中。雅可比写道"真的,亲爱的费希特,如果您或者无论是谁想把我要反对的唯心论称作喀迈拉主义的话,我是不会不高兴的;我自己就骂它是xuwuzhuyi……"雅可比用"xuwuzhuyi"这个名称来谴责哲学上的自我主义,与此相反,雅可比批评为xuwuzhuyi的那些东西,施蒂纳却称颂为解放,对雅可比来说,费希特的唯心论哲学就是xuwuzhuyi。

  施蒂纳强调我是创造性的虚无,我自己作为创造者从虚无中创造出所有。另外,弗朗茨·洪·巴德尔(Frnaz von Baader) 将xuwuzhuyi总结为理性泛滥的最终灾难性结果,主要的表现是科学和信仰的疏离。其后也有很多人这般批评理性主义者,xuwuzhuyi也就成为了非信仰和非历史的理性主义。

  该词后经屠格涅夫的推动变得众所周知。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通过主人公巴扎罗夫之口道出,xuwuzhuyi者是一个不向任何权威低头,不会把任何原则都信以为真的人。显而易见,xuwuzhuyi在这里已主要不是辱骂、无信仰之类的意思,而是对权威藐视。巴扎罗夫讥笑父辈的循规蹈矩,并且"否定一切".同时,这种xuwuzhuyi是体验否定式的,即虚无是在我们的感官无法感知的、无法被我们亲身经验到的存在者。因此,这种观点否定了所有建立在传统、权威以及其他任何特定的有效价值基础上的东西。

  xuwuzhuyi概念十分复杂,国内学者刘森林对此做出过总结,在《xuwuzhuyi与马克思:一个再思考》一文中,他认为"xuwuzhuyi"有三个语境、四个含义,这就是:1.施特劳斯所谓特殊的德国现象,它认定现代文明在道德价值层面逐渐陷入"猪的城邦";2.尼采所谓柏拉图主义,它一直把超感性世界认定为真实存在,同时把感性生成世界贬低为非真实的虚幻世界;3.认定现实世界是完全堕落和虚无的诺斯替主义;4.挣脱了柏拉图主义、历经新价值创造后最终仍否认一切(新创造的)存在之真实意义的彻底xuwuzhuyi,作为尼采xuwuzhuyi的隐微论解释,构成这种理解的而一般出现在哲学领域,xuwuzhuyi才能更多地被比较严肃的使用。

  总的来说--谴责亦或赞颂--无论把xuwuzhuyi偏作灾难一边还是进步一边,无权威、无信仰的状态乃是xuwuzhuyi的注脚词。

  尼采对xuwuzhuyi进行了哲学上的思考和表达,把xuwuzhuyi带到了哲学的视域内,通常把尼采视作xuwuzhuyi者,这也导致"否定既有的一切信念""反传统"成为xuwuzhuyi者的重要标志。美国学者尤金·诺斯认为,西方xuwuzhuyi的形态多样,主要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生机主义和毁灭主义,他从基督教信仰的角度阐述西方现代xuwuzhuyi的本质。与尤金·诺斯不同,在《荒诞的幽灵》一书中,唐纳德·A·科罗斯比将现代xuwuzhuyi划分为五种类型,即政治上的、道德论的、认识论的、宇宙论的和生存论的xuwuzhuyi。后四种类型主要是哲学意义上的xuwuzhuyi。另外,在《德国的xuwuzhuyi》一书中,xuwuzhuyi被列奥·斯特劳斯视为一种反文明的精神姿态,他认为xuwuzhuyi也许是包括自身在内的万物的一种毁灭和一切虚无,并且这也意味着现代文明的毁灭的可能。诸如诺斯、科罗斯比和列奥·斯特劳斯等人,在具体阐释xuwuzhuyi之时差异明显,但若取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认为xuwuzhuyi所表达的是对西方文明基础的坍塌与否定。

