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
3.1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A 公司与 A 公司采购部门简介
A 公司成立于上个世纪末,是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下属的一家省级分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有移动话音、数据、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和基于移动通信业务的各类增值业务,拥有多个知名客户品牌。A 公司现有一个省公司及下属的十几个分公司。成立十多年以来,在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公司员工的同心协力下,A 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所占市场份额和利润额度均居该省同行业首位。进入 4G 时代以来,A 公司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大力推进 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量和集中采购金额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这些在促进 A 公司通信服务能力提升、增加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使其在行业竞争中的竞争力得到了增强,使得 A 公司在 4G 时代也走到了前列。作为集团下属的一家省公司,A 公司所在的集团由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下属的省公司、省公司下属的各地市分公司三级架构组成,相应的该集团在采购部门组织架构方面有分属于集团、省公司、各地市分公司的集团采购共享中心、物资管理部、物资采购室三个层次的采购管理部门。A 公司物资管理部下设综合、采购、物流三个科室以及各地市分公司采购管理室,其中综合管理室主要负责省公司物资采购的信息化管理,采购管理室主要负责省公司采购物资的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室主要负责省公司采购物资的物流、库存管理,分公司的采购管理室负责各地市分公司的采购管理工作,各管理室下面的人员的职责权限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3.1.2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管理现状
自从 2004 年开始实施集中采购战略以来,截至 2014 年的十多年来,A 公司在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方面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集中采购管理的效益性和规范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当前,A 公司在集中采购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了提高集中采购管理规范性、完善集中采购管理框架、增强采购人员培训考核等方面。
在采购管理规范性方面,A 公司在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目录、物资采购管理规范、招投标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采购需求管理办法、专家库管理、采购决策实施管理办法等方面制定了二十多条管理规范性的指导文件。通过这些系统完整的文件,A 公司在采购管理规范性方面基本上做到了采购指导的全方位覆盖,使得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的顺利实施有了指导性的依据。
在集中采购管理框架方面,A 公司通过设定集中采购管理的采购目标层、采购流程和采购基础工作对集中采购管理框架工作进行管理。集中采购的目标层管理就是采购的集中度管理,2013 年第三季度,A 公司前三季度工程物资采购金额达到了 42 亿多元,其中一、二级集采物资分别为近 14 亿元与 20 多亿元,非集采金额 1 亿 5000 多万元,一、二级集采集中度分别近 33%、47%,两级采购集中度达到了 80%以上;采购需求完成及时率达到了 100%,比 2013 年的 96%提高了近 4%,提前完成了集团需求完成及时率 100%的要求;前三季度集中采购节约采购资金 2000 多万元,集采效果明显。在采购流程方面,A 公司分别制定了一、二级集中采购物资流程,主要包含需求与计划管理、采购操作、采购决策、采购执行和合同、付款管理五个方面的工作,并分别制定了这五个方面的详细流程体系。在采购的基础工作方面,A 公司规范了采购目录内容、采购物资的总成本管理和采购购物资的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采购目录内容方面,A公司规范了采购物资的类别;在采购物资总成本方面,除了计算采购物资的购买成本外,加入了采购物资的采购成本;在采购物资的标准化工作方面,将采购物资的规格、属性、使用年限等加入了采购标书里面。
在采购人员培训考核方面,截止 2013 年 9 月,A 公司评标专家人数从 4 人增加至 9 人;组织的 300 多名参加工信部培训的员工里有 296 人取得合格证;区物资管理部的主要人员全部参加了集团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培训,人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在考核方面对员工实现了纵向监管,并对相关人员定期进行考核结果通报,提高了 A 公司及下属分公司员工的采购管理水平。
