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文艺美学论文

作为废墟形象的现代意义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07 共36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废墟符号的表征研究
  【绪论  第一章】 “废墟”理论辨析
  【第二章】废墟的生成与审美品格
  【第三章】历史文化形态的废墟艺术形象表征
  【第四章】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废墟形象表征
  【第五章】工业化发展下工业废墟艺术形象表征
  【结论/参考文献】作为废墟形象的现代意义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作为废墟形象的现代意义
  
  在历史语境下还原废墟生成机制,废墟本身就是历史,因而能激起怀古或者怀旧的情感,从废墟本身来说,破败残缺已经失去了形象的完整性,它不能成为完整的历史,作为一枚凭证的意义有限,但它的符号意义早已超越了其物质存在。文学艺术汲取废墟符号,完成形象的建构,便是表征过程。它让意义的残缺变得充实。
  
  综上论述当代艺术与废墟的关系,用表征方法来研究这些关系。废墟形象的表征是通过通过废墟的概念、形象性转码成符号系统,通过语言实现意义。当代艺术有着复杂的语言系统,通过本文废墟形象的表征不可能对当代艺术有定论分析,本文围绕废墟形象让人看到艺术本体的成功,在诗学提纯下,那荒凉的、废弃的、落后的建筑形态的时空存在散发出无穷的意蕴。当代艺术中将其作为一种表征素材,的确有其不同之处,可以意指历史文化反思;可以表达存在的经验和同情;可以向城市现代性发起对话;可以成为艺术的消费狂欢。废墟形象参与当代艺术创作仍然是一个热点命题,对于废墟形象的研究是对于当代艺术研究的一个仍然有效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
  
  1、[美]巫鸿。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M].广州:岭南出版社。2005
  
  2、李小山。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九个问题。转引:中国当代艺术年鉴。[G].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
  
  3、李倍雷,赫云。中国当代艺术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易英。从英雄项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2004
  
  5、费大为主编。85新潮档案2.[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高名璐。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高名潞。中国当代艺术史:1985-198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8、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一1999.[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9、栗宪庭。今日中国艺术家[M].成都:四川英术出版社。2007
  
  10、高明潞主编。85美术运动资料汇编。[G].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赵毅衡着,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2、[南朝。梁]周兴嗣。范志亭译注。千字文。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13、北岛。北岛的诗。[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
  
  14、本局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大辞典。[G].台北:三民书局。1985
  
  15、[美]巫鸿。时空中的美术。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16、张甲子译注。楚辞。[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5
  
  17、陈节注译。诗经。 [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2
  
  18、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19、[清]孔尚任。吴书荫校点。桃花扇。[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20、余秋雨。文化苦旅。[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5
  
  21、[宋]苏轼:[南宋]郎晔选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G].六十卷。卷一。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
  
  22、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23、许江。文与画:当代人的心灵渡筏。[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
  
  24、丁方。我心在高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25、梁福庆。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6、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7、艾未未。此时此地。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8、熊培云。思想国。 [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29、冷林。是我。 [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0
  
  30、张大力。张大力:废墟与对话。[M].北京四合院画。1999
  
  31、刘海燕主编。中国企业史。典型企业卷。 [G].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2、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3、黄锐主编。北京798:再创造的工厂。[G].成都:美术出版社。2008
  
  34、陈义凤。当代北京798史话。[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
  
  35、贾樟柯。中国工人访谈录:二十四城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36、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 [M].北京:中信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二、中文译着
  
  1、[美]巫鸿。肖铁译。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和“缺席”.[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英]霍尔编。徐亮,陆兴华译。表征--文化的表征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德]黑格尔。黑格尔历史哲学。[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4、[德]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意].伊塔洛·卡尔维诺。张宓译。看不见的城市。[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7、[德]F.A.哈耶克。谭爽译。通往奴役之路。 [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0.
  