  尼采非常重视xuwuzhuyi,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后来的哲学家们普遍认为他是深入思考过xuwuzhuyi第一人。尼采眼中的xuwuzhuyi在本质上依然意味颇多。经过尼采对xuwuzhuyi内涵的全新阐述,从 19 世纪末期开始,xuwuzhuyi成为哲学思考所围绕的范畴之一。尼采哲学思想中的"xuwuzhuyi"并非单单只是一种否定和一无所有的虚无,这样xuwuzhuyi问题经过尼采,变得更复杂了。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存在被理解为"价值"从而与虚无抗衡,他认为xuwuzhuyi的表现是价值秩序的坍塌,是价值以彼岸作为来源的归零,是生命天钩的破碎。在尼采之后,海德格尔是又一位对xuwuzhuyi的本质进行严肃思考的伟大哲学家。他的着作《尼采》和《尼采的话:上帝死了》是专门探讨欧洲xuwuzhuyi问题的,并且海德格尔认为经过尼采的xuwuzhuyi实现了完成,海德格尔称尼采是最后一个xuwuzhuyi代表人物,尼采的思想在他看来是一个崭新开端。海德格尔同意尼采的观点,认为xuwuzhuyi是一种历史性的运动,且是欧洲历史的基本运动,而不能把xuwuzhuyi仅仅当作某种个人主张或学说。认清了xuwuzhuyi作为历史性运动的本质之后,就不再仅仅视为十九世纪的产物,视为个别民族的产物,同时也不再单纯作为当代的现象。自xuwuzhuyi被形成到人们的意识之内,尝试克服者甚多,这也更深刻地推动了xuwuzhuyi的展开和完成。

  4.2 上帝之死。

  海德格尔认为尼采"把对xuwuzhuyi的解释综括在一个短句中:'上帝死了'!"这一短句道出了两千年来的西方历史的命运,短句里的上帝,依照海德格尔的阐释,表示理念和理想领域的名称。在尼采看来,xuwuzhuyi是产生于欧洲历史中的一场历史性运动,是欧洲思想本身的一场运动。"上帝之死"也就是在宣告xuwuzhuyi的到场。"xuwuzhuyi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自我贬黜".这一贬黜的过程并非没落的标志,而是那在西方思想中所发生之事的真实过程,是西方历史内在逻辑的一个事件。

  海德格尔认为,"长久以来,关于存在者整体的真理被叫做'形而上学'".

  他认为存在本身具有历史性,在存在的历史中,形而上学是其中一个突出阶段,也是至今唯一可以一目了然的阶段。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由一个存在-神学结构所规定。在形而上学中,logos为通向存在打开了一条唯一通路。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变化和矛盾中惟一常住或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逻各斯(the logos)。

  这样,存在者得以被认识,从而使对统一性和根据的寻求成为可能。而存在本身,作为一个未经反思的前提被遮蔽了。这导致存在的第一根据只能是这样一种存在者,它在存在者的秩序中位列最高,这在柏拉图那里是 idea(理念、相)。作为存在学,形而上学以一种确定的和一般的方式来思考存在者,它把存在者思考为单纯的在场状态,即 ousia(实体);作为神学,形而上学将存在者理解为一个由最高的存在者所招致的东西。因此,形而上学的存在-神学结构"把存在者既放在最普遍者(即到处无差异之物)之具有建基作用的统一性来思考,又放在大全(Allheit)(即高于一切的最高者)之具有论证作用的统一性中"来思考。在神学意义上,将存在者的"原因"解释为上帝,并把存在迁移到这个原因中去,借此,形而上学的神学已经规定了上帝之神性的本质特征。上帝的理念连同对于因果关系的解释,通过创世论使得哲学意义上的神学可以在基督教教义学中起重要作用。海德格尔将 ens creatum(被造物)理解为一种哲学方案,把被造物解释为一种被创造并因此被引起的存在者。这决定了中世纪的形而上学。

  近代以来,存在被解释为主体性或对于一个主体而言的客体性,那种把存在者设定为被造物的想法就消失了。但这种变化依然是在存在-神学结构之内。通过存在-神学结构,形而上学在存在者整体范围内,同时在最高存在者的视角中来思考并确定为被造物的想法就消失了。但这种变化依然是在存在-神学结构之内。