3.1.3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 A 公司当在前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公司采购金额的增多、采购量的加大、采购次数的增加,公司在集中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也凸显了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集中采购管理的效率、成本、质量以及规范性等采购目标的达成造成了很多的影响。A 公司采购管理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
(1)采购集中度不高,当前采购集中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签约集中度与集团设立的 100%目标相差较多,采购集中度与集团年度要求的 85%相差还比较多。
(2)集中采购物资需求和使用准确性偏低,2013 年 A 公司各分公司在建工程物资计划使用日期与实际使用日期不一致,计划使用量与实际使用量不一致,即工程建设计划和进度同采购计划、物流计划不一致,需求预测不准确,不能与采购计划有效协同。
(3)信息化支撑不足,当前 A 公司信息化建设主要作用在于采购信息的录入、输出,在需求预测、库存核减、信息共享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4)专家库人员队伍建设进展过慢,当前 9 人的采购专家数量虽然相比去年的 4 人增加了一倍多,但仍然远远跟不上 A 公司集中采购工作发展的需要。
(5)采购审批流程过长,审批环节太多,审批人员效率低下,造成物资集中采购时效性不高。
(6)产品分配管理办法没有进一步落地执行;初始分配原则和份额动态调控机制尚未完善,份额分配合理性存在很多问题。
(7)TCO 全生命周期管理仅局限于采购物资采购成本和物资成本等局部管理等问题。
(8)各部门的协同性相对较差,在建工程物资使用计划性偏低,需求计划与工程进度不一致。
(9)对供应商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寻源、认证方面,在评估、考核方面缺乏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在供应商战略管理这样一块进展较慢。
上述出现的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有的是随着最近集团、A 公司的新要求开始新出现的。总之,找出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是当前要做的一件很大的工作。
3.2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风险识别
风险的类别很多,风险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按风险的形态分类,可以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风险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按风险的潜在损失形态分类,可以分为财产风险、责任风险、信用风险和人身风险;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可以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按风险产生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等等。本文是将影响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目标完成的各种因素界定为风险的。
不同于工程物资集中采购存在的问题,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的风险是指可能为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工作带来不期望结果的事项,对 A 公司而言,很多问题可能是风险,但风险包含的范围更大。由于集中采购相比分散采购具有采购集中性较强、采购规模较大、采购金额较多、采购灵活性较差的特点,从而使得集中采购相比分散采购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工作的可控性和规范性,但同时使得采购周期较长、采购也不够灵活。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尽可能的回避集中采购的劣势是集中采购工作的目标。从这点出发,当前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的目标是:满足各部门的合理需求的情况下,保证采购质量,节约采购成本,符合采购规范。从对采购目标的影响方面说,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风险可以分为:
(1)采购成本风险。节约采购成本是 A 公司工程物资实施集中采购后最重要的目标,这里的集中采购成本指的是实施集中采购后可以节约的采购物资成本和采购管理成本。相应的采购成本风险就是给节约采购成本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2)采购进度风险。A 公司工程物资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采购进度风险是指实施集中采购后,在工程物资的采购规范化得到加强,采购工作归结到采购部门以后,在采购流程增加、采购时限延长以后,可能造成物资供应跟不上需求部门的工作进度的因素。
