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竞赛在今天的中国武术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套路竞赛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套路竞赛在内容上可以是民族的、传统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中西通用的、现代的。武术套路作为体育运动项目,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套路竞赛作为一种传统的格斗手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武术竞赛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武术套路正在向现代体育比赛的方向转型,而且比赛体育与体制正在完善,随着规则的调整,武术套路的观赏性与对抗性大大提高,这样就丰富了武术套路的动作选用与编排。武术套路是传统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与继承,是中外文化融合的产物,由于近代西方体育理念大量的涌入中国,加快了武术套路竞技化的发展进程,随之改变的是中国武术竞赛规则和竞赛的形式。
1 国内武术套路竞赛发展状况
武术套路竞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已走过了 50 多年的历程。1957 年,原来国家体委将武术套路竞赛列为正式的竞赛项目,这为武术套路竞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8 年,原国家体委制定了第一部关于武术竞赛规则,并于次年颁布实施;1959 年,第1 届全国运动会设有武术套路竞赛的比赛,引起各省、市、区体委的高度重视,并且相继组建了武术套路竞赛运动队,为武术套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促进跳跃翻腾等方面的发展,1973 年,武术竞赛规则制定了“创新动作和难度动作”的加分细则;1974 年,全国性武术套路的比赛中,首次出现了“旋子转体 360 度”开创了武术套路创新发展的历史,正是如此逐渐开始在意表演效果与速度发展的趋势。武术套路竞赛也逐步完成了由民间的自发练习向现代体育竞赛的高度转型,其竞赛体系和管理体制日渐完善。武术套路的动作、规则等一直在不断修改和创新的发展,其特色以技击性本质和文化回归为主。
武术套路竞赛发展完善阶段。在1977 年举行的全国武术套路比赛中,就出现了许多创新难度的动作; 而在 1979 年《武术竞赛规则》中,取消了关于 1973 年“难度三动作”规定的评分规定,列出了十四个限制动作。然而又在 1984 年,国家体育局领导将各地的武术套路演出赛改为“全国性武术套路比赛”。在承德和苏州都举办了全国性业余体校武术套路分区比赛,次年将分区赛改为全国性比赛。1986 年再把全国性业余体校武术套路比赛正式确定为少年“武士杯”武术套路比赛。在各国的武术训练座谈会中相应提出了“突出武术特点,加强防攻技术,严格动作规格”的发展方向,规定在武术比赛中,参加比赛的队伍必须参加集体攻防动作的比赛。时隔三年后,在1989 年,“全国性武术竞赛比赛”正式改为“全国性武术锦标赛”,第一次实行了团体升级降级制,使武术竞争更加激烈。随即在1991 年实施了武术的套路竞赛规则中,武术比赛制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完善化。武术竞赛制度的逐步完善,限制过多的难度动作,因而主张体现攻防技击性成为了此阶段武术套路竞赛发展的显著特征。于1996 年出台的第七部《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实行“切块评分”并且推出了“指定动作与创新难度动作”的竞争规则,大大地提高了竞赛评分的准确性、公平性与区分度。而第8 届全国运动会中武术作为唯一的非奥运项目得以保留,并且已将金牌数增至18 枚。
武术比赛走向成熟阶段,2003 年关于武术比赛规则的调整增加了对武术的竞争性和观赏性。武术比赛动作质量分值从六分降至五分,表演练习水平分值都是三分没有改变,难度分值增加到二分,裁判长根据加分标准确认现场成功完成的创新难度给予加分; 裁判员还是实性分块打分: 第一组裁判负责给予运动员整套难度动作的评分,设计了具体的加分分值和连接难度动作系数等级,第二组裁判员给予运动员动作质量的评分,组裁判给予运动员整套演练水平的评分,第三组裁判负责给予运动员整套表演水平的评分,这样,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难易程度,以保证在武术竞赛中整套难度动作的顺利完成; 而且整套难度动作的评分中加了套路编排的分值,并对编排的评分标准明确说明; 除了规定一些步型腿法和器械方法外,其余大部分均为选用动作,即而增加了套路编排的多样性和实效性。经过这一阶段,运动员武术套路编排特别是难度动作的选用比以前更加丰富和精确。
2 徐州市武术套路竞赛现状
2. 1 形成竞赛体系
武术套路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竞赛体系。武术套路竞赛是为最高层次的竞赛结构形式。武术套路比赛主要分为武术和社会武术比赛两大类。
2. 2 武术套路的普及程度
近20 年来徐州市民间的武术馆校逐渐发展起来,喜爱习武的人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且愿意去练习武术,使得传统武术在民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每一届省所举办的社会传统武术套路比赛中,由于参赛人数众多,将参赛选手分为老年组、成年组、青年组、少年组以及少儿组,比赛的项目种类也变得多元化,对传统武术套路竞赛的普及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展武术竞赛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这对武术比赛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3 赛风管理的力度加大,赛风有了更进一步的好转
为了进一步完善武术赛事正规化武术套路管理中心制定了“端正武术比赛风气的规定”,赛风管理的力度加大了,从比赛运动队、工作人员、裁判员、三支队伍入手,维护了比赛的严肃性,严肃处理违纪人员,建立了公正、公开、公平、的运行机制,使比赛管理工作有序进入了健康有序的轨道。
3 徐州市武术比赛存在的问题
3. 1 管理竞赛力度不够
在对相关专家学者的访谈及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在竞赛管理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改进和完善。竞赛规则、竞赛方法都需要不同程度的改进。管理就是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和控制工作诸多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有效管理就是运作一项成功赛事的根本和保证,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就会导致赛事运作的失败以及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
通过调查发现,在比赛前规划和后勤工作中武术套路竞赛的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3. 2 武术套路竞赛缺乏观赏性