  通过存在-神学结构,形而上学在存在者整体范围内,同时在最高存在者的视角中来思考存在者。在形而上学中,一切存在之物或者相对于神性的、或者相对于人性的主体而言在场,或者相对于一个先验的主体而被给予。最高存在者规定并且解释了存在者整体的秩序:有更高的和更低的、感性的和超感性的存在者。这种存在者的等级制导致了双重化。柏拉图区分了真实世界和感性世界,而在可见世界与可认识的理念世界之间却掘出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这种两个世界的设立在过去一直规定着西方思想。基督教对于有限的尘世和永恒天国的设定也来源于这种区分,由此,尼采批判基督教: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理性本身作为创造者,规定着秩序的精神乃是现实存在者,真理也相应地成为了与客体相符的表象之确定性。海德格尔追问表象,在德语中 vorstellen(表象)的字面含义为"摆到(stellen)前面(vor)",表象即摆到自身面前。海德格尔看到了一种支配一切的意志,从而使表象规定了存在者,并扩散到存在着的一切。只有以这种方式成为一个客体,某物才存在,而且才被视为存在者。

  自现代发端以来,人们就从意志的角度来理解存在者之存在,尼采将其定义为强力意志。强力意志的设定使得两个世界的区分消失了,超感性之物被还原成了感性之物,超感性之物变成了感性之物的一个结果。这样,超感性之物、最高存在者、价值的消失最终导致了一种无意义的人类世界。如果人们盲目尝试通过单纯的意义给予来摆脱无意义状态,那这种状态仍旧是一个未经反思的前提。因而,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写道:"难道我们不是仿佛迷失在一个无限的虚无之中了吗?"这个虚无意味着一种具有理想和约束力的世界的缺失。与此同时,尼采认识到,当最高价值贬黜之际,世界因而也就只剩下世界本身了,从而这个世界不可避免的要寻求一种新的价值设定。相对于旧价值,这就成为"重估一切价值".

  在海德格尔的尼采解释中,价值关涉评价,而评价总是关乎保存与提高。生命的本质中包括着提高,这就是欲望。生命的任何保存都服务于生命的提高,因而保存和提高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成是持续的变化,莱布尼茨已经在存在者当中标示了这种变化。尼采将这种变化看作一切存在者的基本标志,并将之解释为"强力意志".既然尼采从生命的保存和提高的观点上把价值把握为生命的条件,但又在作为强力意志的生成中看到了生命的根据。所以,强力意志就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价值设定的必然性的根据,又是价值评价可能性的本源。这样,价值重新获得根基。所以,强力意志就成了克服xuwuzhuyi的前提。

  而艺术,通过前面我们已经得知,对尼采来说,其本质乃是意志之可能性的创造。海德格尔心中的尼采,首先作为一个形而上学家,因而就艺术而言,尼采的艺术之思不可能首先是世俗审美领域。海德格尔引用《强力意志》第 851 条,艺术是"生命最大的兴奋剂".从强力意志去理解艺术之本质就在于,艺术激发着强力意志首先成其自身,并且激励其超出自身。这种"激发"与"激励"便是艺术可能性之所在。艺术由此成为强力意志的条件,它是这样一种条件,它在强力意志的本质中被设定起来,又使强力意志提升到强力之中,使之提高到强力成为可能的程度。尼采之所以将艺术的第五个命题设定为"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是因为,真理之本质乃是强力意志在意愿自身区域内持存的保证,且仅仅包含价值中的"保存"部分,而强力意志对自身持存的保证被设定为一种必然的价值。

  存在者作为始终持以为真的存在者,是对自身持存的保证。近代以来,笛卡尔在思考何为确定之真理时,必然发现作为持续在场的 ego cogito(我思),这样 ego(我)就成为 subiectum(一般主体),即主体成为自我意识,这种意识的确定性也决定了主体的主体性。海德格尔认为,强力意志的自持保证包含一个未经开解的假设,即真理被设定为一种必然价值。确定性是真理的现代形态,因为,强力意志成为一切现实的"本质"(Essenz),现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也达到了完成。