(3)采购质量风险。这里所说的采购质量,是指采购工作最终所采购的产品及采购相关服务的质量,而不是仅指采购对象的质量问题;所以这里所说的采购质量,不仅包含采购对象的质量问题,主要包含集中采购工作的质量问题。
(4)采购程序性风险。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的采购规范性主要指的是采购行为是否符合采购程序所规范的要求,即集中采购工作是否按公司的规范来进行的。
以上的四类风险都是从宏观上来进行分类的,在这四类风险下面又可以细分为对采购目标不同方面起作用的较为具体的风险。对这四大类风险进行较为具体的划分,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风险还可进一步分解成以下的风险:
(1)采购成本风险可进一步细化为:
1)成本超支风险。成本超支主要是指集中采购实际的成本支出超出了计划的成本支出。这里的成本超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库存成本超支,主要是因为采购的部分物资过量,造成库存物资积压;部分配套物资的采购不需要,增加了采购成本;部分物资实施集中采购后,采购成本比分散采购成本多,造成了浪费,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2)过度采购风险。是指采购的集中度过高,很多物资纳入集中采购以后,成本增加了,有些物资不适合集采也纳入了集采。例如集团公司打包采购的主设备,多数安装材料、机柜实际并不需要,即使纳入集中采购,成本也过高。另外,这些不需要的物品,不仅没必要采购,而且造成了采购的浪费和库存成本的增加。
3)经济采购批量风险中的经济采购批量,也称最佳进货批量,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进货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使采购费用和储存费用总和最小的采购批量。
由于当前的采购工作缺乏成本效益分析,库存信息化的支撑力度也比较弱,很难使得经济采购批量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2)采购进度风险可进一步细化为:
1)标准采购周期过长风险。工程物资纳入集中采购以后,增加了采购经过的环节,采购过程复杂,采购流程、审批环节过多,流程过长。实行集中采购以后,从采购需求的提出一直到最终完成采购,往往要经历具体需求部门、地市公司、省公司业务部门、省公司采购部门、集团公司采购共享中心等多个不同的层级,而且每个层级都涉及到多个工作流程和环节,从而造成采购流程环节过多,采购流程过长。
2)非标采购超期风险。需求部门存在不采购标准化产品的现象,从而增加了采购工作的决策环节和审批环节,延长了采购所需的时间。实施集中采购,肯定会造成采购环节的增多,这势必会使得采购时间明显延长。而一些需求部门采购不标准产品,使得采购的决策环节更加复杂,审批也更难通过,这些都增加了整个采购工作的时限,使得采购超期发生的更高了。
3)沟通风险。需求部门和采购部门对集中采购工作的理解不同,各部门的工作也互不相同,这些使得需求部门和采购部门在相互交流时很难取得相互理解。例如,在访谈中发现,采购部门和需求部门对采购时限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采购部门认为他们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采购,采购时限的长短不受他们工作的影响,而是受采购决策、集团采购共享中心的决策流程等方面影响;而需求部门则认为目前的采购时长过长,是采购部门工作不够灵活引起的。
4)物流进度风险。对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工作而言,这里的物流进度主要指的是物流系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服务水平下满足需求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指物流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物流进度是一件涉及范围广泛且复杂的事情,它包括采购多种方面的工作,例如配送方式、出入库流程等,必须正确对待物流进度风险。
5)仓储周转进度风险。仓储周转进度风险是指 A 公司在集中采购时物资周转时间过长,影响集中采购物资的正常使用的风险。当前 A 公司工程物资在集中采购时要经过这样一个流程,需求部门向采购部门提交集中采购物资,采购部门人员提交给仓储管理人员,然后由仓储管理部门人员将需求物资调拨给需求部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由于物资周转时间过长,工程物资在提交给需求部门时很可能会出现物资不及时的情况,影响到需求部门的正常使用,同时使得工程的进度受到影响。
(3)采购程序性风险主要是
1)非标采购责任风险。需求部门存在不采购标准化产品的现象,从而增加了采购工作的决策环节和审批环节,延长了采购所需的时间,造成了采购时间明显延长。非标采购责任风险是指出现这种情况的责任归属,由于缺乏惩罚机制,这种现象增加了采购工作程序的不规范性。
2)非标采购质量责任风险。对于部分工程物资集中采购工作存在着不按程序规范检测的问题,这里既有采购物资不易被检测的问题,也有使用部门不按规定检测的情况,对于这部分问题的责任存在着难以直接归属的问题。主要来自于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不完善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4)采购质量风险可进一步细化为:
