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消费文化视角盗墓题材小说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13 共353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时期国内盗墓题材小说特征探讨
【引言】 消费文化视角盗墓题材小说研究引言
【1.1】盗墓小说兴起的时代背景
【1.2】盗墓题材小说的文化背景
【第二章】墓小说的叙事模式
【第三章】消费文化语境下盗墓小说的审美建构
【结语/参考文献】消费文化下盗墓小说风靡原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网络媒介的兴起,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开始在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发展起来。“消费文化是消费领域中,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消费方面的创造性表现,是人们各种合理消费实践活动的升华和结晶。”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从无到有,其创作群体不断壮大,受众范围和影响也日益增加,并呈现出产业化和类型化的特点。其中,盗墓题材的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成为其中较有特色也值得关注的一类通俗文学类型。
  
  一、盗墓题材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情况

  
  盗墓小说是指发端于网络,以中国传统手艺和理论为指导,以人物的盗墓探险经历为基本内容,以精神纵欲和娱乐消遣为目的的网络通俗小说类别。2006 年,《鬼吹灯》在天涯莲蓬鬼话上开始连载,后迅速走红,连续几个月高居网络小说搜索榜冠军。其同名小说出版数月后,销量就突破了 50 万本,还四次加印。
  
  作为同样题材的小说,《盗墓笔记》是南派三叔于 2006 年 6 月开始在网上连载,2007 年第一本实体小说出版至今,总销售量超过 2000 万册,漫画版三年销量再次突破 2000 万册,堪称出版界的奇迹。在 2011 年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南派三叔以 1580 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 2 位。
  
  以《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为代表的盗墓题材小说,凭借其居高不下的点击率,惊人的销量和众多的读者,以锐不可挡的势头进入了文学市场,随后一系列跟风之作和同人作品纷纷出炉,开启了中国文学的“盗墓时代”.《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汇来说,都是“超级 IP”.IP,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它的存在方式很多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 IP 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系列数以亿次的点击率、数千万册的销量、数以万计的“灯丝”(《鬼吹灯》爱好者)“稻米”(《盗墓笔记》爱好者),在如今的网络大数据时代,无疑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因而成了投资商争抢的香饽饽。两书的作者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多次因为版权和影视改编权等问题与出版商、影视公司对簿公堂。南派三叔还专门成立了南派投资公司,专门致力于《盗墓笔记》系列的 IP 全产业链生态开发,包括系列大电影、超级网络剧、游戏、漫画、话剧、相关衍生品等,市场价值预估超 200 亿元。
  
  根据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寻龙诀》和《九层妖塔》,凭借16.7 亿票房、6.8 亿票房的成绩分别位列 2015 年度国产片票房第二名和第十名,两部影片票房叠加总和超 23 亿的吸金战绩无疑让《鬼吹灯》成为年度电影 IP 的无冕之王,在这个 IP 爆发年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5 年李易峰、杨洋等加盟的网剧版《盗墓笔记》,22 小时点击量破亿,成为有史以来最快破亿的网剧,创下当前网剧首播最高纪录。高流量超级 IP 是一部全民热议“现象级”大剧,也开启了“盗墓时代”.而在 2016 年,电影版《盗墓笔记》即将上映,超级网剧《盗墓笔记前传老九门》、《鬼吹灯》也将陆续开播,预计盗墓小说的影视改编热将会继续升温。
  
  可以说,无论从商业化的程度还是其对年轻群体影响的程度来说,盗墓题材的小说都在中国当今的大众文学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盗墓小说的研究综述
  
  盗墓小说以网络为起点,席卷了整个文化产业。在其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界关于盗墓小说的研究并不多,据知网检索从 2007年到 2016 年 4 月有论文 27 篇,硕士论文 4 篇,所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以具体的一部盗墓小说为对象来研究。相关的论文有:2008 年,舒威铃《“惊竦悬疑”背后的现代心理追求--探析网络小说<鬼吹灯>的内在意蕴》一文,指出《鬼吹灯》的“惊竦悬疑”,实际上隐秘地反映出现代人在高压力、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的拘囿下新鲜、猎奇的心理追求[1];2011 年,朱婉莹《论<鬼吹灯>的艺术特色和贡献》一文,从人物刻画、语言、主题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2013 年,贺湘锦的硕士论文《<盗墓笔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对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进行分类和翻译,以期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2014 年,张琳琳《盗墓文学典范--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4]2015年,许楠《浅析<盗墓笔记>对英雄情结的满足与解构》,指出《盗墓笔记》中英雄形象的塑造是对传统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是把盗墓小说作为一种网络类型小说来研究。相关的论文有:2008 年陶东风《青春文学、玄幻文学与盗墓文学--“80 后写作”举要》[6];2009 年,张凯默的《“盗墓文学”研究--以<鬼吹灯>为例》[7];2010 年袁武《略谈中国的盗墓小说》[8];2011 年刘正绪《当代国内盗墓小说漫议》[9];苏晓芳《试论三种网络小说新类型》[10];2012 年,西北师范大学朱婉莹的硕士论文《论新世纪盗墓文学》[11];2013 年,重庆工商大学杨震的硕士论文《国内网络文学发展现状探析--以<盗墓笔记>为例》[12]
  