  然而艺术作为一种可能性,是开启着一切上升高度的价值,从而艺术是比真理更高的价值,从而艺术能够被用以"重估一切价值",并针对xuwuzhuyi。

  4.3 颠倒的方法。

  尼采称自己的哲学"乃是倒转了的柏拉图主义".现在已经明晰的是,对xuwuzhuyi这一名词,尼采指的是一个历史性事实,即最高价值自行贬黜,一切目标都已被消除,一切价值评估相互对立起来,颠来倒去。海德格尔引用《快乐的科学》里的描绘来展开这种颠倒。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在 1880 年至 1890 年期间,是以"伟大的风格"为尺度并在"伟大的政治"视野内进行思考和追问的。正是这样的尺度和视野才能够理解他的这种认识:当此在的基本力量设定目标之时,其可靠性和强力,仍是缺失的。究其原因,是它长期持续地被削弱了,并且被颠倒为它的反面。此在基本力量的主要虚弱化,就在于对生命本身进行目标建立力量的诽谤和贬低,而这种诽谤与贬低是因为,在生命之上有一种要求否定生命的东西的设定。这种对存在者的理想解释是在柏拉图哲学中完成的,尼采在柏拉图主义中看到了xuwuzhuyi(即对生命的否定)升起的原初性的和决定性的原因。在柏拉图主义看来,真实之物,即真实存在者,就是超感性之物,即理念,与之相反的感性之物就是非存在者,非存在者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存在。倘若感性之物可以被命名为存在者,那么,它也必定是以超感性之物为尺度的;不存在者是从真实存在者那里获得存在的影子和剩余的,而所谓反转柏拉图主义也就意味着把尺度关系颠倒过来,在这种反转过程中,感性之物成为真实存在者,成为真实之物,成为真理。因此,反运动是针对形而上学xuwuzhuyi的克服方式。也正是在反转之中,自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两个世界的区分得以克服,强力意志成为一切价值设定的必然性根据和价值评价的可能性本源。在强力意志中又可以发现生命的根据,因而强力意志就成为反运动的可能和根基,感性之物的真实性才得以确立。

  另外,对于柏拉图主义的"艺术"而言,如果说尼采认为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那么柏拉图一定断言:艺术比真理具有更少价值。柏拉图向我们表明的是艺术带来和给出的东西始终都是对存在者的描绘,艺术的生产和制作虽不是无所事事但始终是摹仿,是一种描摹和重描,一种虚构意义上的创作,因而艺术并不基于与真实之物和真实存在者的直接的、决定的关联,艺术在功能形式和行为方式的等级秩序上也就并不占有最高的地位。所以,艺术必然在受到严格界定时才得以出现。这样,为超感性世界设立尺度的存在者与艺术的关系,只有在艺术与这种存在者的原始的和真正的关系中才能得以进一步裁定。

  在尼采这里,艺术作为强力意志最易透视和最熟悉的形态,本身即是强力意志的某种自存条件,恰如第五命题所指,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因而它反转了的柏拉图主义,在反运动之列。

  4.4 反运动的成败。

  尼采认为最高价值之贬黜的过程就是xuwuzhuyi,最高价值的贬黜听起来像是堕落的一种表现,但尼采并不认同xuwuzhuyi仅仅是一种堕落现象,他更愿把xuwuzhuyi看作是基本的西方历史过程,同时也遵循着某种西方历史的准则。实际上,xuwuzhuyi在尼采这里就是一种西方历史的"内在逻辑".价值的贬黜意味着目标的缺失,但这个目标是怎样的、又和价值有什么联系?尼采的回答是没有回答。

  但尼采依旧给后人带来一种思路,他使人们很容易地把问题引向xuwuzhuyi与旧价值重估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价值就成为一个核心范畴。在尼采看来,这个价值是指有效力的东西。但凡是能够起到尺度作用之物都是有效力的,这就产生出价值与效力两者谁更在先的问题,价值决定效力还是效力决定价值?

  海德格尔所理解的尼采里,价值的存在是有效力,效力是价值的一种存在方式,并且具有唯一性,即只有在存在中才有价值。这样,海德格尔似乎又将尼采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xuwuzhuyi并不是与价值思想产生必然的本质联系,尼采把"最高价值的贬黜"把握为xuwuzhuyi,更多的是表示"超感性世界"已然无效。超感性世界与现实世界区分而并存,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之中,在尼采看来,超感性世界的最高价值到达顶峰之时也意味着衰落的开始。这本身所包含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最高价值的设定并不必然造成了它的贬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