1)质量缺陷风险。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质量缺陷问题是指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质量检测办法和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不完善。由于某些工程物资自身的特性和管理办法,质量缺陷难以及时被发现,发现以后又难以处理。
2)采购执行风险或者说供需不匹配风险。供需不匹配主要是指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存在着需求量和使用量不匹配的问题,这些问题给采购工作的准确性带来了很的风险。
综合以上来讲,可以将当前存在的集中采购风险清单及其对采购目标的影响结合起来制成图 3.1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风险分解图:
3.3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风险分析
分析了影响 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目标达成的风险,列出了风险清单,接着就要找出各种风险的影响因素。风险影响因素就是对风险发生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也就是影响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对 A 公司而言,影响其集中采购风险发生的原因很多,下面将就影响集中采购风险发生的的主要因素进行列举,并找出其影响的方式和产生的根源。
1.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成本超支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成本效益分析不足。成本效益分析职责不清,未有效开展采购成本与效益分析工作。按照目前 A 公司的岗位职责划分,没有专门设置岗位进行集中采购全程的成本效益分析,而且在具体的集中采购及物流工作中,也缺乏单环节的成本效益分析工作,对具体的采购需求、采购方案、物流方案没有进行深入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无法真正实现供应链整体管理的目标,难以保证各项采购工作达到合理的成本效益水平。
(2)信息化管理不足。库存信息不明确使得集中采购时,结合库存制定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偏低,采购的物资过多或者过少,增加了库存的成本或者再次采购的成本,增加了工程物资的采购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库存信息化程度较低,结合库存制定采购计划的准确性也较低。
(3)配套设备采购办法不足。当前某些设备的配件或者设备的组成部分在采购时,存在着无法单独购置,而只能购买成套设备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采购资金,使得成本超支,而且增加了采购物资的库存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采购办法不合理。
2.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过度采购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集采物资范围。有些工程物资的使用规模和范围都比较小,在当地也比较容易购买,不太适合集中采购,纳入集中采购后,由于加入了运费等成本,采购的成本反而增加了。产生的原因在于片面追求采购集中度,没有事先进行集中采购物资采购成本分析,增加了部分集中采购物资的总成本。
(2)配套设备采购办法不足。使得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的物资过量,增加了集中采购的成本。影响的具体方式和产生的具体原因和前面出现的相同,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3)信息化管理不足。库存信息不明确使得集中采购时,结合库存制定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偏低,采购的物资过多,采购的物资数量不合理。产生的原因在于库存信息化程度较低,结合库存制定采购计划的准确性也较低。
(4)信息传递失真。需求部门采购申请单录入不完整,造成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间经多次沟通才能确定真实需求,影响了采购物资的采购量,造成了过度采购的状况。运维部门对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与建设过程缺乏必要的审查,导致项目建设完成后难以达到运维部门的要求,从而影响工程的验收;没有建立采购部门提前介入机制,从而造成采购部门只能被动的接受采购申请,使采购的效率难以提高,而且影响需求信息沟通的准确性。
3.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经济采购批量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成本效益分析不足。由于当前的采购工作缺乏成本效益分析,库存信息化的支撑力度也比较弱,很难使得经济采购批量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
(2)信息化管理不足。由于库存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提供的库存物资信息不明确,采购人员在结合需求部门的需求和库存部门的库存信息进行批量采购时,难以取得最优的方案。产生原因在于库存信息化较低,需求部门提供的采购物资需求准确性较低。