  8、[英]保罗。杜盖伊;斯图亚特。霍尔琳达:简斯,休。麦凯;基斯。尼格斯。霍炜译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美]宇文所安。程章灿译。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仁。[M].上海:三联书店。2003
  
  10、[美]宇文所安。郑学勤译。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M].上海:三联书店,2004
  
  11、[英]齐格蒙特。谷蕾,胡欣译。鲍曼。废弃的生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2006
  
  三、中文期刊
  
  1、高士明。从废墟到盛墟。[J].东方艺术经典。2007(14)
  
  2、王欣。崇高与壮美范畴辨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余虹。艺术的神性维度---论丁方的行-文-画。[J].文艺研究:2005 (1)
  
  4、高寿仙。1949年以来的中国城镇化进程:回顾与反思。[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3)。
  
  5、赖志强。城市变迁与废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作品及其表现。[J].美术理论。2009(1)
  
  6、杨卫。废墟上的生命垒砌一一李松的古典情结。[J].艺术评论。2004(4)
  
  7、韩西芹。废墟上的艺术重构。[J].人文艺术。2006(8)
  
  8、郝青松。废墟之中,艺术何为---当代艺术转折时刻的价值思考。[J].艺术广角。2010(3)
  
  9、叶廷芳。废墟文化与废墟美学。[J].圆明园学刊。2012(12)
  
  10、丁 方。城-文化反思的象征。 [J].中国美术报。1955 ,12,28 (23)
  
  11、王劲松。关于“ 我”,关于“ 作品”.[J].今日先锋第n样。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四、学位论文
  
  1、欧阳玮。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中表皮再设计研究。 [硕士论文]. [D].青岛理工大学。2010
  
  2、吴少珺。迷城·出城:当下艺术作品中的废墟意识。 [硕士论文]. [D].中国美术学院,2008
  
  3、孟潇:废墟上的引灵:当代艺术家的语言变形记。[硕士论文]. [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后记
  
  敲下最后一个标点的时候,论文在忐忑不安略带成就感的矛盾心理中完成,后记就是临别赠言。三年在眼前一晃而过,好像时光就是魔法棒,当初很幸运的来暨南大学中文系读研的那个自己比照孤灯下常常熬夜加班的自己。无法说清三年赋予自己的是多么丰富,但是有一点让人无比欣慰,我遇见了那么多具有智慧、给人启发和带来快乐的人。基于一年纯文艺学专业学习,我一下子被带进了思想家的殿堂,认识了那么多的古今中外大哲,虽然肤浅,足够仰望,给予启迪。这些知识将成为人生厚度的基石,我深信。这三年,老师们言谈举止,于课堂点播知识,课下亲切问好,还有关于一些轶事,片刻间学识涵养,儒雅风度涌上记忆。蒋老师博古通今,举手投足间学术信手拈来;刘老师一口楚方言吟咏出楚韵,知古晓今。听其上课如余音绕梁;苏老师清瘦儒雅,风度翩翩,学术又深得真传,听其讲课,常有感悟;傅老师生动活泼,待人亲切和蔼,在西方文论方面造诣极深,让人受益匪浅;闫老师学术严谨,功夫扎实,被我们尊称为闫先生,每次上闫先生的课都被其学识倾倒,课下不得不多做几分研究。还有同窗好友,有两年多的朝夕相处,如今远离他们,我深深思念。这里面周飞以带路人的身份把我带到文艺学的花园中,曾经面红耳赤甚至冷嘲热讽的讨论那些艰深苦涩的理论,是很美好的时光。还有龚卫锋同学,我不在学校的那段时间,他帮助我处理毕业的繁琐事情,并让我论文成功出产。还有古代文学的李大强同学,给予我很多帮助,要感谢的人很多,名单可能会太长。他们让我感动难忘。
  
  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费勇老师,费老师虽然离开学校,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但是忙碌之中常常问候我的学业,给予方法指导,本篇论文得老师启迪。一字一句学着费老师灵动富有才情的写作方式,当然他的文笔带有天才的一面,天才为艺术立法,无法学。但是受其感染,总想在运笔中赋予灵动。费老师真诚听从内心安排的人生哲学也影响着我。
  
  总之,三年不只是一篇论文最后的一段必须有的文字去综述那厚重的岁月,内心得到的,是可以用一辈子去揣摩。谢谢暨南大学中文系,谢谢老师们,谢谢我在这里遇到的所有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