针对徐州市武术套路比赛时的激烈程度,部分的专家认为不太激烈或不激烈,而只有少数的专家认为激烈。而比赛的激烈程度往往又会直接影响到这个活动的观赏性。体育项目竞赛的观赏性不仅受这个比赛时的激烈程度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如裁判员的专业素质、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竞赛规则与规程以及观众的欣赏水平等,这些因素都对武术套路竞赛观赏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因素是观众的欣赏水平和裁判员的专业素质,其次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竞赛规则与规程。
根据最新武术套路竞赛细则的规定,在整套动作中运动员必须选做有固定范围难度动作的分值,这样可以提高动作观赏性。然而难度动作分值不多或是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不是规则要求,则将不按动作难度加分。这样的观赏性是建立在运动员能够较好地完成规定的难度动作基础之上的,而市体校武术套路的运动员在强调动作的难度上以及完成后的稳定性所表现的情况一般。另外,武术套路运动是一项高强度、非持续性的间歇运动。武术套路的编排也影响着比赛的观赏性。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频繁深入,其他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容也在不断的渗透在编排之中,套路的编排模式必定会更加的精彩和多元化。
3. 3 后备人才匮乏
目前徐州市武术套路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各体校武术队。如今,体校为了能够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甚至会去向外省市来借用运动员来参加徐州市的比赛,这样既影响了徐州市运动员的发展,也给运动员选拔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造成很大的人才流失。此外,武术比赛后备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也面临严峻困难与挑战: 例如运动员形态特征的观察; 运动员机能特征的测定; 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等等。
4 徐州市发展武术竞赛的对策
4. 1 做好比赛后勤的控制和比赛前的规划
做好比赛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设置赛后工作、赛期工作和赛前准备工作的时间表; 因为根据竞赛日程制定赛前训练计划,是调整运动员竞技状态的重要前提。第二,考虑到全部不可预见因素,应该在时间的安排上留有余地; 第三,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并规定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 第四,编制和分发赛事主要管理人员的通讯录; 第五,应将赛事规划告知赛事的各工作人员; 第六,各部门分别制定所负责事务时间规划。良好的后勤工作能确保赛事安全,保证赛事经营的目标,更确保比赛能够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在制定后勤计划前应该先了解以下问题: 第一,比赛的规模,以及观众的参加人数和运动员; 第二,举办比赛的目的; 第三,比赛对设施有何要求; 第四,比赛时需要多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第五,裁判员和工作人员、运动员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第六,能否准备庆典; 第七,需要安排什么紧急援救和保安措施。可见,对于这些问题的解释回答,更加明确了赛事后勤工作和赛事操办的要求和其他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4. 2 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建立系统的后备人才平台培养体系,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与评定要以教育学方法评定为主。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层次清楚的后备人才分级培养管理体制,定期要对各个级别的武术教练特别是最基层的武术教练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课程,从而增强在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含量,有目标性地去改变运动训练中所出现的实际性问题,为以后的武术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结论与建议
在徐州市武术套路发展的过程当中,武术套路比赛赛事准备得越来越完善,无论是老年的太极拳及青年比赛到少年组的比赛,还是少数民族的武术套路比赛,都能很好地进行。徐州市武术套路比赛中,完善的比赛规则下,比赛管理体制并不是很完善,导致比赛中观赏性不是很高,及为赛事准备不是很充分,同时导致比赛效果不好,影响到运动员中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存在。运动员的表演及水平不高,与规则和观众欣赏水平有很大关系。为达到比赛效果,达到教练员及观众水平,运动员应适应新的比赛规则及提高运动员训练武术套路水平。
武术套路竞赛的机制是否完整是影响武术套路竞赛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很合理地指引武术套路竞赛的发展趋势,因此,更应该增强和加大武术套路竞赛的管理力度,组建起有用的武术套路竞赛管理机构,适当的去调整武术套路竞赛方法和竞赛规则,更好地提高武术套路比赛的观赏性和竞争性,建立起梯队后续人才的培养模式,举办专门的后备人才以及专门选拔赛,让武术套路竞赛能够更加合理化,有效地促进徐州市武术套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好赛前规划和赛事后勤的控制,做好各项赛前准备工作是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的前提。提高武术套路裁判员的素质; 加大武术的宣传力度; 套路编排创新; 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增强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起系统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层次清楚的后备人才分级培养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王晓倩,张许平. 中国武术套路竞赛起源考略[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 11) :48.
[2] 张忠,经建坤,张翠. 学生造型示范在高校武术套路竞赛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梧州学院学报,2010,20( 3) :86.
[3] 任红丽. 武术套路竞赛运动的发展趋势研究[J]. 搏击( 体育论坛) ,2011,( 4) :94.
[4] 薛猛. 浅析武术套路竞赛运动定位于项群训练理论的合理性[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4) :42.
[5] 李曙光. 对武术套路竞赛青少年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讨[J]. 文理导航( 上旬) ,2010,( 6) :14.
[6] 侯胜川. 武术套路竞赛运动协调因素综述[J]. 搏击武术科学,2010,7( 8) : 43.