(3)部门协调不足。工程物资批量采购关系到需求和库存两个部门的人员,两个部门人员在采购时出于各部门的利益关系,都希望自己那方可以利益最大化,这使得两个部门人员在协调时存在着库存人员希望采购偏少、需求人员希望采购偏多的特点,难以使得工程物资批量采购时取得最优的方案。产生原因在于缺乏考核、监督机制,责权不明。
4.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标准采购周期过长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流程环节过多。集中采购将各部门实行集中采购以后,从采购需求的提出一直到最终完成采购,往往要经历具体需求部门、地市公司、省公司业务部门、省公司采购部门、集团公司采购共享中心等多个不同的层级,而且每个层级都涉及到多个工作流程和环节,从而造成采购流程环节过多,采购流程过长。
(2)信息化管理不足。信息化支撑不足,使得采购环节的清单录入、输出、审批等环节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了,使得采购部门的采购工作量增加了,增加了集中采购的时间,降低了集中采购的效率。
(3)份额分配管理不足。在需求预测不准基础上进行份额管理,使突发需求的数量增多,造成一些采购申请必须经过多次决策和多个部门的批准,从而增加了采购工作量,也造成了采购周期明显延长。由于目前的一级集采和二级集采对于这种突发需求,都没有明确的采购时限规定,从而更使需求部门在提交采购申请时面临着很大的未知性,严重影响了采购工作的客户满意度。
5.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非标采购超期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流程环节过多。集中采购将各部门实行集中采购以后,从采购需求的提出一直到最终完成采购,往往要经历具体需求部门、地市公司、省公司业务部门、省公司采购部门、集团公司采购共享中心等多个不同的层级,而且每个层级都涉及到多个工作流程和环节,从而造成采购流程环节过多,采购流程过长。
(2)信息化管理不足。信息化支撑不足,使得采购环节的清单录入、输出、审批等环节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了,使得采购部门的采购工作量增加了,增加了集中采购的时间,降低了集中采购的效率。
(3)审批时间过长。需求部门存在不采购标准化产品的现象,使得采购的决策和审批环节更加复杂,决策和审批也更加难以处理。从而增加了采购工作的决策环节和审批环节,延长了采购所需的时间。
(4)采购物资不标准。需求部门不按规定填写需求,某些物资难以准确界定,使得采购的沟通以及其方面难以处理,延长了采购的时间,使得采购的期限很难按时达成。
6.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沟通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需求部门人员认识。需求部门对采购部门采购工作的预留时间短,而需求部门往往提交需求后对及时供货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在集中采购没有明确的时限要求的情况下,往往表现为需求部门反复催促,采购人员虽竭尽所能,也难以满足需求部门的要求。
(2)缺乏采购时限考核。在访谈中发现,采购部门和需求部门对采购时限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采购部门认为他们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采购,采购时限的长短不受他们工作的影响,而是受采购决策、集团采购共享中心的决策流程等方面影响;而需求部门则认为目前的采购时长过长,是采购部门工作不够灵活引起的。
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就是缺乏明确的采购时限承诺。同时,由于物资管理部门内部没有对采购过程的各个工作建立明确的时限性考核指标,使采购工作不是处于闭环管理之中,难以保证所有的采购工作都在最短的时限内完成。
(3)采购人员过少。采购人员的工作负荷过大,难以保证每项采购任务都按时完成。按照目前的采购办法,每个采购人员要同时负责多项采购任务,而且需要负责每项采购任务从需求提交、沟通确定需求、制定采购方案、上会决策、组织采购或配合招投标等采购全过程,而且还要同时负责一级集中采购和二级集中采购任务,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庞杂,除完成采购工作外,还需要完成合同付款等工作,事务性工作和录入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也占用了采购人员的大量时间,一些采购业务谈判工作耗用了采购人员大量的时间。同时,在具体采购操作中,即使是同一个采购申请,由于其中涉及的产品可能涉及到一级集采、二级集采和自行采购,往往要进行分单处理,这也加重了采购人员的工作量。由于省公司采购室负责 A 公司本部及各地市公司的一、二级集采工作及部分自采工作,工作量大,人员数量少,从而使每个员工的工作负荷较大,难以保证各种采购需求及采购业务得到最及时的处理。
7.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物流进度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物流方式。当前的工程物资集中采购物流方式有干线运输和工程物资一体化配送两种物流方式,干线运输要经过省仓库、地市仓库,然后才发往工程施工地点,这种运输方式时间太长;工程物资一体化配送直接将物资发往施工地,缩短了运输时间。现在工程物资一体化配送还不是特别广,影响了物流进度。
(2)信息化管理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在采购过程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纸质签批单,没有走电子化的采购申请流程,需求申请的规范性也不强,使得信息系统的支撑力度和作用都降低了,影响了采购物流的效率。