  .第三,是对盗墓小说起源的研究。有 2011 年马善梅《“盗墓文学”兴起之源探索》[13];2016 年,胡蓉《盗墓小说的掘金路》[14]一文,分析了盗墓小说的起源和产业化之路。
  
  第四,是对盗墓小说盛行现象及原因的研究。有 2013 年吴昊《盗墓类小说流行现象研究及阅读策略--以北京市第 166 中学为例》[1];韩颖琦《盗墓小说缘何如此火》[2];彭绿原的《网络盗墓小说的流行与巫文化的渗透--以<鬼吹灯>为例分析盗墓小说中的巫术文化》[3]一文,分析了巫文化是盗墓小说流行的文化背景;2014年梁沛《盗墓小说的魔力之源--剖析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一文,从游戏的特性切入,着重探讨了《盗墓笔记》的传奇、悬念、知识、人性产生的魔力根源。
  
  第五,是盗墓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关的论文有:2012 年,李盛涛《网络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叙事的激活--以<鬼吹灯>为例》一文,将盗墓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进行对比,并对网络小说叙事的故事性加以赞赏;2013 年,张玉莲《古小说中的盗墓叙事研究》,分析了古代小说中有关盗墓活动的书写;2014 年葛珩《盗墓题材网络小说中的地理书写--以<盗墓笔记>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从地理书写的角度,对盗墓小说进行研究;2016 年,刘嘉任《对“盗墓”文学母题的重构--论网络盗墓小说<盗墓笔记>》和《论网络盗墓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前者通过对《盗墓笔记》的“盗墓”与传统文学中的“盗墓”作比较,得出网络盗墓小说更加注重娱乐性功能;后者论述了网络盗墓小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
  
  三、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策略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我们认为对盗墓题材小说的研究仍然是不全面的,仍有尚待开拓的空间。
  
  首先,相对于同为网络小说的其它类型(如穿越、玄幻)小说,学界关于盗墓小说的研究数量仍然是不成比例的。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截止到 2016年 4 月),以盗墓小说为主题的搜索记录有 175 条,而以玄幻小说为主题的有 1352条,以穿越小说为主题的有 2070 条。
  
  其次,相对于盗墓题材小说庞大的作品数量,对于它的研究也显得单薄。在国内知名的小说网站中,以“盗墓”为关键词的小说(截止到 2016 年 4 月),在起点中文网有 672 部,晋江文学网有 2255 部,纵横中文网有 991 部,17K 小说网有 2460部。与盗墓小说的数量相比,关于小说的研究明显无法反映其创作实践的发展状况。
  
  当然,这里也有这种类型化的通俗小说自身的问题:作品质量参差不齐,题材单一,可读性强却无法承载更多的社会价值等。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所以盗墓题材小说才更需要被理性地解读,这对规范作者的写作行为,提高作品的写作质量,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传播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后,对盗墓小说进行文本研究的较少,盗墓小说的研究对象有失偏颇。与集中研究盗墓小说的兴起、传播和流行因素相比,作为以故事为中心建构起来的盗墓小说,反而对其叙事故事性的研究少之又少,仅有的两篇论文影响力也明显不足。
  
  学者陶东风在谈到盗墓文学的存在理由和价值时曾表示:“我们必须知道,中国目前的文学状况是非常糟糕的。首先,精英文学基本上既不能反映严肃的社会问题,也缺乏深厚的人文情怀,在形式创新方面也乏善可陈。其次,大众文学在中国虽然已经出现时间不短,但除了金庸等少数几个作家外,总体上仍然处于混乱、自发、摸索阶段,特别是还没有形成比较丰富、多元、稳定的写作类型,这对于大众文学的批量化生产是极为不利的。盗墓文学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较具中国特色的类型化大众文学写作模式,呈现出大众文学生产所应有的批量化、集约化特征。
  
  可见在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衰落的大背景下,盗墓小说的流行也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取向,这对我国大众文化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本文从上述问题出发,试图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盗墓题材小说进行较为全面具体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填补一些关于盗墓小说研究的空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