(3)流程过多。物流运输节点多,物资的出入库、物资库存周转较为复杂,使得流程较长,另外部分省属物资存在的重复运输现象也增加了运输的流程。
8.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仓储周转进度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信息化管理不足。统计与数据分析功能不完善,共享程度低,缺乏全过程物流跟踪能力,采购物资运输全过程跟踪模块缺失,系统操作的人性化和可用程度有待改善。
(2)份额分配管理不足。在需求预测不准基础上进行份额管理,使突发需求的数量增多,造成一些采购物资仓储周转必须经过多次决策和多个部门的批准,从而增加了仓储周转工作量,也造成了采购周期明显延长(3)库存周转率考核办法。库存周转率考核办法不足,使得很多库存物资在做无效周转,有些物资使用较少的呆滞物资也经常进行周转。
9.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非标质检责任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采购对象特性。采购对象质量检测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效率较低,导致质量问题的隐蔽性较强,难以很容易被发现。由于集中采购的产品多属技术含量较高的通信类产品或 IT 类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技术复杂,而且种类繁多、质量标准十分庞杂,从而导致采购部门、需求部门以及产品使用部门等都难以直接判断产品的质量,从而使质量问题的发现成本高,而且质量检测周期长。
(2)管理办法不完善。省公司对地市公司质检规范的要求不到位。对非标准质检的管理也不太完善。
10.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非标采购责任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对非标采购责任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得违规成本较小,对非标采购起到了默认作用,不利于标准采购的进行。
(2)管理办法不完善。省公司对地市公司质检规范的要求不到位。对非标准质检的管理也不太完善。
11.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质量缺陷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采购对象质量特性。采购对象质量检测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效率较低,导致质量问题的隐蔽性较强,难以很容易被发现。由于集中采购的产品多属技术含量较高的通信类产品或 IT 类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技术复杂,而且种类繁多、质量标准十分庞杂,从而导致采购部门、需求部门以及产品使用部门等都难以直接判断产品的质量,从而使质量问题的发现成本高,而且质量检测周期长。
(2)质检不规范。入地市库物资及直发现场物资质检不规范,质检结果提交不规范、不清晰。对于工程建设所需物资来说,由于采购周期过长,加之很多采购物资都要送到省外进行质量检测,因此将极大地影响物资的使用。
(3)质检管理办法不完善。区公司对盟市公司质检规范的要求不到位。质检结果的利用程度不高,缺少二级集采到货检验规范。虽然省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思路,采取了边使用边等待检测结果的方式,以工程索赔来减少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影响,但是质量检测成本过高、检测周期过长的问题仍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2.集中采购模式下,工程物资供需不匹配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
(1)需求描述不准确。访谈中,受访者不止一次的提及需求描述不准确,造成了采购部门与需求部门的反复沟通是影响采购效率和采购准确性的重要原因。造成需求描述不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所采购的产品种类多、技术复杂、配套关系复杂,造成需求人员难以准确描述真实需求的因素;也有集采目录经常变化,造成需求部门难以适应,集采目录描述不够清晰,造成需求部门难以把握等原因;再者,需求部门出于规避风险等方面的主观考虑,存在着不愿意明确指定欲采购的产品的品牌或者采购非标产品的现象。
(2)信息传递失真。需求部门采购申请单录入不完整,造成需求部门与采购部门间经多次沟通才能确定真实需求,影响了采购物资的准确性。没有建立采购部门提前介入机制,从而造成采购部门只能被动的接受采购申请,使采购的准确性难以提高,而且影响需求信息沟通的准确性。
(3)信息化管理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在采购过程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纸质签批单,没有走电子化的采购申请流程,需求申请的规范性也不强,使得信息系统的支撑力度和作用都降低了,影响了采购物流的效率。集中采购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清单如表 3-1A 公司工程物资集中采购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清单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